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入局,任志强喊暴涨,房价又要逆天了?
近日,楼市新闻密集轰炸,连久未露面的任志强都上了新闻。
身为任叔铁粉,刷微信公众号时眼前一亮。十年来跟踪楼市诸方言论,深感在房地产界,有料、敢说真话且通俗易懂的,无人能出其右。
某次任志强、周其仁来上海开讲,我去听了满满一堂干货。为什么当初定下房地产产权是七十年,重庆地票试验的构思和实践,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等。
任志强无论在网上还是现场都不改他大炮说真话的风格,这也是引得众人喜爱的原因吧。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们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欢喜、不满、气愤多种情绪,然而要为自己和家庭理财的未来做理性决策,必须对房地产在中国的当下和未来有客观的认知 。
政策的转变直接影响投资的方向,无论是李嘉诚、王健林这样的企业家还是我们普通人,谁能不关注政策的导向?
今年以来,不少大咖官员、学者、企业家或在房地产领域发言,或做出不同寻常的举动,且让我为大家梳理一番。
2017年5月26日晚,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现身复旦大学,以《关于建立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为题,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分享。
2017年6月27日,扬州市政府公布租房户社保满5年即可落户市区。
2017年6月30日,广州市政府宣布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租购同权。
2017年8月8日,在“2017博鳌房地产论坛:跨越与去地产化浪潮”上,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应邀出席:“房产税是长效机制,是内在稳定器,要加快出台房地产税。”
2017年8月9日在杭州市政府主导下,杭州市房管局和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创新业务事业部、蚂蚁金服集团旗下芝麻信用达成战略合作,杭州市将借助阿里的技术能力、生态资源,打造全国首个“智慧住房租赁平台”,把公共租赁住房、长租公寓、开发企业自持房源、中介居间代理房源、个人出租房源全部纳入平台管理。
2017年8月9日,网上流出一份深圳市住建局日前起草的《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深圳将“加快推广”政府主导+国企实施+公共住房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模式”。明确规定:棚改区改造的住宅部分,除搬迁安置房以外,全部用于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只租不售。
2017年8月10日王健林掌舵的万达集团官方微信宣布:万达彻底告别了房地产!大步走上轻资产之路。
别存侥幸心理
这回调控不一样!
每次房地产调控,总是限购限贷政策轮番上,经济稍一下滑,又放开了,跟着房价涨一轮。三番五次,似乎人们都对调控的结果不报期望,房价一路上涨的预期越来越强烈,各地群众纷纷加杠杆入市,形成一股房地产投资持续不断的热潮。到2016年,其情形简直可用此书标题来描述:《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本轮房地产调控初期,不少开发商还心存侥幸,捂盘惜售。不料政策层层加码,备案价控制、拿地控制、加大土地供应、不发放预售证、严控银行房地产相关贷款等等,坚决要稳住房价。随后开发商们清醒过来,又出现开盘抢跑的情况。
这次调控不一样!不再是只调控需求端的短效机制了,综合土地、房产税等一系列房地产长效机制也将陆续面世。
黄奇帆在复旦的讲座一出,人们对官方的态度大概有所了解。房地产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绝对不被允许发生的。从此我们的一线和热点城市将进入全新的“租房时代”了。
房地产过去一直是中国的支柱产业,各省市GDP增长对地产的依赖程度都比较高。这显然是不健康的经济结构。
备注:吉林、黑龙江因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不详未统计,标红部分为依赖度较去年年底增高城市 数据来源:地方统计局、地 方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中房智库研究员许倩统计整理 刘凯/制作
现在的调控大方向是要鼓励更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行为,即创业和创新。如果所有人都去买房炒房,社会财富都集中在不产生更多价值的房地产上,将是失衡的。只有将年轻人从买房焦虑当中解放出来,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创新,发挥年轻人的聪明才智,才会对社会进步更有益处。
然而
一线和热点城市的房价
可能还会涨
周其仁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探讨过“经济聚合度”与“人口聚合度”的关系。周教授说:只要北上广还在经济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人口聚集就是长期的趋势,而其他城市也会因为经济增长吸引更多的人才。未来这种相互推动关系也会使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更加协调。
最近的趋势可以看出京沪在吸引人口流入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至于不得不强行控制人口增长。而其他有优势的城市纷纷在开放户籍政策等吸引年青的人口流入。诸如深圳、杭州、南京、郑州、合肥等。未来城市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先知先觉的城市已在利用自己的优势行动。
在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房价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供求关系。如果一个城市能提供更多持续的高收入岗位,有源源不断的年青人口, 这个城市的房价便有支撑。加上目前房地产上附着的教育、医疗等资源,最终房价体现的是这个城市的竞争力。
所以只要中国经济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升级到高端制造业、消费升级、中国的金融能在世界占据至高点的主导位置,因为马太效应的支配,中国的发展会更加的耀眼。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房地产这种硬资产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一般来讲,土地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用原厦门规划局局长赵燕菁的解读,土地财政是一套以土地作为信用基础的制度,它的本质是为中国的城市化融资。在此过程中购买了中国房地产的人相当于购买了城市的股票,房地产除了有居住功能还是资本品,持有的人们享受了分红。
这可谓中国发展历程中的制度红利。
然而现在土地财政完成了历史使命要退出了,房地产上附着的制度红利即将消失。获利空间不再巨大,所以诸如万达这样的房企也彻底告别房地产,走上轻资产道路。
中国的未来重心,不再主要依靠房地产的拉动。而要靠创业创新。
但是,作为资产中的一大项,一线、省会、区域核心城市的“好房子”是有增值保值空间的。
周其仁教授文中说道:全球范围的证据却表明,人的经济活动所包含的逻辑就是在流动中聚集,然后再流动、再聚集,直至人口、经济和财富在地理上集中到一个个面积相对很小的地方去。
当中国未来的房地产形成“新房+二手房、公租房+个人租赁房”的商品房和租赁住房体系之后,要进入商品房市场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必须非常努力地为社会创造价值,获得个人的价值奖励后才有可能有能力在一线、省会城市付上首付购买自己的住房。
想必未来一切都会制度化,保障租户的权利,租购同权相信会在全国推广。人们安心居住才有可能专心地去发展自己的兴趣,有所创造。
下一波创富机会在哪里?
幸运的是,生长于斯的年青人还有创富的机会。只不过不是房地产这种只买进持有的简单事啦。
有人总结过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有过几轮大的财富增长的机会,比如80年代的个体户、90年代的股票认购证、入世时候做外贸、淘宝刚兴起时开网店、楼市、以及互联网热潮。在一个发展中国家,暴富机会随着发展完善越来越少,门槛越来越高。
现阶段,还有机会。那就是和以前的人们没有两样,敢想敢做。发现市场机会和空白,赶紧找投资人、找合伙的伙伴,一起开公司。
给人打工是不可能暴富和财务自由的。想要富裕,必须走不同于常人的路,用别人的时间和金钱来创富。
不过,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意味着是风险最大的路。能成功的人都是坚韧的,能应对种种困难的人。也许成功的路径各不相同,百折不挠,肯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品质。
来源 | 网贷之家 作者:任叔铁粉Ivy
声明 | 登载文章内容仅供传递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网贷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