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 | 中美家长不同的方式、相同的鸡血;孩子不同的忙碌、相同的焦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常青藤爸爸 Author 小马君
枣妈和您一起陪伴孩子的成长
说到兴趣班,曾经公号有个很经典的回复,中国麻麻这会不是带孩子走在兴趣班的路上,就是已经在兴趣班里,国内很多家长都觉得地球另一半的美国家长很淡定,其实事实是美国的家长一点也不比中国家长弱呢!
对待“兴趣班”,中美家长是不一样的方式,但同样的鸡血
给孩子上兴趣班,可不仅仅是中国家长的专利。美国家长不仅在周末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在孩子的课外活动上,平时放学后也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要参加。
但我最近发现,中美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方式上,有明显区别。
中国家长喜欢“广撒网”,但是每个活动都投入得很浅,时间上坚持的长度也相对较短。
基本上一个中国妈妈听同事朋友推荐有好的课外活动,不出一周自己家的孩子就会出现在“试听课上”。基本上报了班,家长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而且中国家长比较喜欢讲究“全面”,有新的东西总要孩子去尝试,知道孩子有弱项就拼命的去补习。这里有一点可能跟上一代的教育理念有关,回想我小时候就常常被教育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孩子真正有天赋有优势的地方,却很少被人关注。
美国家长“广撒网”的事情也做,但是只会做一小段时间。当他们发现孩子有一些强项的时候,开始抛弃那些弱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强项上去。
举个栗子说,如果一个美国家庭发现孩子有足球天赋,那可不是报一个足球兴趣班那么简单。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爸爸可能会天天陪儿子踢足球,专门去外州请教练;自己掏腰包买机票出食宿让孩子去其他国家参与训练;还会全家老少齐上阵去观看孩子的练习赛,现场助威打气。相比中国家长,美国家长的投入更持久,面也更窄一些。
所以,论鸡血程度,其实中美两国的家长没什么区别,都会毫不吝惜地花费时间和金钱,帮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客观上也是填满孩子的课余时间,不要虚度光阴才好。
在这里,我其实并不想反对给孩子报“兴趣班”,也无意评判这两种方式谁对谁错。只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太多“兴趣班”给孩子带来的,可能远不止压力这么简单。
给孩子时间安排太满(overscheduled),是产生焦虑混乱症的根源之一
我们常常能在新闻里看到关于孩子的种种极端行为:性情暴躁、任性、暴力攻击他人甚至自虐……其实,很多极端行为的背后就是从孩子的焦虑无法释放开始的。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中心的数据估算,美国每4个孩子就有1个得了anxiety disorder (焦虑障碍/混乱症)。这些孩子会对周围环境极度害怕,并且非常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有时候行为也不容易被常人理解。
【作者注:4:1的比例或有所夸大,可能是因为对焦虑混乱症的判断标准较为宽松。也有美国其他权威机构数据显示,每8个孩子里有1个有焦虑混乱症。但无论是4:1还是8:1,这个比例都是惊人的高。】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Lawrence在2013年的一次演讲中认为,造成孩子焦虑上升的罪人就是家长。请听我慢慢解释。
注意下面这个公式:
一个孩子的焦虑层级(anxiety level)=所面对的压力总量-可承受的压力
其实如今孩子面临的压力总量变大,并不完全是家长的错,而是整个社会的焦虑心态所致。比如有妈妈就和我说,其实自己只想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给他报橄榄球、音乐、艺术,并没有逼他上课,只是为了让他更多的体验。同事的孩子都在学,总不能让自己孩子失去这种尝试的机会。
这种想法其实无可厚非,为人父母,总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我只是想提醒大家的是,这种把时间表塞满的行为,如果再加上人为的高频次的切换活动内容,实际上就是在让孩子的压力总量变大。
如果说压力增长是一个无法扭转的趋势,为什么孩子能承受压力的能力在骤减呢?
