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赏析
曾在六年前赏过子英兄的《鹧鸪天·荷》一词,其词风格淡雅,意境幽远,情感丰富,至今对“醉魂空守凌波梦,暗把情丝泥里埋。”的荷之形象犹有记忆。此作染上了词人自身的情感色彩,物我一体。时隔六年,又读到他的同一词牌的作品,词人的风格依旧,但用语更加凝练入味,笔法更为娴熟,细品间,依然隐约感觉到词人自身的情感在浮萍间波动。
咏物作品往往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作品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这首词紧扣浮萍的特点,将自我身世与情感融入其间,结合无缝,读懂了浮萍,也就读懂了作者。
上阕起拍即写出浮萍的身世:水上漂蓬难觅知,几经风雨入秋池。一个漂泊无定、难觅知音的形象极具立体感;一个经风历雨、暂入秋池的苦行者展现在读者面前。“漂蓬”一词最能概括浮萍的特点,如此在水上漂泊无定,寻寻觅觅,终究无法寻得知音。漂蓬无定千万里,几番风雨之后终于落入秋池——带着寒气的家,缺少温暖的家。在秋池里,浮萍“孤身空对霜天月,冷枕总牵春影时。”,这个家依然让浮萍感到孤独无依。缺少陪伴的浮萍,孜然一身,空对着秋月,任清冷的月光流泻在身上;以水为枕,是多么的寒冷,睡在冷枕之上,心里牵挂着过去美妙的春景,寻找着往日的温馨,使干涸的心灵得到些许慰藉,可惜好景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此联对仗工稳、灵动、含情,能紧扣浮萍的生长环境及特点,巧妙地融入个人情怀,使得笔下之物着上了人为色彩,达到了借物喻人的最佳效果。
过片句“情未了,梦还驰,”对仗工整,由景入情。“情未了”紧承“冷枕总牵春影时”之意,过渡自然,衔接无缝。虽然境遇不堪,但心中依然有梦,看到鸳鸯嬉戏,不禁泛起心的涟漪。词人想象丰富,将鸳鸯嬉戏泛起的点点涟漪,想象成浮萍动了心澜。也许正是这样,看到鸳鸯情意绵绵,孤身的浮萍又启开了寻找知音的心灵之窗。纵然没有颜值再去招引另一半,也要独守清波,洁身自好。
全词结构紧凑,意象鲜明,语意顺畅,在写法上有以下可取之处:
一、借物抒怀,情感真挚。
咏物词或借物言志,或借物抒怀。此词以咏浮萍之身世与情感,巧妙地抒发了自身情怀,将难以言说的内心情志付之于浮萍,这也是咏物词的一大特色,作者运用得恰到好处。全词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难觅知”“空对”“总牵”“情未了”“梦还驰”“动心漪”“独守”等词将作者的情感变化连为一体,让我们看到一个为情守候的词人形象。
二、拟人手法,物我交融。
此词以比拟手法状写浮萍,形象贴切。作者善用比喻,以漂蓬巧喻浮萍之身世,将秋池比作浮萍的栖身之所,将寒水比作浮萍的冷枕,凸显浮萍飘零的生存状态与凄凉的境地,尤其是将浮萍的形态、动态完全人格化,并付之以人的情感色彩,使浮萍的形象十分鲜活。词人笔下的浮萍,是一个苦苦寻找知音的孤独者;是一个追求幸福的逐梦者;是一个洁身自好的理想主义者。这多重的角色,集于词人一身,让我们看到一个内心有着强烈的渴望却无法实现心中之梦的孤独的漂泊者。浮萍,就是词人的自我画像。
三、运用新词,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中往往会产生许多新词,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作为古典诗词,如何与时俱进?这也是诗词创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人说,运用现代语言去写古典诗词,总感觉少了些许韵味,这不无道理,关键在于运用是否得当。令人可喜的是,当今有很多作品已经突破了这个瓶颈,能够将新词巧妙运用于古典诗词创作中,亦达到了较高的境界。师古,而不泥古,才能使诗词创作不断翻新。此词里的“颜值”即是当代社会催生的新词,用在此处,没有感觉到另类,应该是用得较为贴切的。新词的运用,给古诗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唤醒了古诗词的生命活力。这,也就是古诗词反映现代生活的一个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