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震惊世界的“墨子号”,这位浙师校友全程参与!致敬科学家,点赞浙师人!

说起“墨子号”,你知道多少?

它是世界首颗量子卫星

直白地说,“墨子号”使用的量子科学实在太先进了

它代表了目前已知物理领域的最高科技之一

一组媒体报道的标题让你感受


环球时报:中国首颗量子卫星为什么轰动:甩开欧美 一马当先

环球时报:信息安全“终极武器”中国发射量子卫星震动世界

环球:“墨子号”终结爱因斯坦和玻儿的世纪争论

新华网:“墨子号”求解世界谜题

……


厉害了!墨子号!骄傲了!中国科技!

而今天

我们要走近的这位浙师人就与“墨子号”有关

他是一位科学家

全程参与“墨子号”的研制、发射、在轨实验及长期管理

他就是浙师大88级物理系校友

蒋虎

他是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科学卫星总体技术研究员

还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曾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

第一作者署名论文近60篇、授权专利7项

……

“墨子号”背后,中国科学家团队付出多少心血?

蒋虎的科学梦又是如何点燃的?

一同走近



难忘师恩 追随科研初心

从儿时起,科学在蒋虎眼中就是神圣的,而成为一名科学家更是他的人生向往。蒋虎自上学懂事起就有一种信念,要为家庭荣誉而刻苦努力读书,他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要尽早减轻父母负担。

高中时期,蒋虎比很多人都要刻苦学习,成绩一个学期比一个学期靠前。当年学习环境艰苦,学校停电时,晚上他和同学们就在教室点起蜡烛读书,经常还能听见女生们的刘海被火焰烧得吱吱响。劳动课和晚饭后,大家还要挖土挑泥修筑校园内的池塘,“虽然很累,但大家脸上挂着的是纯真灿烂的笑容。”蒋虎回忆道。


高中毕业后,蒋虎来到了浙师大物理系学习。回顾四年时光,蒋虎说:“浙师大的物理专业课程安排全面而且合理,为我后来在科研上的研究深造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在他看来,大学自学很重要,老师的引导更重要,他们的师恩蒋虎铭记在心。

物理系的蔡清老师是蒋虎考研路上的引路人。当时,大家对考研的关注度还没那么高,蒋虎对备考忐忑不安,毫无头绪。后来,蔡清给同学们送来备考的锦囊妙计,还专门在家中为同学们集中辅导,对政治的历年考题进行分析解读。在老师的辅导和鼓励下,蒋虎的复习效率明显提高,信心也大大增加,最终顺利考取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硕士研究生。


蒋虎(自上数第二排右5)


“中国科学院的学术氛围很融洽,国际交流十分活跃。”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让他更加坚定地决定走科研道路,继续攻读博士。在200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博士学位后,蒋虎开始全心全意地投身于科研工作。



是蒋虎对科学坚持不懈的追求,踏实努力、不忘师恩的优秀品质,让曾经教过他的老师难以忘怀。


蒋虎的大学量子力学老师潘善龙,是蒋虎科研道路的领路人,也是最初鼓励蒋虎从事天文工作的人。尽管退休多年,他仍然记得那位考到云南的学生:“他的钻研劲头一等一,量子力学中有很多难题,他一定要弄懂,不弄懂,决不罢休!”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研制团队(第三排左7)

提到母校,蒋虎多次表达感恩之情,他为浙师近年来综合实力的提高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是浙师人而自豪。未来,他希望每一位浙师人都能追寻科学之光,献身科学,燃亮科学之魂。


仰望星空 扛起科研使命

小编爱科普——“墨子号”


墨子号量子通讯卫星(简称墨子号),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漫画:5分钟看懂“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分发

 (点击超链接查看,来源:搜狐号“我是科学家”)




量子通讯卫星是一种传输高效的通信卫星,能彻底杜绝间谍窃听及破解的保密通信技术,抗衡外国的网络攻击与防御能力。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


“墨子号”的成功发射以及科学实验任务的圆满完成,不仅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也奠定了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实现了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这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蒋虎是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的一员,全程参与了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研制、发射、在轨实验,而这一研究过程也充满坎坷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研制团队部分人员(左一)


2015年,“墨子号”卫星工程进入正样阶段(发射之前的一年),工程技术团队通过地面模拟空间辐照环境试验后发现,载荷分系统的核心器件之一的单光子探测器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了性能衰减,如果不作卫星方案改进,“墨子号”将只能正常运行三个月。


于是,量子科研团队决定,将卫星运行轨道从原先的600公里降低至500公里,同时增强器件防护技术。卫星工作轨道参数做出了调整,便涉及到了蒋虎牵头完成的轨道设计方案。由于卫星工程进度紧急,蒋虎夜以继日的加班加点,将过去需要4年内完成的工作量,压缩到一年时间内完成。他对新轨道进行重新设计,完成轨道性能以及量子卫星对双站实验的方案评估,同时完成与运载火箭的接口匹配性协调和测试工作,确保量子卫星的工作轨道有效性。



2016年上半年,“墨子号”终于到了出厂的时候,可是工程技术团队又发现,由于装配问题,信标光出现了大幅度衰减,需要该器件承制方开展技术归零工作。技术归零期间,蒋虎的工作进度表安排到了小时级,通过近半个多月的日夜连续奋战,与合作方一起完成了这项质量问题归零工作,为墨子号卫星的发射成功奠定了质量保障基础。


同时,蒋虎牵头编写并书面答辩量子卫星平台技术相关的5项发明专利,并于2019年已获授权专利3项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部分量子相关专利介绍


2003年起,蒋虎先后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等单位工作,怀着对科学的热忱继续埋头苦干,在2011年12月参加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研制工作,着手实施方案中的卫星轨道相关部分的稿子策划及仿真分析。此后,他奔波各地参与各种技术问题的评审及确认工作,为日后量子卫星在轨有效运行管理奠定技术基础。


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卫星发射之前,他作为试验队队员驻留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近一个月,争分夺秒开展卫星发射前的各项测试及相关技术问题解决工作。直到今日,蒋虎依然坚守阵地,从事“墨子号”卫星遥测数据日常监测与分析,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制定一系列应对预案,为量子技术实验争取更多实验机会。



当前量子信息技术已经引起国际重视,面对未来更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蒋虎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科技工作者,应该时刻保持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勇气。”



记者 | 陈婉盈,部分内容来源于浙江新闻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师校友”
图片 | 本人提供 
今日编辑 | 陈婉盈 罗颖倩
责任编辑 | 赵菡婧 

 遇见浙师全景 浙师简历 学院名片 FM95.2

 相约时光纪  pick浙师 五年答卷 一图读懂

 足迹醉师大 图画中国节 专属ppt 定制壁纸

 筑梦金课 引路人 达人馆 浙师味道

浙师三志风物志 人物志 草木志 校报四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