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咖分享 |中元国际李辉:医疗机能发展的归属是回归美好生活

筑医台资讯 筑医台资讯 2022-03-23

▲点击图片查看CHCC2018建设大会详情


医疗机能发展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健康、幸福治疗,一切医疗技术的发展都要回归到美好生活这一本质问题上。



看过《未来简史》一书的朋友们都知道,以色列作家阿塔利在该书中介绍了人类的发展过程,并提出了当前人类面临的新议题为战胜死亡、永久幸福、人成为神。

该书所举案例中有30%与医院、医疗及人类健康相关,可将其作为医疗健康专业读物,新议题中涉及的健康、幸福也与当前医疗追求的发展方向相吻合。本篇从医疗发展现状、服务内涵转化、机能优化等方面进行阐述,着重展现医疗建筑机能未来发展趋向。


医疗服务内涵转化



现阶段,我国医疗服务内涵发生了转化,通过对医疗服务要求提出全生命周期管理,基本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并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体现和超越自我的个性化、定制化的医疗服务,从持续保障、就医体验及机能进化三方面进行努力,满足社会高速发展下的医疗需求。


通过努力,当前已取得如下成果:


达成2010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74.9岁,并有望达成2030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79岁;


② 2016年总疗诊人次为78亿人次,人均5.6次/年,出院人数为2.2亿人次;


基因疗法、生物医学及再生医生等先进医疗科技取得突破性进展。


自2000年以来,我国医疗设施进入高速发展周期,解决了扩大总量、补齐缺口、更新功能及提升标准等问题。截止至2015年底,新建医院超过11000所,医院总建筑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总住院床位数达到533万张。



我国现代化医院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20年时间加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当前我国医疗建设形态的关注点已由宏观转向微观、由物理环境转向使用者,在功能布局与工艺流程上也已转向使用方式和促进效果。


示例:我国医院医疗建筑机能的现代化演进过程



健康中国的医疗机能发展趋向




虽然医疗建筑机能已取得一定发展,但还存在着不足。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在《健康中国战略与医疗服务体系重构》中指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严峻现状主要有以下4点:


医院支出占卫生总费用54%,经合组织均值为38%;


基层卫生机构衰退,存在医院为主战场的救治模式;


优质资源短缺,配置失衡,大规模医院集中增长;


碎片化服务,片段式健康维护,缺乏预防保健、持续跟踪。


为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健康优先,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主旨,通过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推进医疗体系结构性变革。



纲要还对医疗建筑机能新属性提出了要求:


① 找准定位,结合分级、地域及内容特性;


功能转换,从专一、协同及优势等内容考虑;


标准规范,包括硬件、服务及管理;


品质提升,确保安全、可靠、融合等需求。



医疗建筑机能的双向逆变



医疗建筑机能的变化主要展现为宏观、微观的双向改变,即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供给侧通过整合医疗保障体系,解决区域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医院为主战场的救治模式、各医院竞争式的生存环境及全生命周期的碎片化服务等发展问题,构建一个公平、可及、效率、协同、持续的医疗发展环境。需求侧则分解医疗服务环节,通过分区、分片的方式进行高效健康维护,分解式医疗服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需求侧:分解医疗服务环节


整合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从宏观层面出发,包含医院集团、医联体或医共体,由最高等级医院制定标准及规范流程,通过自上而下的流程、标准、规范,充分共享医疗资源、人员及能力,并决策集中的智能化医疗体系,是未来医院的发展重点。


新模式依托大数据智能化医疗网络,是资源共享型专科中心综合体,可确保不同层级的患者得到相同的医疗标准和规范,小医院将作为中转机构,诊断及治疗将由更高级别医院进行。


新模式还对医疗建筑不同层级的机能特性进行分析,对供应体系、诊疗模式及服务环节进行明确要求。供应体系呈放射状,由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形成统一标准、综合监管。诊疗模式呈链条化,精简专一、提升质量。服务环节呈并置式,分级进行确保功能分解、目标集中。


