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位学者,87万字论述,南艺上演“华山论剑”
NUA
|以艺术的名义 讲述有温度的故事 |
近日,第七届中国电影史学年会在南京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一九四〇年代的中国电影:战争风云、历史转折、多元形态”。
年会得到了中国内地及港澳台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空前关注,也有来自美国、奥地利、日本、韩国等国外学者的积极响应,共有161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不仅引起空前反响,而且大大推动了业内的学术交流,拓展了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与会专家认为,这必将对早期中国电影史研究做出实质性的推进。
新华社的报道文章阅读量达98万多人次
大会开幕式
中国电影史年会于2012年创办,并逐渐成为国内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高端学术会议。
大会坚持恪守学术品格,采取不看作者、只看论文的“盲审准入制”,引发了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拥护,年会的学术质量逐年提高。
到了2018年第七届,中国电影史年会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和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学者们在南京浓郁的人文风貌下收获研究成果。
今年的报名人数超过230人,经过异常苛刻的审查流程,论文淘汰率接近50%。
本届年会已经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中国电影史年会。仅会议的临时论文集就厚达858页,彰显了研究者严谨的治学态度、独到的史学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
欢迎大家在美好的秋日里来到南京,来到南京艺术学院。将南京选作探讨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学术问题的会议中心十分契合。并且,南京艺术学院对于电影也十分重视,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为前身的南京艺术学院拥有百年校史,电影电视学院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不容小觑。南京艺术学院成立南京第一所民国电影研究中心。
南艺开始进行民国电影研究算是比较早的,2011年我们就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民国电影研究所”,坚持开掘学术研究和资源利用的深度、寻求有自身特色的学术研究视角,并且在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和竞争中,采取了团队合作、共同攻坚、协同创造学术影响力的良好方式。目前已经在南京早期电影放映业研究、“鸳鸯蝴蝶派”影人研究、早期江苏电影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2016年夏天我们与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收藏委员会、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中心建立合作,建设了南京艺术学院电影馆,南艺口述历史中心,我们南艺的年轻的电影史研究团队将在三~五年内出版数本有影响学术专著,并整理编辑一批电影史研究资料。
我们也力争让电影史研究“活起来”,让理论研究的“冷板凳”“热”起来。南艺电影馆在前年正式落成后,面向社会开放,已经为公众进行多种文化艺术服务,成为南京电影文化的新地标。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艺术家口述历史数据平台”项目,建成后也将极大的弥补电影史研究的资源短缺。
连续成功举办数届的“南京电影论坛”是南艺的学术活动品牌,我们也将继续将其打造为国内以民国电影为特色的电影学术、创作交流盛会,搭建两岸三地乃至全球华语电影对话的平台。同时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也尝试将南京电影院历史研究、鸳鸯蝴蝶派影人研究、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上海美专电影人研究等有特色的学术研究成果加以改造提炼,摄制成纪录片、电视专题片,并与凤凰卫视等平台建立了良好合作。学术成果和艺术创作的互动也带动了青年教师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促进本科、研究生教学实践手段。
十分荣幸,我们南艺一系列的电影史研究几乎与中国电影史年会同步成长。2012年,以民国时期电影研究为起点,中国电影史年会成为会期固定、话题集中、参与者众的电影史研究学术活动品牌。近三年来,更是以十年为一届,二十、三十、四十年代一一爬梳电影史发展的阶段问题,有逐步厘清中国电影史的雄心和远见。会议审稿严肃公正,是电影史研究者十分信服并争相参与的学术盛会,也很大程度鼓励和培养了包括我们南艺的多位青年学者在内的新一代电影史研究队伍。今年,这个会议在民国时期最后的“四十年代”来到南艺、来到南京,可以说适得其所。相信大家在南京的美好秋日中,一定能够更多体会民国电影的历史感,获得更多学术研究的思想灵光。
大会主论坛
为期三天的会议包括主论坛、分论坛、学术放映等诸多环节,分为理论梳理、影人研究、影史钩沉、产业观察、性别表达、文本研究、电影与社会、沦陷区电影、大后方电影等12个主题对1940年代的中国电影史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讨论,全程均设点评和互动环节。
会议期间,还安排了10部难得一见的早期珍贵影片的学术放映,皆为4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影片。
学术放映片目《南京》
在上海戏剧学院石川教授的主持下,第四届南京电影论坛于10月22日上午在南京艺术学院电影馆举行。
中国传媒大学胡克教授,北京电影学院钟大丰教授、王海洲教授,中国电影资料馆陈墨研究员、李镇副研究员,上海大学陈犀禾教授,上海图书馆张伟研究馆员,西南大学虞吉教授、刘宇清教授,南京大学周安华教授、张生教授,上海音像资料馆龚伟强导演,南京艺术学院陈捷教授、秦翼副教授阐发了各自的观点。
第四届南京电影论坛讨论现场
第四届南京电影论坛与会嘉宾与我院师生
陈山教授率领的民国电影研究所师生
陈山教授
20日上午,年会12个分论坛的点评人依次进行了小结。
南京艺术学院民国电影研究所所长陈山教授对本届年会进行了学术总结。他高度赞赏中国电影史年会多年来秉承的专业性、学术性以及开拓精神。
陈山教授特别指出,本届年会有许多非常可喜和令人振奋的现象。
比如年会受到了来自全社会的关注,仅一条新闻半天的点击量就超过85万;再比如年会汇集了国内外许多机构的优秀电影史研究学者,青年学者比例更高达78%,其中近半数还是第一次参加中国电影史年会的新人。
这说明中国电影史年会独特的运行机制保证了青年学者能够凭借学术成果脱颖而出。
在本届年会上,很多论文的新方法、新史料、新角度成为亮点,一些论文出现了以前的影史研究从未涉及的领域。
如应雄对《小城之春》的细读及与布列松电影的比较研究、梁君健对大后方新闻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研究、黄勇军对40年代电影小说的研究、秦翼的胶片经济研究、李镇对“自费电影”作为40年代独立电影萌芽的研究、普泽南从进出口贸易和外汇政策考察电影贸易的研究、丁小文对西藏电影史料的挖掘、李淼对泰国华人华侨电影活动的研究等等。
陈山教授还对电影史研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七届电影史年会大会全体留影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李镇老师说,“研究电影史,我们是认真的”,似乎可以为三天的会议做一个最恰当的概括。
的确,正是这份出自热爱的执着,让我们在我们在电影史研究道路上孜孜不倦,无问西东,拥抱着南京秋日的收获,我们喜悦难抑。
转自:民国电影研究所
排版:胖年糕
NUA
|以艺术的名义 讲述有温度的故事|
欢迎广大粉丝向我们提供资讯和投稿
联系我们:nua1912@sina.com
扫描关注,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关注
欢迎点 👍!一起给南艺点1912个赞 👍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