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142辑·刘眘虚《阙题》

2016-09-13 张玉慧整理 云帆诗友会


作者简介

        刘眘虚,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江东人,八岁能文,召拜童子郎。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官迁夏县县令。少时即善作文。与贺知章、包融、张旭齐名,人称“吴中四友”。诗风清幽淡远,为盛唐时重要诗人。可惜作品大多散佚,其诗今仅存十五首,大都为五言,多写自然景物。

01

作者其人

        刘昚(shèn)虚,生于开元二年(714年),字全乙,洪州新吴(即今江西奉新县)人。八岁能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中进士,官洛阳尉及夏县令。他精通经史,多幽峭之趣,风格近似孟浩然、常建。他为人较淡泊,交游多为山僧道侣,今存诗仅一卷,其诗多写山水隐逸之趣,尤工于五言。刘眘虚为人淡泊,脱略势利,壮年辞官归田,寄意山水,与孟浩然、王昌龄等诗人相友善,互唱和。他曾游江南西道洪州建昌县桃源里(今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桃源村),见此地山水秀美,民风淳厚,是定居,构筑深柳读书堂,著书自娱。《唐诗三百首》上载的首句"道由白云居"诗,就是写于此时此地,原题为《归桃源乡》。54岁卒,葬在该村云山垴,墓茔尚存。


  刘眘虚著有《 集》五卷,惜已失传。《全唐诗》存其诗15首,《唐人选唐诗·河岳英灵集》存其诗11首,《靖安县志·艺文志》(清道光五年版)存其诗12首(五言古诗10首,五言律诗2首)。刘慎虚是一位自南朝永明年间以来江南一带杰出诗人。



        刘昚虚生活在盛唐这样一个禅佛思想广泛流传的时代,他仕途不顺,曾有过隐居生活;而且与他交游的人也有很多过着隐居山林,与僧道相伴的生活,因此他作诗深受禅风的熏染。《登庐山峰顶寺》一诗中有“心照有无界,业悬前后生”之句,其中“心”、“业”、“有无界”、“前后生”等都是佛教特有的范畴。本诗写诗人在游赏山水的过程中突然有所感悟,集中体现了诗人对禅佛思想的理解。因此,在“清淡”之美以外,刘昚虚诗还体现出“空灵”的美学风格。从刘昚虚现存的一些诗歌来看,在内容上主要有描写山水景物和田园风光的,如《江南曲》、《浔阳陶氏别业》、《登庐山峰顶寺》、《寻东溪还湖中作》、《越中问海客》、《阙题》等;还有一些是用作赠别唱和的诗歌,如《九日送人》、《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送韩平兼寄郭微》、《寄阎防》、《赠乔琳》等;这些赠别唱和的诗歌也多写歌咏清静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表达对隐居读书生活的向往。


  刘昚虚诗歌的主导风格是清淡空灵,在他的很多诗作中都典型的体现出这一艺术追求。比如《阙题》:“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本诗诗题在流传过程中阙失了,所以叫“阙题”。经学者考证,本诗诗题应为《归桃源乡》,是诗人描写自己在江西靖安桃源一段隐居生活的作品。

02

作品正文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03

解注

1,阙题:即缺题。“阙”通“缺”。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2,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道:道路。

3,由:因为。

4,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5,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6,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7,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8,每:每当。

04

译文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

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

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

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

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05

赏析

        从诗的语意看来,似乎是写友人在暮春山中隐居读书的生活。诗以“暮春”为主题,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浑,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全诗无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使人快乐无限。  

06

深度赏析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随”字。它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静静绽放的景象。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读者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别墅终于出现在眼前。抬头一看,“闲门向山路”。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

写到这里,诗人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经历,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来了。但他不过把几件景物摄进镜头,并没有叙述经过,仅仅给你以几种不同的变化着的形象。

        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别墅的光景来描写。“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里的“每”作“虽然”讲。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最好地方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因而这首诗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07

历朝名家点评

《唐诗归》:钟云:骨似王、孟,而气运隆厚或过之。

《汇编唐诗十集》:严整幽细,五言拗体中之佳者。

《唐律消夏录》:水远、花香、山探、林密,书堂正当其处,何乐如云!看他“长”字、“时”字、“至”字、“远”字、“香”字,回环勾锁,一字不虚。“道由白云尽”是望见,“闲门向山路”是到来,非重复也。

《唐诗成法》:“幽映”总上六句,“白日”应“春”字,“清辉”应“幽映”字。

《唐贤三昧集笺注》:此中有元气,后人拟之,便浅薄无味。

《近体秋阳》:清宕傲逸,纯乎古作,不徒所谓拗律已也。

《唐诗别裁》:每事过求,则当前妙境,忽而不领。解此意,方见其自然之趣。

《网师园唐诗笺》:纯乎天籁(“时有”二句下)。

《唐诗三百首》:此以“深柳”句为主,言由白云尽处而来,见溪水长流,落花浮至,而门向山开,堂极深窈,虽白口唯清辉幽映耳(“闲门”二句下)。

《越缦堂诗话》:“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十字亦有禅谛。

《唐宋诗举要》:王孟胜景(“时有”二句下)。

《诗境浅说》:此寺起结皆不用谐律,弥见古雅。初学效之,恐有举鼎绝膑之患,仍以谐音为妥贴。

        唐诗三百首深度赏析,只对真诗迷呈现。最美唐诗大赏,尽在云帆诗友会。


        云帆诗友会,据说有内涵有气质有情怀有风骨的人,都关注了TA。

往期部分链接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141辑·刘禹锡《蜀先主庙》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40辑·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39辑·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38辑·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37辑·刘长卿《新年作》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第136辑·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35辑·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34辑·温庭钧《送人东游》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33辑·许浑《早秋》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32辑·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31辑·张藉《没蕃故人》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30辑·张乔《书边事》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29辑·张九龄《望月怀远》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28辑·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27辑·崔涂《孤雁》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26辑·崔涂《除夜有怀》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