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通谕连载】《愿你受赞颂》 第四章 论爱惜我们共同的家园

2016-12-30 海鸥传信


第四章


整体生态学 

137. 既然万物是紧密地息息相关,要解决现今的 危机问题,需要有全球性的全方位愿景。所以我 建议我们共同探讨一种包括明确尊重人类和社 会层面的整体生态学,及其某些构成要素。


I. 与环境、经济和社会相关的生态学


138.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成长环境的关系。这 必然要思考和讨论生活和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 并需要坦率地质疑某些发展、生产和消费模式。 万物互有关连,极其重要,毋须多说。时间和空 间不是互不相干的,即使是原子和亚原子粒子也 不是单独存在,可以个别研究的。正如组成地球 的不同层面 ── 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上的 ── 彼此之间也是互有关连的,生物物种之间也是如 此,它们属于一个我们永远无法完全探索和明白 的网络的一部分。许多生物都共享某种优良的基 因密码。由此可知,将知识切割,将零碎的资料独立处理,这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行为;唯有将所 有资料重新整合,才能呈现更宏观的现实愿景。更认识不同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因而构成了今 日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的更大单元。我们研 究这些系统,不只是为了善用它们,也因为它们除了可供使用外,亦有其内在价值。每一生物, 都是天主的受造物,本身就是美好的和值得欣赏的;同样地,和谐共处的不同物种也是如此,共 存于有限的空间形成一个系统。虽然我们未必能 经常意识到,人之所以能存在,亦有赖这些较大 的系统。我们要想到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影响: 二氧化碳扩散、淨化水源、控制疾病和疫症、肥 沃土壤、分解废物,以及达到其他许多我们遗忘 或忽略的各种功能。若意识到这一切,很多人便 明白自己是生活和行动于一种预先赋予我们的 实存环境中,它先于人的存在和能力。因此,当 我们说到「可持续使用」时,必须考虑到每一个 生态系统在其不同地区及层面的自我再生能力。


139. 当我们谈论到「环境」,真正说的,是一种关系,它存在于大自然和我们身处的社会两者 之间。大自然不可能被视为与我们无关,或只是 我们居住的处所。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只 居住其内,而且不断相互影响。若要追究某特 定地区受污染的成因,需要研究其社会、经济、行为模式,以及掌握现实的方式。鉴于环境变化 范围的相异,已经无法针对各个问题去寻求明确 精准的答案。基本的问题,是考虑到大自然体系 本身及其与社会体系的交互影响而寻求整体的 解决方案。我们并非面对两个分别属于环境和社 会的危机,而是一个同时包括两者的複合式性 危机。因此寻求解决方案的策略应该面面俱到, 能对抗贫穷问题,恢复遭遗弃者的尊严,同时能保护大自然。


140. 在评估一项具体计划对环境所造成的衝击时,需要考虑众多不同的因素,所以必须让研究人员能发挥所长,促进彼此的互动交流和确 保广泛的学术自由。持续不断的钻研应有助我们更认识不同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因而构成了今日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的更大单元。我们研 究这些系统,不只是为了善用它们,也因为它们除了可供使用外,亦有其内在价值。每一生物, 都是天主的受造物,本身就是美好的和值得欣赏 的;同样地,和谐共处的不同物种也是如此,共 存于有限的空间形成一个系统。虽然我们未必能 经常意识到,人之所以能存在,亦有赖这些较大 的系统。我们要想到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影响: 二氧化碳扩散、淨化水源、控制疾病和疫症、肥沃土壤、分解废物,以及达到其他许多我们遗忘 或忽略的各种功能。若意识到这一切,很多人便 明白自己是生活和行动于一种预先赋予我们的 实存环境中,它先于人的存在和能力。因此,当 我们说到「可持续使用」时,必须考虑到每一个 生态系统在其不同地区及层面的自我再生能力。


