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中院10月“办案之星”来了!
为激发全体法官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的工作激情,全面提高法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在全院树立敢为人先、争当标兵的勇气和信心,形成团结拼博、比学赶超、争第一、创唯一的浓厚氛围,促进审判执行工作再上新台阶,无锡中院自2021年8月起,在全体审执法官中开展“办案之星”评比活动,以每月工作量为主要考评依据,评出当月办案数名列全院前列,办案质量效率高、办案技能好、办案方式优的10名法官。
评比将与平时绩效考核、年终考核、评先评优等方面挂钩:月度获评“办案之星”的,纳入当月绩效考核;年度获得“办案之星”数量5次以上,可以优先作为年度评定优秀候选人选;年度获得“办案之星”数量排名前4位的,优先作为各类评先评优的推荐对象。
审结案件30件,其中指导助理办理6件。对于每一起案件都能详细阅卷,归纳争议焦点,设计庭审提纲,梳理庭审思路,做到心中有数。庭审中依法指导当事人举证、质证。注重案件实体质量和程序到位,加强法律文书的说理性,透明性,同时做好调解息诉工作。
审结案件24件。对于每一起案件都能认真做好庭前准备工作,庭审中依法指导当事人举证、质证,庭后积极促成调解,对于无法调解的,尽快判决。面对日益增多的案件,合理安排每项工作,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进行文书撰写、签发等工作,加快办案节奏。
审结案件23件。庭中庭后积极促成调解,释明法律,推动案结事了。面对案件数量的增加,合理安排每项工作并加班加点,加快办案节奏。实体和程序并重,加强法律文书说理,促进当事人息诉服判。
审结案件14件,位居全庭第一。庭审驾驭能力强,庭审活动规范有序,审理思路清晰,裁判文书撰写逻辑性强、示范性好,得到当事人的一致肯定;承办疑难复杂案件能力强,善于抽丝剥茧还原事实;办理案件效率优,长期以来无长期未结案件。
审结案件14件,位列月度全庭办案数前列。虽年龄较大,但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奋战在审判一线。审判思路清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疑难复杂案件,集思广益探究内在法律原理,做出符合事实的高质量判决,对于争议不大的案件及时化解当事人的矛盾调解结案,调解不成及时判决,审判效率较高。
审结案件14件,其中一审案件13件。涉及商标侵权、著作权侵权、技术合同、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保函欺诈止付等纠纷。在保函欺诈止付纠纷案件审理中积累了相对丰富的审判经验。
审结案件12件。听证6件,会签文书22件。结收案比达101.22%,结案率为84.69%。作为合议庭成员,积极参加合议及专业法官会议,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积极履行作为合议庭成员的义务,并完成重点调研课题。
审结案件14件,其中破产案件1件。未被发改案件,未出现差错,未引发矛盾,未产生负面影响、未被投诉举报。在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中,因没有直接证据,到多家银行调取16个单位和个人的银行账户交易明细,最终查实了借款资金的实际流向,保证了判决的公正性,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审结案件35件。速裁审判工作收案多、开庭多,案件类型杂、审理周期短,这对于年龄偏大的法官来说是个挑战。为了完成办案指标,平时经常加班加点,利用业余时间阅卷、寻找审判资料,书写法律文书,很好地完成了审判任务。
审结案件24件。在办案过程中,深入学习相关法律问题,准确适用法律,以点带面提高类案的审理质量。努力做到简案快审,平均审限42天。带着感情和责任办好每一个案件,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尽力促成调解,及时做好法律释明工作。
谢伟:我现在所在的合议庭主要负责审理医疗纠纷、侵权类民事纠纷案件。这类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起诉方大多是受害者,其中绝大多数还是弱势群体。有人说,“警察三年,看尽人间百态”,我要说的是,民事法官一年,就能看尽人间百态。
谢伟:你提到的如何权衡法理、情理的问题,也就是办理这类案件的诀窍吧。对于一名法官而言,我觉得需要用心感悟人情和法律的联系。虽有“中庸之道”这一说,但办案又不能去“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法律最大的意义并非惩戒,而是让生命懂得自律。因此,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一定要对受害者多一点关心、耐心和同理心,同时为他们做好释法明理工作,在法律框架内保护好双方合法权益。
小编:医疗纠纷一直以来都为社会所关注,能不能结合一个案例跟我们谈谈您在日常办案中,是如何处理此类案件的?
