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你追过的文传年度大戏 | 浙师学院风
6月20日晚,2015文传“年度大戏”正式落下帷幕。与前几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年度大戏”引入众筹概念,首次走出校园,与金华市民分享文化大餐。
年度大戏,全称“浙江师范大学文传学院戏文年度大戏”,从“师生联袂”到“学生主导”,从各学院参与到文传独创,一步步做精做细,一步步迈出校园。2011年至今,已有5部大戏成功上演。
6月6号,我校文传学院111戏剧工坊排练的话剧《又一部话剧的上演》首演,28幢演播厅座无虚席、站无夹缝。“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走进演播厅,这悠扬的乐曲便紧扣心弦。一朵朵桃花自天而落,美丽的春花“睡美人”式地躺在牙床上,大戏开始了。
一个导演带着三个演员在剧场排戏。古今交错、人戏不分,他们在演员与角色的双重身份里穿梭游走,也在自身的情感困惑中摸索着不同可能。以“戏中戏”的形式表现爱与情欲及人性间的复杂关系。台下观众每次连续的叫好声和欢呼声是最大的肯定。
正如学生龚一舟所说:
参演年度大戏,除了技术上的锤炼外,还让激发了我其他方面的兴趣,除了喜欢站在舞台上,我还喜欢待灯控室控制灯光。我想说,做演员真的很幸福,沉浸在角色世界中的那种美妙是难以用言语去描绘的。
不过,如果你没能去到现场,那也不要沮丧。这里,我们给你“上演”一部关于他们的、最全的“话剧”。
开幕:来自工坊的“表白”
2012年底,胡斌老师创立了我,大家都叫我“111戏剧工坊”。为什么是三个1呢?我很好奇地找斌哥询问了一番才得知原因有三:每次演出前,我们都会有一个仪式感极强的焚香礼,让每一个主创在每一次走向舞台之前都有一个心灵净化的过程,而“111”三个字就好比那三支清香,分别代表舞台、传统和艺术,就是我们要对这三样抱有虔诚之心。
话剧源自西方,西方戏剧理论中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的“三一律”是关于戏剧结构的代表性理论。“三个1”其实也是在传达斌哥对戏文学生理论修养和专业水平的期望。另外,戏剧工坊是以戏文111班为主体。所以我就有了“111戏剧工坊”这个名字。
剧目:年度大戏的“前世今生”
2011年,恰逢教学改革,学院决定以“年度大戏”的形式来促进教学改革。从那时起,人们知道师大除了阿西剧社之外,还有一个特色鲜明的话剧社。
五年来,我们述说了这些动人的故事……
《赵氏孤儿》
这部戏在演出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师生联袂”。不但有“教师版”和“学生版”,还有“师生合演版”。学院的领导、专业的教授、副教授及其他多位教师都和学生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一次艺术创作,这对于大多数几乎没有舞台经验的师生们来讲是难能可贵的第一次。
说到《赵氏孤儿》不得不说一下唯美的音乐设计,排了半年的戏,胡斌老师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做音效、剪音乐,音乐素材来之不易,甚至只是小小的一段“涛声”、“燕语”,他都费劲周折,音效的音量、时长、节奏、空间感和距离感都需要和戏剧情境温和搭配才行。
《金锁记》
《金锁记》取消了“师生联袂”的模式,全部由学生来扮演,并分成A、B、C三组演员,最终《金锁记》演出的幕前幕后工作人员竟达170人之多。
《流光》、《情•杀》
这次在演剧形式上做了全新的尝试。当时,总共有五位同学携五位副导演共同提交了他们的剧本方案并在剧组大会上进行了陈述。五个剧目中有三部中国作品、两部外国作品,分别是夏衍的《上海屋檐下》、田汉的《名优之死》、锦云的《阮玲玉》、英国王尔德的《莎乐美》和瑞士迪伦马特的《贵妇还乡》。
为了使整部戏剧作品具有整体感。最后,决定将这五个毫不相关的作品进行删改与整合,让五部戏变成两个晚上的演出,也就是通过一定主题的内部关联浓缩成一中一西两部话剧:《流光》和《情•杀》。那时,共60多名演员,整个剧组有上百号人,除了本校的专业学生外,还特意从浙江传媒学院等院校邀请了几位演员。
《又一部话剧的上演》
这是一部关于爱和情欲、复杂人性的戏,述说的是一个导演带着三个演员在剧场排戏的故事。古今交错,人戏不分,他们在演员和角色的双重身份里穿梭游走,也在自身的情感困惑中探索着不同的可能。值得一提的是,戏文111班的学生也是2015届毕业生中的一部分,所以,这部戏同时还作为“戏文111班纪念作品”。
历年话剧海报展
供稿: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文/刘绍琴
编辑:薛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