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而思背"素质教育”“教育不公平”的这口大锅?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EU世界课堂
前段时间朋友圈被《疯狂的学而思》一文刷屏,陆续几篇跟帖的文章都言辞激烈,甚至还有成都没有让学而思进驻,一时间全是痛骂学而思,甚至还有说素质教育,很多朋友问我怎么看,想的比较多,写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吧!
引爆学而思大讨论的其实就是小升初这个焦虑档口,那我们就从小升初的政策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深圳小升初有五条路:
1. 地段生
2. 点招
3. 推荐
4. 特长
5. 选拔考
如果用通俗语言来讲就是:
1、买房(而且是早点买房);
2、面试:①杯赛成绩;②校内成绩;③简历
3、校际间按成绩推荐
4、特长选拔
5、应试考试
简单粗暴的看:买房与考试,清晰可量化,也算是fair吧。
再来看上海小升初的情况,上海小升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计划之外自行招收学生
严禁擅自跨区域招生;
不得举办重点班、实验班;
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文化测试选拔并按照测试成绩分班;
不得将招生入学工作与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学科竞赛、等级考试证书挂钩
不得以竞赛、等级考试证书作为选拔和录取学生的依据。
这告诉我们的信息就是:上海小升初的玩法包括:
1、招生计划外自主招生
2、擅自跨区招生
3、奥数、英语星级等各类学科竞赛、等级考试证书大面上被作为选拔与录取依据;
4、升学以后还会通过重点班、实验班进一步分层分班
除了买房以外,其实大同小异。
上海与深圳大的不同是上海的民办与国际学校的整体水平更高、发展更快,在中考升学的数据上,排名前十的学校里有一半是民办学校,这也好理解,如果把准了应试考试的套路,学风向上,往死里拼就是了,大家是过来人,都懂的。
然而,民办学校是实行自主招生的,在生源摘取这一块就比公立学校先行了一步,然后升学成绩与生源获取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这个趋势,就成了。
深圳虽然没有北京与上海那么夸张,但可以看出来已经在往此方向前进了,异军突起的百合外国语学校与亚迪学校就是最直接的说明(参考以下2016年中考录取排行)。
数据来源于各学校官网
大胆假设,如果小升初统一国考或省考,情况会不会好一些。我觉得:应该会。标准统一了,学校轻松了,家长心里有数了,孩子拼成绩方向更清晰了。回头来看,自上而下的给孩子减负,在表面上塑造一种“全面发展、素质发展”的和谐景色,都在升学考试与学生筛选的节点下变得如此不堪一击。
为什么?
因为这就是中国啊!我们就是有14亿人口,有近1个亿的小学生啊,与你同时考试竞争的就是近1500万人,如果不拿考试做标准,拿什么做标准才公平?
一所好学校经营出来要5-10年的苦功夫,充其量也就能容纳几千名学生,为了保证自己的升学成绩,筛选好生源是其天然的诉求,小升初除了地段生以外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些公立学校自行组织考试也面临上面的风险,为了获取好的生源,大家就只能各找通路、各行其是了,反而是纯粹的民办学校,政策上允许自主招生,那自然是大大方方的组织系统考试与面试了,然后,有难度,或许才能体现出来“能力”的区别。
我们这些应试教育生存下来的人回头再来看这个过程,其实感觉二十多年都在参与一个游戏,一个叫做“敲门砖”的游戏,为了获得“敲门砖”这个终极大奖,大家在中学阶段达到了人生综合理论知识量的巅峰,虽然游戏结束后都在吐槽这些学过的东西啊,真正有用的没多少,但在获取“敲门砖”的游戏过程中,除了“聪明”,对于一生真正有价值的是“坚韧”与“勤奋”两样,十几年的应试历程,也算是个人的成长与修行吧。
至于如今这个问题为何变本加厉的让家长们焦灼,倒是要从社会发展大背景的角度下来看这个问题,最近几个月,除了《疯狂的学而思》一文,还有两篇爆款文章与此交互辉映,一篇是
《成功真的不是一代人的积累——一位北京家长的拼娃笔记》,另一篇是
《对于即将到来的阶层社会,我们该做点什么?》这些都是阶层逐渐固化下的一个个微观社会缩影。自问我们为什么焦灼:
1、中产阶级很难形成向上突破,背负着工作、身体、家庭三重压力。
2、这一代的瓶颈突破压力转移到下一代身上
3、应试考试成为流水线工程,出国留学含金量急剧下降。
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少,而孩子本身的选择,则完全取决于家长究竟能给到多少,入学拼房子、出国拼口袋、应试拼勤劳,关于学而思的争论,核心问题不就是:为了获取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你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显得不同吗?
如果让很多应试教育的优胜者概括他们的经验,最后可以发现都集中在在几点上:
1、预习/超前学习;
2、刷题;
3、好老师补习
以前是单兵作战或名师、小作坊培训,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有机构将这几大板斧合在一起成为了某学科上的专业“超级大管家”,很意外吗?如果不是学而思,可能就是思而学、乐思学、学思乐,有什么区别?
