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供约5万张床位,上海最大方舱医院“四叶草”建设揭秘



1

基本信息


目前状态

已拆除

建设地点

上海市青浦区崧泽大道333号

项目性质

既有建筑改建,加新建钢结构箱式板房配套生活区

原建筑类型

集展览、会议、办公及商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会展综合体

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147万㎡,改造涉及建筑面积约70万㎡(改建8个主展厅)

建筑高度

34.5m

建筑层数

地上2层 (含夹层)

总床位数

约50,000床

集 装 箱

约2800个

原结构形式

钢结构框架形式

设计起止时间

2022年4月3日-2022年4月8日

竣工时间

2022年4月9日



2

总体设计


上海市国家会展中心位于上海青浦区,地处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西部,北至崧泽高架路南侧红线,南至盈港东路北侧红线,西至诸光路东侧红线,东至涞港路西侧红线。项目对场地总体及主要场馆建筑进行改造,将原会展中心四片叶子端部的酒店、办公建筑通道关闭,用围挡进行分隔,使其独立不受影响。总平面划分为污染区、限制区、安全区,三区之间用建筑及围挡进行分隔,确保人员流动不交叉。


总体交通组织结合城市道路、环境及场地已有开口情况设计。将东南西北四个角点基地入口作为安全区入口,安全区人员由此进入。医护人员住宿安排在场地外的酒店,由大巴车经室外坡道开到二层平台,进入相应场馆的医护出入口,工勤人员则生活在北广场及东南广场限制区内。


原东侧15号口以及西侧6号入口位置作为污染区入口及污物出口。病人通过污染区入口进入。污染区利用原有8个展馆(即八片叶子)改造完成,每片叶子端头位置利用原有场地作为患者大巴车停车及回车场地,患者在此处落客步行进入。污染区东侧设置医疗垃圾暂存点,远离病患收治区、限制区、安全区,并在此处设置大巴车洗消点,以及移动CT车检验区,由专人负责管理。四片叶子有其各自的独立清污出入口,做到医患、洁污分流(如图1-1至1-11所示)。


图1-1改造后总平面功能分区图


图1-2改造后总体一层流线分析


图1-3改造后总体二层流线分析


图1-4改造前场馆照片


图1-5 3号馆完工图


图1-6改造后医护休息区透视图


图1-7改造后医护区透视图 


图1-8改造后患者卫浴区透视图

图1-9改造后医护通过区透视图


图1-10重点设备(大型负压设备)


图1-11重点设备(消杀机器人)

(注:以上部分现场照片来源施工单位及建设方)


3

建筑设计


污染区即病患收治区,共有8个收治场馆,其中3号馆4号馆为单层场馆改造,其余均为两层场馆改造成收治场馆。总共设置5万张床位。每个收治场馆每层设置8组医护办公及辅助用房,包括护士站、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及污洗、污物暂存、库房、开水器用房。每个收治场馆划分为多个分区,为确保一定的私密性,隔断高1.8m;每个分区又划分为多个小隔间,为方便观察病人,隔断高1.2m。


病人使用的临时卫生间和临时洗手盆,全部设置在每片叶子中间的灰空间区域,单个单层场馆分别设置约150个成品厕位、32间淋浴室和130个的盥洗槽,并考虑老弱病残需求,部分成品厠位和淋浴室配备扶手栏杆。收治区内考虑足够的消防疏散通道,主要消防疏散通道的宽2.4~3m。场馆内仅开放叶片中间位置的自动扶梯,供患者抵达二层收治区。其余未改造的电梯及空间均进行封闭,防止进入。(如图1-12至1-13所示)


图1-12典型单元平面图 


图1-13典型单元流线分析图


限制区和收治区之间设卫生通过区,由成品集装箱组成,分别置于每个场馆的外侧。医护、保洁、安保、物业管理等通过卫生通过区进出污染区。卫生通过区设有5组穿脱防护区成品集装箱,16间一脱二脱单间及一组一脱二脱大房间。从半污染区进入污染区为进出单向流线,需经过更衣、穿衣、缓冲带;从污染区回到半污染区,则由缓冲、一脱、二脱带回来。所有开门方向均由半污染区开向污染区,以防止污浊气体外溢。在四叶草中心位置设置清洁物品货架,供应运送药品、餐食等清洁物品。