医疗建筑不同层级的机能特性


大国大医



《大国大城》的核心理念为“伟大的国家需要更大的城市”,现阶段我国北京-京津冀、华东-长三角、华南-珠三角、华中-长江中游已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实际上体现了更大城市这一核心理念。


大城市的普遍积极意义为条件好、服务全、能力强、等级高,与大医院给人的普遍印象一致。医疗卫生服务的理想目标是“人人能够得到大医院的优质服务”,为此,我国现阶段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以健康中国健康中国(国民健康计划)为国家战略之一;


医疗政策由政府主导,医疗卫生服务以公益性为主体;


制度法规明确提出整合型健康保障体系为未来发展重点之一。


基于以上内容,患者无需到大医院也可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伟大的国家需要更大的医院,并非指医院床位数量或面积规模,而是指要建立一个超级医疗服务平台,通过区域医学中心和医联网达到分级、分层,有效采集、分析网络数据信息,达到患者就近提交病情、医疗资源公管共享、病例集中分析决策、医疗水平最优配置。


通过建立超级医疗服务平台,借助智慧网络,构建功能拼图,并触达“神经”触点,最终实现患者就医过程中的普惠、权威、高效及便利的需求。



未来医疗建筑机能的前瞻性研究




结合现阶段医疗的发展现状及国家的医疗政策目标,未来医疗建筑机能的发展趋向主要为以下五个方面:


① 医疗机构的建筑形态多样化(基础单元灵活组合);


② 医院建筑机能分解,对医疗体系依赖加强(多触点网络);


③ 医疗服务属性与日常属性相融合(社区活动、生活);


④ 以患者为核心(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ABC方式,围绕患者制定医疗方案);


⑤ 突出效能,实现最佳使用效果(医患和谐、绿色运行)。


医疗建筑机能的内容驱动因素为使用者和使用方式,从业人员可从占用空间、停留时间、移动范围、接触方式及心理感受的出发进行考虑,从优化就诊流程、提升患者全程体验、提高医患良性互动及提高患者参与度这四个维度,确保高效率和积极使用医院设施。



另外,注重医院环境影响也是医疗机能发展所涵盖的内容。医院类型不同,其空间主题意向和环境均有差别,比如肿瘤医院注重营造珍视生命的主题和环境,综合医院着重展现热爱生活的氛围,而儿童医院则注重对儿童的呵护成长。医院定位不同,所营造的环境需紧密目标患者的实际情况,注重环境积极影响作用。


案例介绍



以下通过案例介绍当前不同类型医疗建筑格局和空间环境规划:


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

该医院将理性功能格局与空间效能进行结合,规划出具备参与医疗、促进效果的治愈花园,同时建设开放共享的社区文化、交流场所。


滨海医院建筑布局


2、河南省人民医院新建病房楼

重建资源专享型新医疗功能格局,补强既有建筑确实生活交流场所,共享公共空间提升医院文化内涵。


融为一体的新老建筑


医院建筑布局


3、湘雅二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工程

医院的设计哲学为“熵”,即回归初始整合状态,将高效率医疗流程融合到全过程就医体验,同时专科化并联医疗模式与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MDT)灵活转化。


医院整体建筑布局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当前医疗建筑正处于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的时代,即已超现代化。医疗建筑高速发展下,医疗卫生服务更是倡导回归本源,健康、幸福医疗——回归美好生活成为了超现代化时代医疗建筑的核心价值。




演讲嘉宾简介


李 辉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医疗建筑设计一院院长


来源:第18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循证设计与设计方法创新论坛

演讲嘉宾:李辉,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医疗建筑设计一院院长

分享主题:我国医疗建筑机能的前瞻性研究


延伸阅读

大咖分享 | 区域化洗浆消毒供应中心是未来医院竞争的关键节点


教授观点 | 增加医疗投入,能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医疗机构叫什么名称到底谁说了算?


END


版权声明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筑医台资讯


投稿邮箱

news@zhuyitai.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报名参加CHCC2018全国医院建设大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