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遗症:世界经济未来是《通胀还是通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齐观晨会 Author 老齐读书圈
通胀还是通缩 1:疫情后遗症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讲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在这次疫情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欧美发达经济体,由于大量的超发货币,造成了通胀,而我们却因为过度封控,所导致了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造成了通缩。那么很多人就都有一个疑问,未来到底是要防通胀,还是要防通缩。今天我们就找来一本书,叫做通胀还是通缩,全球经济迷思,作者是个日本人渡边努,哈佛大学博士,在东京大学经济系当教授,也曾经在日本银行,也就是日本的央行工作。被誉为日本物价理论研究第一人。他写的这本书,破除了此前经济学家和央行的误判,指出整个世界突然开始物价高涨,根本原因并非俄乌冲突,而是疫情带来的范式转变。这是一个新的观点,也是被大家忽视的一些因素,通过分析欧美和日本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阐述了为什么稳定物价的传统工具无效,央行的局限性如何导致其应对新通胀的无力,揭示出日本及各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本书从消费者行为变化、劳动者行为变化到企业行为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全球经济正在发生的大变局,以及带来的深远影响。作者强调,新的价格体系正在形成并深刻改变全球经济运转的动力。在这个关键节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如何应对,如何做出选择至关重要。苦于慢性通货紧缩和急性通货膨胀“两种病痛”的日本需要找到特别的药方。
作者在这本书的序言里就说,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许多观点的都认为,中国正在步日本的后尘。未来也将出现长期萧条。作者通过一些观察,发现中国经济和日本经济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他并不认为中国会走上日本的老路。这次欧美的通胀,起源于疫情时期的行为改变,从而带来了高物价和高工资的螺旋,而日本的状况,不太一样,日本很久维持了工资和物价不变,利率也是长期为零。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甚至把日本跟阿根廷归为一类。也就是非常不正常的国家。很多东西,在经济学上,甚至无法解释。而本书就试图破解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让日本一直保持这种物价,利率和通胀水平。后来日本的物价也在疫情后出现上涨,这又是为什么,真的是欧美国家的高通胀预期,传染给了日本吗?再有就是日本央行逐渐退出YCC,也就是退出人为的控制收益率曲线政策行为,日本长债利率也开始了上升。这又会给经济,乃至全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过去欧美国家调控经济的依据是菲利普斯曲线,也就是通胀率上升,就业率也会上升,失业率下降。所以一般都会提高通胀,来保证就业。在疫情之前,失业率降低1个百分点,物价上涨0.1%,也就是说基本不用担心通胀了,反而就能把就业给搞起来。但是疫情之后,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通胀率一下提升了4个百分点,这一下就不太对了。敏感性大幅增加。只要想保就业,就要付出巨大的通胀的代价。当时为了欧美社会问题,也没办法,只能先放弃通胀。刚把疫情控制住之后,就转回头开始全力压通胀。而就在发达国家们,通胀已经很高了之后,日本的通胀也就1%。所以相对反应滞后。在2023年美国物价已经开始下降之后,日本的通胀才涨起来。
作者认为,未来两个场景,1是物价持续上升,工资维持现状,经济陷入停滞+通胀的最坏状况,也就是滞胀周期,还有一种是跟欧美一样, 工资水平提高,工资和物价实现螺旋上升,作者迫切期望实现第二个场景。所以可见,日本人根本不担心通胀,他们被通缩搞得太久了,他们现在就怕收入不涨。所以压根就不会去通过货币政策,压制通胀。
