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心理学》带你了解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齐观晨会 Author 老齐读书圈
金钱心理学 1:投资当中?!运气很重要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所有人都说自己想赚钱,但是大家其实只是对钱感兴趣,对如何赚钱并不感兴趣,甚至一些明显的赚钱习惯,大家并不想为之努力,反而对嫁给富二代,找富婆,中彩票,拆迁这种不劳而获的事情津津乐道,但其实赚钱没有秘密,我们必须调整心态,做人所不能做,忍人所不能忍。今天我们就来讲这种技能,叫做金钱心理学。财富,人性和幸福永恒的真相,作者是摩根豪泽尔,他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财富的底层逻辑,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赚更多的钱,钱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真正的好处。如何建立赚钱的真正技能。又该如何面对财富的跌宕起伏。最重要的是,我们从现在开始,该如何去行动。有人把他比作2023年的纳瓦尔宝典,确实他讲了很多关于底层逻辑的东西。让我们可以重新思考自己的财富观。
作者上来讲,没有人真的会对金钱失去理智,虽然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消费和理财上非常疯狂的事,但实际上,这里面有误解,大家所生的时代,国家,地区,家庭,职业全都不同,所以对于金钱的认知和态度就完全不同,每个人的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我们看来一些疯狂和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人家的世界里,很多其实都是合理的。比如一个穷人,他对于风险回报的看法,是富有的投资大亨们,无法理解的。而那些在通胀中长大的人,和生活在物价稳定的年代的人,对于金钱的理解也完全不同。举个例子,我们的父辈,大多都经历过困难时期,所以他们的消费观,令我们无法理解,好水果不放烂了不舍得吃,放烂了不舍得扔,宁可都吃掉然后拉肚子,一辈子再也穿不到的衣服,宁可放在寸土寸金的房子里占地方,也不舍得扔。像老齐的父母,就还保留着80年代的西服和大衣。眼看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变成了垃圾堆。130平米的房子也不算小,但却发现哪哪都塞满了东西。你给他扔点东西,他就说你败家。但其实这些东西,完全也用不到。然后更逗的事,想买大房子,说东西都搁不下了。这代人就是小时候穷怕了,苦怕了,经历了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所以后来即便社会变了,但他们的认知依旧没有跟上时代。那么我们呢,认知财富的方式就对吗,恐怕也未必,跟00后们,也没办法正常交流。这就是不同年代造成的财富观割裂,甚至完全无法弥补。
作者说你对金钱的个人经验,可能只有一亿分之一符合实际,但是他却构成了你对世界运作方式的主观判断的80%。所以财富观不同的人呢,完全没法沟通,也无法说服对方。几乎找不到交集。比如80后开始,对于三年困难时期,完全就没有任何体会,甚至有人连这个说法都不知道。我们对于98年的下岗浪潮,都感触不深,就觉得不就是换分工作吗,但其实那已经是一代人的动荡。就更别提什么十年动乱了。这些压根就没再我们的记忆里,也完全没有体验感。美国也一样,作者说,肯尼迪竞选总统的时候,他回答对大萧条的印象,就是他们家多雇佣了很多的佣人,其他没印象。这就是有钱人的世界,和穷人的世界,完全不是一个世界。
