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遇在“云上尔玛的白石之地”|四川茂县牛尾寨公益体验之旅回顾
第一天|到达牛尾寨
牛尾寨位临去九寨沟的必经之路,一日到晚公路上浏览大巴络绎不绝,却鲜少有车在牛尾寨附近停靠。据招待我们的尤大哥透露,一年除了来写生的学生们,牛尾寨没有固定的游客。
牛尾村在松潘和茂县中点,并不是很多城里人知道这里。不远山头上正在修建的成兰铁路也没有设立在此处的停靠站,所以到牛尾寨通常要从成都茶店子客运站乘坐通往松潘的客车,总共四个小时多兜兜转转230多公里,然后在中途的村口下车。7月7号这一天我们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到达了这里。
▲牛尾寨寨口
体验者纪录
韩世宁(姥姥)
个人成长教练
七月中旬,开启了我第一次少数民族-羌寨文化之旅。客运车从成都沿着岷江向北经过汶川往茂县前进,当经过迭溪时,在高耸的山腰间,看到高高的像瞭望台的碉堡,令人好奇。到了牛尾寨,同行的小伙伴已经在路边等着我们。
▲牛尾寨的三座碉楼之一,牛尾寨的碉楼完整保留了原始的羌族碉楼建筑结构。古时候寨子的居民轮流在碉楼上放哨射击保卫寨子,现闲置。
跨过岷江,在寨口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令我好奇的羌族古建筑-碉楼。更令我惊奇的是碉楼由石片砌成,有八面,而每一面都是向内弯曲成完美的弧线,每一面的接线笔直笔直的,这样的建筑工法让人惊叹!
▲尤大哥、尤大嫂为我们准备的丰盛饭菜(左)和舒适房间(右)
我们一行六人在这次的文化之旅,食宿都在尤大哥家里,准备好的客房,简单、干净、舒适。三餐都是尤大嫂亲自下厨,大概除了米,所有的食材都是当地自产自制的,包括晚餐必有的青稞酒也是自家酿制的。
▲体验者跟尤大哥游览寨子
村民们集会的地方▷
▲牛尾寨随拍
抵达的第一天下午轻松的在寨子里逛逛,寨子里中年妇女都还穿着传统服饰,腰间围着自己绣的腰围。各种图案、花朵,在黑底的衬托下,鲜艳美丽。
▲正在纺羊毛线的牛尾寨妇女
陈意玫
从事领导力培训工作
什么样的好日子呢?吃的都是无公害没污染高山蔬菜,自已腌的猪肉,呼吸的是清凉的空气,这里海拔2000多米,山里空气和温度没话说,再说新闻提到那些天平地大城市都成了烤炉,听说在成都,往哪儿一站,后背立刻像下过暴雨一般。这里偶尔也下雨,傍晚的时候,地上浮起湿湿的泥土味,是小时候在台湾家乡的味道,大家忙着收晾着的衣服。
这是一个更多参与当地民俗,文化和生活的旅游方式。羌,从羊从人,牧羊人是也,这个字是第一个出现在甲骨文里和氏族相关的字,可见这个民族的古老,而秦始皇和西夏王朝也和这个民族相关,现在四川阿坝州羌族藏族自治区有90% 的羌族。其中牛尾寨是到目前在房屋建筑,民俗等方面保留地较好的一个羌寨。
这一天大家都早早休息,为第二天的转山会养精蓄锐。
第二天|转山会
7月的都市已经逐渐燥热起来,牛尾寨却因为海拔和山林的关系,即使是在夏天,早晚也透着些许凉意。据尤大哥说,这里最热也不会超过25度,而我们在的这几天里14、5度也是常有的,同行的姥姥笑称这里是“天然空调房”。
▲插上锦旗的屋顶
农历六月十五是牛尾羌寨一年一度的转山会,旨在祭奠山神,祈求丰收。据尤大哥说为避免醉酒闹事影响团结,周围的村子大多会选择前一天或者后一天开展祭奠。一早起来,正巧碰上尤大哥的父亲尤大伯准备爬上房顶插锦旗,我与姥姥紧随其后见证了这份私密又虔诚的会前仪式。每家每户的房顶都建有一个鞘旗的桶状结构,前一日还空空如也,这一日都焕然一新,彩旗飘扬。
