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预告】三江风雨,侗汉同声|广西三江县乡村项目分享会@创智农园

关注中国乡村的 原野计划 2022-09-09

元旦百家宴活动@三江县城多耶广场 


2017年12月23日至26日,原野计划的5名志愿者在侯井榕博士带领下来到她的家乡广西三江,对居住在三江县城和附近凤尾村的“六甲人”以及西北部与贵州省丛江县接壤的梅林乡梅林村“侗族”进行了初步拜访和了解。了解背景信息请耐心往下阅读。


百度地图|广西省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本次三江县乡村地区前期调研的成果会由原野计划发起人单丹主持,侯博士和部分志愿者进行分享,也特别邀请了“乡村笔记”发起人汪星宇作为参与嘉宾进行互动。


侯井榕

人类学者,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博士。
致力于做应用人类学的工作,目前为法国南特设计学校中国校区兼职老师。研究兴趣涉及商业及设计人类学,中医与文化,法国文化等。


汪星宇  

乡村笔记•乡土研学项目发起人,

纽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

《这一站,刚好遇见你》作者,曾获江苏卫视2016世界名校争霸赛冠军。致力于以课程的方式带更多的青年人去到祖国各地的乡村,为青年人拓展乡村视野,为乡村带来发展所需要的关注。


👇点击聆听花样少男少女演绎具有两千多历史的👇

*侗族大歌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与投票

最多票数的前三名投票者将获得小礼物一份。

(设计:DeeDee Cai)

 报名信息 

日期:2018年3月3日(周六)

时间:下午15:00-17:00(免费入场,限额40人)

地点:创智农园

(杨浦区伟康路129号对面,锦建路伟康路交叉点,百度地图可搜索)

*创智农园位于上海市杨浦区伟康路129号对面,是上海市第一个开放街区中的社区花园(Community Garden)。农园由瑞安集团创智天地主办,四叶草堂团队(留耕文化)管理运营,属于杨浦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绿化管理创新实验点。



 报名方式 

扫码进入微信群“广西三江关注群”

并发送“沟通会+姓名+职业或关心领域”

文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遗产”

在整个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文化似乎有所恢复

图文|侯井榕博士


作为广西三江县六甲人的游离人类学者,我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情。后来有幸认识了单丹,并且在她的推动下,三江六甲和侗族的文化公益考察在12月底得以成行。

三江,即三条江汇合的地方,位于广西北部,丘陵地区,处于三省-湘、桂、黔交界地带。三江侗族自治县也 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县,占全县人口58%。作为只有不到五万人口的汉族中的六甲人,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少数族群”了。

昔日的文化岛,在高速列车到来的前后,文化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本次考察的族群位于县郊的六甲人的凤尾寨和侗族梅林乡的梅林村。梅林毗邻贵州从江县,也是三江县侗族大歌的发源地。六甲人,自称“客”,异于当地其他的汉族族群。文化从来不会停滞不前。全球化和网络以及政策推动的强烈冲击下,大概10年以来,六甲文化同样经历了极大的变迁。变到有时候我都产生了疑问,这还是伴随我从小长大的六甲文化吗?不过,文化变迁的同时,在三江以外的六甲人的认同似乎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文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遗产”。语言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北方官话。传统的木房子已经很多都被砖房取而代之。目前,六甲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在自己的音乐的传承。六甲山歌主要分为大声歌和细声歌。凤尾寨的大声歌队,最近几年,连续参加自治区及各地组织的山歌或民歌比赛,也吸引了不少学者以及电视台的吸引力。最近几年,六甲各个村寨也在慢慢兴起赛山歌。不过,唱歌的基本都是50岁以上的妇女,很可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 2017年12月六甲山歌被广西自治区认定为广西非遗。但是支持和传承六甲人山歌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需要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除了歌声之外,六甲文化中依稀可见的还有刺绣和剪纸。过去,六甲人床上的装饰品,枕套,蚊帐围,背带等,都自己绣花。逢年过节,嫁女娶媳妇,也都要剪纸。如今,市场上什么都有卖,很多人家会选择直接到商店去购买。会绣花和剪纸的人都已经是很罕见了。


