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亿人签约家庭医生”背后蕴藏哪些商机?
这几天,家庭医生火了!但火的不是家庭医生这一职业群体,而是签约数据。
12月17日,新华社发布一条消息,题为《我国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新闻透露:“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侠克)记者从17日举行的‘2017中国家庭医生论坛’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95%以上的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人群覆盖率超过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5%。”
“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这个说法听起来的确是足够重磅。
在网友的热烈讨论中,有质疑“假消息”的、有“惭愧”不是五亿分之一的、有愤怒于被代表的,但就是没有因为这样的“数字成绩”“医疗进步”感到高兴的。究其根本,在于网友对“5亿”这个数字的无感,对一直以来“数据注水”的不满。
新闻发出后,评论几个小时内即达到几千条。网友是这样评论的:
@R任小雪:撒谎,应该是13亿人都有家庭医生!我的家庭医生应该是百度,因为有病不敢去看,百度查查就好!
@陌上人如颖:我的生活圈没有一个家庭医生,好像我不是在这个国家生活。
@啊我不是吴彦祖呐:大概就是妈妈吧~小病都是问妈妈的~
@王旭东同学 :我国超5亿人有家庭医生?截止今年11月底的数据。这个……你们都有吗?我是被平均了。这样的新闻出来咋这么寒心呢?
@ Honghurry:我也有家庭医生,很多年前就有了,这东西就是社区填表用的,不知道国家会不会拨钱。我不知道我的家庭医生是谁?填表的时候可能显示了一下,早忘了。
@ cnjdwx:我们农村有家庭医生?乡镇街道有家庭医生?我怎么不知道?
@運-動-縛:明明是社区签约医生!当初签约就是为了一次看病能多开一点药,省得老是跑去开药。怎么摇身一变成高大上的家庭医生了?!
@无为而远:不管怎么说,现在与过去,看病找医生完全一样,既无变化,那这么说有意思吗?
@用户9pv1njhj9g:填表、贴联系卡,就有了家庭医生。那么,要个家庭警察、家庭律师也容易嘛。
@哈呢娜:我的家庭医生在哪儿?快出来!
@大家一起玩啊:关键是服务还要陆续跟上。
事实上,网友是有理由质疑的。除了自身的无感,还在于官方公布数据的变动实在太大。
从此前网上的数据看,有3.2亿的,还有4.3亿的。这些数据的发布时间都是2017年,数据的来源都是卫计委。从9月份到12月,签约数据从3.2亿骤升至5亿,难免会让人生疑。而且,尽管有中央权威媒体背书,但2017中国家庭医生论坛发布的数据还是让人不怎么信服,况且还是火箭般的数据狂涨。
据了解,家庭医生的覆盖率在实际运作中多数是项目化操作,是医疗主管机构可以购买的社会服务。缺乏严密监管,这里面的数据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甚至不排除根据官方宣传把目标当实际。
按照去年国务院医改办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是否真的完成了目标?不能只看机构怎么说,还要看群众的感受,要有经得起推敲的数据,而绝不能把预期当现期、拿估计当统计,闭着眼睛说成绩。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仍存在诸多难题
据了解,国家卫计委一位副巡视员表示,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还是起步阶段,即使有了家庭医生,现在中国距离发达国家这种真正的健康照护还有很远的距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含金量还不是很高,居民的认可程度也不是很高。那问题出在哪呢?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于2016年5月启动,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的数量不够,距离2020年每万城乡居民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经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达20.9万人,占医生总数比例仅为6.5%。
但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高达30%。按每万居民有2至3名全科医生的标准测算,到2020年,中国至少需要28万到42万名全科医生。我国尚有较大缺口。
二是签约服务质量不高。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的签约服务针对性不强,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签约服务不足,居民获得感不强。
三是部分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性政策还不到位,家庭医生团队的激励机制不足,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据悉,在现行卫生事业单位体制下,家庭医生考核、收入仍然是传统的薪酬制,工作模式也仍然是行政命令导向的。全科医生月平均收入仅为2000-3000元,远远低于专科医生的收入,这是造成家庭医生数量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较低的收入难以形成较高的职业吸引力,进而导致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
目前我国全科医学人才主要通过转岗培训而来,家庭医生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知识结构老化、经验欠缺等问题。而部分省市提到的每签约一位提供100-150元的签约费,如何分配、何时发放等问题尚不明确。
四是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与居民的预期较高存在差距。
此家庭医生非彼家庭医生
他们不同于私人医生的地方在于并不上门,而是依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居民提供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内容。
这些家庭医生主要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的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
具体的服务内容会以团队形式展开,即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诊疗团队,再二级以上医院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通常情况下,一个团队通常要覆盖一个辖区内的所有常住居民家庭。
为什么需要家庭医生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挑战,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患者若看小病、慢性病,动辄就去大医院,不利于改善就医环境、均衡医疗资源、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等。
有了家庭医生后,他们能直接面向家庭和社区,为居民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推进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为此,早在2009年,中国就首次提出了将家庭医生制度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工作目标,但在全国的推行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去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国的家庭医生制度才正式从全国层面开始布局实施,落地推广工作开始全面提速。
现在,尽管5亿引发了极大的争议,但无疑也提高了人们对家庭医生的关注。媒体在帮助民众树立认知的同时,政府也能适时出台一些制度吸引居民主动签约家庭医生,让家庭医生文化进一步渗透。
随之而来的,还有藏在家庭医生生态链上的商机。
“5亿”人签约背后的机会
近日,国家卫计委对民众的质疑做出回应,称“数字没有问题”,并表示,有了覆盖率后(已达到原计划的30%),后续会有服务跟上。
虽然主管部门在推广家庭医生制度的时候反复宣称其优势,包括看病方便便宜、个性化服务、报销比例高等;但目前,能做到的只有签约数字,整体服务很难在短期内达到民众的预期。有一些配套服务需要移交给市场。
在前文提及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就给出了一些明确指示:
第三方检查检验机构: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等,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技术支撑。
远程医疗:通过远程医疗、即时通讯等方式,加强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家庭医生的技术交流。
在线问诊:通过移动客户端等多种方式搭建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交流平台,为信息咨询、互动交流、患者反馈、健康管理等提供便利。
个人健康档案: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等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和健康信息收集等服务。
相信对于很多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来说,以上(主要是技术支撑部分)还有很多可待挖掘的空间。事实证明,其中很多内容也是当下医疗创业最热的部分,云呼科技、莱特医生、医掌柜、康优宝贝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个案。
来源:资料来源于新华网、新浪网、其他网络渠道,筑医台资讯精编出品。
往期回顾
End
投稿邮箱
news@zhuyi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