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医疗体系变革与人性化服务冲突加重
随着世界各国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学技术的提升,医疗器材科技的发展,使得今天的医院正面临着许多挑战与问题,人类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也就产生了当今世界医院的发展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医院的变化与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平均住院天数的不断缩短导致:连续的“重症患者”护理方式成为重点,从而加速了医院患者的流量,提高了床位的周转率,使医院容纳了更多的重症患者,各科室服务的负荷也在不断增加。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平均住院天数的缩短所增加的“服务负荷”,无论是在综合医院的病房,还是在综合医院的门诊,还是在社区医疗方面都已经表现出来了,这也将影响着我们医院建设的策划与设计。平均住院天数的缩短,在家庭护理、社区关怀等方面的“服务负荷”也跟随着加大。
在中国,由于医疗体制的影响,平均住院天数还在10天以上(个人的观点),因此在中国,降低平均住院天数也将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所以今天医院建设的决策者,规划者,设计者等,都应该考虑到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之后,医疗资源分配相对合理与公平,平均住院天数将实现大幅度降低所产生的因素,这也影响着我们今天对医疗建筑人性化服务的思考。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提升,门诊手术已经开始大量地增加与普及,这导致:医院越来越重视综合性急救治疗,各科室的服务负荷也随之增加。如果说一个世纪以前,医疗诊断设备的出现对于医院的功能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今天门诊手术的出现,同样具有一个划时代的意义。“日间手术”的出现改变了和“模糊”了原来医院的门诊,病房,手术三者之间的概念,可以想象如果人类的医疗技术继续发展,康复能力与速度继续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完善,也许有一天我们就不再需要病房了,手术后的病人在门诊做短暂的恢复与观察,就直接回家进入“家庭式护理”或者“社区护理”的模式了,这也就是说,门诊手术自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以来,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与壮大,同时也在不断地摧毁我们原有的医院概念,将来也许会产生以“门诊手术”为主导的“无病房”的新概念医院体系,预计这一天离我们也不会太远了,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和改变原有的医院护理服务体系与模式,这些改变都将影响着我们对医院和养老建筑的人性化思考。
医疗康复技术与服务不断地在发展,甚至可以说已经有了巨大的飞跃,意外事故的创伤康复技术与服务,抗衰老的康复技术与服务等,都需要医院有更多的空间,都需要更多及更方便的诊断/治疗科室。在人性化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人类的康复服务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与康复有关的各种设施,器械,设备等增加,都需要更多种类的服务和更多的建筑空间。
随着人们对生命尊重程度的提升,应对各种突发性灾难已经成为今天的医院所必须具备的功能,这就要求今天及未来的医院都应具备应对地震(创伤外科)、火灾(烧伤)、爆炸(化学品)、恐怖袭击事件和传染性疾病等的能力,在医院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等方面,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学科,需要专门的规划与设计,但就整个医院的规划设计而言,今天与未来的每个医院都需要具备“紧急应变能力”,强大的“紧急应变能力”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这本身就是对待生命的最大人性化。
随着人性化进程以及人性化服务意识的提高,更多的服务形式与服务种类从上个世纪末就开始大量地进入医院,医院里面甚至开始有了学校、银行、表演厅、演播中心、健身中心、艺术画廊和儿童娱乐中心等功能,甚至还有“哭诉室”“祈祷室“等等,这些都是人性化服务的增加。再如预防接种,教育设施,查体中心,养生科室等,已在全球范围内的医院中不断地被普及,现代医院的服务种类,服务档次也在不断地扩展与提升,相信未来各种人性化服务的内容还会增加,这对医院设计而言,将产生一个应对人性化服务的空间与面积需求的问题。
来源:医养环境杂志HCD
作者:于学进
筑医台编辑出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