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告急,“后院”起火:华为苹果无赢家
遭遇供应链危机的不止华为,或许还有苹果。
《华尔街日报》18日报道,苹果公司有意协助财务吃紧的JDI纾困,展现对供货商罕见的关切。这主要是因为JDI的筹资救援计划目前遇到了困境,原来的财团主要出资方宸鸿科技已决定退出,另外两家投资公司也表达了退出的意向。
自iPhone X开始,苹果便开始逐步转向OLED屏,这导致LCD屏订单大减,而JDI作为日本仅剩的LCD面板大厂,处境堪忧。但为何苹果偏偏对JDI实施救助?过去一年时间,因苹果业绩下滑,手机上游供应商纷纷遭殃,日本电波工业、金龙机电等公司的市值蒸发比例,甚至超过九成,苹果也未见有何大动作,如今它却考虑亲自注资、修补JDI。
苹果在其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中,一向拥有绝对主导权,如今形势可能出现了变化。如果说华为遭遇的是一场奔赴前线的战役,而苹果则可能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后方溃败。
苹果的取舍
2016年是日本显示屏生产厂商身心俱疲的一年,存储产业穷途末路的往事还未被彻底遗忘,又一令日本人引以为傲的制造产业走向落日余晖。这一年,夏普被郭台铭收入囊中,最后一家显示屏巨头JDI也不得不靠着政府的补助金支撑。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石川县白山市开工建设的第六代液晶新工厂顺利完工,而当时最大的资金来源就是苹果。
苹果为JDI支付了15亿美元的成本,作为回报,JDI将向苹果支付一定比例的屏幕营收额。
但并不是所有供应商都如JDI一样好运。一般来讲,苹果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生杀予夺”,被抛弃的供应商多毫无反抗之力。
2017年,苹果向其图形芯片供应商Imagination Technologies表示,将在两年内削减一半的订单,因为苹果希望在内部制造GPU,这使得Imagination的股价在一天之内下跌了70.0%。值得一提的是,苹果本身还是Imagination第四大股东,持股有约8%左右。
更早之前,为苹果提供显示屏蓝宝石玻璃的供应商GTAdvanced Technologies,在2014年被抛弃后就宣告破产。
所以,苹果此次依然愿意帮助身处险境的JDI,不免令外界有些意外,尤其是JDI在OLED技术上已经大幅落后三星、LGD等竞争对手。这或许不单单是为了剩下未偿还完的欠款。
追溯JDI当前沦落至此的缘由,一方面是公司在OLED面板生产线上严重落后、转型不利,另一方面则受苹果手机销量下滑的影响。作为iPhoneXR新型面板的供应商,iPhone XR的销量一直不温不火。
相比此前苹果供应商陨落多是因为苹果打算自己研发电子元器件,从而主动抛弃供应商,此次苹果试图援助JDI,恰恰说明其感受到自身业绩给供应链带来的压力,这令它在处理与供应商的关系上不再像往常一样“随心所欲”。所以,如果JDI此次难关不过从而导致破产,很大程度上会加剧苹果供应商的焦虑,这是苹果所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苹果将作出何种让步还未可知。据悉,JDI的潜在投资者希望苹果能够彻底放弃部分债权、再注入高达200亿日元的投资,并且保证今明两年继续向JDI订货,这样能够吸引其它投资者入局。
解铃还须系铃人
时至今日,苹果的供应链策略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
2017年左右,我们看到苹果不断抛弃供应商,寻求自主研发、以掌控产业链当中更多的关键技术与零部件。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在减弱苹果对供应商的依赖,尤其是日月光、台积电等日渐强大的供应商,已经开始制衡苹果。
2016年苹果因为利润问题向供应商压价,而遭遇日月光、富士康集团旗下公司等一众供应商反对。
但现在,由于苹果手机销量不振、多次减产,其上游供应商普遍岌岌可危。年初,台积电召开业绩说明会,预计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将创10年来最差水平。日本电产CEO永守重信在会上直言:在我主导经营的46年里,月度业绩如此大幅下滑还是第一次。更何况,JDI、蓝思科技等供应商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境地。
而且最新消息,据彭博社援引韩国ElectronicTimes来源报道,三星显示公司已经向苹果公司寻求财务补偿,因为其iPhone手机柔性OLED面板的实际出货量,未达到苹果公司在合约中的初步估计水平。
