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好学生”们的双重人格

南明教育 知教师 2021-12-23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山西运城国际学校 | 南明教育旗下学校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一个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



1


对于七零后来说,三好学生是一个非常令人难忘的词语,是一个颇具意味的历史性概念。

那时候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生于1954年的“三好学生”,基本上定义了“好学生”、“好孩子”,成为一代或几代学生追求的荣誉。“三好”是指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而在具体的评选中,“身体好”几乎被遗忘,“三好”的标准,坦率地说,就是“听老师的话”、“学习成绩好”。

最终,产生了一批“三好学生专业户”,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听老师的话,因为深信老师们是正确的。我们相信意识形态的宣传,对教材奉若真理。我们也看不起那些“坏”学生,例如,成绩不好的学生,喜欢和异性调笑的学生,动不动就打架的学生……总之,面对一切和官方标准不一致的学生,我们骨子里总有一份“根正苗红”的骄傲,其中一些人还经常主动地打小报告。在这种情况下,生命中最主要的冲突,似乎就是我们的努力不够与标准的高要求之间的冲突,用当时的话来说,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当然,“三好学生”也有阴暗面。因为“三好学生”的评选机制,不是基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就像今天考驾照,达到标准就行了,而是有固定的评选比例。就是说,你能不能当上三好学生,不但取决于你的努力(主要是成绩高低),还取决于你周围的竞争对手。他们可能比你成绩更好,你得时刻提防。不仅如此,成绩不是三好学生唯一的标准,只是像今天考研时的外语成绩一样,是门槛。在成绩相差不大或进入同一个分数等级的时候,决定性的因素,就是老师是否喜欢你,同学是否愿意给你投票。既要学习好,又要会做人,这难度还是有的。

可以说,这些,就是一个三好学生,或者一颗“红旗下的蛋”的成长环境。


2


然而,“三好学生”毕竟也是孩子。

在努力迎合成人世界的过程中,一个“三好学生”同样容易懈怠、想偷看课外书、喜欢流行的事物,并且,也可能因为某个异性而暗自心动。在这里,本能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一个解决办法,就是一边装成暖男或乖乖女,一边却……

从小学到初中,我有过无数次的懈怠堕落,几乎是必须不断地与之作斗争。一度沉迷于郑渊洁童话,幻想着有一个不用努力就能获得好成绩的法宝;初中还订购过一个所谓的“记忆器”,汇款被退回来了,说是个骗子,已经被公安局抓了;一度装作认真听讲,却疯狂地写起了小说,直到成绩下滑才奋起直追。

有一个记忆颇深的事件。初中时逃课。主课自然是不敢逃的,副课逃了老师也不管,结果在外晃荡时,被班主任看见了。怎么办?我就编了一个被坏学生欺凌的故事,并且告诉班主任,那几个坏学生,说如果我告诉了班主任,会如何如何,所以,请务必装做什么也不知道。班主任不消说原谅了我,后来简直关爱有加,经常找岔修理被我指名的几个成绩不好的同学。这是好学生的优势,编的故事很容易被相信。

就是说,好学生往往可能是分裂的,只是分裂的程度不同。当一个人能在教育体制内获得认同,得到赞扬,这点分裂也就不算什么了,只是一点小小的代价而已。


3


这些“三好学生”们长大以后的命运如何?

我想,如果中国有中产阶级的话,或许就是由他们构成的。有一个词或者约略能概括:高级打工者。他们可能是工程师、体制内公务员或官员,但鲜有人能够成为真正意义的领导者。多数人保持了一以贯之的勤奋,勤奋甚至继续成为他们的骄傲,并且,他们也这样教导自己的孩子。也有不少人,考上好大学,进入体制后,就开始养老。觉得此前的努力,现在必须用一辈子来补偿。

我经常在贪官的履历中看到“三好学生”的印记,一路优秀,甚至获得不少道德方面的表彰,最终也没能阻止贪欲的膨胀,何也?我想,这大约也是一种补偿心理,童年被压抑的,迟早要被还回来。

至于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几乎是觉醒后的必然。当初竟然傻傻地相信?那么现在何尝不是获利的机会呢?何况智商已经被筛选过了。

我深信,几乎所有的“三好学生”,都在某种意义上拥有双重面孔,或双重人格。


4


我经常很认真地跟朋友说,幸亏我没进入官场,否则必定难以独善其身。而进入教育领域,就给了我清理童年遗产(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可能,让我得以反思自身,以及和我有相似经历的人们。

当然,更包括对教育本身的反思。

“三好学生”,只是一代人的缩影或代表,反映是体制,意识形态,或者一种被钦定的文化对人的压倒性的塑造。塑造一代人的文化是优是劣姑且不论(当代也还有周小平这样的“新三好学生”),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与人性的这种对峙。

文化主义还是自然主义?尊重儿童还是塑造儿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往往容易各执一端,或者在两端之间摇摆。而这个貌似形而上的问题,却又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大问题。

我想,这种冲突是宿命性的,也是“必要的冲突”,或许教育要走的恰恰是第三条路,在社会要求与儿童天性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而其中的关键,仍然是“给所爱的人以自由”。一个自由成熟的社会,不应该再出现固定比例的所谓“三好学生”,而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让每一个生命如其所是地生长,去在文化的引导与影响下,找到自己生命的自由与尊严。

唯有如此,生命才有可能摆脱割裂状态,才不至于被虚无、外部力量(尤其是名利)所完全控制,从而才有可能为自身的生命找到应有的意义,并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

2017年2月17日星期五



- END -

全人之美课程总纲领

舒展其身心 强健其体魄

优雅其仪容 细腻其感官

丰富其感受 砥砺其思维

渊博其知识 尊重其异议

独立其精神 自由其思想

充沛其德性 文明其德行

维护其尊严 实现其自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