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子系 | 智能科学与技术(AI创新实验班)



专业简介


01 专业定位


面向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培养能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交互和智能系统集成应用等方面开发与设计、工程应用、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02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和系统设计能力,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交互和智能系统集成应用等方面开发与设计、工程应用、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03 培养特色


1.“2+1+1”创新实验班模式

开设AI创新班,采用“2+1+1”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年专业基础学习,1年华为专项技术学习,1年企业实习。毕业时可获得我校毕业证、学位证,还可获得华为资深人工智能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HCIP)。我校华为ICT学院获评“华为ICT学院千校万里行--基础软件百校种子计划2022优秀华为ICT学院”,成功晋级为卓越华为ICT学院。

2.采用“岗、课、证、赛”融通的教学体系

我校与华为、腾科IT教育三方联合打造“岗、课、证、赛”融通的教学体系,依托行业核心技术开设专业课程,对接行业产业链岗位实际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对标行业产业链用人标准组织技术认证、专业竞赛,将应用能力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技术认证、专业竞赛、工作岗位中,形成应用特色突出的“岗、课、证、赛”融通的教学体系。

3.双师型师资建设

我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为突破口,采用校企协同育人的新型培养模式,联合华为、腾科IT教育推动双师型师资建设,真正将“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理念落到实处,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4.对接大湾区企事业,定岗实习

腾科IT教育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协助学生最后半学年或一学年在大湾区知名企业(华为生态企业)进行岗前技能培训、顶岗实习与就业推荐,为学生提供参与工作实践的舞台,为我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加强和完善提供全力支持,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验企业的真正工作模式和要求,缩短学生与用人企业之间的技术距离。



近三年录取分数(广东省)

2022 物理组

智能科学与技术(AI创新实验班)

最低分:472

最低排位:187869

2021 物理组

智能科学与技术(AI创新实验班)

最低分:466

最低排位:180885

2020 物理组

智能科学与技术(AI创新实验班)

最低分:448

最低排位:170301

咨询方式

系部主页

http://etd.seig.edu.cn

咨询电话

020-8781 8056

咨询邮箱

csk@mail.seig.edu.com 

线上咨询QQ群

128425906

以赛促学

2021年,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中。实验班学生李金明、林韩钊、邓仁杰、胡越组成“广软电子二队”,在全国总决赛中夺得比赛最高奖项:全国一等奖。



04

专业核心课程

05

专业体系及学分结构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学分构成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共需完成17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5学分,占比26.47%;专业必修课88学分,占比51.77%;通识限选课 3 学分,占比1.76%;任选课 22学分,占比12.94%;毕业实习 4 学分,占比2.35%;毕业设计(论文)8学分,占比4.71%。


06

师资力量




张义宽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

电子系副主任




简介:


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3D点云的采集、处理、分析及3D重建等数字几何处理、VR/AR环境建模技术、机器学习及应用方面的研究。


主要学术成果:

(1)论文:近年发表科研论文41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8篇。(2)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等9项。(3)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完成863计划导向类与探索类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省级以上纵向项目18项;参与完成军工项目2项、厅局/校级纵向项目10项、横向合作项目多项。(4)编著:主编教材1本;参编书籍5部,其中一本获省级优秀教材2等奖。(5)指导硕士研究生15名,共同指导博士生4名。(6)学术工作:担任一些国际/国内会议的审稿人和程序委员会委员(PC);一些中文专业核心期刊审稿人等;曾担任3个省级以上专业学会理事;多个专家库成员。曾应邀去法国CIRAD做访问研究。国家与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审专家。




陈华珍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

电子系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学经历:

于2010年开始在我校任教,先后承担《C 语言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与算法》、《python 程序设计》、《大数据应用基础》、《深度学习》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科研成果:

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 10 余篇,其中 SCI 1 篇,中文核心 4 篇;主持教科研项目 7 项,其中省部级项目 3 项;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 7 个,其中授权 6 个,包括 1 项发明专利。

高群霞

教研室主任

教学经历:

具有7年高校教学经验,人工智能技术教研室主任,先后承担《智能控制技术》、 《人工智能导论》、《python 程序设计》、《大数据应用基础》(hadoop)、《大数据应用基础》(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与应用》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科研成果:

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10 余篇,其中 EI源刊 1 篇,EI检索会议论文1篇;主持科教研项目 7项,其中省部级项目 2 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个,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


07

就业情况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已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专业之一。在国家战略决策及其政策和广大的市场需求的强力支持下,智能装备、智能产品、智能控制、智慧工厂、智能制造等,特别是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已不可挡。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主要包括从事与电子信息应用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智能产品、智能控制、智能机器人、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等等相关的产品开发、系统测试、运行维护、技术支持与咨询、产品销售等工作。也可以在政府机构、教育机构、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及企业的技术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智能设备(使用和维护)、信息处理、教学(教师)、技术管理、系统维护(网管员)和应用部署(软件系统使用和维护)等工作。或选择学习深造,攻读人工智能或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更多详细内容请扫码了解

学校招生办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020-87818781 

020-87818098

020-87810097

020-87818068

咨询QQ群

20100151、616275042

招生网址

http://zs.seig.edu.cn



热忱欢迎广大考生及家长联系和咨询

每位老师都会竭诚为您答疑解惑

助力每一个学子实现梦想


亲爱的同学们

请全力以赴去勇敢追梦吧

学IT到广软

梦开始的地方

我们等你来



编辑:区卓妍审核:迟元魁复审:吴嘉帆终审:夏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