据尤大哥介绍,在商品交易还不这么发达时,虔诚的羌民一般会上山撷取一种紫红的松果,用它们的汁液漂染纺织物然后做成这样的锦旗,供奉神明。也许锦旗上不再有松果的芬芳了,但羌民祭拜的礼节却没有丝毫懈怠。从屋顶下来,尤大伯便开始了出发前的家祭,地点是平时用于储物的阁楼。尤大伯嘴里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向天空挥洒青稞,目光炯炯映着摇曳的火光,五体投地几番后,为家神敬上最好的香。
▲博睿(尤大哥的儿子)与爷爷,羌族男士服饰蓝白相间象征着蓝天白云
八点半集合用完早点,大家便一起跟着已经换上传统服饰的尤大伯和尤大哥的儿子博睿扛着彩旗上山参加转山会。
▲牛尾村羌民
转山会其实分为两批,村子里的年轻人会一早集结去更高海拔的上山祭祀,同时家中新添男丁的家庭还要为新生儿雕石,祈求神灵庇佑,而老人则在神树林中的小祭台进行仪式。
▲老羌民们的祭祀仪式
老羌民们先是依次将扛上来的彩旗插进祭台,再供奉祭品。(一般有青稞,肉和过年时在高海拔山上采回来保存的松香)满上一杯家里带来的美酒,敬天,敬地,再一饮而尽。接下来的礼节便与家祭大同小异了。
▲羌民依次上前祭拜
转山会自然是少不了多声部的,针对不同的场合多声部流传着不同的唱法,打猎有打猎时唱的曲子,红白喜事各有专门的曲子,而祭山的曲子尤为肃穆庄严,高亢悠远。
老羌民们整齐地列队绕台而行,用羌语放声高歌。特别的是,他们顺时针绕行三圈后,又会逆时针唱行三圈。事后问起尤大伯缘由,他道是因为正行祭的是“mazhe”,背行敬的是“manei”,只敬一位的话另一位怕是要不高兴了(笑)。
▲羌民们围着祭台唱祭奠专用的多声部
祭典结束后,尤大哥请老羌民们为我们特别进行了一段多声部表演。
▲关于唱多声部的手势,手支在下巴上,用于室内(左),手搭在脸侧,用于室外扩音(右)
▲唱完多声部,老羌民们围坐在亭子里抽烟着聊着天
体验者分享
韩姥姥
个人成长教练
第二天,农历六月十五日,是羌族的大日子! 祭山神。我们参加的是长青组,哈哈!年轻人都到山顶的祭台,年长的在离新寨不远的山腰也有一座祭台举行。我们全程参与。看到这些耆老们按着传统规规矩矩地进行,羌族文化也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心中油然生出敬佩之心。仪式完成后,耆老们还特别为我们唱诵了传统多声部和音。
▲体验者意玫、姥姥与“羌寨小王子”博睿融洽相处
▲当然还有我们的“羌寨小公主”们
第三天|牧场
2015年时原野计划的小伙伴因为天气的缘故最终没有登上羌寨夏季放牧的牧场,手机上阴雨连连的小图标让希望圆满完成使命的我们有些担心。但据尤大哥介绍(吐槽)山里的天气其实跟气象站播报的相去甚远。本地的羌人通常会观察不远处的一个山谷,若是山谷里有云,当天一定会下雨。所以一大早起来尤大哥就开始看山,一见无云便建议我们更改行程提前上山,大伙儿都欣然同意。
▲小伙伴们在途中休息
我们要去的牧场位于海拔3500m左右的山上,中途路过老寨子和成片的草甸花海。
当地人大多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农作物方面,为了响应“退耕还林”的政策基本用于自足,家里的牛、马、牦牛则在山上自由成长。
▲走累了,瘫一瘫,笑一笑
考虑到我们的体力各有不同,尤大哥为我们定下了一个大目标(目的地)和一个小目标(据大目标还有大约1个小时的路程)。
▲沿路草甸花海
一路上走走停停,
但也欢声笑语不断
▲65岁也要rock'n roll nonstop
经历一路的走走停停终于到达小目标,我们决定在这里享用我们的午餐——早上准备好的馍与熏肉。碰巧在此处我们遇见了一小群牛和马。
TOP RECOMMENDED
馍
据尤大哥说,在天气不热的季节这样烤干的馍可以存放一个月也不会坏。小伙伴们亲测,烤好的馍口感酥脆,透着一股乳香,并且超级管饱,“羌寨抗饿大品牌”非它莫属啦!