限制区主要功能包括医护办公休息、医护卫生淋浴、职工宿舍。单馆单层设有15组卫生洁具、30间淋浴房、9间休息办公间。并利用原有北馆、虹馆改造为大型办公休息区。每馆配套职工宿舍设置在北广场及东南广场区域,由钢结构箱式板房组成。


安全区主要功能包括指挥中心、洁物库房。指挥中心设置在场地东北角处,由钢结构箱式板房组成。洁物库房由北馆一层与场地南侧钢结构箱式板房组成,在总体上形成一条南北贯通的供应流线。同时每个场馆的夹层2层可以作为污染区物资库房。


4

给排水设计


污染区的给水系统独立设置,采用断流水箱加恒压变频供水泵的供水方式,不利用市政水压直接供水;限制区及安全区给水系统利用原有供水设施或采用市政直供的方式。系统选用标准化、集成化、装配化程度高的设备、管道系统及附件;设备采用整体式泵站、集成卫生间、集成淋浴间等设施,并预留成组扩展接口及空间;管道系统及附件优先使用便于安装和拆卸,可重复利用的管材。


洗手盆采用小型容积式电热水器(小厨宝)制备生活用水。集中淋浴热水由成品淋浴间自带热水器制备。


每个污染舱内设置饮水机。


生活污水应经过“预消毒→化粪池→终末消毒”处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单独排出的洗浴污水可直接采用消毒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污染区和限制区之间卫生通过处的生活排水按污染区设计;限制区及安全区污废水直接排放至园区已建污水管网。室外排水系统设置的检查井采用密封井盖,在接入预消毒池前采用清扫口替代检查井的连接方式;每隔 50m在排水横管上设通气管道至高于屋顶处高空排放。污染区和室外密闭排水系统的排水通气管出口处安装净化灭菌装置进行处理。污染区的空调冷凝水间接排水排至污水管道。


预消毒池的停留时间不小于1h;化粪池的停留时间不小于24h,清掏周期不小于180d;终末消毒池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 2h;消毒池应投加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消毒剂,参考有效氯投加量为 50mg/L,余氯量应为 6.5~10mg/L(以游离氯计);污水处理设施密闭,尾气应统一收集消毒处理后排放。根据现场实际条件,成品化粪池、消毒池选用碳钢材质。(如图2-14所示)


场地原为展览馆,已建雨水排水管网,本次改建利用原有雨水排水管网,不做调整。


在原有场馆的基础上改造,原有建筑已设置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消防泵房等消防设施,且能正常使用,本次改造利用原有消防设施,并保证消防设施不被遮挡。室内按严重危险等级A类火灾增配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3A,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50㎡,最大保护距离不得大于15m。


图1-14污水处理系统


▲ 点击查看:【德品医疗股份】为中国医院打造更智慧的护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5

通风与空调设计


通风系统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收治区的通风效果以及项目建造的特点,包括项目改造的紧迫性、临时应急等特点,故首先考虑利用原有理性,进行快速改造。对原有空调通风系统实施改造分析及现场踏勘,发现存在机房紧张、改造工作分散且施工面小、工期来不及等诸多因素;原有排烟系统利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经集团总师联席会议专门讨论,存在改造空间受限、屋面大设备风管运输困难、存在消防隐患等。最后提出新增通风系统方案。


考虑到工期紧张,设计团队以最快速度确定并统一了各收治区的风机参数提供给现场实施订货,并制定了具有设备运输便利、便于安装、无需任何墙体开洞及易于后期复原的技术方案。


新增通风系统的气流组织如下所示。


图1-15新增通风系统气流组织示意(半片叶子)


患者收治区新增排风系统如图1-16所示。


图1-16 患者收治区新增排风系统剖面图


为更直观地体现通风系统设置原理,给出了通风系统气流组织剖面示意(如图1-17所示):


图1-17患者收治区通风气流组织剖面示意


前述重点对收治区的通风系统选择、确定进行了探讨,对于整个项目,整体技术路线简述如下:


患者收治区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不小于150m³/h 床,排风机布置于患者卫生间侧地面,排风机入口设置H12高效过滤器,过滤后的排风通过立管向上至屋顶铝合金格栅处高空排放。与排风相对的另一侧(朝向蓝区)通过开启部分外窗、外门等实现自然进风,各收治区形成水平单向流,避免气流死角。


