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枣妈宠粉送礼持续中,在本文评论区加数字(1-100)走心评论,送日本食品级保鲜袋,共有3个名额哦!(留言和中奖规则请戳→枣妈宠粉抽奖活动说明)下学期,我家孩子就要四年级了,终于可以交一篇“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的作业,给即将进入一年级的家长总结下心得。想起他刚上小学时,我几乎不知道该培养什么习惯?以及怎样培养?所以在网上收藏了N篇牛妈攻略,比如“学霸都有的10个习惯”、“这些事做不好,高年级一定掉队”等等。但经过这么几年的实践,抄来的攻略基本80%都是白费。为什么?因为娃和娃差别太大了。基因、性格、爱好、专注力、抗挫力全都不一样。有的孩子耐鸡,父母给安排N门课程都能毫无怨言地学,而有的孩子,学科内基础上多加一门都满心抵触,这两种孩子的鸡法就会完全不一样。而且,每个家庭的鸡娃风格、目标都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希望鸡进奥数国家队,有的是“读个985就可以”,也有两条腿走路希望高中转轨的。所以说句真心话:教育这件事,一定要因地制宜,一切从咱们自家情况、自家娃出发,切不可盲目照搬抄作业,哪怕别人的妈妈和娃特别牛(我自己从清华毕业,但我小时候有用的方法,在孩子身上就不管用)。因此,我得提前声明一下我家娃的实际情况,和我家的教育目标:·9岁男孩子,体制内公立小学,学科成绩在班里前列。·不属于服从性很高的学生,对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学科,十分有积极性,对于自己热爱的课外兴趣,极其专注,可以废寝忘食专注好几个小时不停歇。但像语文英语这样比较“无聊”的学科,需要老母亲夺命连环催,催到吐血。·吃软不吃硬,面对家长和老师的权威,坚持自己的想法,尤其当我想要给他加课、加题目时,他一定要问出“为什么”才决定是否执行,导致我完全没法按照牛妈的各种“学习清单”来鸡娃,只能先研究怎么洗脑。·目前不打算转轨,打算在国内上本科打好理工科基础,研究生出国读书,所以悬在头顶的是高考指挥棒。接下来的分享,是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觉得执行度比较高、可以落地到每一天,不太容易半途而废的学习习惯培养心得。如果你家也是类似or同款的孩子,或许会对你有帮助(幼儿园就开始自觉学习,自我管理特别好的娃妈,请忽略我的愚见)。习惯一:坚持不懈每天给孩子读书20分钟就有神奇效果没错,就是像婴儿期一样,捧着书,和孩子偎依在一起,出声给他念书。这绝对是我现在最后悔没有一二年级坚持的习惯,没有之一。如果你们的孩子还小,一定要坚持(小学生家长也可以重新把朗读捡起来,来得及)。给孩子出声朗读,是我在一本“神书”《朗读手册》上了解到的。它用了大量科学研究和理论,证明了这个方法为什么提高孩子词汇量、阅读、写作能力有奇效。文末领取337晨读素材~我摘取了几个这本书里的研究结论:一项对15万四年级学生的全球调查发现,父母经常在家朗读的学生,比那些只是偶尔听父母朗读的学生,读写成绩要高30分。当孩子开始上小学时,反复给他读一本绘本(至少3次),孩子的词汇量会提高15%-40%,学习效果相对持久。还有我们熟知的PISA测试,主办方组织曾经采访过5000名参加测试的学生家长,问他们当孩子上一年级时有没有为孩子朗读过?多久朗读一次?结果发现,家长为孩子朗读的次数越多,孩子15岁时的阅读成绩就越高,有时候能超前学校教育半年之多。为什么朗读多,词汇量就越多?把我们的大脑比作蓄水池,叫做“听力词汇”,当这个蓄水池的水足够多,水就会冲垮堤坝,溢出到别的地方去。而我们的目的,是让听力词汇多到溢出来,溢到口语词汇、阅读词汇、写作词汇中。第一道堤坝是口语词汇。孩子是通过听来学习说的,没听过的词你肯定不会说。第二道是阅读词汇。如果你从没听过一个词,那么在印刷物上看到这个词,肯定不会读,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以及用在什么语境里。第三道就是写作词汇。没听过、没读过、没理解的词汇,自然难以用在你的作文里。