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洞见 | 滴滴优步牵手,听说聪明人都去向老板申请涨工资了?

2016-08-02 晓爽 金融之家


资本市场就是如此阴晴不定,变幻莫测,滴滴和优步这对冤家,打着打着竟然就合并了,前脚还说着“合并纯属谣言”,后脚就“协议已经签署”。




互联网科技公司总是不断上演着类似的戏码,优酷土豆是这样,58赶集是这样,美团大众点评亦是如此。滴滴已经和快的上演过一次“喜结连理”了,这次与优步合并也算是轻车熟路。 

合并始末

近两年,互联网+和分享经济大行其道,让以优步和滴滴为代表的专车平台站到了风口上。优步中国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Uber每月在中国15座城市的订单量超过3000万单,而对手滴滴也已在400座城市吸引了1400万注册司机,拥有超过3亿用户。

 

当然,这一系列喜人的数字都是建立在补贴之上的。但烧钱大战持续了大约两年时间,无论是哪一方,都有点招架不住。彭博社有消息称,优步在中国亏损已经超过20亿美元。而此前,普华永道去年的财报显示,滴滴的净亏损也已达到了收入的三倍之多。

事件进程:


经历了漫长而昂贵的对垒,滴滴和优步在中国市场的自杀式竞争以合并的方式收场。

 

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

 

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

司机、乘客好日子到头了?

20世纪90年代的IT与互联网浪潮以来,互联网公司的经营模式呈现胜者全得的趋势,少数的几家互联网公司垄断了全部的市场份额,前两名的市场份额占了90%以上,办公软件、操作系统是这样,互联网时代更是变本加厉,每个细分领域往往只能活下一家企业,美国的搜索门户、社交网络、电商平台都是如此。




如今,这两个网约车市场的庞然大物结合在一起,无疑也会引发担忧无数。作为消费者来说,最直接的担心是,市场会不会形成垄断?未来打车会不会变得更贵?

各路媒体基本呈现了一边倒的态势:


滴滴合并优步中国,Uber退出游戏,滴滴实现了实际垄断。垄断的实际受益者只有垄断者本身,但请不要忘了,百度的前车之鉴。 ——南都社论:滴滴将成为下一个百度?


无论对双方来讲有多么充分的理由,这桩合并对市场和消费者并没有多少好处,甚至可能带来坏处。——冰川思想库:我为什么反对合并

广大网民也表示了对价格可能提高的担忧:

 9公里以内用Uber,9至16公里用滴滴,16公里以上用易到。”这曾被不少网民认为是很好的“打车公式”。这个“公式”很好地体现了市场竞争带给消费者的好处,今后可能不再适用。——网友:拉斯特咸鱼

 

滴滴与优步有不少共同的投资人,这可能是合并的“幕后推手”,补贴降低应是“题中应有之意”。——网友:风雪一健                              

对于这件事情,金融之家小编认为:


市场占有量的提升,的确可能导致“店大欺客”,但也不必夸大这种风险。滴滴能够取拥有现在用户量,是因为顺应了大众“低价格出行”的需求,如果在合并之后,网约车开始涨价,悖逆了这一需求,那么不管他壮大到了怎样的地步,也无法逃脱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所以,说到底真正掌握话语权的人还是消费者自己。就算合并之后滴滴的市场份额增大,显现出了一家独大的趋势,他也无法强制大众消费。网约车不再实惠,我们可以选择地铁公交,或者还可以选择传统出租车。出行方式的可选空间弹性非常大,就决定了只要消费者不认,滴滴优步就失去了傲慢的资本。

 

此外,滴滴和优步的合并,绝不意味着出行领域的竞争已经结束。易道和神州专车虽然在市场份额上不占优势,但也未必起不到平衡市场的作用。


金融之家推荐阅读

点击以下链接

洞见| 我为什么坚决不娶投行女

洞见 | 金融民工:你的苦逼生活,虽败犹荣

80后压力报告|月薪多少才算佼佼者?

行业 | 老虎证券,证监会喊你下车!

创投 | 给一言不合就创业的90后提个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