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杭州织女上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她织的布有多美?

2016-11-13 杭州发布


11月8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杭州织女的“吴越人家”故事赫然在版,织女叫吴莹,她在执着什么?


技艺已有千年历史


吴山脚下的“清河坊”,是游人想体味老底子杭州味的必到之处。“吴越人家”古法蓝染的铺面,就坐落在这里。



荀子《劝学》有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相传在秦汉时期,杭州先民就在葛岭找到蓝草,用于印染,蓝草种植在吴越之地开始,蓝染作坊随之兴起,蓝印花色蔓延千年。



直到现代,许多传统手工艺濒临消失。西子湖畔的一位女子,对古法蓝染念念不忘,重新拾起这份先民记忆。

带着姐妹创业


古时的萧山人非常勤劳,男人种桑,女人纺纱,一根扁担两条腿跨过钱塘江,将手工制作的萧山土布挑到市区、上海、嘉兴一带出售,因此,萧山土布也叫“过江布”。萧山土布工艺有个传统,只传儿媳不传女儿。


吴莹看到老杭州人经常穿蓝印花布衣服,从婆婆那里得知,“过江布”是纯天然染料制成,不含任何化工成分。她沉下心来跟婆婆学会了技艺,带着下岗的姐妹们一起做起蓝印花布生意。



也许最初她们有再就业的迫切需要,但心底里一直埋着的,是对传统织染的爱。小小的蓝印花布技艺,需要巨大的耐心与定力。



比如打样需要用的“花版”。老底子做“花版”,取桃花纸,用桐油胶合皮纸而成。裱上10至20层,放在墙上晾晒后,将事先设计好的图样描绘在纸版上,再用刻刀照纸版上的花样镂刻成图案,打磨平整,刷上桐油才成。



吴莹还在蓝印花布样式里,大胆引入了剪纸、刺绣、木雕、版画等传统图案,以及旧时民俗、农耕、采桑等风土人情。手织成布,制作染料,运用防染印染法……每一道都满带着诚心,需要悟性和长期制作形成感觉。


技艺与丝绸结合


她带着姐妹就这么一年一年印染下来,却从不因循守旧。她们让丝绸和传统工艺结合,让古法蓝染技艺运用于丝绸,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吴莹说,“匠人匠心就应该让自己的手艺创造出现代价值,而不仅仅是待在博物馆里供人参观。突破与创新是创造现代价值的关键,培养传承人是核心。”现在她带着徒弟,也定期去社区等地方给感兴趣的人讲课。



她也打破旧传统,把技艺教给了女儿杨洁。她还让女儿进入专业美术院校学习,赴柏林攻读硕士学位。杨洁也不负所望,建立起自己的设计团队,古法蓝染与丝绸工艺的结合,就是她和团队努力的结果。她努力让历史走进今天,接轨国际。


驻上海总领馆夫人团都来体验


除了打造“吴越人家”妇女再就业平台,吴莹还牵头成立了“爱馨互助会”,先后帮助30多位特殊青少年。杨洁创办了“爱馨大课堂”,以音乐艺术为载体,对智障儿童进行个性化教育,给他们提供一个温馨而有爱的成长环境。



她们现在不只有铺面,还有线下体验点、线上电商平台。她们的故事也扬到了海外。去年,驻上海总领馆夫人团都到她们这里体验中国味。


供稿/市妇联

编辑/郭礼

版式/吴小权


点击一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高科技产品 | 新兴城市 | 传统村落

去医院省时间丨雾凇丨周末看花

为杭州织女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