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写一手好字?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写一手好字?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文/魏智渊
声明:
1、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公众号。
2、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所在团队或工作单位无关。
3、凡原创的新文章,均设置了“赞赏”功能,是一种游戏式的激励方式,也激励自己保持文章水平(以大约一周一篇的频率,分享思想),喜欢文章或者觉得有启发者,欢迎打赏,但尽量小额打赏,以保持游戏性质,土豪随意。
在一次内部教师培训中,有一位老师问我,说有几个男生,她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花了不少精力,但仍然没有让他们把字写好,那么,怎么能让他们把字写好呢?
我反问,为什么他们必须把字写好?我们孜孜不倦地抓书写,背后的动因,或者说教育哲学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这几个男生长期抓,但长期写不好字,跟他们太聪明有一定的关系。在一定的区间内,写字的好坏,与一个人的智力或创造力成反比。相对机械愚笨的孩子,比聪明有创造力的孩子,更容易训练出一手好字。
当然,这是一个概率性的经验性的归纳,不代表一定如此。但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
一、书写水平,为什么经常与创造力成反比?
其实,受挫的不只是这位老师。管理大师德鲁克在《旁观者》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叫《怀恩师》(非常值得一读),里面写到两位非常优秀乃至于堪称卓越的老师。德鲁克字写得不好,老师曾这样批评他:
“彼得,你的字迹,不只是如你自己说的‘很差’,简直是丢脸。我班上的小朋友不可以有字写得这么难看的。字迹潦草实在很不好。你喜欢写字,不过没有人看得懂你的鬼画符。这是可以避免的,你可以学着写一手像样的字。在这个学年结束后,你的字迹就可以像这样——”
但是,一年过去了,德鲁克仍然没有练好字:
然而,父亲还是不肯放弃。过了几年,我的字迹非但没有进步,还越来越糟。于是,他拉着我到一家书法学校,接受密集课程的训练。老师是费尔德曼先生,学校就在老旧市区一条可怕的街上。他在一楼的展示窗里摆着学生写的样本,上书:“这是我上费尔德曼先生的书法课之前写的字。”真是和我的字迹一样惨不忍睹。旁边另有一行字,署名是同一个人,但字迹却是秀丽的斯宾塞草写体或是那写得美轮美奂的花体字:“这是我上过费尔德曼先生的书法课后写的字。”于是我在父亲和费尔德曼先生的面前也写下这么一行字:“这是我上费尔德曼先生的书法课之前写的字。”然后交学费。
我一星期有三天,放学后都必须到费尔德曼先生那儿练字,每回都坐在一张饭厅椅子上写着:“这是我上过费尔德曼先生的书法课后写的字。”还没等到我写到一张可以让费尔德曼先生放在展示窗里,足以对照第一次报名时写的字时,课程就结束了。后来,连父亲也死心了。
很多年后,德鲁克联系上了老师,给她写信时,她还念念不忘:
“你一定是同一个彼得·德鲁克。我教书多年,很少失败,然而你就是我教学失败的一个例子。你唯一必须从我这儿学习的,就是写好字,但是你依旧写不好。”
那么问题来了,德鲁克的智力也非同寻常,为什么在这么好的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如此严格的训练,竟然连基本的字都写不好呢?
原因很简单:越是聪明的大脑,越以意义为营养,越是反抗机械的方式。而练习书写本身无法带来意义(书法例外),它本质上仍然是机械劳动。字只是符号,是意义的载体,但不是意义本身。字写得好或不好,只要看得清楚,就对汲取、表达或传递意义毫无影响。一个人,大脑越聪明,越不会聚焦于书写本身,注意力越会集中于意义,此之谓“得意忘形”。
所以,许多伟大的作家,当然也包括科学家之类,他们的草稿都是潦草的,要给别人看时,需要自己或请人誊抄,为什么?因为书写要好,需要集中注意力,而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书写上时,思想便会被打断。
所以大脑聪明的孩子,常常无法专注地练习书写,因为练习书写过于单调而缺乏意义,这会让他们缺乏动机,觉得非常不耐烦,并本能地逃避或反抗。
上面所说的孩子,老师认真抓了六年,字仍然都没写好,可见孩子内心对机械方式的抵抗有多顽强!
二、笨孩子,为什么更容易练出一手好字?
或许,很难说有什么天生的笨孩子。笨,往往是逃避意义,逃避思考的结果,是教育导致的。但无论什么原因,大脑总是用进废退,有些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已经厌倦或逃避思考了。
当一个孩子逃避意义(原因多种,此略)并成为习惯时,他的注意力就会从意义(内容)方面转到形式方面。越逃避意义,越会在意义方面受挫,越在意义方面受挫,越会努力在形式方面寻求成就。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将有可能全副精力投在书写上,但是却逃避对书写内容的思考。
作为老师,你是否遇到过这样极端的案例?有的孩子书写非常工整,但内容不忍卒读?就像一个有严重智力障碍的孩子,容貌却非常美丽。
实际上,这本来是一个危险信号,教育应该把孩子的注意力,从形式转到意义,从外部转到内部,但是,我们却通过不断地赞美来强化孩子对写字的关注,而对写字的关注往往同时带来对意义的进一步忽视。毕竟,人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
当然,可以找出许多反例。许多成绩不好的孩子,字也写得很糟糕,许多成绩好的孩子,字也写得很好,这似乎更吻合我们的直观。
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字也写得不好,这原因很明显,因为字要写好,需要有良好的书写态度,一个厌倦学习的孩子,怎么可能会写出一手好字?