上学前,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掌握入学前必需的词汇,因为它是决定孩子未来成绩优劣的重要因素。孩子的词汇量越大,他越能听懂老师讲什么,学东西时的理解力越强。而孩子到高年级后,他的阅读、写作能力,取决于掌握了多少生僻词。那生僻词从哪里来?从书籍里来。大人对3岁孩子说话时,每千字只用9个生僻词,而童书里的生僻词是3倍之多,报纸、杂志、科学著作的生僻词,就更多了。当我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坚持给孩子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他们的听力词汇里的生僻词就会大大增加。见过的词越多,越能分辨出词汇的用法是否正确,以后也越能用对词汇。我之所以后悔没有读书给孩子听,就是因为三年级下学期,当语文阅读题、基础素养题目越来越难,我发现他出现了很多问题:词语能看懂,不知道用在什么语境下;成语、生僻词积累少,填空填不对;做阅读题时,像“xx这个词在文章里有什么特殊作用”,这种题目不会答,揣摩不出来词语背后的意思;修改病句时,明明读出来靠语感就能发现的问题,就是找不出来,语感不足。所以,三年级开始,我又重新把每晚朗读的习惯捡起来了,每次20分钟,两个人什么都不做,专心窝在沙发上,享受一段共同阅读的亲子时光。一边读,一边把好的词汇画出来,简单说一下怎么用,他再也没有觉得这是一个枯燥的“学习任务”,自然也没有抗拒过了。最近还发现一个好处:那些孩子不愿意读的章节书、小说,经过我的出声朗读,他慢慢发现了其中的乐趣,愿意自己捡起来读了。有时候嫌我读得慢,还比赛一样自己往前读,无形中也提高了阅读兴趣。这个习惯,我应该会坚持到小学毕业。也可以试试这种蓝牙背书学习耳机,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只要背书学习,图书馆、自习室、网课学习,各种背书、练习口语都可以用的上。戳图可直接购买↑习惯二:哪怕一二年级没作业也坚持每天做这些基础题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遇上了“双减”,学校里一下子就没有作业了。还好,从一年级开始,每晚我都会给孩子布置几项基础练习:·100道口算(一位数,做完很快)·练字20个(通常是2个字)·同步教辅选几道题·英文绘本一本·中文书泛读不限量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上学了,每天晚上必须“有点正经事做”,以后即便没事干,他也会在习惯驱使下自己找事情做。现在回过头看,也幸好在一年级年龄还小、比较好“忽悠”的时候,在半洗脑半强制的情况下,让他把这些任务变成了习惯。所以二年级没作业的时候,就全靠这些一年级沿袭下来的做题习惯撑着,所幸没有出现滑坡现象。否则如果从3年级再开始,按照我家娃这种特别有主见的风格,肯定执行不好。现在三年级,孩子基本能在校内托管时间都能把作业写完,所以每晚在家的时间都是这样安排的:·语数外课内同步教辅,根据最近的错题情况选5道做;·数学额外5-10道乘除混合计算、竖式题(错题多的时候就做得多);·语文基础素养(比如《周计划》)做一页;·中英文自由阅读+我给他念书。当然,有时候遇到突发事件或者作业多的时候,就没法把这些任务全部做了。比较闲的时候,我就会坚持盯着孩子一项项完成。尤其是数学计算题,如果不是特别忙,一定建议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计算这件事,就是靠多练。几天不练,数感、手感都会变差,学校的作业、测验的正确率就会显著下降。我家孩子最近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几天偷懒没好好做计算,数学就拿回来一份84分的试卷。我一看,思维附加题全对,错的全是不该错的基础计算题,真是气死老母亲没商量,只好下定决心把计算的习惯继续捡回来。所以,如果你家孩子明年入学,真的建议从上学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