141. 经济增长有助于产生可预测的应对和某种程 度的标准化,其目的是简化程序,减低成本。这显示我们需要有「经济生态学」,务求以开阔的 眼光看待现实。事实上,保护环境是「整体发展 过程的一部分,不能单独考虑。」我们急需一种人文主义,它能将包括经济在内的不同知识范畴连结起来,以为一个更完整及有整合性的愿景服务。现今,对环境问题的分析,不能与对人、家庭,与工作相关,以及城市背景的分析切割, 也不可与个人如何自视自处切割。反之,这将影 响个人与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之 间,以及社会交互作用的各个领域之间,也互有关连,正好再次印证「整体大于部分。」


142. 若万物是互有关联,一个健全的社会机制 必定会有一些有助于环境和众人生活质素的影 响。「每次违反团结互助和公民情谊,便会对环 境造成伤害。」从此角度来说,社会生态学必 然是机制性的,并逐渐扩展至整个社会。它源 于最原始的社会群组 ── 家庭,延伸到较大的 地区、国家乃至国际团体。在每一社会阶层内及各阶层之间,各种机制的发展调整着人际间的关 系。任何机制的削弱会造成负面后果,例如不公 义、暴力、失去自由等等。不少国家的机制效率 相对较低,结果给人民带来更大困难,但是同时有些人却正因此从中获利。不论是在国家的行 政体系、公民社会的不同层级或个人间的关系, 不守法的状况愈来愈普遍。完善制定的法律,仍是死的条文。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仍能希望有 关环境的立法和规定真正有效用吗?举例来说, 我们都明白,有些国家虽然有法令明文规定保护 森林,但却沉默地注视著不断违法的乱砍滥伐。 再者,在某一地区发生的事情,对其他地区会有 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富裕社会的吸毒问 题,造成较贫困地区的运毒行为持续增长,而那 些较贫困地区则充斥著贪污腐败、生命受到摧 残,且环境不断恶化。


II. 文化生态学


143. 除了大自然遗产之外,同样受到威胁的, 有历史、艺术和文化的遗产。这些遗产属于每一 个地方共有身分的一部分,是建立一个适合居 住城市的根基。这不代表要拆除老旧建筑,另 建新城市,而是要更加尊重当地环境,即使不 一定吸引人到该处定居。甚至,我们需要融合 每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及建筑,以保存其原 有身分。广义而言,生态学亦包括保护人文文化宝库。更确切地说,它要求在研究环境问题时,要同时关注本土文化,促进科技语言和人文语言的交谈。文化不只是继承过去,更重要 的,是一个活生生、具有动力及共同参与的当 下现况,是我们重新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时,不可或缺的一环。


144. 人类的消费主义心态在现今全球化经济结 构的推动下,令不同的文化变得千篇一律,又 压缩人类丰富而多样性的文化遗产。若试图藉 著统一规格或技术性的干预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只会轻忽本地问题的複杂性,而解决这些问 题,是需要所有当地人民积极的参与。一些解决 问题新的方式仍在研究中,未 46 39268 46 18318 0 0 6830 0 0:00:05 0:00:02 0:00:03 6829适合用于当地, 不能由外引进;解决问题新的方式,应基于当地 文化的需要。既然生命和世界都是有动力的活 实体,我们爱护世界也必须又灵活又要有动力。 纯粹的技术性解决方案,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 进而引发更严重的潜在风险。我们需要尊重各民 族和各文化的权利,并且了解各社会团体在历史 中发展的过程,而这过程需要生活于当地文化背景的人们持续积极参与。生活质素的概念,也 不可能由外强加诸于当地人民,因为生活质素,必须在世上各人类群组自己的文化标记和风俗习惯中来理解。


145. 许多环境的过度开发及环境的破坏,不只 耗尽本地社会赖以为生的资源,同时令长久以来 塑造文化身分及赋予生活和团体意义的社会结 构解体。文化的消失与动植物物种的消失相比, 同样严重,甚至于更严重。一种与单一的生产模 式串连,而且是强加于人的生活方式,与改变生态系统相比,同具危害性。