谢伟:几年前,我曾经处理过一个医疗纠纷,至今记忆犹新。李大妈去世时89岁,她的六个子女均超过60岁。由于李大妈是在医院治疗时死亡,因此六子女把这家医院告至法院,要求赔偿。其实,在起诉到法院前,卫生局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就提前介入,做了大量调解工作,但医院应允的赔偿款还是与上诉人期望有近十万元的差距,因此调解始终无法顺利达成。我作为承办法官,接触了李大妈的六位子女后发现,上诉人夏某是其他子女代理人,夏某对相关法律并不了解,提出的相关诉请并不符合法理、情理,且他不愿接受其他兄弟姐妹意见。接触过程中,我始终保持耐心姿态,先后组织四次开庭、调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上诉人传达此案涉及的法理,最终在医院配合下,答应赔偿患者家属10万元,且退还前期医疗费用1.5万元,双方对此结果都较为满意。根据此案情况,二审可以依法维持原判,患者家属也有权申请再审。但我没有如此选择,因为六子女的意见并不一致,他们大多数都表示愿意在法院主持下通过调解解决纠纷,而医院也同意作出赔偿,双方的争议点只是在差价上。换位思考,急当事人之所急,在法律框架内处理纠纷,我认为这就是办理民事案件的核心所在。
谢伟:比如在处理邻里纠纷时,虽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平时生活中,邻里间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成了矛盾纠纷的导火索,如果不及时解决甚至可能引发不可估量的危险后果。我在审理一起楼上楼下邻居地板漏水问题时,坚持将心比心,从化解矛盾出发,进行案件处理。此案中,由于二楼主污水管破裂,导致一楼受损。第一次发生漏水时,二楼积极配合物业,主动凿开了污水管外的墙壁,对自家墙体造成一定损伤。但修好管道后,物业和一楼业主都未表示一丝感谢。因此第二次再发生漏水时,心生芥蒂的二楼业主就不愿再配合维修。愤怒的一楼户主遂将其起诉到法院,一审判决二楼承担相应责任,二楼业主不服判决,上诉至中院。通过庭前阅读案卷和开庭问询,我了解到二楼业主的真实想法后,主动去做一楼业主和物业的思想工作,耐心地传达二楼业主的心思。同时,也对二楼业主进行了宽慰,表达了理解。后来,三方和和气气地坐在一起,达成了三方满意的修复协议,邻里之间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和谐。
小编:王法官您好!您可以说说选择法律专业作为职业方向的原因吗?
王俊梅:其实,作为一名农村娃,小时候对法律根本没什么概念,就单纯觉得电视里的法官、检察官很有气势。对法律有所了解,已经是高中的事了。大概是高二那年,我就下定决心要学法律了,雄心壮志地认为,我就是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填报的所有学校第一志愿都是法学,颇有志在必得的架势。我也比较幸运,最终得偿所愿地被法学专业录取。在大学里,通过系统学习,我不仅对法律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对法律的热爱也更加深沉。所以,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考法院,希望自己的所学能运用到实践,更加希望能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理想。这听起来好像有点不接地气,但确实是我当时学法律以及进入法院的原因,用句时髦的话来说,这就是我的初心。
小编:谢谢您的分享。我们知道法律案件有刑事、民事等区分,您在民二庭工作,能跟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您从事的是哪一类审判业务吗?
