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门来了!|真的想你了,我的浙师!

新闻中心 浙江师范大学 2021-03-15

这是一个所有浙师人都走过的地方

这是一个许多浙师校友毕业后常想念的地方

北门

那个让浙师人胃和心都无限温暖的地方




无论在哪里

美食的魔力总是难以抵挡

在浙师亦是如此

除了食堂里的浙师味道

这个叫北门的地方更是珍藏了所有浙师人太多难忘的回忆

并非是浙师人对吃情有独钟

而是熟悉的味道总能把人带回心里最牵挂的地方

想起母校,念起北门

曾经最美的青春岁月



北门是回忆,美食是相逢

它是回一趟浙师最美好的理由之一
味道里的故事

让天各一方的浙师人回到这里

相聚在一起

故事里你和我都在

此时

正是旋律响起的时候

↓↓↓





欧静雅:老师,这里是哪儿啊?我刚刚来到浙师大,对周围还不是很熟悉。

莫小铮:那你听我讲讲啊……算了,我直接唱给你好啦!


从前年少时 喜欢在校园四处游荡

和村落交错的 是人们心中怀想的地方

匆匆的喧闹声 仿佛回荡在耳边

像是带我 又回到了那一天

我走出了北门 迎面而来是夜晚的繁华

穿格衫的少年怀里抱着水果摊刚买的西瓜

他可爱的女朋友 气呼呼地跟在他的身后

小嘴一撅 用力扯着他的衣袖

 

北门的春天 莺歌衔玉燕

在街边 风吹起从前 晴天

阳光洒在如画的街

北门的夏天 骄阳柳如烟

在街边 烧烤一串串

而我开始 垂涎

 

Rap:

牵着手 抬起头

放下心事跟我走

只有杨国福和张亮在意你的感受

就是这个节奏 我们一起梦游

到北门那些灯火璀璨的地方走一走

出门口 左或右

喊上你的好朋友

别在宿舍 那里没有消愁的酒

心情的好坏 要自己去左右

有桂林米粉麻辣香锅酸菜鱼在等候

 

每到开学季 寂寞就会追不上我

骑着小红小黄 还有谁能骑出这拉风的气场

二楼的商业街 那个店铺刚刚打烊

十足橱窗 慢慢锁上了流光

凛冽的岁末 杏园大道上匆匆忙忙

有人刚下课 嘴里就念叨着三丫头的热汤

走过大花坛的时候 他优雅地跌了跟头

手中一点点 开始一点点撒漏

 

北门的秋天 簌簌的落叶

这纷飞的世界 让我不禁

拿出相机咔嚓咔嚓

北门的冬天 落雪又堆叠

我手中 明亮的相片流转季节

 

莫小铮:Say

欧静雅:nananana……     莫小铮:哎哟,不错哦

欧静雅:nananana……     莫小铮:哎哟,好久不见

欧静雅:nananana……     莫小铮:哎哟,的意思是

欧静雅:nananana……     莫小铮:就是你没话讲的时候可以,哎哟?

 

多少的岁月 吹过这条街

曾日夜陪伴过我的那些

不会随着记忆幻灭

如今星推月 春秋又更迭

有离别 但也有故事摊开新的 一页


欧静雅:哇,好好听,但是我不太懂中文的歌词,老师可以再唱一遍吗?(偷笑)

莫小铮:这样欧静雅,你先回去,我们有机会再联络噢。


— 《北门》—


作词:莫小铮

作曲:莫小铮

演唱:莫小铮

和声编写:莫小铮

和声:莫小铮

编曲:J Xmax

录音:关钰堃

编曲混音:J Xmax

人声混音:关钰堃

特别献声:欧静雅

制作人:莫小铮

出品:金华市浅乐屿文化有限公司




(上划查看歌词)


俯瞰北门夜景。


《北门》的作者是浙师大国际学院的研三毕业生高铮(莫小铮),浙师时光里关于北门的鲜活记忆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创作歌曲,是高铮在非洲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期间。“因为那里每天都只能吃些比较常见的食物,所以就更加怀念北门各种各样的好吃的。”高铮说。