医护人员通过“更衣→穿防护服→缓冲间”流程后,从蓝区进入到污染区,在“更衣”设置不小于6次/h换气次数的送风,确保污染空气不进入更衣室。


医护人员通过“一脱→二脱”后,从污染区返回蓝区,在“—脱”设置不小于30次/h的排风,确保一脱房间污染空气不外溢;同时二脱内也形成一个“室外空气”→“二脱”→“一脱”的定向气流。排风机入口设置H12高效过滤器,排放口离地高度大于8m。


隔离用卫生间、淋浴间等设置机械排风,排风量不小于15次/h,排风机入口设置H12高效过滤器,排放口离地高度大于8m。


各收治区不设置空调;护士站、抢救室、处置室、治疗室、一脱、二脱、更衣、穿防护服等均设置分体空调。空调冷凝水收集并排至患者污水系统。


护士站、抢救室、处置室、治疗室、清洁物品通道设置移动式空气净化器。


总体上医护人员生活区集装箱自带分体空调和换气扇。


方舱区域朝天的排风管其管底部设有水封,能实现下雨时自动排水及平时排风不漏气的功能。


原有建筑每片叶子中间病人盥洗区(污染区)与靠近中心岛侧的医护流线区(蓝区)是相通的,为了避免污染区对医护流线及中心岛清洁区造成不利影响,在两区分界面设到顶的物理隔断措施,确保医护流线及中心岛清洁区的安全。


6

电气及智能化设计


采用标准的模块设计思想,应对快速施工,配电箱的规格尽可能的少。室内的盥洗区、通过区、医护区、看护区分别设置标准的配电箱柜。室外的物资区、后勤住宿区、室外淋浴区、指挥中心、移动CT和PCR、移动餐车分别设置标准的配电箱柜。


网络系统包括安防网、业务网;网络系统建设功能上相互独立,物理上隔离。信息网络机房位于室外指挥中心,采用三层网络架构,核心交换机采用万兆为以太网交换机,每个展区设置汇聚交换机,楼层交换机采用千兆为以太网交换机。


医护区设置标准化、模块化的智能化配置单元,便于快速安装部署。(如图1-18所示)


图1-18医护区智能化配置单元图


在一脱、二脱、穿防护服区域、洁物运输、护士站等区域内门设置门禁装置。外侧授权人员刷卡方可开门,具体管理方式按照管理部门要求确定。护士站设置报警按钮,将报警信号送至指挥中心。


通过区摄像机具有语音交互功能,院感室设置视频监控分站,语音指导医护穿脱。


呼叫系统采用 NB-IoT 物联网通讯技术。每4个床位设置1个呼叫按钮,安装高度0.8m。桌面式安装主机设置在护士站桌面。


采用数字广播系统,在看护区设置扬声器。护士站设置广播分控站,指挥中心话筒,可选择性给予一定区域。污染区内的话筒,可被指挥中心关闭。按需设置不同音源,发生火灾时即均按预定程序进行消防广播,指挥人群疏散。


在护士站附近设置55寸移动式显示屏,接入设备网交换机。指挥中心设置信息显示服务器,将信息发送至各显示屏。


7

标识设计


由于项目规模巨大,四片“叶子”互不相通,床位数量也是其他方舱的几倍,如何在如此大的物理空间下于视觉舒适、快速识别、情感温馨上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做好这一次标识设计的关键之处。为了让标识在功能流线上发挥最佳引导作用,设计团队将一个馆里分成6个区块,在上下层的分隔下用6种颜色进行区分,并尽量在色彩选择上降低饱和度、保持鲜明度,满足大型空间内不同色块重叠的需要,也避免过多色彩造成视觉上的混乱。


该项目由上海市重大办委托,业主单位为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作为主要医疗运营单位。设计单位是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施工。设备设施运营管理单位(物业)是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新冠肺炎方舱医院建设案例汇编》(筑医台融媒体出品)



END



热搜内容


深度报道

手 术 室

国内案例

国外案例

胡国庆课堂

医建风向标

医家之

大咖分享

青年医建圈

物流系统

医疗养老

企业风采

大湾区医建

传染病医院

绿色医院

抗疫手册

洗涤系统

医院后勤

医学影像

病房空间


戳”阅读原文“,查找更多您需要的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筑医台资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