尤大伯还介绍说在特殊的场合和节日,羌人还会在馍上画上代表太阳和月亮的花纹,并将平常的做馍工序进行些许调整,做成“太阳馍馍”和“月亮馍馍”。
▲在尤大哥的看护下,小伙伴们都亲身体验了一下骑小牛
▲一路上身体不适的体验者小朱最终克服困难登上牧场
体验者姥姥与一唯在小目标体力不支无奈原路返回,剩下的四名体验者最终到达了大目标!遗憾的是由于天气炎热牦牛们都去了海拔更高的位置,我们只能远远观望。
登上牧场的四位体验者与尤大哥一起在“大目标”合照
▲经过四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当然要每个角度都来一张!
体验者纪录
韩姥姥
第三天就上山去草甸牧场。途经老寨,许多宅子只剩四周围墙,屋顶的梁柱都拆下到新寨继续使用。天气非常好,在这里也正是开花季节,一路上各式各样多采多姿的花儿,还有小巧鲜红酸甜的续命果(野草莓)。可惜我年迈,到了小目标后,就无力继续攻顶,先下山啦!晚上尤大哥还特别邀请了族内两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再为我们唱诵了多首多声和音,还一起喝了青稞杂酒,难得一回的经验。
▲尤大哥正在用塑料袋诱引马
陈意玫
从事领导力培训工作
我们也去了夏季草场想去看看放牧的牦牛,但那天天气好,它们去更高的山坡,而我们体力不足,很难再上升了。沿路景色和野花,美呀!马也很帅,诱引他们的方法是搓揉塑胶袋,他们会以为是盐巴而过来。发亮的毛色让我羡慕他们待着的大自然,山下没有了。偶遇羌族年轻人,应该是牧羊的,爬山速度惊人,是精锐步兵。
TOP RECOMMENDED
青稞杂酒
▲体验者金妮正品尝青稞杂酒
▲体验者小朱在为尤大哥筛酒
青稞杂酒顾名思义是一种青稞酿的甜酒。牛尾寨自古有青稞酿酒的习惯,劳作归来时羌民们总要小酌一番以去尽一身的劳碌,余下的也会拿到集市上换取更多酿酒的青稞。而如今酿的酒已经非常有限,所以一般只有家里来了远客或者重大节日才会有机会享用这样的酒,一旦开启需要马上饮用完毕。
牛尾寨传统的喝酒的仪式非常有趣,羌民们首先会往酒坛里倒入温水,水位需与坛口齐平,这样坛底酿好的青稞便会稀释到温水中,这时往坛内插入一根空心的竹管,选一个人将酒水喝尽,再将竹管移交给下一个人,往坛里倒进等量的温水,周而复始。尤大哥介绍说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保证每个人喝到的酒都一样多(预防逃酒的小伎俩),还可以根据坛底青稞的温度变化判断这坛酒是否喝尽。
第四天|纺线、织布、绣花
今天来教我们纺线织布绣花的是尤大哥的母亲,尤奶奶。村子里从纺线到排线再到织布绣花样样精通的手工艺者已经不多了,而尤奶奶就是其中一个。
▲尤奶奶正在教体验者学习织布
▲据尤大伯介绍,村寨妇女带的银牌子是为了纪念曾经有段寨间火拼比较频繁的时期,一位拿着大刀带领村民保卫寨子的寨中英雄“so duo er”(“so”在羌语中就是牛尾巴的意思,指牛尾寨;“so duo er”的意思就是牛尾寨最勇敢的英雄)现在的牛尾寨村民每年也还会认真祭拜他。
我们首先体验的是织布,在观看完尤奶奶演示之后,我们将织布的步骤编号为a-1,a-2,a-3,b-1……开始依次上前尝试,尤奶奶则在一旁教导,大热天的尤奶奶水也顾不上喝一直陪我们练习到中午。