但成绩好的孩子,字写得好,就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成绩好的孩子往往高自尊,高自尊带来高要求,他们既重视学习内容,也对形式的品质有相当的要求。另一种情形,则是更为常见的“好学生”,他们在机械学习的背景下,也能够考取高分,但是这些好学生,实际上并却不适应这个需要创造力的时代。从这个时代脱颖而出的,经常是那些在学校里不符合好学生规范(包括不能写一手好字)但是大脑聪明,思维活跃的孩子。
笨孩子更容易练出一手好字,不是说笨孩子必然拥有一手好字,而是说,他们很容易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并在次要的方面获得成就,这是老师和家长不能不注意的。
当然,你的孩子如果拥有一手好字,不能错误地推论说,你有一个笨孩子。就好像说,许多房间乱的人,比房间整洁的人,拥有更高的创造力。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房间整洁的人都没有创造力,或房间乱的人一定有创造力。
三、为什么我们的教育非常重视写字?
我是中师毕业的。八十年代的中师,非常强调“三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我发现直到现在,还有人在呼吁,说现在的教师培训不“扎实”了,现在的老师,已经不能写一手好字了。而在八十年代,要成为出色的老师,一手好字是少不了的。
我们抓学生的写字,也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抓起的,美其名曰“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我甚至发现有幼儿园和学前班,竟然也开书法课。实际上,小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书写练习上。
重视写字练习的背后,是一套机械论的教育哲学。这种教育哲学从方方面面都把学生当成物来操作(我在教师培训中经常称为“物理学模式”),因此它重外部表现远远大于内部生长,重习惯培养远远大于动机塑造。自然而然地,它也重机械形式胜过意义内容。有趣的是,哪怕它在讨论意义的时候,也是以机械的方式在讨论意义。
中国有重视写字的传统,是之谓“书法”。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书法”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古代社会对创造力的要求不高,或者说,有创造力的人,反而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因此,聪明者的创造力就被逼向了形式:音韵、格律、书写……书法因此倾注了古人太多的精力,耗费了太多的创造力,以至于形式本身成为艺术。而现代社会,重要的不是“人文”而是“经济”,更强调经世致用,于是书法只能是小众的游戏,不能再变成教育的必选项目。
四、不仅仅是写字
写字教学的问题只是一个表征。
在这背后,有一整套未经反思的系统。
例如,不能安坐在座位上,或军训似的整齐划一地做广播体操的孩子,很可能有舞蹈天赋。问题是,学校处理学生身体的方式,是如此地机械,如此地压抑有身体需求的孩子们。
而学校称赞的一些行为,却往往无形中鼓励了愚蠢。
例如早读,或读经,我经常在教师培训中称之为“声音的广播体操”。在这里,大家会发现,越是愚笨的孩子,越喜欢“大声朗读”,越喜欢背诵《三字经》、《弟子规》,以及诸子百家。除《弟子规》外,经典大半都是好东西,可是这种处理好东西的方式,不是汲取意义,而是响亮地复述,这就很成问题了。
为什么有些孩子特别喜欢这种背诵,甚至生命状态都似乎发生改变了呢?
因为要去理解一个东西,从中汲取意义,是一件困难的事。而背诵下来并对成人复述,则相对是简单机械的任务。所以聪明孩子会更倾向于寻找意义,而愚笨的孩子则倾向于背诵复述,他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寻求成就感。
而成人有时候喜欢这个。我们喜欢看孩子站满操场,齐诵毛泽东诗词,喜欢那种场面所带来的震撼。孩子们有时也喜欢这种参与感,只是,想想文革,想想纳粹,难道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这种生命状态的激发,是一种外在的激发,但是缺乏内部的意义支撑。(许多培训,甚至杜郎口式的改革,也利于这一点来“速成”,这是另一个话题)
静水流深。
南明教育系统中的晨诵课程,是典型地将诵读与意义结合起来,要求用声音表达意义的意义教学系统,与传统早读相比较,背后教育哲学的根本性差异,隐约可见。
五、正确对待写字教学
我并没有否定写字教学。
我甚至认为,应该努力让所有孩子,人人都写一手好字。毕竟,写字也不仅仅是写字,它还关乎学习态度甚至生活态度。
但是有两点要特别注意。
一是写字教学要有限度,这个限度包括要求的限度,和练习时间的限度。作为日课,写字好,更重要的是一种意识,但是过度地进行写字训练,就对其他真正有意义的课程构成了冲击,得不偿失。
二是不同年级对写字要有不同的要求。在一年级,对写字要求太高,对孩子会构成损害,尤其是会有可能损害孩子的自尊。而且一年级孩子由于小肌肉不够发达等原因,要写一篇好字,需要花太久时间,这并不值得。在南明教育系统中,通常三年级会开设书写课或书法课,这时候再进行有强度的规范,更合适。
有一些看似正确实际上很奇怪的观点,例如觉得一年级就应该规范写字,一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然后面再抓就晚了。这种观点不值得一驳,这背后也有一种思维方式,以后再讲。
另外,确实有些孩子,无论怎么练习,字都写得不好,而这种孩子,往往比较聪明。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过度强化对这些孩子写字的要求。德鲁克字写得不好,不照样是管理学大师吗?
遇到在写字方面“屡教不改”的孩子,家长或老师不如这样安慰自己:写一手好字?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2015年8月5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