向右滑动查看


异于六甲人,侗族村寨内通婚还是非常的普遍。就文化的传承来说,这是有利的,因为受到外界的冲击相对小。就我们去访的梅林村为例,带领我们参观的罗老师,带着我们拜访了几个家庭。发现那些人都是带有亲戚关系的。这也是村内通婚普遍的一个表现。

梅林村属于榕江河流域。隔河相望,是一片美景!从外面进到村子是需要摆渡的。在县政府的政策下,传统的木房子,也几乎被砖房取代了。据说,再过两三年,每个寨子里,估计只会剩下三四座木房子。



梅林村内,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留守村子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我们走了几个寨子,也基本看不到年轻力壮的劳动力。这跟国内很多其他内地的村子很类似。留守老人和孩子需要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



近年来,在整个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文化似乎有所恢复。例如,刺绣传承人教其他人如何绣花。在侗族大歌传承人石彦辉老师的帮助下,如今侗族歌曲及大歌也进入学校的音乐课堂,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歌的传承。



但是,侗布的纺织,相对于侗族大歌来说,就相对弱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给我们演示了织布的工艺。她的织布机也是母亲传给她的。在服饰日益汉化的情况下,侗族对传统民族服饰的需要也大大降低。手工印染的布容易褪色,质地赢,年轻人都不喜欢穿。加上市场的选择多,侗族民族服装,也就慢慢演变成了节日的点缀物了。



舌尖上的美味是很多人不停的追求。侗家必有酸。侗族的美食,有代表性的有万里飘香的油茶,糯米饭,酸菜、酸鱼、酸肉。传统上,一个家庭生了一个男婴,那这个家庭就基本上要准备酸鱼了。因为在娶媳妇的时候,酸鱼是必备的礼。



侗族村子的文化娱乐场所,主要是在鼓楼进行。一寨一楼,也就是基本每个寨子都有一个鼓楼。鼓楼也是寨子议事的地方。




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要考虑区域平衡发展、兼顾经济和文化脱贫的问题

图文|原野计划发起人:单丹

 

17年12月底四天的广西三江之行,让我回想起8月夏铸九教授在《都市中国的新文化表现》讲座中问答环节中的一段内容,大意为“放眼中国,珠三角和长三角都是很好的发展模式。不像东京基本上‘汲干’了周边地区的所有资源,长三角做到了均衡发展,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并没有阻碍附近中小城市的发展,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和特色。”


元旦百家宴活动@三江县城多耶广场 


上海到桂林的三个小时航班、桂林到三江县的一小时以内的高铁,包车从三江县城到辖区内最边远的梅林乡三个多小时,如此便捷的交通在此前的乡村调研项目中未曾出现过。在三江县几个地区的观察与和当地人对话中发现,近十年来当地经济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然而“集中”或者“规划”是否是当地村民所想所愿,恐怕还是需要综合考虑。


三江县城风雨桥


项目缘起

17年3月在睿丛文化合伙人何煦博士的介绍下,得知侯井榕博士自研究生时期就对家乡族群“六甲人“进行了研究,一直想从自己人类学专业和文化等方面为三江贡献一些力量,商业项目的可行性无法得知,但是经过前期调研倒是可以看看原野计划是否可以从中协助。

程阳风雨桥、程阳鼓楼(向右滑动查看)


梅林村上下寨鼓楼


建筑

“依山而建,傍水而居”


三江县是广西省境内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侗族人口比不了贵州和湖南,但是三江的程阳永济桥确实侗族里标志性建筑,据说与中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及罗马的钢梁诺娃上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也是世界建筑史上都是一个奇迹。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