到了下午,我们开始练习纺线。纺线需要准备一摞羊毛和一根末端插着重物的木棍。纺线者一手持羊毛同时搓揉,一手像转陀螺一般将木棍原地旋转,这样捻好的线便会顺势绕在木棍上,成为织布的原材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手忙脚乱,常常顾此失彼。
▲尤奶奶正手把手直到姥姥纺线的技巧
最后一步,绣花。牛尾寨的花纹颜色鲜艳,图案古朴好看。据尤奶奶说,这些花纹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而且并没有画出来的图样。我们尝试学习的是比较简单的十字绣纹样,而羌寨技艺高超的妇女还会绣平布绣等更为复杂的工艺。
▲对绣花热情高涨的体验者们
尤奶奶告诉我们虽然工序繁琐,劳心费神,但这样制作出来的衣服可以穿一辈子。这对于已经习惯都市快时尚的我们来说也许有些匪夷所思。
▲牛尾寨妇女身上的平布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在寨子里已经鲜少有五十岁以下的妇女愿意学习像织布这样的工艺。小伙伴之间对是否应该将部分工艺机械化,传统工艺的推广该如何与现代审美结合都展开了积极讨论。几个热爱绣花的姑娘在尤大哥家的客厅一直绣到了晚上十一点足见传统工艺散发的魅力。
体验者纪录
陈意玫
从事领导力培训工作
这些古老的技法也许有一天就消失了,现代的布料和制衣工业太发达了,古老的方式一针一线,从原料取得到纺线再到做成一件衣服,是的,也许一辈子穿不坏也许独一无二,但这些已经不是现代人重视的价值了。美好的消失让人心痛。
TOP RECOMMENDED
手工面
不同于市面上很多刀削面粗旷的切割,牛尾村的手工面较细,质朴中透着一份细腻的口感。卤子里特别添加了尤大哥家自己腌制的雪菜,夏季里吃起来清脆爽口别有一番风味。
第五天|老寨子
山下的新寨子是90年代寨民陆续搬下山陆续建成的,而我们今天参观的老寨子却是连尤大哥的爷爷辈都不晓得建就的年份了。山下的羌寨建筑也大都采用了与老宅相同的传统的垒石结构,据尤大哥介绍,石料都是就近取材,盖这样的房子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牛尾寨能保留这样的传统实属不易。也正是因为这份坚持和对老祖宗文化的尊重,牛尾寨的建筑面貌与我们来途中看见的钢筋水泥建筑大相迳庭,独具一格。
▲山下牛尾新寨全景
而老寨子已经基本没有人居住了,体验者们在老寨子中穿行,时不时能看到老建筑遗留的建筑框架、废弃的水缸和寨中人散养的牲畜。
▲老寨随拍
参观完老寨子我们跟着尤大哥去老寨子附近的小峡谷,据尤大哥介绍,老寨子附近水源丰沛,有几个小瀑布,山谷中还有一条山涧,冬天的时候山涧便会结成冰,不过并没有已经修好的路通向瀑布,寨子里的人通常骑马而去,颇有一股羌族人的潇洒。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前文提到的用来预测天气的山脊
一路上尤大哥不断采摘野花野果给我们品尝,体力不支的体验者特别偏好这里的野草莓,把它奉为“续命果”,一路靠它的补给走走停停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尤大哥与体验者一起摘野菜
▲大家的“续命果”野草莓
▲路边野餐
▲羌寨“女团”实力出道!!