《北门》的歌词灵感,有时是刚刚给培训班上完课,也有时是一个人做饭。“那时就很想念北门的各种好吃的东西:鸡排、麻辣烫、麻辣香锅,还有奶茶,然后就有了这首歌。”高铮说。


高铮



四段主歌和副歌,高铮写了北门春夏秋冬四季场景,“这象征着一年又一年,无论人走人留,北门都在这里。“高铮说。


在高铮看来,除了食堂外,北门是另一个温暖浙师人胃的地方。“每一位浙师人肯定都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写这里也会最大程度上引起大家的共鸣。”高铮说。


歌曲开头的女声是高铮的学生欧静雅。在莫桑比克孔院时,欧静雅曾获得过中文歌曲大赛冠军、莫桑比克首届中学生汉语桥比赛冠军,在高铮和当地教师塞尔的指导下来到中国参加第十届中学生汉语桥比赛,还获得了非洲组的洲冠军。


汉语桥冠军团队合影

高铮(左二)、欧静雅(左一)


去年,欧静雅申请到来华留学奖学金,并在浙师开启了自己的留学生活。“我在歌曲开头、结尾设计了这样的对白,就像是她刚来到浙师大,我作为一个毕业生为她介绍北门一样。我觉得这些亮点让这首歌更有意思了!”高铮说。



清晨的包子铺 中午的炒饭堂 

夜宵时的烤猪蹄摊

……

一日三餐四季 

这里时刻关怀着浙师人的味蕾

一样的北门

在不同年代的浙师人眼里却有不同的记忆

是相聚、是离别,是一幕幕无法忘怀的浙师故事



约着去北门,一定会在“大花坛见”

讲述人:插画师 赵汉青


作为一名插画师(微博@苓飞),来自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油画方向2013级的赵汉青在他的首个系列插画《师大日常》中曾经用画笔记录下和朋友们一起逛过的北门。


“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是师大将我们又联系在了一起。对我来说,画这些画也是在回忆大学时光。我会继续画师大故事、师大美景、师大美食……我想,将师大画下来,是我们美院人纪念母校的最好方式之一。


赵汉青笔下的北门。


“北门让我的眼、耳、口、鼻都浸润在名为‘生活’的涓涓细流之中”

讲述人:黄敏华


多,是我对它最初印象的概括。人多,店多,分岔路也多。选择任何一处驻足都有各种各样的香味袭击而来,迈向任何一个方向都有连绵不断的商铺招徕顾客。在这里,我闻到了一些烟火气,它不同于大学这座黄金屋,它让我的眼、耳、口、鼻都浸润在名为‘生活’的涓涓细流之中。


不断从北门走过。走过秋季傍晚,看到佝偻的老奶奶拉着小车,她的脊背畸形得与骆驼没什么两样,她拒绝交谈,用背弯锋利的棱角保护自己。走过冬季深夜,守着煎饼果子的大娘在摊位上打盹儿,想把果子装进袋里,却因疲乏眯起了眼,不禁摇晃




也徐徐走过春季早晨,包子铺刚揭开蒸笼的盖儿,热气腾腾的包子,有着与骄阳一样的温度,好似在为一年的奋斗开始而欢欣鼓舞。最后,我匆匆走过夏季正午,在金华的高温之余,还有蜜雪冰城的冰淇淋足以慰藉我内心的燥热。



“一天的疲惫和焦虑都能被一晚热气腾腾的牛杂面治愈”

讲述人:陆施冰


初到师大,我在北门吃的第一顿就是学姐倾情推荐的三丫头牛杂面。面煮上一会儿倒入碗中,放上牛杂,在淋上特色的卤汤,一碗牛杂面就完成了。汤汁浓郁鲜美,Q弹的牛杂处理得很干净,吸满汤汁的面条和白菜丝融为一体,加上无限量的香菜,一口下去唇齿留香。