另外鼓楼也是每个寨子必备“设施”,三江县城多耶广场的新建鼓楼貌似是目前保持着最高的记录,然而梅林村里上下两个寨子和程阳八寨景区里的鼓楼可能更值得去看一看,基本上不大会错过其祭祀、表彰和集会等多项实用功能。

三江县城老城


三江县城所在的古宜镇本来就依山势而建,典型的三四线城市的规划和建筑物对比下,上上下下的小坡以及两旁的上个世纪工业发展时期的典型建筑倒是唤起了我对年少时家乡的记忆。



六甲人的凤尾村(向右滑动查看)


侗族人的梅林村(向右滑动查看)


不管是六甲人还是侗族人的村落里,木楼是最普遍的,然而随着受到城镇化的影响以及政府对防灾的政策,传统的木头材质被现代钢筋水泥所代替,缺少统一设计和规划的结果也会让人有些许惋惜。


程阳八寨景区内的戏台前


程阳八寨是2014年成龙电影《绝地逃亡》的取景地之一,也因此受到了政府的保护和旅游业导向,然而满目的客栈商铺以及持续翻新或新建的房屋,到处售卖没有太多差异化的旅游纪念品则让我这种旅行者有快快逃离的感觉。


三江县城市集(向右滑动查看)


梅林乡沿街摊位


商品交易

“传统的市集仍然存在”


菜市场和市集是我在任何一个国家城市或乡村旅行中必然踩点之处,不过以往的乡村调研行程中好像并没有特别涉及,但这次比较幸运有本地人的侯老师做向导。

不管是三江县城还是梅林乡,我们都看到有组织的农贸市场摊位或者自由挑着担子的个体村民。虽然早上十点左右已经不是一个最佳的赶集时间,但在几乎没有外地游客的老城市集上还是能够体验一把边逛边吃边买的兴致。


六甲人织绣@凤尾村 (向右滑动查看)


侗族织绣@梅林村 (向右滑动查看)


手工艺

“心里所想,就把它剪出来织出来绣出来”


六甲人和侗族的语言和服饰都不同,但两个民族的妇女们对剪纸、织布和绣花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学。在我的印象里,除了在四川阿坝茂县羌寨发现有技艺娴熟的绣娘直接穿针引线在布上绣花,其他地区基本上都是需要先在布料上描出轮廓,而三江地区的妇女是直接剪出图案贴在布上,再用彩色丝线或棉线在上面绣好盖住。


纯手工制作的侗布百褶裙


据说很多中青年人群大多在县城工作或者在广州打工,会织布的基本上以老年为主,即使看到年轻一点的绣花妇女也是为了照看孩子留在村里,绣花和制作侗布几乎不是为了售卖,主要是给自己和家人准备节日或重大事情如婚丧的传统服饰。


剪纸、六甲歌传承人程妹换(82岁)

 

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歌养心”


三江项目的主标题我决定用“三江风雨,侗汉同声”,原因也是侯博士带着我们体验了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六甲歌”和“侗族大歌”,其中“六甲歌”不太为大众所熟知的。


六甲歌传习室@凤尾村


“六甲歌”是三万多六甲人所特有的民歌形式,在这里我们看到村民自发筹建了“六甲歌传习室”,一群外婆祖母级的妇女经常一起联系歌唱也经常外出到柳州或南宁比赛,所得奖金由团队里的专人用来管理整个合唱队的日常开销。俗话说“曲不离口”,我们也好奇为什么大家忙于务农经商打工怎么还有这份兴致和坚持,聊天中才得知他们对于区别于侗族的“六甲人”身份的坚定,以及年轻时结下的闺蜜姐妹互助之情。也许是凤尾村唯一一支六甲歌合唱队中,我们没有看到中青年人的身影,也不得而知六甲歌是否能够传承下去。



据侯博士的研究,六甲话更接近古汉语。现场所歌唱的四声羽调式“大声歌”和五声羽调式“细声歌”,非音乐专业的村民们除了传唱祖先流传下来的,也会经常自己填词,雅俗共赏,实在令人惊叹。