即便有人告诉你了当时的惨状,你也无法领会,回家面对妻儿,都要饿肚子的那种焦虑。所以有没有这种经历,对你日后再次面对股票市场,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在咱们这也一样,经过了08年和15年的暴跌,你跟他讲配置优先,守正出奇,控制仓位,就很好理解。而2020年之后新进来的投资者,就只会天天问你哪个涨的更快,一心只想吃肉发财,从没想过挨打的事。这么来看,其实也不怪他,确实没有挨过打。被股市教训了3年,就又开始变得焦虑,认为一辈子股市都好不了了。这也同样不怪他,因为他也没见过,股市06-07年和14-15年的疯狂。没见过,光听别人说,你是没有体会的。所以老齐总是讲,要用正确的方法,经历过一轮牛熊周期,你才能真正成熟,人的一生其实也就能赶上5次左右牛市,第一次刚入市,你很难找到正确的方法,所以通常都是错过的,甚至被伤的很深,聪明人,在第二次牛熊周期当中,开始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从而人生把握4次大牛市机会,让自己的财富在20-30年的时间里,翻个10倍左右,而如果中庸一点的,第二次牛市也找不到方向,或者坚持到一半放弃了。从第三次牛市才开始找到路,那样你就只有不到20年时间了,能翻5倍就不错了。如果你经历了3次牛市,还是找不到投资的门路,那么这辈子基本就与投资无缘了。这时候应该承认自己的平庸,并反过来想想,千万别踩坑。很多人前半生投股市没赚到钱,快退休了,开始去买信托,结果暴雷了,一辈子积蓄血本无归。确实悲剧,但其实也并非偶然,因为高固收理财的骗局,其实就专门找这些在股市上找不到方向的投资者,知道他们有钱,还不甘心,贪婪且不愿意承担风险。所以才给你专门编制了一个美妙的骗局。
作者说,世界上一些投资很成功的人,其实都有运气的成分,比如债王比尔格罗斯,他自己就承认,如果早出生或者晚出生10年,他都不可能成功,他的职业生涯,刚好赶上了利率大跌的起点,这就让债券价格飙升。而他只是胆子更大而已,踩中了时代的红利。
投资股市也一样,如果你70年代末开始进入股市投资,30年后你能去的巨大的收益,光投指数就有年化18%,反之如果你要是50年代投资美国股市,30年后,还在原地踏步。这就跟中国一样,2007年你投上证指数在3000点,如今他还在3000点。这确实是运气不佳。但如果2007年你去买了房子,拿到2020年卖掉,你也是时代的幸运儿。那么这16年的时间,其实已经喂养出了一个价值观,房子永远涨,股市永远不涨。越来越多的人,从股市中撤出,去高位买了房子。当然结果他也一定是个悲剧。
作者说,每一种消费观,和每一种投资观,其实背后都有他独特的经历和背景做解释,比如买彩票,美国人花在彩票上的钱,比花在电影,游戏,音乐,体育和书籍上的钱的总和都要多。收入越低的家庭,买彩票越多,他们每年都要花412美元,是那些高收入家庭买彩票支出的4倍。要知道在美国,40%的家庭,连400美元存款都拿不出来,那么我们就不理解了,你把这一年买彩票的钱存起来不好吗?妥妥的打败了一半美国人啊。但他们却宁愿去押百万分之一的中奖机会。那些精英们和有钱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一种傻缺的行为。但是如果站在穷人的视角上,他们所有的上升通道,全都被现实堵得死死的,买彩票也许是离自己的梦想,最近的机会,虽然中奖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但这也许是穷人翻身,概率最大的机会。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穷人跟富人跟本也没得聊,老齐做过太多的资产配置服务,越是有钱人,他们越倾向于权益比例低一些,在有钱人的资产配置中,3-4成权益资产就足够了。而越是没钱的人,越是要搏一搏。更倾向于8-9成权益。甚至还要满仓加杠杆。站在客观的角度说,这两者的需求都有问题。但是站在他们的主观角度来讲,确实又都有道理。
作者说,不用为了退休储蓄,退休之后就可以领退休金,这种认知,在美国其实也就2-3代人,而在此之前,美国也没有退休这个概念,都是要工作到死的。而现实情况是,退休金计划,能支撑多久,确实也很难说。那么中国呢,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一些。美国他还是个移民国家,老龄化程度要慢的多,而我们也只有2代人领过退休金,第三代还有没有,能领多少。这个都是未知数。所以我们并不是对钱不理智,而只是经验尚浅。只是被眼前的现象迷惑住了。没见过退休金耗尽的状况。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财富偶像, 比尔盖茨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偶像,1968年,13岁的盖茨,就认识了保罗艾伦,他们对于当时的计算机十分痴迷,那时候两个人,只要一放学,就找地方去鼓捣计算机。而巧合的事,盖茨所在的湖滨学校,刚好有一套非常先进的计算机。这在当时美国的学校里也是极为罕见。那么作者要通过这个例子,说明什么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