2023年春节期间,根据统计,大企业加薪率只有3.99%,比2022年提高1.72%,平均工资只提高了5800日元,相当于244块钱人民币,这还是30年来最高水平。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本书正文,先看看为什么之前一直是低通胀时代。作者说全球进入低通胀转折点,是2008年爆发的雷曼危机,那是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甚至被称为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危机,冠以百年一遇的称号。日本也遭遇了巨大的波及,而各国的应对之道,就是通过中央银行持续的量化宽松,也就是站在直升机上撒钱。并且把利率降到了极低的水平。以刺激经济复苏,很多人甚至认为,这次大放水后,恐怕要遇到一波特大通胀。但奇怪的是,这种情况并未发生。通胀率一直很低,甚至在过去10年,低通胀成了常态。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作者分析,第一是全球化,贸易网络遍布世界,企业为了追求尽可能低的生产成本,在全球范围进行产业布局,所以极低的劳动力价格压低了生产成本,也就最终压低了价格。第二是人口老龄化,和出生人口下降,这导致GDP下降,居民收入降低,消费意愿减弱,增加了更多地储蓄。第三是技术革新的饱和和生产效率增长停滞,其实这条老齐不是特别认同,我觉得最主要的因素还有一个就是贫富分化。财富创造的事,惠及的人群越来越少。所以有钱人变得更有钱之后,他也没地方消费,但是其他人想消费,却又没有钱,就像疫情之后。我们出现的情况一样。当大家赚不到钱之后,马上就通缩了。
美国当时很多的经济学家,甚至为此唱了赞歌,说美国从此征服了通货膨胀,甚至说通胀已经终结。甚至很多央行也都认为,只要靠货币政策,制服通胀并不是什么难事。直到最近这波通胀发生,大家才发现过度自信了。
有不少人把这次的通胀归结为俄乌冲突,俄罗斯产能源,而乌克兰产粮食,所以一打仗,能源和农产品暴涨。制造了通胀。这肯定是个直接原因,但作者认为不是根本原因。他说物价其实在俄乌冲突之前的2021年,就已经开始上涨了。当时还是在疫情时期,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则信誓旦旦的说,物价上涨只是暂时现象。但随后显然这个判断的观点错了,通胀预期持续上升。美国英国的物价数据持续上涨,到了2022年2月,也就是俄乌冲突之前,就已经到了3%以上。而俄乌冲突,则在上面火上浇油了一把而已。把各国通胀率平均又拉高了1.5个百分点,而欧元区甚至拉高了1.8个百分点,直到这时候,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才开始加息。转向遏制通胀。但似乎为时已晚,2022年夏天,欧美的通胀已经高达8-9%的水平。
那么很多人想明白,为啥2021年就通胀了,疫情大流行,直接攻击了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人员密集的生产设备及物流基地,切断了全球的供应链网络。比如中国台湾的半导体始终交不出货,日本汽车厂也就无法按时生产,上海港口停摆,深圳的零部件运不出去,欧洲智能手机脱销,加拿大养殖场出栏数量大幅下降。中国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猪肉短缺。所以一时之间,所有物价就全都上涨了。
但有人也会问,2020年确实供应链的问题很严重,但到2022年差不多都恢复了,为啥这时候物价反而飙升,主要就是因为这个时间,全球开始重启经济活动,很多人认为重启经济,供应链恢复,会降低物价,但其实恰恰相反,疫情期间大家都躺平,反而经济需求很低,物价上升有限,而一旦重启经济,社会需求大幅提升,东西不够用的矛盾马上就爆发出来了。再加上疫情,导致很多人退出了劳动力市场,物以稀为贵,劳动力短缺,工资就会上升,工资上升消费能力就强,物价就高。所以经济重启,欧美经济也就陷入了工资和物价的双螺旋反馈。在经济学上的解释就是,当需求远超供给的均衡状态,就会引发物价上涨。
另外,从疫情结束之后,经济重启的进程来看,也没有出现迅速的恢复,生产活动,也没有赶上需求的变化,欧美由于在疫情期间,不断的给老百姓发钱,再加上他们的居民负债率也不是特别高,大量放水导致资产价格也在上涨,所以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并未受损,老百姓并没有觉得自己变穷了,甚至还过的很开心。所以消费能力就很强。反而生产跟不上了。其实日本之前也出现过,二战之后,日本一片废墟,大量人员伤亡工厂关闭。一旦恢复生产,人手短缺,需求增加,反而先是会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明天我们在来聊聊,疫情之后消费者行为也发生了预期外的变化,这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