体验者纪录
陈意玫
从事领导力培训工作
尤大哥猎人,在山上他随时告诉我们可以吃的植物,多有较多的水分,有些酸,有些带些涩味或甜味,让我想象他们在山上打猎或牧牛牧羊的生活。总是羡慕能在大自然里生活的人,他们取之于大地,懂得和大地存在相处!
TOP RECOMMENDED
“sua”
SUA
在小峡谷的山涧边上,生长着一种特殊的野菜,羌语叫做“sua”它根茎中储存着味道酸爽的汁液,喜酸的小伙伴绝对不能错过!
SUA
据尤大哥介绍,寨子里如果有妇女怀孕时想吃酸的东西,她们家里人便会采取这种野菜回去为她们解馋。
热情的尤大哥特地采了一把sua回来打成汁,拌着寨子里家养的农家蜂蜜食用,味道非常清甜爽口,是城市里喝不到的消暑必备夏日饮品。
第六天|收割麻
▲麻籽
麻布本来是传统羌族人夏天衣物的布料,但由于麻制品的工艺繁琐,牛尾寨已经三十多年没有种植麻了。在原野计划的建议下,今年牛尾村重新播下了麻种子,转眼到了收获的季节。这次体验者的一个重大使命就是帮助完成尤大哥家麻田的收割工作。
▲忙碌劳作的姥姥
在尤大哥简单指导了收割动作之后,小伙伴们就行动起来。最终大家分为两队,一队负责收割,一队负责去除枝叶,流水线作业速度明显快了起来。
经过一个上午的不懈努力,原本茂密的麻田被小伙伴们清理出一片平地。收割好的麻杆子整齐地排列在路的两侧。
▲大家辛苦劳作一上午的成果
体验者纪录
陈意玫
从事领导力培训工作
有一件有意思的工作是去采收种了小半年的麻,种和采收都不麻烦,但听说晒干取出纤维做成麻布,那就不同了。族人30年不种了就是因为需求太低,和毛衣一样,消失中的工艺。
最后一晚的晚餐,今天菜加了一道蚕豆,褐色的,还有白菜汤,青笋肉丝,寻常地喝了青稞酒,通常我们在厨房吃饭,外观是传统羌寨的石头垒成,内部还是比较简单,女主人总是把厨房收拾地干干净净。寨子接待人尤先生敬酒的时候说真心地,舍不得我们走。
一发不可收拾了,我们六个人也不想走,因为过去几天在寨子里的好日子,已经与尤先生一家人成为了亲切的家人。
谨以此文再次感谢辛苦带我们领略羌寨风情的尤大哥一家,欢迎大家去四川茂县牛尾寨亲身感受一遍我们体验过的震撼与感动!
关注牛尾羌寨
欢迎扫码入群
“四川牛尾羌寨关注群”
原野计划由各行业不同背景的志愿者组成,调研落后地区乡村,结合当地自然和文化遗产,搭建和外界资源合作的平台,孵化社会企业项目帮助当地居民改善物质和文化生活。
Supported by the volunteer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MIN Project explores local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in the underdeveloped countryside by establishing a platform for integrated resources. By relying on this platform, MIN Project initiates social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local residents' life quality.
乐创益是中国第一家致力于推动公平贸易的公益组织, 以可持续的发展思路保障生产者的合理权益。
iFAIR China Fair Trade Center is the first non-profit organization to promote fair trade in China, and helps to gain fair prices for produc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