如果我们都保留不认同应试教育、不认同填鸭式灌输、不认同刷题考试的观点,而以应试的时代背景来看学而思,客观的去想想一个培训机构为什么做的这么大,为什么这么多家长一边骂一边去排队,这说明它确实做到了“专业”!而在应试的这条赛道上,“专业”都是很苦逼的,看看衡水一中,看看毛坦厂,如果你不想进入赛道,你就得必须忍受一路上被焦虑与压抑裹挟,这是一个选择。
专业化与集成化的副作用就是同类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现实变得更加残酷,孩子们的竞争对手从班级里的同学变成了已经拔高基础的补习班的同学。家长们都是豆腐心,看着孩子这样哪里受得了,如果真的受不了
就自问下:
自己还有什么上升空间能够提供给孩子更好的基础与更大的平台
如果没有,再自问:
除了应试,我的孩子有出国等其他的选择吗?
如果没有,就真的可以停止吐槽了,自己努力,孩子随他拼去吧
相对应起超前学习与刷题考试,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训或特长培养就需要花费更大的功夫,而不仅仅是送去一个补习机构这么简单了,为了孩子在专业方面达到足够优秀,不仅苦功夫一样得下,不少家长甚至跨区域追寻老师或给孩子全职陪练,很多孩子学出来,家长也成了业内的专家,除了时间与金钱的付出,这些家长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各方打听老师,甚至带孩子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考试等,这些功夫,岂是一般家长能handle的,对比一看,去陪训班报个名、排个队,接送一下孩子,简直不要太轻松。
如果还是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就想一想,这个社会真的公平吗?看看大洋对面,自由民主的米国公平吗,翻翻历史书,有几个时代能够实现“公平”?承认社会与起点的不公平,或许才能使你摆正位置与心态,好好为孩子想一想,早点布局布局。
太多家长,都是因为在轻松的低年级阶段,从没认真想过这些问题,到后面,才措手不及,感觉受到了欺骗,对于这种情况,我只能说:Don’t be Childish
有一个主流的观点是:“学校把正式的、体内教育的任务推给了市场,这点最值得吐槽”。其实值得探讨的是:“减负”这个词,是“自下而上”的观点还是“自上而下”的观点,我记得在我求学的后半阶段,减负论是甚嚣尘上的,几乎就是社会共同的希冀,然而,真正“减负”了以后,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公平与轻松了吗?
从经济学博弈的角度来看,教育部门呼吁减负,对于家长及学生来说,选择有以下三种:
1. 如果所有人都减负(合作),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2. 其他人减负你增负(背叛),你将取得相对优势;
3. 其他人增负你减负(背叛),你就会处于弱者地位。
所以,权衡利弊后的家长只有互相背叛、主动增负。
教育部的同志们真应该好好学习一下经济学原理啊,这样傻X政策推行的几率就会少些了,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场阴谋,他们是有目的的向课外市场让路。
我见过的很多公立、民办学校的老师,拿英语老师为例,因为课内学的东西过于简单,会精心为孩子们挑选补充很多外延的学习内容、阅读材料等,这其实是还蛮常见的情况,然而,如果你能想见有一部分家长,因为孩子跟不上就去教育局闹,投诉学校、投诉老师没按框架内的体系教学,你就会理解,为什么大多数公立学校,未来只能沦为“普通基础教育”的提供者,而更高层的学习任务,只能在体外完成。
2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是什么样的?齐刷刷的蒙圈脸,真的是同一个起点啊~ 现在的一年级小学生呢?至少在英语学科这个层面上,我们测评过的孩子里,有的达到初中水准,有的还真的是零基础,如果扩大范围来看,方差还可能更大,在这种基础上,一年级小学生的班级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显然是就低不就高。
而这种基础教育分化的格局与趋势,是不可逆的,未来还会分化的更明显、更快,不同的家长群体造就了不同的时代写照,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为我们的道德与情操而有所转向,80后的家长面临的这样的时代,那么90后的家长、00后的家长呢?
整个社会的阶级化趋势,在学而思报班这一点上集中爆发出来,为此,学而思就要背上“教育不公平”这口大锅,也着实委屈,不过好在家大业大,这点小舆论,也不是什么事儿。
关于教育公平,其实,我希望深圳可以有不一样的模板,而且现在看来,是值得希冀的。
而我最喜欢深圳的一点是:这座城市聚集的是拥有不同故事的人,而这些不同故事的群体对教育的看法与认知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相对北京与上海的“疯狂”,深圳更坦然一些。
深圳的三股群众力量:实体制造产业、IT产业、金融产业,只有金融产业的群众背景验证了“应试教育”的“正统性”,那埋头做生意的两广胡建老板,“屌丝逆袭”的互联网IT男,说实话,他们在乎应试教育吗?他们信这个吗?至少,从他们的人生与成功轨迹中,“考试”并不具有太大的话语权。
然后,说应试吧,从2016年清华北大的录取榜单来看,深圳中学排在全国63位,其次是深外,在100位,所以在深圳说什么“应试”、说什么“学位房”,真不太符合城市气质。
人生没有捷径,做深圳人,还是好好打理自己吧~
END -
枣妈朋友圈分享更多育儿资讯
感兴趣请添加枣妈个人微信
比魔都“幼升小”可怕的是香港的“幼升小”,竞争激烈程度让上海小巫见大巫!
Hi,大家好,我是枣枣,是一个刚上小学的大孩子了,家里住着一只聪明可爱的小狗狗叫Floppy,是我的好朋友。
我也是钢琴、画画、手工圈里低调的小达人。只不过我还没有微信,大家可以加我妈妈(枣妈:Julycheng),围观我跟Floppy的幸福生活。lovekids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