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帆视点】诗词名家刘梦芙访谈录

2017-03-17 云帆诗友会


小引

        日前,诗词名家刘梦芙及静凤、钟锦、庞坚等吟家接受《扬州日报》独家专访,现将该报编辑李蓉君整理的访谈文字稿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主持人李蓉君

各位老师好!

        我是《扬州日报》编辑李蓉君。近日得悉“瘦西湖消寒诗会”活动,觉得很有意思,因此想就这次活动配合各位老师的作品,做一个关于格律诗、园林与文人情致的话题。设了几个问题,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谢谢!


        1、请发起人谈谈这次“瘦西湖消寒诗会”发起的因由?


        2、从九字句到九字联再到九九消寒诗,读起来很有意思,先抛开联语诗句不谈,仅仅这种文化娱乐形式,就让人依稀感到一种妙不可言的古风意境。请问,您怎么看这种中国传统的文化形式?这种文化样式放在网络时代和泛娱乐化的今天,您有什么感触和感想?


        3、九九消寒诗让人想到,我们的祖先似乎有着借各种时节物候感怀抒发的意兴,或以海棠起社或以菊花命题,或雪中觅句或月下题咏,似乎古人比今人更浪漫更懂生活。您认为呢?您觉得,这是古人的生活态度所致,还是中国古老的天人观的内化,还是其它?


        4、今天,有人说诗歌已经式微,也有人说全民诗歌的时代到来了,但不管怎么说,代表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古诗尤其格律诗,好像真的是“高处不胜寒”了,今天它更多以老干部体外出现以外,它似乎真的“不入时”了。请问,您怎么看中国古典诗词在今天的价值?它还可以说“现代话”吗?


        5、中国古典的诗歌文学,总是由自然、气候、物候等外物起兴的,园林似乎也是诗人寄托情致与审美的重要题材,请问,园林与中国文人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次以瘦西湖为题起消寒诗会,您感觉瘦西湖的诗歌“蕴含量”大不大?瘦西湖宜古(古典文学表达)还是宜今?在您看来瘦西湖或者扬州最入诗的地方(地点或特色)是在哪?


        我明天想赶在寒尽春来的时候发一个版。


刘梦芙

我事太多,只能就某些问题简答几句。

        1、传统诗词是古人所“为己之学”,读诗作诗,目的在于陶冶情操,变化气质,成就高尚的人格。


        2、真正的诗人,追求真善美合一的境界,人格独立,不媚俗不从众。诗词本质上是一种精英文化、小众文化。古代士大夫志在治国平天下,诗以馀事为之,抒情言志,寄托其抱负,而非迎合大众。


        3、天生万物不齐,成为真正的诗人,需要多种条件<才华、学养、胸襟、识见>,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为诗。要求诗词大众化,是以文化水平不高的大众标准评判诗词,对传统失去敬畏之心,降低诗词的品格。如孙中山所云:欲使人人能诗,则举国无诗矣。


        4、要求文学作品通俗易懂,写新诗、白话文即可。诗词由少数有志于此者传承,不会死亡,不绝如缕。只要以汉字书写的经典存在,就会有人研习,无须大众承认其价值。


静凤

我回答第2至5问

        2、以九九消寒为由头,结社吟咏,是古代文人的雅兴之一种。当今网络时代,快餐文化盛行,人都太忙,心也沉潜不下来,寒也好,暖也好,“又哪得功夫恨你”。瘦西湖上举此佳会,拾掇起一丝古韵的馀绪,让人感到久违的风雅,仍有一方土壤在悄悄滋长,若存若亡,不绝如缕。这也正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3、古今之时移世易,古人与今人所生存的环境已有天渊之别,故古人的生活趣味与今人也必然大异。作为心灵上流离失所的今人,今天还能向文化传统里觅得一份精神寄托是幸福的。古人有那么多闲情逸志,所谓佳人伤春、壮士悲秋,固然是人天合一的大概念所造就,但同时也是因为古人之心灵丰富、故而始能获得丰富而美丽的生活细节的结果。


        4、传统诗词还活着,从来就没有死。试问哪家的孩子小时候不背几首唐诗呢?只此一项,就足以说明传统诗词是杀不死的。叶嘉莹先生说“诗歌使人心灵不死”,那么反过来也可以说,只要心灵不死,诗歌就不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天道如斯。诗词的复兴本也不需要狂热,狂热是有违自然之道的。今人以真心去作诗,诗就是有真生命的,诗是否能说“现代”的话,不在皮相之争上。


        5、园林是中国人文精神在建筑物上的投射,中国的园林是中国古典的诗性的建筑,寄托了文人的生活理想。扬州的美是一种极致的美,他曾有极致的繁华与萧杀,有极致的声色与坏空,所以他极沉溺于构造一个人间乐土、又极超脱于追求美的无功利性。比如:扬州的月可占得天下二分,他的季节以烟花三月而名世,他饮食精细,切一份煮干丝可以细得用来穿针,杭州西湖本已美到盖世了,扬州偏还加上一个瘦字,是比西子还要瘦三分。所以扬州无处不美、无处不是诗,瘦西湖是扬州园林的代表,瘦西湖便是扬州的一句诗眼。