146. 由此看来,必须特别照顾和保护原住民团 体及其文化传统。他们不只是诸多族群中的一个少数族群,尤其是在推出的大型计划影响其安身 立命的土地时,他们更应该是主要的协商交谈对象。对原住民而言,土地不是商品,而是天主和 安息于该处的祖先所赐的礼物 ── 是他们必须 与之互动的神圣空间,为保持他们的身分和价值观。他们继续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他们就必定 给予土地最好的照顾。然而,在世界多个地方, 原住民团体已受到压力,要他们放弃自己的家乡土地,转让给农业或矿业的发展计划──毫不顾 及大自然和原住民文化的逐渐崩溃。


III. 日常生活的生态学


147. 真正的发展要儘量包括整体性改善人类生活 的质素,这就需要顾及人生活的周遭环境设施。 环境设施影响人的思考、感觉和行为。在我们的 房间、家裡、职场、社区,我们以身处的环境表达 自己的身分。我们尽全力适应环境,但当四周环境 是杂乱无章,秩序失控,充斥著噪音及不美观,如 此过度的刺激使人难以找到全然而喜悦的自己。


148. 某些个人和团体展现出的创意和主动真令人讚赏,针对环境的局限性,他们减缓四周环境 造成的负面影响,又学习在混乱及不稳定中调整 自己的生活。例如:在一些地方,虽然建筑物 的外牆失修,人们仍注重打理自己的居室住所, 或从睦邻关系中得到满足。有益身心的社交生活 可令看似不理想的环境增色不少。有时,穷人虽 然面对不少困难,反而更能将人类生态学身体 力行。若能发展亲近而温暖的人际关系,若能建 立社区团体,又若能从团结和有归属感的网络得 到支持,人的内心因而感到踏实,足可弥补环 境的限制,并舒缓高密度住宅区带来的窒息感。如此一来,任何地方也可由人间地狱变成人可活得有尊严的乐土。


149. 在欠缺和谐,开放空间或融入社会机会的 地区,赤贫会使人们变得冷酷无情,而导致各种残 暴行为,或引起犯罪组织的非法掠夺。特大城市的邻里关系是不稳定的,在日常生活中,人经常经验到人口的过度密集和互不相识,可能产生一种 漂泊流离感,进而滋生反社会行为和暴力倾向。无论如何,我不得不重申,爱的力量更大。不少人在此情况下仍可编织归属及团结共融的网络, 将人口的过度密集转化成团体内共有的经验: 推倒自我中心的高牆,跨越自私自利的藩篱。此类团体获得救援的经验常能激发创意而改善大厦或社区的关系。


150. 既然生活空间和人类的行为是互有关连, 那麽,建筑师在设计大厦、社区、公共空间和城 市时,需要参考不同领域的资料,以能帮助我们认识人们的思考过程、象徵性语言和行为方式等。只追求设计的美感,尚嫌不足;更加珍贵的是,我们能为另一种美善効劳:人的生活质素, 人对环境的适应力,及人彼此间的相处和互助。由此可见,在城市规划时,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意见,这是多麽的重要。


151. 城市使我们安居及聚集,我们也需要保护其 中的公共区域、显著地标和城市景观等,因为这 一切加强我们对城市的归属感、落地生根感和 「家乡的感觉」。将城市的各部分妥善地统合起 来是重要的,让居民有整体感,而非禁闭于一个 小社区内,并无法体会整个城市是与所有人共享 的空间。在作出可影响市区或郊区地貌的介入之 时,应考虑如何整合不同的因素,因而对本地居 民生活形成一致且有意义的框架。近人不再被视 为陌生人,而是大家共同致力创建的「我们」的 一部分。基于同一理由,能在市区和郊区拨出一 些受保护的保留地,免于人为干预而经常改变, 是颇有帮助的。


152. 在世界很多地方,不论是在郊区或大城市, 房屋供应不足同是严重问题,因为国家财政预算只能照顾到其中一小部分的需求。不只是穷人, 亦包括社会很多人士,想要拥有自己的房屋都是相当困难的。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关系到个人尊严及家庭的成长。这是人类生态学的重要 议题。在某些地方,临时搭建的简陋小屋形成的 市镇如雨后春笋地相继出现,我们需要发展这 些社区,而非将其夷为平地或取缔。穷人居住在 卫生条件不足的贫民区或危楼,「倘若有需要迁 徒他们,为免百上加斤,就应该事先向他们充分 解释,提供合理的住屋选择;更应让受波及的民 众参与整个过程。」 同时,将老旧社区融入城 市时应灵活而具创意。「若能克服令人瘫痪的猜 忌,把不同的人融合起来,又让这融合变为发展 的新因素,这样的城市是多美丽啊!若城市在建 筑设计方面能有充份的空间让人结合,便于彼此 认识,这样的城市是多麽有吸引力啊!」


