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浙师,为你24小时在线,这样的他们特别帅!

在浙师的每个人

都有一位亦师亦友的陪伴者

他们愿做你的“情绪垃圾桶”

在你迷茫时帮你摆正航向

他们是为你24小时在线

辅 导 员


在浙师大的辅导员中

有一位气度不凡的“凡哥”——叶凡

和一位帅气暖心的“张爸爸”——张健

他们在2020年12月的

浙江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

双双斩获一等奖

叶凡还在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拿到三等奖

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外国语学院 叶凡  



十五年情深,传承师大育英精神


“2021年是我在师大的第15年”。从本科进入英语专业至今,外院23幢见证了叶凡从学生到辅导员的身份转变。

本科期间,他曾担任院、校学生会干部,“那时起就很喜欢服务学生的感觉。”而真正让叶凡选择留在师大的,是学校“三为”发展性学生工作的理念和氛围。“如果你立志成为一名辅导员,那你要有陪伴学生、服务学生、引领学生的热情和责任心,这是师大辅导员皆有的品质。



秉承师大辅导员的育人精神,他一路向前。2020年,叶凡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浙江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备赛过程中,他打破了自己那些所谓的经验、惯性,不断发现更精准更有效更巧妙的育人途径和方法。他说:比赛最终是为工作服务,查漏补缺,及时改进,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这是比赛的意义所在。”


真正的成就需要一生的累积,人生的高度需要一生的攀登。现在叶凡正着手从经验型辅导员朝研究型辅导员转变,他说:“今后除了继续扎实做好工作,我会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相关研究。研究理论提升了,工作才会更加游刃有余,才能更好地服务和指导学生。”

贴心的“筑梦者”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对于辅导员的两个定位,叶凡始终牢记于心。

叶凡表示辅导员工作需要一点“亲和力”,也需要一点“距离感”,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或者思想上的困惑,需要开启“朋友模式”,充分理解学生,和他们平等交流,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而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辅导员也要敢于亮剑,开启“导师模式”,帮助学生把好人生的“总开关”。


在叶凡的辅导员生涯中,一位逆袭的阳光女孩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她面临多重困难,产生厌学情绪和消极心理时,叶凡一次次和她谈心谈话,一遍遍跑寝室、联系家长化解矛盾。在他的多方联系和持续关注下,女孩成功从抑郁中走出,最终考研上岸、斩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叶凡理解现在的大学生是与网络共生共长的一代人,他们的思想更加多元化,内心深处也更加渴望平等和尊重。“只有真正做到平等对待大学生的辅导员才能成功走进学生的内心,师生之间才能搭建起思想交流的桥梁,形成认同感和共通感。”

因此,叶凡学习掌握学生常用的APP,从中更好了解学生的诉求和兴趣点,并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与学生打成一片。同时,叶凡希望与学生有更多平等的交流,他经常私下找学生一对一、点对点谈心谈话。“沟通的第一步是倾听,希望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中,我能成为他们疏解情绪的通道。”叶凡认为辅导员工作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思想的碰撞中相互影响,彼此都能得到进步。


2020年的春天,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每个人的生活。为了确保学生们的安全,为他们居家学习送去服务,叶凡第一时间从老家岱山赶到金华家中待命,从1月23日开始线上战“疫”工作,精准摸排学生数据,做到日报、随时报。

他每天做到点对点关心关怀,及时反馈学生诉求,引导学生安排好线上学习,鼓励他们定时锻炼和健康饮食。叶凡还主动组织策划线上宣传教育,给予学生思想鼓励。

同时,作为校心理中心兼职心理咨询老师,叶凡积极报名参加学校面向全省展开的活动——“新冠肺炎疫情网上心理援助”,还利用自己自身专业优势向留学生提供中英双语心理咨询服务。连续多月的防疫、抗疫工作中,他始终坚守在学生工作一线组织了线上外语节、“浙史青译”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线上的“第二课堂”,让同学们在疫情这个特殊的情况下依旧能紧紧联系在一起


叶凡和同事们

“我希望为学生们营造快乐的氛围,看到他们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叶凡表示做辅导员这么多年,最大的成就感是看到学生们在职业上的发展,“从大学到社会,我们都在继续坚持梦想,都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文学院 张健 



知心人:“为学生好的事情我都应该做”

 

2016年9月下旬的一天傍晚,天正下着大雨,三个看起来年纪相当的青年推着一辆小三轮车,急急忙忙地从美食苑赶往人文楼,车上装着满满一大桶姜汤。三个人都被大雨浇了个透。他们是人文学院辅导员张健和两位新生助班。