 

搭乘轮渡去往对岸的梅林村


在三江县离县城边缘的侗族聚居地梅林乡,我们见到了很多媒体报道采访过的石彦辉老师,作为侗族大歌传承人的他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把侗族大歌带入课堂,后来有些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跟音乐有关,有当老师的、有在歌舞团当歌舞演员,也有自己组建乐队的。


石彦辉老师(右一)和部分学生


当天下午在梅林乡中学还碰巧遇到广西艺校的老师到学校交流,虽然只是短短的歌唱表演交流,相比老师们的多首民歌表演,我们可能更被那些因为忘词而感到不好意思的孩子们打动。


侗族传统歌舞“多耶”


后来跟孩子们交流的时候,他们反馈说学校教的歌曲和自己村子从父母长辈教的歌曲有时候会不同,偶尔也会搞混。石老师也解释说这些孩子们不是正式的合唱团团员,因为有客人远道而来,所以临时让领唱联系了一些愿意课后参加表演的的同学,如果出去参加比赛的话,还是要经过选拨和训练。


榕树下的罗老师手指前方


梅林村“夕阳红“老年合唱队


石彦辉老师的老师——罗老师带领走访梅林村时也观看了“夕阳红“老年合唱队,平均年龄为七十岁左右。在罗老师和另外一位琴师的协助下,除了传统的侗族大歌,合唱队还给我们表演了一段还在排练中的歌颂十九大的舞蹈。


午餐@凤尾村


午餐@梅林村


食物

“饭养身”


三江人太热情,别看招待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但添酒添饭菜的身手可谓矫健。侯老师推荐一定要多品尝“油茶”和“糯米饭”,红土土质富含的营养供给了这块土地上的所有食物,在上海的她也时常想念新鲜和美味的家乡味道。


用砖头压住的就是一坛坛酸味


红糖糯米糕点也是非常的美味


冬日里六甲人的火锅,沿江侗族人的酸鱼都是不容错过的,各类酸菜酸肉也真是爽口,据说侗族人还有生男孩的人家每年都会做酸鱼压到坛子里等到男孩长大成家举办婚宴的时候拿出来分享。

 


教育

“师资力量远远不够”


梅林乡小学


罗老师曾是梅林乡小学校长,退休后也积极相帮乡里村里做些事情,也时常会去学校代课。走访村子途中进去小学还看到现任校长带着老师给道路刷漆的情景,也反应很多老师不愿来他们这样的乡村,通常很多老师都是一人兼任多门学科且排课很满,工资也没有很高。


梅林中学学生宿舍


石老师所在的梅林中学还在建设中,但是我们看到学生寄宿条件也不容乐观,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很薄的一条被单和床单。在梅林的第一晚还经历了停电的遭遇,学校还是有备用的发电机,然而附近居民家几乎就只能靠手电或者蜡烛。据了解当地的发电厂卖给了某家企业后,村民日常生活中就有间断性停电的状况发生。

 


此次行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和罗老师在梅林村的一天,下午在侗绣传承人的家里,他主动向我了解原野计划。当我说到我们想协助当地村民一起建设自己的村子和介绍了公平贸易,大家都觉得目前第一步可以从成立合作社,自行想办法摸索出可行的发展模式或项目再寻求政府或外界的支持。

 

爱笑的凤尾村六甲人


都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我想在交通便利和政府提倡发展旅游业的形势下,希望热情真诚的六甲人和侗族村民在更多社会力量的帮助下能够找到属于自己发展的方向。



编辑:Winnie 

动画:Winnie Chi

原野计划由各行业不同背景的志愿者组成,调研落后地区乡村,结合当地自然和文化遗产,搭建和外界资源合作的平台,孵化社会企业项目帮助当地居民改善物质和文化生活。

Supported by the volunteer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MIN Project explores local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in the underdeveloped countryside by establishing a platform for integrated resources. By relying on this platform, MIN Project initiates social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local residents' life qualit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