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到了,孩子该上补习班了吧?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山西运城国际学校 | 南明教育旗下学校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一个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
假期到了,补习班已经摩拳擦掌了,你又纠结了:到底该不该送孩子上补习班呢?与其反复回答不同家长的提问,不如一次把问题尽可能说清楚。
文章可能有点长,您有耐心吗?
1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澄清问题。根据经验,多数时候,要不要上补习班根本不是真问题。那么,你真正纠结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呢?
如果你不得不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去,因为得上班啊,没人照看孩子啊,那么,问题可以被表述为:放假了,孩子在家无人照看,怎么办?(这个问题我也有建议,大家可以在评论区提问和讨论,我会通过评论来解释)
如果你觉得孩子的成绩比较差(差的定义因人而异),希望通过补习有效地提升成绩。那么,问题可以被表述为:怎样才能利用假期有效地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
如果你觉得孩子的成绩在中等以上,甚至就是优等生,但希望能通过补习更上一层楼,向“佼佼者”迈进。那么,问题可以被表述为:如何利用假期时间,让孩子经历深度发展?
如果你并不是十分清楚孩子的学习情况,或者无法判断是否需要补习,但心里有不安全感,总觉得送去补习会踏实一些(人们习惯于填满孩子的时间才觉得踏实)。那么,问题可以被表述为:如何判断孩子的学习情况,他需要补课吗?
无论上述哪种情况,补习班只是一个解决方案,并不是问题本身。澄清问题后,则可以追问:补习班能解决我的问题吗?什么样的补习班能解决我的问题?
你也可能根本不会送孩子去补习班,因为你信奉的是“快乐教育”,认为假期就应该休息,何苦这么累。这当然不包含什么问题,没有什么困扰着你。因为这涉及到价值问题,即不同家长的价值取向不同。而价值取向的不同是一个选择问题,并无对错之分。当然,我仍然可以问:如果你强烈地认同应试教育,信奉成功学,那么,你了解你的价值取向对孩子的一生可能造成的后果吗?你的孩子可能最终仍然是一个失败者,或者,他可能是应试的成功者,但是你考虑过为此支付的成本了吗?如果你是一个自然主义者,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在你的孩子游玩的时候,别的孩子可能正在学习,你能够承受自己的孩子低成绩吗?你可能不在乎成绩,但你评估过低成绩给孩子的心理和自尊带来的影响吗?
这些问题中的每一个都值得详细讨论。但是,我不得不限定讨论范围,包括艺术之类的兴趣班,都不在讨论之列。那么,我想讨论一组问题:
一,如何评估孩子的学习?
二,如果孩子成绩落后了,家长怎么办?
三,如果孩子成绩正常,甚至是优秀,那么,假期如何进一步提升?
四,需要给孩子报补习班吗?
2
如何评估孩子的学习?
你会关心两个数据:考试分数和名次。这在中学相当有效,但在小学,因为区分度不高,会带来一些问题,在说明这些问题之前,先了解几个事实。
第一个事实:考试分为水平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典型代表分别是会考和高考。学校教育本来应该主要完成前者,即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达到了),通过水平性考试。水平性考试通常没有分数,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类,即用“合格/不合格”或“优良中差”之类的等级来进行评定。但因为高考的压力,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往往就以选拔性考试的模式来测试和排名。就是说,许多所谓的差生,并不简单地是孩子不行或不努力,而是在比较中落败。
第二个事实:在小学,越往低段,成绩越失真。失真的主要原因是,在学习内容少,题目简单的情况下,成绩区分度不高,排名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又因为整体成绩较高,因此在追求“双百”的过程中,耐心细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细心的孩子就比较占优势。但是,这并不能很好地代表真实的学习差异。因此,许多低段老师,会抓习惯,抓书写,而不会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与习惯、书写有时候甚至是相冲突的)
第三个事实:在小学,高成绩掩盖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在小学高段初显,在中学阶段就变成非常突出,并且多数时候不可逆转。就是说,小学阶段成绩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要用六年时间来构筑学习能力,而应试教育重心的过度下移,妨碍了学习能力的构筑,甚至摧毁了不少孩子的学习能力。
将学习简化为分数和名次是一种懒惰的方式,是应试教育激发了家长的焦虑,家长的焦虑转嫁到了学校,最终变成了针对孩子的机械训练。
基于上述事实,要评估孩子的学习,关键是评估核心素养的发展。(这只是评估狭义的学习,如果要评估发展,那么道德人格肯定要更为重要。)而核心素养本来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诸方面的融合,既包括认知性素养,也包括非认知性素养(如领导力等),让我再度简化和窄化,变成几种与语文数学有关的非常具体的能力:阅读、写作、数学理解。
那么,关于语文学习,就要问几个问题:
一,孩子喜欢阅读吗?有阅读的习惯并且能保持一定数量的阅读吗(可量化)?阅读品质如何(可测试。也可简单评估,例如,如果高段了,还喜欢看《淘气包马小跳》,那么阅读品质和能力堪忧。不同年级的孩子,最喜欢的书籍的深度和品质是一个尺度。)?
