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成都乐逍遥,才够味 | CBNData x 滴滴

2016-11-17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成都以休闲娱乐之都闻名,自古被誉为 “天府之国”,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11月16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和滴滴媒体研究院在成都联合发布《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成都篇》(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滴滴出行平台全量数据,从出行角度解读成都的城市生活节奏、社区出行、区域发展及居民生活,为研究该地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报告》显示仅今年第三季度,成都地区的智能出行总人次达到1.3亿,成都也因此成为西部地区智能出行渗透率最高的城市。智能出行所带来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也相当于为成都多种了149万棵树。

排气杀手去无踪,绿色低碳更环保

城市雾霾已经成为大型城市普遍面临的共同难题,而汽车尾气被公认为是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之一。智能出行在成都的普及,对成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改变。目前,成都每天的快车拼车和顺风车出行超24万人次,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每天为成都减少了5.7万辆小汽车出行量。仅今年3季度智能出行就为成都地区累计减少了6.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149万棵树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智能出行更休闲,热门景点不是事

成都市区的热门景点,如宽窄巷子、武侯祠、锦里和杜甫草堂等常常因游玩人数众多,经常会出现“一车难求”的尴尬局面,但有了智能出行后“打车难”这一切将成为历史。经统计国庆期间超过3万人次使用智能出行服务,部分景点高峰期的需求甚至达到了平常的3-5倍。与此同时,随着智能出行的普及,游客们前往成都郊区的景点也变得更加方便。在过去半年内,由成都市区来往大熊猫基地、都江堰、青城山、黄龙溪古镇、平乐古镇等近郊或远郊景点的智能出行量最高增长了62%。


而对于以成都为中转站,前往川西、西藏旅游的游客而言,智能出行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报告》显示,目前跨城顺风车已经成为进藏旅游的新方式,而成都则是进藏旅游主要的集结地。从今年3月以来,成都和拉萨之间的跨城顺风车出行量增加了3.4倍。


最巴适成都夜,劳逸结合两不误

成都人的生活节奏与北上广深相比相对较慢,夜生活却一点也他们逊色。下班之后,他们都不急着回家,更愿意多逛逛或者去酒吧,来去除一天的疲惫。《报告》显示,下班后54%的人在外吃饭玩耍,去各商圈购物休闲,活动半径在7公里左右。夜晚到来时,成都最热闹的酒吧街是少陵路酒吧街,人最多的商圈是荷花池商圈,酒吧街零点之后才出现返程出行高峰,热度一直持续到凌晨三点。

到了周末可以全身心放松的好日子,起床时间都比平时晚了不少,平均都拖到11:04分才起床。即使晚起大多也不会选择宅在家,在外就餐是他们的不二选择,火锅和各色小吃是他们最爱的心头好,比重达到61.4%,足以显示这两样美食在成都人心中的分量。

另一方面,《报告》还选取了成都具有代表性的三类社区,来观察其出行轨迹所反映的生活习惯。结果显示,小康社区居住地普遍离公司远,平均通勤距离为9.4公里,他们下班后爱聚餐,夜生活最丰富;中产社区居住的人以银行和IT从业者为主,他们工作最勤奋,7点开始出门上班,晚9点下班的比例最高,在加班大楼中华尔兹广场下班时间最晚,平时商务应酬比例较高;土豪社区商务出行需求较多,订单多是往返办公地点与住宅小区,出行时间不定,比较自由,也最具小资情调。纵观成都人的生活轨迹,土豪,中产阶级和小康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土豪社区商务出行较多,出行时间不定,在办公地点与酒店往返的比重达到34%。中产阶级和小康则没有那么多的商务需求,更注重餐饮娱乐。但同时中产阶级平时商务应酬较多,智能出行往返酒店的比重也达到了15%。

果然成都人就是想得明白人这一辈子活着还是要好好享受下滴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是集数据可视化新闻、商业分析报告、数据自动化终端于一体的战略数据平台,自2015年12月成立以来,已陆续发布《中国消费趋势报2015》、《中国智能出行2015大数据报告》、《2016中国年货大数据报告》、《2016春节生活方式消费数据报告》、《2016中国美妆消费趋势报告》、《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6进口食品消费趋势报告》、《2016中国智能物流大数据报告》、《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2016上半年中国在线票务平台大数据报告》等100余份年度大数据报告,已在商业数据领域建立品牌优势,成为国内消费大数据研究的领军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