153. 经常令使用者深受困扰的城市运输系统, 与居民的生活质素关系密切。不论是一人使用或 共乘的大量车辆,充斥着城市的大街小巷,交通拥塞、污染水平上升,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能源,以致不得不兴建更多道路和停车场,令城市景观惨遭破坏。不少专家都同意应优先发展大众运输系 统。然而,除非运输系统本身作出重大改善,否 则一些必要的措施未必能轻易取得社会的认同。很多城市居民被迫忍受因交通工具的拥挤、不便、班次稀少和缺乏安全性等等所造成有失尊严的情况。


154. 对人性尊严的尊重,相对于人们在城市中被 迫忍受的嘈杂繁乱,经常互相矛盾。但是,我们不可因此忽略郊区居民的生活情况,他们感到被遗 弃和被忽视,无法得到必需的服务,而某些劳工 备受奴役,没有权利,甚至没有希望过著更有尊严的生活。


155. 人类生态学亦指向另一意义深远的现实:人类生命与道德律的关系。道德律铭刻于我们人的 本性内,为缔造一个更具尊严的环境,有其必要。 教宗本笃十六世提及「人的生态学」,就是基于 「人也有他必须尊重及不能随意操纵的本性」的事实。为此,必须要承认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直接与环境和其他生物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必须接受我们的身体,视它为天主赐予的礼物,才能领受和接纳天父所恩赐的世界,视之为我们共同的家园。若我们认为对自己的身体有绝对权力,则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会认为自己对万物亦享有相同的绝对权力。学习接受我们的身体,照顾它,尊重它全部的意义,才是真正的人类生态学之必要元素。另外,也须要珍惜自己身为女性或男性的身体,为能在我们接触异性时,认出自己不同的身分。这样我们才能喜乐地接受另一男人或女人这份特殊的礼物 ── 天主创造的受造物,使男女能彼此充实丰富。「因不懂得如何面对, 而要求消除性别差异」不是健康的态度。


IV. 公益原则

156. 完整的人类生态学与公益此概念是密不可分 的 ── 公益是社会伦理道德核心及合一的原则, 是「让私人及团体可以充份而便利地玉成自身的社 会生活条件的总和。」


157. 公益是基于对人本身的尊重,连同人基本的及不可剥夺的权利,以达至他或她的全人发展。 根据辅助原则,公益也要求达到社会的整体福祉和当中不同群组发展的配套措施。在各群组 中,最突出的是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最后,公益要求借重某种秩序以达到社会和谐、 稳定和安全。若不特别关注分配公义,则无法建立秩序。一旦违反分配公义,暴力必随之出现。作为整体的社会,特别是各个国家,有责任捍卫和推广公益。


158. 在现时全球化社会的情况下,不公不义, 屡见不鲜,越来越多人被遗弃,并被剥夺基本人权,公益此一原则立即成为一个呼吁及选择, 要世人精诚团结,以及要优先关爱最贫穷的人, 此乃理所当然及意料中事。为作出此项选择,需 要认识大地资源普遍性的终向,然而,正如我在《福音的喜乐》劝谕中提到,要受到信仰最 深刻的启迪,才能明白穷人也有其极大的尊严。 我们只需环顾周遭现实,便可了解,时至今日, 为了有果效地实践公益,选择优先关爱穷人是迫切必要的基本伦理。


