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孤山诗话】第六辑·孤山梅雨 | 赏采葛《题李清照纪念馆》

2016-11-22 孤山梅雨 云帆诗友会

作者简介

        张奕,笔名“孤山梅雨“;网名“浮生欢娱“。别署“雨潇斋“。杭州人。留美,获医学生理学博士。喜擅诗歌创作和文艺评论,古典诗词、现代诗、诗歌英译中、和诗词赏析皆有涉猎。文风浪漫洒脱,思绪潮涌奔腾。诗既工且富有韵味,词亦风流潇洒。诗评词说亦庄亦谐。诗词作品收入海外诗库、诗集“天涯诗路“、“中外诗词三百家“,并散见于各纸媒诗刊和网络微刊。

题李清照纪念馆

作者:采葛


金石梦缘香逐尘,海棠依旧自逢春。

垂杨秋暮鸦鸣晚,漱玉泉寒苔迹沦。

千古风流移月影,一窗诗韵向天津。

斜阳萧索芭蕉老,花瘦更思帘内人。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孤山梅雨评:

        这首《题李清照纪念馆》巧妙地把代表易安生平和诗词的有关意象与典故自然嵌进馆内外情景,没有明显的咏人痕迹和枯燥议论,却处处让读者感受到女诗人的身影和诗韵在周围忽隐忽现,袅娜千古……


        首联开宗明义,用“金石缘”和“海棠春”意象起兴,于诗意画面中精炼地体现了岁月无情、物是人非的无奈,而易安词的魅力一如海棠娇媚,依旧逢春而绽:“金石梦缘香逐尘,海棠依旧自逢春”——作者云,李清照和赵明诚的金石姻缘,以及俩人对金石书画的迷恋,就像一场春梦,化作篆香一缕,湮灭在红尘之中。这个“逐尘”似乎也有点当时家国陷落金人入侵的伤感。此地的“金石缘”亦如宝黛的木石前盟,从侧面体现了李、赵婚姻和情感的美满,以及赵亡故后易安对亡夫的思念和悲伤。另外,“金石梦缘”意象一箭数雕,也指代易安和其丈夫编著的《金石录》,以及李清照的散文《金石录后序》。意境上,前半句的意蕴和“六朝旧事随流水”异曲同工,惟作者此句还暗合了李清照的生平。妙哉。此联的后半句也遣字造景颇灵慧,作者化用了李清照词《如梦令》中“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句子,将草卉生生不息的自然物景和易安词韵飘绕百代的史实完美地融合一体。


        颔联写纪念馆外秋暮景色,景中融典并抒情:“垂杨秋暮鸦鸣晚,漱玉泉寒苔迹沦”。秋天暮色中的垂柳可闻瞑鸦啼叫(营造了一种萧索氛围),而池中寒泉浣洗着碧水中如玉的石子,池边的青苔似乎也给冲洗得痕迹难辩。此处“漱玉”当双关李清照的《漱玉词》集,“苔迹沦”则是人物湮灭在星移斗转岁月中,抑或漱玉词如其它古典文学经典在白话时代遭冷落的一种暗喻。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颔联,虽然李清照的经典婉约词仍然影响着后代,创造如此美韵的主人公却早已凋零,一如“苔迹沦”矣。


        颈联虚实意象并举,议论叙述齐下,想象浪漫,意境动人:“千古风流移月影,一窗诗韵向天津”。诗人云,李清照词作为婉约派经典代表的史实,以及她和赵明诚的金石良缘,风流千古,时时闪现在月影之移中,这句用“千古风流”象征逝去的人物和遗留的美韵,意境上颇有点让人心生幻觉,似乎教读者觉得是女诗人风流倩影忽现在月光下也,“移”字下得很动感,造成了今古穿越之错觉效果。后半句的“一窗诗韵向天津”则联系纪念馆或李清照故居的窗户生发怀思之情,说李易安曾经在故居写下的词章,仿佛诗韵一窗,溢出窗外,飞向碧天渡口(天津也),而那渡口则是通向天堂和女诗人理想归宿的地方。这句意境的客观“观照”是作者自己的心灵,故而后半句意象也暗合了作者本人欲追寻女词人风流的情怀,或者,这种“诗韵向天津”的曼妙,也是作者自身的向往?


        尾联再次回到颔联的秋暮萧索意境,同时在特选的李清照词的意象中,渲染了作者对女词人的缅怀,并且隐隐表达了作者自己感叹流年催人的惆怅,可谓缅怀古人和今人抒情兼顾也:“斜阳萧索芭蕉老,花瘦更思帘内人”。作者最后说,在一片斜阳萧条中,沐浴着渐老的芭蕉叶,更顾眼前黄花瘦,不禁教人顿思帘内人也!帘内人者谁?其一当暗指李清照故影,其二或隐喻作者自己相思的人影 …… 真是结得惆怅中不乏浪漫情思。值得一题的是,“花瘦”意象巧妙自如地化用了易安《醉花阴》中的句子“人比黄花瘦”。有意思的是,作者结句如果从“花瘦”意象幻化成逝去的李清照形象,那么这个“更思帘内人”似乎也可以是作者想象当年李清照思念帘内和赵明诚温馨的美妙时光,因此结句意蕴丰润,教人联想不已,韵味十足。

孤山诗话往期作品链接:

【孤山诗话】孤山梅雨·赏忆雪堂秋日诗词选

【孤山诗话】第二辑·赏熊盛元《丙申元日感怀》

【孤山诗话】第三辑·孤山梅雨 | 赏杨启宇《临安》

【孤山诗话】第四辑·孤山梅雨 | 赏徐晋如《嫦娥》

【孤山诗话】孤山梅雨·赏邓世广《登阆中滕王阁并寄洪州》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本期编辑:晓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