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大圆桌 | “内卷”时代?读完这篇,帮你平缓焦虑

一直都在的 河北大学青年 2022-08-31

最能引起当代大学生焦虑的一个问答

“你去干嘛?”——“自习室”


设想几个场景



没有早八的周末

比平时晚两个小时的闹钟响起

并不想起床的你

看到书桌前灯光微微亮起


“今天没早课吧?”

“嗯,我复习一下昨天讲的。”


刚刚还想再睡会儿的你

此时却困意全无


“我觉得答辩的时候还是要让理科同学上。”

“你们在干嘛,是作业么?”

“啊不是,和经济学院几个同学参加了大创。”


舍友边往外走边发语音

“必须重视啊,对保研很有用的。”

大创?保研?

“被迫”打开微信联系同学

“咱们也参加吧。”


“好我们收一下思考题作业。”

(他怎么写了那么多?

老师也没讲这么深啊)

“学委你先收其他同学的吧我还没写完。”


此时你火速打开知乎

搜索框打字“评价功利主义”

哪怕并不知道这道题的真正内涵

反正跟他写的一样多就好了





我想请大家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这代人

追赶、理想、自由、孤单、渴望真诚?

——模仿


大家有没有想过

我们热衷于谈论思潮、主义、方法

为什么?

因为我们都想找到一个现成的答案

我们都希望有人能告诉我们

应该怎么样去生活


而实际上

没有人能教给我们应该怎么生活

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只能自己来回答


可是目前年龄阶段的我们给不出答案

我们只能去模仿


模仿身边“优秀”的人

模仿我们觉得“正确”的事

于是

“内卷”的时代来了




     内卷,本是社会学术语,指社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停滞不前。高校学生用“内卷”指代非理性的竞争,一些不甘于落后的同学当看到身边有人在努力时,会产生一种焦虑,这种焦虑会让他们去模仿一些对自己本无意义的事。



一位网友说:

“我现在就是处于一个焦虑的状态,感觉身边一个个都是天之骄子,成绩很好又参加着各种竞赛、社团活动,上党课也是优秀学员,每天都互相打趣“别卷了别卷了”,回头一个比一个睡得晚,说实话,不想被裹挟在这种洪流里被迫向前,骑虎难下。”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过“需求层级理论”,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你的“内卷”处于哪个层次?简单满足了心理焦虑,还是真正上升到了自我实现?受到他人鼓舞奋起直追,还是仅仅为了迎合“主流”而不让自己显得离群?




一位法学院辩论队教练说:

“对于人生而言,竞争是我们永远逃不开的一个话题,我们也许很努力,但同样意识到还有比我们更努力的人,我们不想输给他们,这样,我们就慢慢卷了起来。马克思韦伯说过,‘表达理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这一理想,要减少无节制的激情’。

“任何愿景,只有在落实中才能实现;任何机遇,只有在落实中才能把握;任何难题,只有在落实中才能破解。面对内卷,我们要跳出舒适圈正确看待明确目标落实行动做非理性竞争中的清醒者。”


    迷茫是正常的,过于焦虑则需要排解,而当“内卷风”刮起来时,我们总感觉不卷会儿不踏实,不卷会儿显得自己不深刻。


昨天的知识已经复习过掌握了,没必要因为舍友带来的焦虑而早起再看一遍;我理解的“功利主义”就是纸上写出来的300字,没必要看到同学写的多就焦虑的增加字数;大创、挑战者杯......我们关注的点往往是这些活动要不要参加,而不是自己有没有时间和能力参加——慌慌张张、匆匆忙忙,生活不应该总是这样,以一种机不可失的心理过日子,什么都放不下,又什么都抓不住。


一位哲学专业的同学说:

“内卷的根源在于空虚迷茫。就像小编提到过的,关于如何生活我们都想要一个现成的答案,可恰恰没人教给我们怎么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缘,特别是大学阶段,很多事情没有老师能教给我们,因此我们迷茫,迷茫所以模仿,不经思考批判的模仿。当有一天碰壁时,会忽然之间颠覆一切,从一开始迷茫时的什么都信,到撞上南墙后什么都不信了,最后只剩非理性的内卷,灌输的价值观彻底破败 自己的价值观却没有建立。

但如果你能独立思考而得出我们本身就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消化考虑,人生的定力就会很足。


一位很有大型活动经验的同学说:

“我把‘内卷’理解为被迫的合群,第一次参加类似大创这样的活动时不是我带队,队长拉进来的人有好几个都是典型的”内卷主义者“,加入进来的原因只有一个:身边好多人都参加了,我也不能被落下。别说执行操作了,连活动目标都不知道,这样的竞争是毫无意义的。”


    “内卷”在高校中有了新的内涵并非巧合,因为大学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对于新生们而言,我们未曾接触过如此自由的生活,除了每天的课程一切时间都由自己支配,而我们都过惯了被安排好的生活。对于学长学姐们而言,大学是跨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港口,前方的海域一切未知,自己学习的专业又大多与自己未来的人生密切相关——大学里迷茫在所难免。



一位老师说:

“可以‘内卷’,但要清楚内卷的目的是什么。我在美国读书时那里的学生都很用功,因为要自己贷款交学费,压力非常大,这样努力的目的就很明确啊,自习室都是24小时的,晚上大家经常通宵学习。再者,人都有点惰性,比较有时也会促进进步。


一位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说:

“不是焦虑可怕,而是你知道别人在努力,你也知道自己应该努力,而你并没有那样做。还是要从源头处理,把份内的事情有节奏的落实好,当看到别人‘努力’时,便能稳坐钓鱼台。

“同时不妨利用这种焦虑的积极方面,我听学姐讲过她考研时的故事,舍友起的很早很努力,她也跟着一起去做,最后两个人都考上了心仪的学校,毕业时两人相视一笑互相感谢:要不是你,我也不会坚持这么长时间。”


《圆桌派》刘树勇说:

“年轻人更应该学会‘步步生疑’,面临的所有问题不用此时此刻全都解决,人不要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形,有时也找不到一个准确的形状把你装下,内心的思维框架最好要无形应该像水一样,流到什么形状就形成什么——随物赋形。”


     生活是自己的,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应该由自己来回答,所以我认为我们这代人最重要的是改变:改变身边每个人,改变身边每件事,唯一不变的就是此时此刻的勇气,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将改变世界。


别为了“短暂的幸福感”而选择内卷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挺好

很多人没有自己的世界

只是一颗被浪潮冲着走的浮萍


时光漫漫,有时候不妨停一会儿

灯亮了,那就等一等

因为明天

太阳照常升起


视频来源:大学生新媒体运营中心 田园

图文编辑:大学生新媒体运营中心 周浩然 胡岩竑

责任编辑:大学生新媒体运营中心 刘晨曦

往期精彩:

河大速度 | 快来围观HBUers在2020年走出了怎样的速度

快来看!河大各学院的朋友圈又双叒叕在讨论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