查看原文
其他

图说石室锦外发展历程













且让时光

在这图与锦的情怀里

追溯石室锦外的

风雨历程


且让你我

在这图与锦的光辉里

编织关于青春的

蓬勃梦想





学校的前身是“私立济川中学”,诞生于民族仁人志士救国救亡的1934年。


在那个家国蒙尘、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怀着救我中华的坚定信念,一批又一批的校友和先辈为祖国、民族的解放和富强抛头颅、洒热血。


忆往昔峥嵘岁月,英雄豪气当长存;数百年坎坷历史,学子赤诚越千古。80年砥砺求索,80载光辉激情。




图·锦


第一幅 |

追本溯源话历史





光绪29年(1903年),政府颁布癸卯学制,确立高等专门学堂体制,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浪潮席卷全国,四川地区自1906年起相继举办了法政学堂、藏文学堂、农业学堂、工业学堂、存古学堂五大专门学堂,其中存古学堂创立于宣统二年(1910年)。





存古学堂原是清道光年间崇庆州武举人、后官至陕甘总督的杨遇春(1761年~1837年)告老还乡之后,在成都受领朝廷赏赐的一幢别墅。


清末,杨家子孙将别墅捐办存古学堂,所招学生大多为秀才,所以学堂所在街道命名为黉(hóng)门街。“黉门”原指学宫的大门。古代士子考中秀才皆被称为身入黉门,即为天子门生。


存古学堂旧址,时为“四先生祠”。从学堂选址即可看出其倾向性,“四先生”者,范景仁、范纯甫、张南轩、魏鹤山也,均是奉程朱理学为圭臬的宋代大儒。其后因学校屡经变革,祠遂不存。其旧址曾改为济川中学校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成都第十六中学校。




辛亥革命之后(1912年),存古学堂更名为国学院,街道也一度更名为国学巷。国学院延聘海内学者如廖平、吴之英、刘师培、谢无量到院讲学,著名历史学家蒙文通就毕业于该校。


1927年国学院改为四川大学中国文学院,1931年文学院并入四川大学,改设川大附属高中,校门移至小天竺街。1935年附高停办,改设私立济川中学。




图·锦


| 第二幅 |

石室名流启先河




学校前身“私立济川中学”第一任校董事会主席——周太玄。


周太玄(1895~1968年),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和诗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周太玄因成绩优异,考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堂,辛亥后该校并入府中学堂,即现在的石室中学。





周太玄于1911年在石室中学毕业,先后取得法国蒙彼利埃大学教育硕士、蒙伯里大学理学硕士、巴黎大学生物学博士。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堪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践行者的楷模。


1930年11月,周太玄婉言谢绝了巴黎大学研究院的热情挽留,应成都大学校长张澜先生之聘毅然回国,以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动物学讲座的名义同时在成都大学和成都师范大学任职,是当时四位特聘教授之一。


1931年11月三大学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1932年被聘为理学院长兼生物系主任。


周太玄在川大任教后,不论学生多少,应开的课都开出来,凡无人教的课程他都承担。他基础深厚,学识渊博,教学内容充实精当。


学生赞誉说:“听周先生授课可说是一种艺术享受。”


周太玄在担任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领导职务的同时,还勤于著述,孜孜不倦,并十分重视科学普及工作。


他在留下众多生物学著作的同时,还撰写了大量的科学论文、科普书籍及教育、文学等方面的评论和大量的政论文章,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宝贵的资料。




图·锦


| 第三幅 |

沧海桑田历巨变










新中国成立后,私立济川中学经历了数次重大变迁:
1952年,私立济川中学被收归国有,更名为“成都市第十六中学”;
1968年,学校部分师生,代表成都市进京参加当年全国教育“群英会”;
1979年,学校被评为成都市首批13所市级重点中学;
2002年,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外国语实验学校”正式在学校挂牌;
2003年,学校再次挂牌成为成都市唯一一所公办走读式外国语学校;
2009年,为了更好的彰显办学特色和优势,武侯区教育局将学校发展目标定位为“中心城区、外语特色、精品初中”,学校加入石室教育集团,更名为“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简称“石室锦城”;
2014年,成都石室中学与武侯区教育局正式签订紧密领办型协议,石室锦城有了一个更高的起点,更远大的目标。











学校部分师生进京参加全国教育“群英会”。





2014年1月15日,石室中学与武侯区教育局正式签订了领办石室锦外的协议。(左起第二为石室中学校长田间,左起第三为武侯区副区长张天劲,时任武侯区教育局局长。)





2014年3月,成都市石室中学与武侯区教育局举行联合办学第二次联席会议。(左起第二为石室中学校长田间,右起第三为武侯区教育局局长潘虹。)





2014年5月,武侯区副区长杨建德(第一排左起第二)关心视察石室锦外。

 



图·锦


| 第四幅 |

推陈出新办名校



水景观(一)

钱梦龙亲笔书写的办学理念



继2014年成都石室中学与武侯区教育局签订紧密领办型协议以来,学校在原有体制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大胆改革,推行了一系列规范制度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改革措施,围绕“德行至善,行知至美”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领办后的特色教育,凸显办学目标——“建设‘雅文化’,实现 ‘真教育’”。











办学理念:德行至善 行知至美
德行至善:品德高尚,危言危行,二者合一,臻于至善。
语出《左传·裹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传统伦理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立德”是指做人,是儒家最高的人生理想,也是现在我校在培育学生方面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
行知至美:理论实践,相辅相承,知行合一,臻于至美。
清代曾国藩《送唐先生南归序》有言:“博求万物之理,以尊闻而行知。”中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大力倡导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这也是石室锦城过去、现在及将来始终倡导的教育理念。











水景观(二)

办学目标:雅文化  真教育










办学目标:尚行雅文化   实现真教育
尚行雅文化:将“德行至善”的思想具象化,是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境界。
学校秉承“为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的教育理念,以“办高雅学校、做儒雅教师、育文雅学生”为目标,培养合格高尚的社会公民。
实现真教育:将“行知至美”的思想具象化,是学校的践行标杆和宗旨。
学校希望每一位师生都做知行合一的“真人”。以“求真”为目标、“认真”为态度、“较真”为方法,培养务实创新的新时代人才。











特级教师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学语文教材特约编审钱梦龙

为学校题词





历在目

承“锦”之风华

写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励德行

续“锦”之文脉

勉一路同行

直挂云帆


·

圆 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