二,到高段后,孩子喜欢写随笔吗?写作质量如何(长度、层次、深度、格调)?
孩子语文成绩,经常不能代表真实的语文水平。可能读写能力(语文能力之核心)很差,但语文成绩照样很好,因为背诵和练习抓得紧;可能读写能力很强,但成绩却并不好,这是缺乏相应的训练,甚至只是不喜欢老师(但这种情况,到了中学,稍加训练成绩就上来了)。
低段和中段,不要关注孩子的写作。
三,关于数学方面,分数的参考意义就要大一些(相对而言)。但关键也不是考分,而是这学期关键的数学概念,孩子理解了没有?理解到什么程度了?这可以通过一些题目来测试,不过,就有点专业含量了。
3
如果孩子的成绩在班上靠后(为节约篇幅,我忽略比较重要的年级差异),家长怎么办?
我有一个的粗暴的说法:文科基本靠读,理科基本靠练。(我知道会被批评,尤其是理科老师。无论哪个学科,理解才是关键啊。——不过,这不是为了表达得简洁通俗吗?)
就是说,如果觉得孩子语文有待加强,那么,要针对性地解决:
一,如果识字关没过,那么,就陪孩子玩汉字,分解任务,轻易过关。反正一册书上没多少字,真正难倒孩子的字是有限的。而难倒孩子的原因,除偷懒外,多半跟字词过于抽象有关,适当的讲解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真正意义上的大量识字,是要靠阅读来完成的)
二,如果孩子字写得太差,就把练字当成日课,选一本好字帖来练习。
三,除非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否则,不要让孩子做额外的试卷。
四,如果孩子作文写得不好,不要让孩子看作文书,特别重要的,是不要报作文辅导班。当然,如果身边有写作高手,或老师本身就是这方面的行家,我不反对进行有限的指导。
那么,节约下来的时间做什么?
抓阅读!
除非孩子十分喜欢阅读,否则,建议关掉电视,或者固定看电视的时间,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画面引向文字。如果你也能加强阅读,就更好了。
我建议:
一,和孩子商定固定的阅读时间(即必须阅读的时间,雷打不动),建议每天不少于2小时,可以使用阅读打卡或其他方式。
二,最重要的是阅读量,再说一遍,数量决定一切。
三,以童书为主,不要轻易去碰名著(例如四大名著,或者革命小说),除非孩子自己喜欢或者是老师的要求,千万不要读名著缩减本。而童书中,低段以绘本、桥梁书为佳(网上书目很多,后同),中高段,则可以挑战优质童书,特别是国际大奖小说。
四,好书不喜欢读,喜欢读的书不好,这是常见现象。因此,可以考虑亲子共读一本以上稍难的书,并进行适度的讨论。
如果觉得孩子的数学有待加强,那么怎么解决?
读数学绘本?数学故事?呵呵,这基本上不解决问题,不吻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首要的,是找出孩子数学的问题究竟在哪里。例如:
一,关键概念没有理解。
这是数学落后最重要的原因。小学任何一册数学教材,关键概念的数量都是极其有限的,而且这些概念在小学不同年级是螺旋式上升的。前面概念建构出现问题,后面就会越学越困难,越学越机械。但因为关键概念的数量少,所以一旦突破,后面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找到问题,集中突破是关键,而不在于做了多少题目。
二,做题太少,自动化水平低。
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表,都需要足够的练习以达到自动化。此外,大部分知识点,如果缺乏足够的练习(在这里,题型的丰富程度,变式的多少,比数量关键),也无法形成模式识别能力。
关于数学,我的说法可能会引发批评,尤其是强调概念建构的南明教育旗下学校的数学老师们。比自动化更前位和更应该强调的,是概念或运算的建构。但是,这对专业要求较高,不但家长难以达到,连许多数学老师也难以达到。而从练习入手,有时候反而能刺激学生的内在理解,从而促进知识建构。
4
如果孩子成绩正常,甚至是优秀,那么,假期如何进一步提升?