“听老板说,因为他有三个女儿,所以把店名定为‘三丫头牛杂’。凭借着一如既往的好味道,北门的店铺更新换代,三丫头却屹立不倒,已经走过七个多年头。


三丫头对于我来说更像是深夜食堂一般的存在。上完最后一节课、完成活动的收尾工作或者是学习至图文闭馆后,我和几个好朋友总是会特意去北门吃上一碗,疲惫和焦虑都被热气腾腾的牛杂面治愈了。


一碗牛杂面,包含了一代代浙师学子的青春记忆。当我毕业以后,依旧会怀念一碗牛杂面下肚后和朋友走在北门的满足与感动。”



“高村像一张网,网罗了中国各地的美味佳肴”

讲述人:微博 @方乐乐_


高村的大大小小店铺有上百家,上百家店里,走三家离不开一家吃的。高村像一张网,网罗了中国各地的美味佳肴,大到鲁川苏粤、闽浙湘徽各地菜式,小到各式小吃,以至於养成师大学生挑剔的味蕾细胞。


“我不在平叔小炒,就在去平叔小炒的路上。我不在去平叔小炒的路上,就在准备去平叔小炒。”红烧肉是进店必点的,当切成J状的肉粒经过高火的煅烧,混以姜片,酱油和各种调味料的冶炼,当它闪着妖冶的色泽明晃晃地诱惑你的视觉味蕾嗅觉的时候,你便会明白,为何会独爱这一盘红烧肉了。


俯瞰北门夜景。


有一位毕业了N年的学长,曾经跟我半夜电话,”咬牙切齿”地怀念平叔的红烧肉。去平叔的次数多了,熟到可以不翻菜谱,便在那纸上落笔生"菜名"。毛芋排骨零露溥兮,酸辣土豆春日迟迟,芹菜香干卉木萋萋,金针豆腐燕燕于飞。


“东阳土菜馆的土鸡煲是最为出名的。开筷前是整鸡一只,轻轻触动,鸡就”四分五裂”了。鸡汤鲜美,鸡肉酥而烂,成为进店必点菜肴。重庆鲜鱼馆的酸菜鱼真心麻辣爽口,在海芝排骨饭吃饭是大口吃肉,大口喝汤,大快朵颐,叶子干锅从江苏跨省而来,土豆片炒得有肯德基薯条的味道,品味轩的脆皮豆腐是高村最好吃的,香面馆卖掉的鸡蛋面围起来可以绕师大一圈,杨传老厨的口水鸭总是让我那么心水,五谷面坊的老板娘笑脸盈盈,桂林米粉的煲仔饭,就在烤焦了的那层锅巴里沉醉。”


九点后的北门,是夜宵一条街,吃货们顿觉天堂来了。刚下课手抱本子的,或刚从330的未班车,上蹦落下来的,三五成群,下里巴人。


缙云烧饼的叔叔在揉、按、贴、揭中利索完成一个烧饼从面团到薄饼的传奇。不正宗的温州瘦肉丸在汤水中慢漾,青青者芹。玉米在炭火的煨烤下粒粒饱满,老马烧烤在炭火星光中,油盐酱蒜中肆意蔓延一种叫“香”的味道。台湾饭团我却独爱它的寿司,蔬菜卷包裹的是红绿白黄的彩色,精武鸭脖的锁骨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蝴蝶骨”。美然的黑钻是面包爱上蛋糕的故事,珊珊家的蛋挞5块钱两个。北京烤鸭的鸭片地块块均匀,需要蘸著特质的酱包才够味。街七的冰糖水五颜六色,就像一一个彩色的梦住在了象牙塔,水汽打湿了杯子,我握著它,五指发冷。


北门的夜

繁华似小香港



《北门》中唱道:

“多少的岁月 吹过这条街”

沿街的店铺一再更迭

北门却像沉默的掌镜者

忠实记录下浙师人的酸甜苦辣、笑语欢颜

岁岁复年年



记者 | 孔晓睿 郑梦蝶 王青

摄影 | 池亨颖 盛倩雯 李溯宁 刘欣昱

今日编辑 | 魏晓以 孔晓睿

责任编辑 | 姜旭晨

你记忆中的北门哪里最“好看”?欢迎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