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书房:给班主任推荐的十二本枕边书
先上书单——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
《优秀是教出来的》
《班主任工作漫谈》
《0-8岁儿童的纪律教育》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卓越课堂管理》
《麦肯锡方法》
《清单革命》
《爱的艺术》
《儿童的人格教育》
(以下封面是随便搜索的,与实际购买时的封面不一致,版本不重要,因为同名书较多,认准作者最重要。)
开书单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为不同的书单背后,实际上隐含了不同的立场与思维。尽管如此,我愿意冒着风险,非常审慎地,列出一个我认为可以作为案头书的书单,期待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特别的女生萨哈拉》
一个好的班级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假如我们能够亲眼看到一间好的教室日常的样子,那该多好?
我觉得,《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就符合这样的要求。没错,这是虚构的,可能正因为是虚构的,所以,才显得更为真实。这部童书中的主人公波迪小姐,在处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学困生问题以及日常工作上的水平,是教科书级别的。
这本书,也创造了一些许多人熟知的概念,例如“尺码相同的人”“美好事物的中心”“额外的奖赏”。
二、《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
那么,一间真实的理想的教室,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雷夫的教室,是一个突出的样例。这个样例的核心价值,在于教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创造性,用出色的课程,带动了班级的整体发展。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以莎士比亚为核心的戏剧课程。这不是一般的戏剧表演,而是一种真正的灵魂穿越。因为这个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共读过程,在于通过声音去演绎理解,而不是服装与道具。
在这间教室里,似乎看不到管理,但这就是一种积极管理。在纪律管理与道德人格发展方面,雷夫有自身独到之处,就是建立了基于柯尔伯格《道德发展心理学》中的三水平六境界理论,建立起了自身的道德发展指南,指引着一代一代的学生。
雷夫本身的立场,是偏向传统的保守主义,更倾向于传递基于传统的价值观。他本人也是这样生活的,这种一致性,也是颇值得注意的地方。
雷夫的实践,影响了一批中国教室,尤其是重视阅读和课程的“润泽的教室”。
三、《优秀是教出来的》
对于教育来讲,魔鬼在细节中。
克拉克是后进生转化的高手,而后进生的转化,除了真正的接纳与宽容,还必须有严格的训练。这种训练,往往是从最为细微的教养行为入手,日积月累,滴水穿石。
这与一般人的直觉相反。学生的转变,尤其是后进生的转变,应该始于行为而不是认知。毕竟,讲道理是最糟糕的教育方法之一。纠正最细微但又极关键的行为,以此来重塑后进生的认知,再促进行为的进一步改变,这种“行为-认知-行为”的循环累进,十分吻合行为设计学的基本原理,是班级转变的一条重要路径。当然,不止对后进生如此,对其他所有学生同样适用。
雷夫与克拉克代表了两条路径:积极管理与消极管理。这两条路径在班级管理中同样重要,在不同的时期重心不同,相互交织起来,或许,就能够形成最好的班级管理。
四、《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老师是一个问题解决高手。
为什么?因为他是最早将工程思维引入到教育管理甚至教学中来的高手教师。而工程思维,对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中国诸领域中最落后的一个堡垒,少慢差费众所周知,以至于到今天为止,教育管理和班主任管理领域,充满了经验主义的呓语,而不是真切的科学研究和价值判断。
魏书生老师的厉害之于,在于他很少动情绪,总是冷静客观地将问题对象化,然后条分缕晰地进行编程,最终有效地将学生组织起来,从管理走向自我管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在寻求最简洁的路径。以至于许多年前的班主任漫谈,今天读来,还会受到许多启发,包括技术上的启示。
遗憾的是,受到了时代限制,在这本书里,很少看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思考。更多的,是培养以服从为目标的自律,而缺乏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价值观体系。这让许多技术在运用时要谨慎,或有所商榷,例如所谓的“道德长跑”。
在这方面,更好的作者是王晓春老师,可惜的是,缺乏一本全面的总结性作品。
五、《0-8岁儿童的纪律教育》
这本书的部分内容,特别适合共读。
这也是关于纪律教育方面,总结得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本书。这本书对行为主义和自然主义(或称之为成熟主义)进行了冷静的分析批评,指出了纪律教育的真正目的,将纪律教育定义为“帮助儿童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能自己判断正误”。