Lawrence说,一个人可以承受压力的能力与他和大自然接触的时间,以及无聊发呆的时间有关。他开玩笑的说,“Now kids never doing nothing and never get bored.” (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时间什么都不干,也很少发呆和感到无聊了)。
这一点确实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现在孩子真的很少有停下来的时间。
以前我小时候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对着窗口发呆,数红绿灯的变化次数。可是现在,很多父母只要看到孩子什么都不干,就混身难受,恨不得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填满。
我想说,请给孩子的时间“留白”。
适当“留白”,反而事半功倍
我们这里的“留白”,其实指的是让孩子在一个没有任务的情境下,拥有自己可支配的、空余的闲暇时间。英文叫做“downtime”——“停机时间”,人的大脑就好像电脑一样,也需要停机休息一会儿。
孩子童年时间的适度“留白”,看上去有点“浪费时间”,其实却有更大的好处。
首先,正如Lawrence所言,“浪费”的这些时间,让我们的个人压力承受能力变高,从而大幅降低了焦虑层级。
这个我自己深有体会,写论文压力大的时候,一定是会下楼瞎逛。周末最开心的事就是坐在床头看着天花板发呆。别小看了这些时间上的“留白”,正是这些“浪费”掉的时间让我们个人的压力承受能力变高,从而大幅降低了焦虑层级。既然这个时代的压力的量我们无法改变,那至少给孩子的时间里多一些“留白”,让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变高一些。
其次,让大脑放空,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
有研究表明,让大脑适当的“放空”,或者进入“冥想”状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因为“放空”是一种让大脑得到休息却没有完全放弃意识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可以加强脑区之间的联系,帮我们的大脑更有效地处理任务。
第三,“无意识思维”会激发我们的创造力,从而更好的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
科学家们发现,“无意识思维”(unconscious thought),即分散而大脑不费力的活动似乎能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
在科学史上,在“做纵横字迷或打扫房子时的顿悟”事件并不少见,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阿基米德在沐浴时,忽然意识到可以用水的浮力来测量皇冠中的黄金密度,以辨别黄金真伪。
我想这些结论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虽然现在父母们更愿意投入时间在孩子身上,但也许有点“过度”珍惜时间了,爸爸妈妈们总想用“正事儿”把孩子们的童年填满。
中文中的“忙”其实很有意思,拆分开来就是“心”和“亡”——忙起来,你已经听不到自己心里的声音了,更别说孩子的声音了。
你大可以和孩子说,这个周末,爸爸妈妈累了你也累了,我们索性过个没有规划的周末,玩到哪儿算哪吧?
可能整个下午你都陪着孩子在小区楼底下的花坛里翻石头找蚯蚓;
可能你第一次吃到了孩子给你做的蛋炒饭;
也可能什么都没发生,你们一家人都在床上瘫了一个周末。
你会发现,当你真的停下来,其实并不会错过什么,也许会学到更多。这样的放空是你和孩子忙碌生活的必需品,让你和孩子都能加满能量,迎接更多的挑战。
你给孩子报了什么兴趣班呢?你会把孩子的时间填满还是会给他留下毫无规划、“无所事事”的留白空间呢?欢迎在下面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
Cohen, Lawrence J. "The drama of the anxious child." (2013).
Jabr, F. (2013, October 15). Why Your Brain Needs More Downtime. Scientificamerican.com.Retrieved November 30, 2013, from
Sabourin, J. Rowe, J.P, Mott, B.,W. & Lester, J.C. (2011). When Off-Task is On-Task: The Affective Role of Off-Task Behavior in Narrative-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6738, 534-536. doi: 10.1007/978-3-642-21869-9_93
END -
枣妈朋友圈分享更多育儿资讯
感兴趣请添加枣妈个人微信
枣妈推荐相关阅读
为什么一定要带孩子坐火车旅行一回?这个爸爸用N次亲子游的经验告诉你~
Hi,大家好,我是枣枣,是一个刚上小学的大孩子了,家里住着一只聪明可爱的小狗狗叫Floopy,是我的好朋友。
我也是钢琴、画画、手工圈里低调的小达人。只不过我还没有微信,大家可以加我妈妈(枣妈:Julycheng),围观我跟Floopy的幸福生活。lovekids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