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承袁老初心,这群浙师人致力于让更多人吃上优质米!

融媒体中心 浙江师范大学 2022-05-17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那个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跟我的助手就坐在那个稻穗下乘凉……”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曾多次畅谈他的两个梦想:

“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禾下乘凉梦”

如今,“禾下乘凉梦”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有一群来自浙师的青年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金优科技”团队

在不久前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业赛上

以解决“优质稻难增产”的农业传统难题为突破口

一举拿下大赛金奖、最佳带动就业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这支赓续袁老初心的年轻队伍

看看他们如何在稻海中乘风破浪


一颗种子的孕育:

水稻育种开启科研之路


2018年的秋风吹过袁隆平院士团队全国首批盐碱地稻作改良试验基地,也吹起了一群年轻科研人瞄准农业“芯片”、稳固中国粮仓的决心。那一年,在导师陈析丰老师的支持下,一群来自浙师大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的青年进入作物遗传学实验室,共同选择了高科技育种的道路,开始了水稻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随后组建了金优项目团队,有志于孕育出一颗优质高产的稻米种子。



在实验室多年科研积累的基础上,金优团队学生负责人许以灵带领团队成员通过提高穗光合,研发出了水稻有效增产的技术,突破了传统光合育种的瓶颈,对主栽优质稻进行遗传改良,研发出了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该成果获得了权威专家与机构的高度认可。利用高光效基因提高水稻穗光合对籽粒的贡献率是该项目的技术核心,该技术已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



在优质稻种改良的技术研发道路上,少不了实验数据的支撑,其中穗光合效率是一个关键指标。测定水稻的穗光合一般是在炎炎夏日,且要在日光最强的上午、中午测得的数据最可靠。仲夏烈日的照耀下,试验大田的环境温度常常在40℃以上,而每次测定都要持续三、四个小时。当被问起那段在农田测绘的辛苦经历团队成员陆喆晓坚定地回应测量任务确实艰苦,但是科研人不能因为有困难就放弃实验,不然如何拿到数据何推进科研工作呢”为了获得精确的数据,他们常常要反复测量,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在项目研发的道路上大家齐心协力,攻克了不少难关,而在备赛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同想法出现。面对分歧,指导老师们不厌其烦地解读问题、分析原因,并引导大家进行头脑风暴,团队最终将矛盾转化为动力,不断总结与升华,达成共识,统一思想,项目打磨的过程也越来越顺。


金优的成功绝非偶然,团队秉持稳中求进的思想,保持严谨认真的“团魂”,刻苦钻研,反复实验,在历经无数次失败后,最终成功孕育出了一颗优质高产稻米种子。这份成就对于这群年轻的科研学子来说,无疑是竞赛道路上最大的底气。


一直陪伴着项目成长老师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马伯军教授说:“项目的优秀成绩源于团队的坚持,大家一直很努力。每一次交流后,他们都能及时进行反思、改进,到他们的进步和成长,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



一棵稻苗的成长:

金奖背后曾是漫漫长夜


从2018年一路走来,历经三年锤炼,经过“生科赛”“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的磨砺,金优团队成功闯进“互联网+”全国总决赛,并以小组第一的成绩入选“三强排位赛”,斩获金奖及最佳就业奖。



从校赛到省赛,再从省赛到国赛,最后进入三强排位赛,金优始终秉持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理念。为了项目的成长,团队成员放弃了假期,“基本上每个暑假都只在家待一周”。团队早已习惯了把实验室、试验田当成战场,把教学楼、办公室当成寝室。炎炎烈日,测绘不辍;荧荧灯火,直至深夜。


备战国赛时,强大的压力宛如一个巨大的包袱,无形地压在他们身上。“也许默默无闻,但我们从未想过放弃。因为我们一直相信我们选择的这条路,也一直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去完善它、充实它,‘金优’总有收获‘金色稻穗’的那一天。”团队成员李梦倩分享道。“金优”团队从未有过一鸣惊人的愿望,而是“怀揣着成为金奖的烛火”,埋头苦干,砥砺前行。



尽管在技术上金优处于原创优势,但“如何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完美地展示项目,让评委完全地理解技术核心与产品优势”,困扰了团队很久。“我们尝试做了很多调整,也有过走错方向的时候。”尽管许多专家们提出的改进意见较为严苛,但是他们不会放过每次专家指导的机会,通过仔细推敲,吸收菁华,最终找准方向,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许以灵说:“每一次晋级对我们来说都是惊喜,更没有想过能一路走到国赛,最后拿到全国金奖,还获得最佳带动就业奖,这个结果可能是源于我们自始至终都坚持把项目做到最好。”这群浙师青年,怀揣着为“中国粮食安全”添一小块砖瓦的梦想,不断地完善科研技术,不断地推进项目前行。也许在“金优”人眼里这个项目从来就没有到达过“最好”,他们只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达到“更好”。



一绺稻穗的成熟:

青年征程仍是麦浪稻海


在镁光灯的照耀下,青年们没有将桂冠戴在自己的头上。在他们看来,项目的成功有四个关键,每一环都紧紧相连,缺一不可:核心技术的优势,团队成员的协作,学校学院的支持,指导团队的专业。“导师团给予我们专指导,学校学院给予我们支持帮助,这份荣誉应该是属于大家的。”一个项目获得丰硕的成果,背后是一群人的辛勤耕耘


对于获得“最佳带动就业奖”,许以灵说:“这是浙师大第一次在全国‘互联网+’大赛中获得单项奖,我们团队觉得十分有意义。就项目而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需求量大,从播种到收获,再到加工、销售,这样一条产业链下来,能带动多方面、多产业的劳动力。”



借助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的平台,金优团队将自主研发的高产优质水稻不断推向更大的舞台。未来,他们希望将产品从浙江辐射至全国,逐步扩大市场规模,惠及更多老百姓。目前,金优的核心技术已可用于多种作物的高产育种,他们还将开发更多的新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带动更多人就业,助力共同富裕。


团队成员蔡彬彬现已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她也将站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金优”人的风采。许以灵将读研深造,继续从事遗传学育种相关的研究工作,将金优的技术推广到更多农作物种。其他团队成员也都将致力于科研、实践等方面,来推进优质稻的普及,努力改良更多作物。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金优团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指导老师陈析丰说:“我们努力让更多的老百姓吃上优质大米,为护航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金优的初心,也是万千科研人的初心!”


金色稻穗助实百姓仓廪

优质育种护航社稷丰殷

这群脚踏实地的年轻人步履不停

他们将传承袁老初心

踏上新的征程

开创农业发展新蓝图


“总书记金句”专题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金句共鸣



文字 | 汪冲 温哲展 王赛尔(实习) 宁星雨(实习)

图片 | 金优团队

编辑 | 马鸣宇

责任编辑 | 赵菡婧

往期回顾



为浙师金优团队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