基于这样的建构主义立场,这本书对儿童的需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具体阐述了可能影响儿童行为的若干因素。非常全面,层次感强。因为是专家的学术研究,表述上也十分的克制。虽然书很厚,读完并不容易,但是,迷惘时多翻一翻,或许,书中的观念就会慢慢地变成我们自己的。
如果没有这些理论或观念作支撑,我们就无法专业地思考班级管理,当然,也就没有办法全面设计一间教室的纪律教育,最终可能拼装了一堆技巧而已。这样的管理,无法形成一种真正的整体的力量。
六、《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因为师生关系的严重不对等,老师往往不好好和学生说话,有意无意地忽略学生的感受,这是在校园里能够轻而易举感受到的。除了公开课时刻,多数时刻,师生关系中的语言,充满了暴力、歧视、冷漠与不耐烦,甚至到了习焉不察的地步。
重新学习怎么和学生说话,本质上,是重新塑造我们的语言风格或交往风格,重塑我们在学生那里的形象。而练习和不同的学生交流,也是职业化非常重要的一步。
实际上,师生的对话,是有相对稳定的场景和主题的。从书中不同的场景中提炼原则,刻意练习,有意识地重塑自己的说话风格,我相信,不但能够带来一间教室文化的转变,也会让我们自己本就繁忙的职业生活变得更为幸福。
七、《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这是《正面管教》系列中的一本。
《正面管教》将心理学原理,开发为一套实用的程序,在反复运用中,潜在地重塑教师的行为,以便从消极管理走向积极管理。通过指出关键点,教师或可以对情绪和认知有更好的理解和更为自觉的控制,以便形成更为成熟的管理行为。
这本书可以用来修炼问题解决能力。但是,正面管教在推广的过程中,也被滥用了异化了。毕竟,真正的教育不是一套程序,而是许多因素的合作。没有真正意义上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的关切与研究,程序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虽然这无损于程序本身的价值。
八、《卓越课堂管理》
教室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问题,并不是学生顽劣或不听话,而是因为缺乏程序所致。一个训练有素的教师,能够利用深思熟虑过的程序,来预防和解决班级大部分问题。这就是前面讲过的工程思维。
这本书包含了大量“有思想的技术”,虽然这些技术更多的是基于美国学生,但是,对我们也会有许多启发。尤其在刚开始建立班级的时候,当你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分不清楚轻重缓急的时候,你可以参照模仿,最终形成自己的课堂管理手册。
这本书理论部分不多,但是要重点读。技术部分,反而可以当成工具书使用,不用不读,用的时候再读,特别有效。
九、《清单革命》
在完成专业化前,先要完成职业化,在成为高手教师之前,先要成为高效教师。而清单是一种非常好用的现代工具,就像手机里的便签功能,极其简约,但是特别有价值。
这本书系统地阐释了清单的意义与用途。
但是,你觉得清单简单吗?一点都不。清单是在使用中逐渐完善的。清单本质上是一种反思整理思维和事件的工具,当你用得越多,就会越成熟,最终,清单会深刻地镶嵌到你的思维中,成为一种内在的力量。
十、《麦肯锡方法》
一群出色的年轻人,是怎么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老总解决问题的?
麦肯锡方法,是怎么把事情做好的最好的总结,可以配合着《金字塔原理》来使用。我喜欢这样薄薄的小书,却能够把做事的过程,简要地概括为几条原则。同时,化为可操作的步骤。例如,“完全穷尽,互不重叠”,配合着清单来使用,纷乱的事件或思维,就有可能被结构化,从而变得易于操作,或者容易找出重点所在,问题所在。
但是,麦肯锡方法,要内化为一种思维问题的方式,则需要长期的练习。类似的训练,在企业里非常的多,但是,教育培训或教师培训,却往往缺乏对这些工具的有效使用或引入,这也是许多投身教育的年轻人,得不到应用的训练的原因。从企业界的工具中借力,创造更适合教育管理的工具,是当务之急。
十一、《爱的艺术》
教育离不开爱。但是,爱经常被视为一种情绪,一种无理性的激情。因此,许多对教育之爱的倡导,更像是一种政治正确,而没有真正地思考一个问题:
当我们谈论爱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因此,爱经常成为伪善者的面具,无能者的遮羞布,成了交易,成了捆绑,成了遮蔽是非或问题的万能面膜。
而弗洛姆罕见地把爱的问题说清楚了。我们不能在恐惧时谈论爱,不能在无力时谈论爱,因为爱本身意味着丰盈与自由,意味着我与你,而不是我与它。对这本书的研读,无疑是关于爱的最好的功课。而父母之爱部分,尤其适合父母与教师。
十二、《儿童的人格教育》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对于心理学的杰出贡献,特别适合于一至九年级这个阶段的儿童。
基于他的这种社会化理论,阿德勒清晰地解释了儿童的看法如何影响到他的社会行为,以及儿童如何在交往中形成自身的社会风格,或者说人格。
书中关于懒惰、口吃、兄弟姐妹相争等儿童常见的问题,均有精辟的解释,是理解儿童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
书不在多,好书务必透彻。
透彻意味着常读常新,意味着在自己的工作中经常有意识地加以运用,而不要总沿着熟悉的道路往前滑行。与其追逐不断涌现的新书,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法宝,不如对时间沉淀过的好书,用书体会,直到了然于胸。
希望有机会,能在老魏咖啡馆里,详细地讲讲这十本书。
(根据老魏的咖啡馆“班主任沙龙”讨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