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帆视点】高 昌:好编辑是媒体的脸

高 昌 云帆诗友会 2022-04-30


高 昌

好编辑是媒体的脸

        2017年8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持《飞天》杂志“大学生诗苑”的老编辑张书绅老师,默默地走了,平静而从容。他生前遗嘱不开追悼会,不惊动别人,丧事办得低调而简单。可是当他逝世的噩耗传出来之后,诗坛上的哀思和追忆浪潮却经久不息,许多当年的大学生诗人,都在不约而同地以各种方式怀念他。


        张老师逝世的消息,是黑龙江的诗人姜红伟先生告诉我的。我怀念张老师,首先想到的是他是一个好编辑。媒体无论大小,毕竟都是由人来办的。编辑的工作作风,代表了媒体的社会形象。一个好编辑或曰一群好编辑,是一家媒体的脸面。比如张书绅老师,尽管他一直低调、恬淡,甚至默默无闻,离开工作岗位后又隐居在西北兰州,可是许多读者和作者,还是把他的名字与《飞天》“大学生诗苑”永远联系在一起。


        张老师的良好编风,我深有体会。我是1988年开始在他主持的《飞天》“大学生诗苑”发表作品的,当时署名是“高新昌”。隔着近30 年的岁月风烟回望,那段美丽忧伤的难忘青春,还在西北、在兰州、在东岗西路、在那本迷人的杂志上,闪烁着鲜明而温暖的光芒。


        “《飞天》有位张书绅,育草浇花恁认真……”这是我当年写给张老师的一组七律的开头。想到“大学生诗苑”,首先就想到既遥远又亲近、既陌生又熟悉的张老师。他的眼睛不好,却还是坚持每稿必复。要知道那是上世纪的80年代啊!没有电脑和互联网,纯用手写回复全国各地雪片一样飞来的投稿,这样的工作负荷,对他这样的视力不好的人来说,仅仅用责任心来形容还是稍显太理性太冷静了,这其实是一种燃烧的生命热情,是一种圣洁的奉献襟怀,是深深的挚爱和浓浓的情分。


        我因为工作几经变动,住所也几次迁移,很多资料包括张老师当年的回信都找不到了,现在不能马上回忆起他在信中指导我的更多、更详细的细节,但我很难忘每每收到他回信时的兴奋和欢喜。我不停地给他写信,也不断收到他的鼓励和指点。我向他倾诉,向他抱怨,像是面对远方的一位亲人一样。


        一个好编辑首先是一个好人。一个好人有一颗燃烧的心。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传递温暖,传递梦想,传递光芒,显示出越来越璀璨的生命华彩。


        记得张老师除了负责“大学生诗苑”的编辑,还负责“诗词之页”这个栏目。我因为张老师的缘故,除了对“大学生诗苑”的喜爱,也很喜欢“诗词之页”。这也影响了我至今与某些同龄诗友迥然不同的创作兴趣和欣赏习惯——写新诗,也写旧体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诗坛上还有一部分人对旧体诗词的创作不甚了解。当年在《诗刊》杂志组织的研讨会上宣读过一位著名老诗人从病床上写来的信,中心话题就是反对当代人进行旧体诗的创作,可见偏见是如何之深。而在距离兰州千里之外的河北大学,感受着张老师的欣赏和鼓励,我的心里是何其温暖啊。


        张老师当时在《飞天》发表我的旧体诗,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种知音般的感觉,更是给我打开了另一个诗歌世界的艺术之窗。他对我的旧体诗写作耐心辅导,甚至细心到指点我投稿的小技巧。记得他在某封回信中告诉我:“旧体诗有人用现代诗韵,也有人用平水韵。如果给别的报刊投稿时投寄的是用现代诗韵的作品,一定在题目旁边注明‘现代诗韵’,这样就可以避免编辑审稿时误以为出韵。”