V. 世代之间的公义


159. 公益的概念也扩展至未来的世代。全球经 济危机是惨痛的教训,它突显出大家对共同的 终向 ── 也是我们后代必须面对的终向 ── 一知半解,所带来的害处。要有可持续的发 展,就不可能排除世代之间的精诚团结。当我们开始想到会留给子孙一个怎样的世界,就会以不同的目光看事物;认识到世界是白白得来的礼物,必须与他人分享。既然世界已赐予我们,我们不可再从纯功利的角度去看事物,将 效率和生产力完全调节至符合个人利益。世代 之间的精诚团结不是一项选择,而是基本的公义问题,因为我们领受的世界,也属于我们的后代。葡萄牙主教团呼吁我们承认此履行公义的责任:「环境本身是要被人领受的,它是一份借用的礼物,每一世代领受它,然后留传下 一代。」整体的生态学以此更宽广的视野为标记。


160. 我们想给子孙和正在成长的孩子一个怎样的世界?此问题不只是涉及环境,也不能一点点局部地处理。当我们问自己想留下一个怎样的世界时,首要想到整体的大方向、意义和价值。 除非我们愿意花气力处理这些更深入的议题, 否则我不认为我们对生态的关注能带来重大成果。我们若敢于面对这些议题,势必提出反问自己的尖锐问题:我们生存于世的意义是什麽? 为什麽我们在此世上?我们工作和奋斗的目标是 什麽?地球需要我们为它做些什麽?只是简单地说,应该关心后代,已不再足够。我们要看清人的尊严正受的威胁。首要的是,是否留下一个不宜居住的地球予子孙,这由我们决定。此问题对我们有极大的影响,因为这与我们旅居在世的终极意义有关。


161. 我们不能再以嘲笑或鄙视的态度去面对末日预言。我们留给子孙的,可能是一堆废墟,一片荒凉及秽物如山。消耗的速度、废物、环境变化,已将地球的容量推至极限,我们那不可持续的现代生活方式只会化成灾难,一如已週期性地在世界各地出现的灾难。惟有依赖我们此时此地果敢的决定,才可减轻现时失衡状态造成的影响。在他人承受灾难性的后果前,我们应反思自 己的责任。


162. 接受此挑战的困难,是与伦理和文化的低落,再加上生态环境的恶化有关。后现代世界的男女,面对个人主义广泛流行的危机,而今天很多的社会问题,也是与要求获得即时满足的自我 中心文化有关,连同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疏离的危机,以及生活上旁若无人的这种态度。父母衝动和浪费的消费模式,影响子女的消费模式,导致子女更难购置自己的住宅,为成家立业。再 进一步来说,我们未能认真考虑到未来的世代,是因为我们无法扩展自己的视野,和无法顾及那 些遭排除于发展之外的人。我们不只是要关心将来的穷人,也要关心今天的穷人,他们在世上的 生命是短暂的,无法再等待下去。所以除了「加强世代间相互扶持的精诚团结,也迫切需要激发同世代的人的精诚团结。」


 为我们大地祈祷的经文


全能的主,祢临在于宇宙万物,

以及最卑微的受造物中。

祢以祢的柔和温婉笼罩天地万物,

求祢倾注祢爱的力量,

使我们能够保护生命及美善。

求祢使我们满溢平安,

好让我们能够彼此以兄弟姐妹相待,

而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哦,弱小者的主,

请助我们拯救这世上被抛弃和被遗忘的人,

他们是祢的眼中瑰宝。

请癒合我们的生命,

好让我们能保护世界,而非从中掠夺,

好让我们能播种美善,而非污染破坏。

求祢打动那些只因贪图利益

就牺牲弱小者和大地的人的心。

求祢教导我们

发现万物的价值,

默观祢的化工时讚叹不已,

并承认在迈向祢永恒光辉的旅途上,我们与每一

个受造物都是紧密相连。

我们感谢祢天天与我们同在。

在我们为公义、仁爱及和平的奋斗中,

求祢支持我们。





海鸥传信致力于基督福音的传播,我们非常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所以平台会严格注明原作者或出处(实难确认作者的除外)。如文字或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告知小编,小编会在12小内撤下!如其他公共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字来源: 愿你受赞颂   

文字整理:海鸥传信   

本文编辑:德兰之爱

-END-微信ID:Savio-yan  

长按上面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