 

人文楼里,300多个穿着军训服的大一新生们刚刚从训练场上下来,他们都淋了雨,冻得缩手缩脚。被雨浇透的张健维持着秩序,一碗一碗地把姜汤盛给大家。几小时前,他冒着大雨骑车去附近的菜市场捎回了20斤红糖和50斤生姜,找了好几个地方,才终于在美食苑找到一位愿意帮忙熬姜汤的老板娘。

 

军训时张健为同学们过生日


2016年是张健入职成为辅导员的第一年,这些学生是他的第一届学生,回忆起这段经历,张健说那时候有一份明亮的信念存在心中——“不管别人是否能看到,只要为学生的事情我都应该做,哪怕这件事很小。这是辅导员应有的‘良心自觉’。”

 

在之后的辅导员生涯里,他一直坚守着这份初心。

 

每次走寝前,他都要把一个年级的信息登记表反复看上几遍;毕业时,有同学不敢向名校投递简历,张健第一个打电话鼓励他……“张老师是一个很暖很暖的‘暖男’,小到最近的学习,大到未来的人生规划,事无巨细,他都会关心。”张健的16级学生叶蓓回忆。


张健为同学们准备惊喜


和张健搭档四年的教师李义敏说:“在张老师心里,辅导员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他倾注所有的热情,只为学生更好的成长。”

 

陪跑人:“他们的成功就是我的勋章”

 

张健也是学生口中的“最佳拍档”。在他的陪伴下,学生们获得了很多个人或集体的荣誉。

 

2018年,汉语言文学165班获评学风特优班。整理材料、撰写文本、表演彩排......每个环节他都帮大家出谋划策。同学们感到紧张、疲惫时,他尽力安抚大家的情绪,陪着同学们一起加班。

 

排练到凌晨,大家在朦胧夜色中合影


比赛结果出来前,刚刚结束手头工作的他焦急地等待结果,紧张得双手抖个不停。直到电话铃突然响起:“是金奖!我们拿了金奖!”他这才放下心来,奔到后台和大家抱成一团。“那一刻我感到无比自豪,这份自豪是孩子们给我的。”张健说。那一次,165班不仅拿到了学风特优班金奖,更斩获了最佳风采奖。

 


汉语言文学专业16级还曾拿下“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大赛金奖,在“挑战杯”等竞赛在中屡创佳绩,产生两位校“十佳学子”,考研率也再创新高。

 

同学们写给张健的明信片


历史学20级学生姚瑶有段时间自己压力很大,因事去找老师请假时,尽管她什么都没说,张健立刻就发现她的状态不对。“他时刻关注着我们,往往在我们还没有开口诉说时,他就已经发现了我们的焦虑或者其他问题。”


张健认为,如果学生是奔跑者,辅导员就是一名陪跑者,要在他们迷失方向时帮他们指路,在他们疲惫时为他们打气,“他们的成功就是我的勋章。

 

引路人:“我们可以不伟大,但不能没有大格局”

 

2020年,汉语言文学16级学生王君瑞成功保研北师大。大三前,她的职业规划一直都是本科毕业后回到家乡做一名语文老师。但是,和张健的一次聊天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你的潜质很好,如果你走到更大的平台,根基筑牢,将来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张健的这番话让王君瑞下定决心,走上了艰难的保研路。 


王君瑞回忆说。“想来我就是这样在他的‘忽悠’下走进了北师大,要感谢他一路以来推着我们前进。”

 

 张健和同学们

张健还格外关注成绩相对普通的同学。他认为,少数成绩拔尖的同学往往容易被赞美,但大多数成绩不那么出色的学生也需要欣赏和鼓励。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成长的土壤,他们有的组织沟通能力很强,有的也富有艺术天分,张健擅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鼓励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我们可以不伟大,但心中要有大格局——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尽己所能创造社会价值。”他说。

 

20级开班长团支书期末总结会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张健也在不断积累经验、自我反思,正因如此,他顺利获得了2020年浙江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

 


回望比赛,张健说,备赛过程中,他发现自己从前对一些科学理论的认识不够,没能在学生工作中应用,“这次比赛重塑了我解决某些方面问题的思路,让它们更趋于科学和完善。”张健说。


图片素材来源于本人
文字 | 陈路畅 戎依琳 范苏齐 田晨晨 朱宇 曾鸿雨 
今日编辑 | 田晨晨
责任编辑 | 赵菡婧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