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系列关于“刘秀”的文章,并不是在为君王唱赞歌。“君王的赞歌”,对社会的现代化,对体制的健康化,毫无益处。笔者认为,每一段历史,都烛照未来。历史不会重演,人性却亘古不变。人们常说,兄弟反目,胜于宿仇。人,往往宽恕了敌人,未必能饶了兄弟——这是人性。刘秀,也是这样的。在东汉王朝建立的过程中,他收服了很多降将,为己所用,比如岑彭、冯异,甚至设计杀害了他哥哥的仇人朱鲔,他也容得下,接受了投降,还封了侯,得善终;刘秀在河北击败劲敌王郎后,发现王郎的办公机构里,有自己部属通敌的信件,他没有追究,直接烧掉;刘秀还投降铜马军,把他们的将领都封了列侯。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话是不错。但刘秀在天下未平定时,因为内部龃龉,却先后逼杀了两个亲密战友、铁血兄弟,一个叫彭宠,一个叫邓奉。彭宠本是渔阳太守,为刘秀平定河北提供军队、粮草,立下了大功。没有彭宠的支持,刘秀就不能在河北站住脚。但是后来的幽州牧朱浮构陷彭宠,刘秀慢慢疏远彭宠,从形势上又逼反彭宠,最后讨伐彭宠,把彭宠置于死地了。在刘秀称帝的第二年,他老家南阳郡发生了“叛乱”!不可思议的是,这次“叛乱”的首领是曾为他立下汗马功勋的、年仅22岁的邓奉。邓奉身份不一般。他是刘秀姐夫邓晨的堂侄,是阴丽华的表弟,是开国重臣邓禹的族弟,他是昆阳之战中手刃巨无霸的破虏将军,还是支持刘秀称帝的旧臣。当年,刘秀防止刘玄迫害他的家属,让妻兄阴识带着阴丽华回老家避难,是邓奉热情接待了阴氏一家,并派兵严加保护他们。那一年,刘秀派大将吴汉率军来平定南阳、南郡等地。吴汉这个人,打仗确实厉害,后来官至大司马,统率三军,但是他打仗有屠城、抢掠等毛病。不知道刘秀为何让他的这位莽将来老家南阳郡行事,但我们知道吴汉在南阳郡军事上节节胜利的时候,却纵容部下掠夺乡民,搞得民怨沸腾。正当此时,邓奉正好回家探亲,吴汉军队的暴行把他激怒了,他率乡民奋起抵抗,把残暴的吴汉军队打得大败。他还一直追击到新野以北的淯阳县,并依此为据点抗拒吴汉。故事到这里,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吴汉的行为确实郡引起了众怒,二是邓奉确实有非凡的军事才能。邓奉攻打吴汉的战斗,绝不是简单的内讧,站在保境安民的角度,邓奉比吴汉更是英雄。顺便说一下,吴汉也是南阳人,只不过他早年在南阳地位并不高,而今打回南阳,率领的又多是河北兵。他和他的军队,对南阳没什么感情,这让扰民成为了可能。双方胶着不下的时候,没有听到刘秀的声音,这是个很奇怪的事情。本来就是吴汉理亏在先,邓奉抵抗在后。邓奉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与附近的其他势力联合,基本控制了南阳郡的主动权。此时,南阳郡的“叛乱”一定令刘秀大为吃惊,当他意识到问题严重的时候,双方还是没有交涉——刘秀派征南大将军岑彭率领朱佑、贾复、耿弇等数路大军,共击邓奉。纵然如此,还是久攻不下,而邓奉却俘虏了朱佑,击伤了贾复,把几员大将打爆。战争持续了半年多,最后不得已刘秀御驾亲征,邓奉这才一败再败,才率余部投降。邓奉叛乱由吴汉引起,《后汉书》说刘秀想赦免邓奉。岑彭和耿弇认为应该以此事警戒其他蠢蠢欲动的人。于是刘秀诛杀了邓奉。故事以邓奉出场开始,又以邓奉退场落幕。个中是非,只有用鲁迅先生的那句话说,“有时候读古书会使人更糊涂,甚至不辨是非”。刘秀说“赦免”邓奉,未必是真的,但“诛杀”却是千真万确。在邓奉事件中,刘秀作为最高领导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用人不当。吴汉是“大屠夫式”的将领,刘秀让他来执行南阳郡范围内的军事,这很不妥当。南阳郡是刘秀的根据地,他的班底很多是南阳人,豪族较多,利益牵扯较大,吴汉的性格不适合处理繁冗复杂的南阳郡事务。其次,处理方式不妥。在处理邓奉事件时,应该以怀柔的方式安抚、疏导,而不是反复用武力紧逼。刘秀对邓奉事件的迟钝表态,使原本将领之间的内部矛盾,转化为邓奉与东汉王朝之间的矛盾,使南阳政治军事集团内部受损严重。也许,就在邓奉攻打吴汉军的一开始,刘秀就知道了,但是他迟迟没有表态,他在等事情扩大化,等扩大化之后做一个了断。也许,邓奉还在等待刘秀的一句家长里短,等刘秀像劝说宿敌一样,和自己达成和解。但是,事与愿违。邓奉忽略了:宽恕了敌人,未必饶得了兄弟。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刘秀的软肋。
往期回顾
至尊红颜!刘秀“娶妻当得阴丽华”
刘秀31岁称帝:哪是靠什么运气,都是步步倒逼
王莽:“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军队有文化。”
更始帝刘玄:德不配位的领导,都在靠阴谋活着
刘秀:“人格魅力,就是资本。”
刘秀:“说我放牛娃出身,那是在写鸡汤文。”
刘秀:“出孬点子的人,都是坏货。”
刘秀:“处死十几个郡守,玩过家家不配当官。”
光武帝刘秀的启示:权力,有时会耍流氓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里,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