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江南第一古县城”,深藏着一座传承慈孝文化的人民法庭
“江南第一古县城”
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是“慈孝文化”的发源地
子孝母慈的民风代代相传这里深藏着一座人民法庭——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
慈城人民法庭
它传承、实践、守护着
生生不息的慈孝文化
慈孝文化:纠纷化解的金钥匙
四明苍苍,慈水涟涟,有10多万人口的慈城镇,慈孝文化深入人心。慈城法庭将“慈孝文化”中倡导的孝道、感恩、责任、诚信、友善等理念,运用到家事、相邻纠纷等案件办理中,推动案结事了人和。
“慈孝文化是一把解开家事、邻里纠纷的金钥匙,可以化解很多家庭矛盾,修复邻里关系。”多年的调解经验让慈城法庭的方晓亭法官总结出一套宝典,“在案子的调解中,用慈孝典故教育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母亲对我有偏见,我就不赡养!”说到自己的母亲,慈城镇的孙某愤愤不平。在这起“母告子”的纠纷中,孙某觉得自己很委屈,母亲向来偏袒女儿,自己是二级肢体残疾,加上妻子身患疾病,家庭本身困难重重,也没有能力赡养母亲。
都说家事如天,一起家事案件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面对这起特殊的赡养案,法庭利用巡回审判车搭建“移动法庭”,来到母子俩的家。
“ 我们这里可是‘慈孝文化’的发源地,作为慈城本地人,应该引以为傲,以身作则,去传承和发扬这个优秀文化。”法官用“董黯汲水奉母”的故事,循循善诱,温情劝导孙某,母子俩缓和了彼此间的隔阂。同时法官和村干部一起,为他解决家庭困难,送去关爱,用司法温度消融亲情纠纷中的冰霜。
案子审结后,法官还建立家事案件回访档案,不定期看望孙某一家。如今,孙某母亲居住、照料等情况一切安好,儿子也定期上门照看老人,一家人和睦融融。
“一村一调解”:践行慈风孝行
依托当地的慈孝文化资源,慈城法庭成立“慈风孝行调解室”,并推出“一村一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乡村纠纷化解机制,把大量村里纠纷消除在基层。
“村民邻里之间有纠纷,我们村支部书记义不容辞。”说这话的是法庭特邀调解员——山东村的支部书记洪秋国。谈起洪书记,村民们都很服气,村里大小事中,都能见着他苦口婆心、亲力亲为的身影。
村支书往往有着较高的威望,化解村民纠纷接地气,有“人情味儿”,能快速推动矛盾就地解决。近年来,当地赡养、扶养纠纷,大都以和解或调解方式化解。
在全国“两会”期间获最高人民法院连线报道的“孤寡老人遗产继承案”,就发生在山东村。邻居老徐,30年如一日,不求回报,照顾孤寡老太,法院最终调解确认老徐可继承一半遗产。良法善治,一时成为美谈。在这个案件的调解过程中,洪书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让慈风孝行感染每一个人
慈孝新风扬,无处不飞花。慈城法庭从慈城得天独厚的文化中汲取智慧,又通过实际行动为慈孝文化的传播装上“法律”的翅膀。
走进法庭,“汲水奉母”的董黯、“引兵救母”的张无择、“割肝救母”的孙之翰,慈孝之道,一桩桩一件件,镶刻在法庭的“慈孝”文化墙上。
“你们知道董黯挑水的故事吗?慈城的每一处山水,每一条街巷,都深深烙印上了慈孝文化的印记。”在慈湖小学的法治课堂上,慈城法庭王翔法官讲述着一个个慈孝典故,在孩子的心中埋下“慈孝”的种子,让他们从小就切实理解什么是“慈孝”、怎样践行“慈孝”。
在毛岙村,坐落着宁波首个乡村民法典主题公园,里面有一个“慈孝大讲堂”。每到节假日,总能在这儿见到慈城法庭的法官身着红色小马甲,向各地游客介绍古镇历史,传播慈孝家风,弘扬法治精神,让慈风孝行感染每一个人。
慈城人民法庭
坚持古为今用,深化诉源治理
不断拓展慈孝文化的广度和深度
走出了一条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路
来源:宁波江北法院
赓续红色血脉,书写“赶考”新篇!这场专题宣讲会让我们学史增信,砥砺奋进!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