钟锦

谈话文字实录


        我同意梦芙先生的精英论调。在今天的时代,诗词成为全民热情追捧的东西,总觉得有些荒诞。其实,孩子中有一些天分并不在诗词方面,如果是在数学、物理学、医学等方面,要是强迫他们都去喜欢诗词,那首先是对他们本身天才的浪费。而且,在任何领域都一样,内外行的分布都是金字塔式的,占据塔尖的内行很少,大多数是外行。如果大众都来追捧诗词,一定会让不够内行的人取得话语权,有可能诗词最美好的部分不能被大家认识到,反倒是一些庸俗的东西大行,这恐怕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诗词,让孩子了解一些就够了,其他就看孩子本人的天赋和兴趣。我相信喜爱诗词的人一定会有很多,不会让诗词显得落寞的。当然,太热闹也不见得就是好事。


        但是,诗词毕竟是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应该正视它。我认为的传统是和现代对应的古典资源。传统文化、古典文化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这个问题回答好了才能去讲真正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若把糟粕当成有意义的东西,那这样的传统文化会起到负面作用。

 

        什么是传统文化好的地方呢?就是现代生活所缺失的,而恰恰能由传统文化来弥补的东西。现代科学兴起以来,我们看重的是对这个世界的科学态度,在这种科学态度的指引下,世界变成了一个工作进取的对象,而丧失了过去的家园感。现在我们看世界,总是问通过自己的进取和努力我们能获得什么,获得多少,而忘了我们与世界的原初关系,如同张载所讲的“民胞物与”的情怀,这个在现代没有了。我想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它构建起我们和世界之间的家园感和归属感。我想这是今天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一个应有的认识。


        诗词可以替我们守护这种家园感和归属感。稼轩"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就是张载"物吾与也"的具体呈现。扬州是个有传统、有诗意的城市,在扬州举办这个诗会,对于传统文化具有特别的意义。我希望这个诗会不落寞,也不特别热闹,如同扬州这个城市。



庞坚

谈话文字实录


        我很同意钟兄的意见,读一点古典诗词应该大力提倡,但不必要求人人都熟读上至三百篇下至晚清名家之作,有一份薰陶,不致性灵为戾气所抑,足矣。至于写作,尝试去学,自无不可,但毕竟能达到很高水平的人数量绝不会多,自娱自乐无妨,半瓶子醋还算不上就睥睨自雄,就可笑了。


        为提倡而提倡,搞运动式的所谓振兴古典诗词,效果其实是负面的。


        学写传统诗词(本人不愿使用旧体诗这样的称呼),须有一种对传统诗词粹美深远意境的真正的尊敬,才有可能创造自己的意境。

更多精彩专辑,参看如下链接:

【云帆视点】杨逸明·写诗三则

【云帆视点】杨子怡·古今诗坛“老干体”之刍议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连载之95·李商隐《风雨》

【云帆视点】李少君·当代诗歌四十年

【云帆讲堂】熊东遨·绝句法浅说 兼谈律诗中的对仗3

【云帆夜话】流年似水终归去,陌上花开又一春·史上最美的诏书……

【云帆论坛】呼唤新旧韵兼顾  走惟古近体之路 | 山西·李玉平(笔名:楚玉)

【云帆讲堂】熊东遨·绝句法浅说 兼谈律诗中的对仗2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连载21  王昌龄《闺怨》《春宫曲》

【云帆讲堂】熊东遨·诗词创作教学视频课:诗词医案之七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连载之97·杜甫《登岳阳楼》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连载45:杜牧《赤壁》

【云帆赏析】何鹤·金中诗词选读

【云帆讲堂】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之18(86--90)

【云帆赏析】诗词名家熊东遨辣笔妙评楚成诗词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之88·李白《赠孟浩然》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连载50:张旭《桃花溪》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赏析之163辑·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云帆名人堂】汪冬霖对联作品·仁人有义乾坤阔 智者无华日月辉

女王节·云帆女神诗词大会

关于投稿


        1)格律诗、词、散曲、歌词、对联,不超过20首(诗:平水韵,词:词林正韵,新韵需注明);辞赋、作品评论、诗歌理论,一到数篇不等;新诗,不超过8首。文责自负。拒绝一稿多投

        2 )  稿件以邮箱粘贴+Word文档发送。五号宋体,居左排列。并注明所投稿的栏目,如【云帆诗会】、【诗词人物】、【云帆吟友】等。

        3)书法绘画作品:6到12幅供选用,要求图片清晰,剪裁完整。

        4)附文请附120字以内个人简介,生活照片1-3张。(照片以原图格式发送)

        5)投稿邮箱:

        A、caochuyang_@126.com

        B、673126620@qq.com

        C、408170812@qq.com



关于打赏


        1,打赏总额20元以内(含20元),归平台;

        2,打赏总额20元以上,作者与平台各半;

        3,打赏发放方式:作品发表7日后10日内,向作者提供打赏明细,并以微信红包发放打赏。

       诗歌高地,心灵家园。荟萃天下诗友,弘扬传统文化。推介名家精品,展示新人新作。凭家国情怀,观千秋气象;以飞扬笔墨,写诗意生活。合众力,挂云帆,济沧海……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欢迎留言与转发,云帆因你更精彩

本期编辑:新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