所谓的“正常”或“优秀”,仍然只是相比较而言的。实际上,除了极少数个例,绝大部分的优秀学生,天赋仍然处于严重浪费的状态。那么,假期的学习朝向什么方向?不是重复,做更多的题目使自己更熟练,成绩更高,而是拓展或加深。
即,假期不应该成为学校生活的延伸,而应该换一种方式学习。
学校生活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方式的,本质上,它是以牺牲深度和个性为代价达成标准化的。无论多么地强调教师要因材施教,仍然很难避免整齐划一。但是假期不同,这个不同表现在:
一,孩子可以自己决定学习内容、方式及时间。想一想这意味着什么。孩子有可能利用假期学习自我管理,学习掌控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有可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
二,孩子有可能经历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学习将不再被40分钟割裂,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无限延伸。这种在某一主题、问题、专题上的深度沉浸,将十分有助于学习力的培养,有助于思维品质的深度塑造。如果这一过程,得到了家长、老师或专家的指导,效益将更高。
此外,阅读仍然应该成为假期生活的重要任务。不过,对优秀生来讲,阅读的数量和品质,都应该有足够的提升。四年级以前重数量,四年级以后重品质。在写作方面,则应该鼓励出精品,形成“代表作”。
不过话说回来,太多的优等生,骨子里是厌恶学习的。因此,家长不得不在假期再施加高压。这意味着深度学习或自我管理,都需要深度介入,而这对家长的要求就比较高了。毕竟,不要说小学生了,哪怕高中生,大学生,多数人也无数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仍然需要一定水平的监督。但是,自我管理或深度学习的能力,又必须从小学开始培养。
5
一个孩子的优秀,往往是自身与父母、老师以及整个环境不断互动的结果。这需要时间和智慧,让许多家长望而却步。送进补习班,往往就成了没有选择的选择。
我个人很反对小学上补习班(但不反对上兴趣班)。如果一个孩子,小学这有限的知识都依赖于补习班,那么,到了中学该怎么办?补习班有可能助长学习上的少慢差费,牺牲孩子的学习效率,并且让学习变得越来越累,也越来越依赖于补习。更重要的是,孩子将变得越来越缺乏学习上的主动性。
而且,补习是有代价的。除了牺牲爱好或乐趣,还往往牺牲了阅读。而在小学阶段,阅读可不是“语文”,而是所有学科甚至整体生命的基本营养。牺牲了阅读,孩子中学发展受限制,甚至一生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
当然,我并不一概反对补习。如果知识掌握有问题,当然需要进行补习;如果想要学得更好,当然需要进行拔高。但是,究竟补什么,谁来补,怎么补?可能需要明智的判断。更何况,补课市场良莠不齐,优秀教师资源是稀缺的,尤其在小学,简直是触目惊心的。补习班为了提分,也往往不顾孩子的长期发展,用一些短平快的技巧来达到短期目标。
如果一定要报补习班,那么,一定要调研清楚:
一,老师队伍是由哪些人构成的?
二,是赤裸裸地提分,还是在自身完整的教学理念并形成品牌?
我是反对语文补课的。因为语文真正要补的是阅读。但是,补阅读有一个真正的困难,就是好书看不懂,能看懂的书,往往是玄幻之类没有营养的。孩子需要成人引导下的深度阅读,需要有人帮他们敲开书籍的硬壳,打开一个真正的高品质的意义世界。然而,能做到这一点的高手实在是太少太少了,这样的“补习班”凤毛麟角。
不过,高手终于步入江湖了!
没错,我说的是杭州的永无岛阅读馆(公众号为yongwudaoyueduguan)!它的主持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毛虫,首届全人教育奖获得者马玲老师。这也是南明教育首次涉足这一领域。今年寒假首度在杭州开班,目标三期已经基本报满,仅余少量名额(估计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没有名额了,但是我仍然乐于顺便广告一次)。
写到这里有点激动。
孩子们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生活得太久了!需要有人将孩子们领到了个新的世界来。南明教育从2006年开发课程开始(马玲即是三元老之一),迄今无间断,所谓“十年磨一剑”不是虚言。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每年寒暑假伴着阅读馆成长,六年下来,这是一份多么丰盈的收获,是父母给孩子多美好和贵重的礼物呀!
对了,如果你不在杭州,也可以收听马玲老师讲故事,下载喜马拉雅FM,关注“马玲_南明”即可。
当然,我期待永无岛阅读馆尽快开通其他城市站:
运城站
西安站
北京站
苏州站
……
(马玲老师在录制喜马拉雅)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可抵达永无岛阅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