王俊梅:民二庭作为传统商事审判部门,承担了商事主体之间诸如买卖合同、承揽合同等各种合同纠纷以及公司治理纠纷的相关审判工作。商事审判,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但也经常是“一地鸡毛”。新类型纠纷多,需要我们的视野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同时,专业性较强,又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从事商事审判十余年,审理的案件纠纷形形色色,既有上亿元大标的案件,也有一两千块小标的案件,既有传统的合同类案件,也有较新颖的公司类纠纷。
小编:您刚才提到办理商事案件,请问您认为从事商事审判的法官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王俊梅:商事审判法官所面对的,基本都是当事人间经济利益纠葛,甚至很多是新兴的交易模式,有时审判这一行为起到的就是宣示作用,让商事主体的行为能有所预期。我想,作为一名商事审判法官,首先就是要有敬畏心,这不仅是说要敬畏法律,更加要敬畏每个案件。有敬畏之心,我们才不会轻下论断,才不会将审判看作机械重复的过程,而能坚定地做到简单的案件不潦草、复杂的案件不应付。另外,要永葆学习的热情。法官也不可能做不到无所不知,在面对没有接触过的新行业或者新交易模式时,要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有限。有此认识,才能沉下心来,多听取、多学习专业人士的科学建议。同时,面对一直在更新的法律及审判理念,要有学习的劲头,学习消化之后,才能把当事人争议的问题吃准吃透,而非囫囵吞枣。其实,学习也是为了避免法官掉入到一方当事人编织的陷阱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这个道理。最后,还应该重视裁判文书的撰写。裁判文书是每个法官的“脸面”,也是法院的“门面”。一份好的优秀文书,不仅要客观反映案件的审理过程、审判结果,还要发挥一定的法治宣传作用,促使商事主体依法行事。我们应当在全面、准确吃透案情的前提下,根据确定的争议焦点一层层进行论述说理,说理的思维过程要遵循逻辑规律以及一般人认知规律。在此之上,尽可能地用精简明确的语言释法析理,避免裁判文书变成罗列当事人意见的流水账。对于新类型纠纷,更要好好打磨裁判文书,充分发挥裁判的指引作用。
小编:办好案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案结事了让当事人“胜败皆服”,这是每一个民事法官追求的目标。在实践中您有没有相关的技巧或者经验?有没有处理过什么令您印象特别深刻的案件?
王俊梅:其实,技巧、经验谈不上,客观来说,也不是所有案件都能做到让当事人“胜败皆服”。但是,对每一个案件,我都是尽我所能把事实和法律关系搞清楚,认真对待,力争做到判决问心无愧。我记得有这么一个二审案件,标的额很小,只有几万元,但涉及此前未曾接触过的合作模式。我在庭审中抱着学习的态度,向当事人提问了很多相关问题。庭审结束后,当事人当即表示,这样的庭审模式特别好,沟通起来非常顺畅。庭后,我又查阅了大量相关领域资料,并多次和双方当事人沟通,搞清弄懂了这种新兴合作模式下,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应如何界定,并据此最终促成了当事人和解。调解后,当事人手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给我。感谢信中,他说法官对此类案件也并不熟悉,但法官为了公正判决,能认真听取意见,并利用庭外时间充分研究案情,钻研相关知识,令人非常感动。后来,他还特意送了一面锦旗过来,称赞我身体力行地诠释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理念。虽然办案不是为了得到当事人的感谢,但能得到他们的肯定,我心里还是感觉非常温暖。
小编:在审判任务日益加重的现在,您如何保持对工作的热忱呢?
王俊梅:今年中院民二庭的案件量增长了将近一倍,面对数量多、难度大的案件,其实每位法官都倍感压力。开庭、讨论案件、撰写文书,法官们忙得像个陀螺,工作时间已无法完成如此繁重的审判任务,于是晚上或周末加班撰写文书几乎成了我们的“工作标配”。虽然常常感觉忙碌、焦虑,但每审结一起疑难复杂案件,或每化解掉一起重大矛盾纠纷,亦或是每完成一篇高质量文书,会带给我巨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这就是我能保持工作激情的重要原因。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