所以说,苹果原来以内部研发取代部分供应商的策略便不再恰当,因为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苹果又有何应对之策呢?一则,过去一般来讲,苹果都会与供应链相关厂商签订排他性的技术和产品协议,供应商也一直将关键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围绕苹果来打造。如今形势有变,苹果会放宽协议的排他性吗?这点几乎不可能。而且进一步讲,即使苹果放宽,供应商也必然要在其它合作方和苹果之间衡量轻重,这给产能带来巨大挑战。
二则,追根溯源,供应商的业绩下滑源于苹果手机消费疲软,如果苹果手机销量上涨,供应商的危机自然迎刃而解。不过苹果今年的预期不甚乐观。
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依旧下滑的大背景下,IDC预计,2019年上半年苹果的出货量将比去年同期下降5.5%,新iPhone出货量预计将降至1.835亿部,同比下降12.1%。
KeyBanc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师安迪·哈格里夫斯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也表示,从供应链考察获得的信息显示,短期的iPhone需求已经稳定,但2020财年复苏的可能性并不大。比如博通,前几日博通将2019年的营收预期从245亿美元下调至225亿美元。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如何摆脱苹果依赖症,或许又将上升为供应商所迫切解决的问题,但前提是先渡过苹果的这次销量危机。
供应商的变局
华为危难当前,富士康撤离大陆的消息开始甚嚣尘上,直至前几日,富士康才正式发布声明,宣称“作为全球化运营的企业,未来将继续扎根中国市场”。
不过,不巧的是,同一时间,苹果被传正在探索将其硬件产量的15%至30%转移到中国之外。据悉,苹果安排了一个不断壮大的团队正在研究供应链转移的事项,并已要求富士康、和硕和纬创等主要制造合作伙伴评估可行性。换句话说,即使富士康不会完全撤离大陆,也必然要跟随苹果进行部分产能的迁移。
苹果产能迁移,也必然要给其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带来不小的变动,而关键就在我国。
近二十年的时间,我国电子制造企业围绕苹果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物流和零部件生态系统,而一旦产能转移到印度、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首先受冲击的就是员工。苹果公司网站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约有500万个工作岗位依赖于苹果在华业务,苹果制造的产能如果大幅缩减,大面积裁员或许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苹果产业链在华20年,生产网络的转移不可能在朝夕完成,其成本也必然不小。瑞士银行早些时候在一份报告中说,低科技产品和低附加值制造业将会转移得最快,机械、运输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高附加值出口产品,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才能迁走。
而当前,苹果及其国内供应商都面临着销量低迷所带来的危机,这无疑使产能迁移面临更多未知的风险。
对苹果而言,在印度等地开工建厂,虽然其人工成本低廉,可短时间内缺乏训练有素的劳动力和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供应商而言,零部件供给需要跟随制造端进行全球布局,如果不能承担全球制造分工的压力,那很有可能会被苹果抛弃。
当然,产能转移给整条供应链带来的影响并不是一蹴而就,起码2-3年内才会出现变化,所以,苹果供应商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应对这场巨头制造产能转移产生的风险。
2019年,华为和苹果之间原本将要迎来一场智能手机市场的终局之战,而美国给华为带来的不公平制裁,一举打破了这一期待。华为虽前路坎坷,可苹果未必能坐收渔利。中国市场的挽救与否,关系到苹果颓势逆转,也切关供应链的稳定。
歪道道,独立撰稿人,互联网与科技圈深度观察者。同名微信公众号:歪道道(wddtalk)。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