        我在中国文化报从事编辑工作多年,张老师是我心目中的好编辑的一个标杆。他的认真负责,他的热情善良,他的才学识力,都给我留下了很美好的记忆,为我划出了人格的底线。因了张老师等等《飞天》编辑们的薪火相传,《飞天》的“大学生诗苑”办得虎虎生风,生气蓬勃。这里不是高帽横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而是开满各种鲜花的春天的原野。这里不是一条喧哗嘈杂的小溪流,而是各种声音激情碰撞的浩瀚波涛。即使一个编辑的名气再大,个人创作再红火,也没有权把所有的作者和读者都“编辑”成一种腔调、一副面目、一套招数。现在某些诗歌报刊之所以内部花红柳绿、哥们义气,外部却门庭冷落读者稀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大学生诗苑”这种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包容兼容的良好编风。 


        1989年的第一期《飞天》“大学生诗苑”用我的诗歌《现在回答北岛》打头。我在那首诗中说:“告诉你吧,北岛,我要相信……”之所以当年那样一个孤僻、固执、寂寞的我,还愿意呼喊“相信”二字,正是因为像张老师这样的好人、这样的好编辑,让我深切地体味到了人性中的美好和真诚。


        一个成功的媒体,需要有好编辑来支持。一个好编辑,首先需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好人,需要有一颗燃烧的心。当那颗心停止了跳动,那个人无声无息地走了,但是他留下的火焰永在!


原载2017.09.11.中国文化报

作者简介

        高昌,毕业于河北无极师范和河北大学作家班,现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杂志执行主编、中国文化报社理论部主任、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著有《公木传》《玩转律诗》《百年中国的感情气候》《儒林漫笔》等。

关于投稿

1)个人专辑投稿:格律诗、词、散曲、对联,一次投稿不超过20首/副(诗:平水韵,词:词林正韵,新韵需注明);辞赋、作品评论、诗歌理论,一次投稿不超过3篇;新诗,一次投稿不超过8首。文责自负。拒绝一稿多投。投稿后32天内未刊发,可改投他处。

2 )【云帆诗会】合辑投稿:旧体诗词(含曲赋)一次投稿以3首为上限,新诗以2首为上限。文责自负。拒绝一稿多投。投稿后8天内未刊发,可改投他处。

3 )投稿格式:稿件以邮箱粘贴+Word文档发送。五号宋体,居左排列。

4)书画作品:6到12幅供选用,要求图片清晰,剪裁完整。

5)附文请附120字以内个人简介,生活照片1-3张。(照片以原图格式发送)

 6)收稿邮箱:

A、caochuyang_@126.com

B、673126620@qq.com

C、1023862296@qq.com

关于打赏

1,打赏总额20元以内(含20元),归平台;

2,打赏总额20元以上,作者与平台各半;

3,打赏发放方式:作品发表7日后10日内,向作者提供打赏明细,并以微信红包发放打赏。

点击如下链接,参看更多精彩:

【首发】高昌·莲城拾韵(五首)

高昌·海棠雅集诗词选:斜倚东风海棠笑,岂输桃李半分春

【首发频道】高昌·击鼓催梅情骀荡,闻鸡掣剑韵飞扬

【首发频道】高昌·心清更有清风绕,负手闲吟万古诗

【英子评诗】第十辑·简评高昌《萤火·诗和唱韫辉老师》

【英子评诗】第23辑·品读高昌律诗中流水对之理趣美

【诗词名家】高昌·谁把倚天剑,横扫瘴云消?

【诗词名家】高昌·忧乐但能民自主,何须先后宦名留

【首发频道】高 昌·谁卷群星去?我擎孤月来

【当代诗家】高昌·八行新律十首

【当代诗家】高昌·新诗选之一

【当代诗家】高昌·新诗选 之二

【当代诗家】高昌·新诗选 之三

【云帆视点】杨逸明·写诗三则

【云帆视点】刘梦芙·近代名家诗词分论(一):黄遵宪思想与“诗界革命”论衡

【云帆视点】陈仁德:诗词思想性之我见

【云帆视点】杨子怡·古今诗坛“老干体”之刍议

       诗歌高地,心灵家园。荟萃天下诗友,弘扬传统文化。推介名家精品,展示新人新作。凭家国情怀,观千秋气象;以飞扬笔墨,写诗意生活。合众力,挂云帆,济沧海……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并置顶云帆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欢迎留言与转发,云帆因你更精彩

本期编辑:英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