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政:为什么我眼中饱含热泪......——观南艺舞蹈诗剧《长河奔流》
作者简介
汪政
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类的审美史。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主体都有自己的审美史,也都会有自己审美上的挑战与革命。如果仔细梳理,会发现历史上的许多重大变革竟然是从艺术,是从审美上开始的。
可以举出许多的艺术家,许多的艺术创作,许多的艺术形式,许多的艺术事件,许多的艺术思潮,乃至一些艺术手法在当时都是开天辟地,从不为时风所容到引领艺术与审美革命,从而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高峰与灯塔。
唐宋古文运动,明清启蒙思潮,被列为禁书的《金瓶梅》《红楼梦》《查特莱夫人的情人》,马蒂斯、毕加索的绘画,被认为会夺去人灵魂与生命的摄影和电影……莫不如此。当五四青年一开始用白话文写诗时,整个诗坛可以说是如丧考妣,而当卡夫卡写下“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这句话时,他自己都不知道,一个新的文学时代随之到来。认真地思考一下,所有这些难道只是艺术?只是审美?显然不是。它们背后的是思想,是哲学,是文化,是社会心理,是时代革命的巨大推力。唐宋古文运动本质上是政治运动,《红楼梦》昭示的是新时代的现代性曙光,而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开启的是对世界的全新认知,摄影与电影则标志着工业文明对精神领域的全面介入……也正因为如此,法兰克福学派将“审美之维”定义为改造社会的力量,是疗救当今世界的有效途径。
同样,在东方,在二十世纪之初,在那个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时代,在那个“觉醒年代”,那个知识分子寻找救国良方、主义纷至迭来的岁月,新文化运动起来了,它开启了中国的现代文艺。这个文艺是从思想到形式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文艺,是艺术之路,也是中国现代化革命之路。梁启超说要用小说改造社会,鲁迅说要用文学改造国民性,蔡元培说要用审美代宗教……这是中国的启蒙运动。于是,文学社团,剧社,画派,电影团体……如雨后春笋。同步的是中国艺术教育的变革与专门学校的创办,比如,彪炳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册的上海美专。
说它是长河,是因为它以艺术去表现艺术,去展示艺术史,它是一部“元艺术”。编导没有追求风格与舞蹈样式上的统一,而是借鉴了现代艺术的杂糅与拼贴。这里有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还有昭示时代性的现代舞与当代舞。这些不同的舞蹈形式讲述的都是不同的艺术故事,表达的是不同的艺术主张,它们是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的符号,传达的是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审美理想。所以,它在舞蹈抒情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展示多样的情绪风格,它是正剧,也是悲剧,又是喜剧。正剧的庄严,悲怆的画面,幽默的欢谑,总能让人想起中国现代艺术那些难忘的时代精神与艺术面容。
我们现在经常说,要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展现中国精神,这些故事可以是别人的,更可以是自己的,因为这其中有一点是相通的,我们就是中国,文化自信首先是我们自己的自信。这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一层纸,捅开了,就会带来另一片光明。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别人,同样,我们也可以收视反听,将目光投向我们自身,我们的道路,我们的成长,这也许是《长河奔流》编导的一次顿悟,一个灵感。于是,历史的尘封被打开了,一个形象,一个“我”的形象,“我们”的形象从长河走来,越来越清晰,他就是“南艺人”。这个构思不仅带来了新的内容,带来了新的题材,更熔铸了这部舞剧的灵魂,带来了整个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意与构成。观众时时进入一种审美的共情与艺术的幻觉,我们既在观看他们的表演,又时时被代入,与舞台上的角色同化,在诉说自己的心声,与台上的一个个角色交流、对话,一起擘划、实践。为了达成这样的艺术构思,剧作设计了多种舞蹈形式,运用了多种舞蹈语言,那些独舞是心灵的独白,那些双人舞是灵魂的共鸣,那些多人舞是思想的碰撞,而那些群舞则呈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精神。它在为“南艺人”立传,它在为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先驱们,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家们,为中国现代文明的建设者们树碑,是我们一起对中国现代艺术的深情回望。
这时,也许只能把艾青的诗句改用一下才可以表达我们的心情:为什么眼中饱含热泪?因为对他们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