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告诉你:错过北上广,还有这些城市拥有买房红利
最近我关注到房地产领域有两个大新闻。
1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个新闻是满头白发的任志强出现在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的“金融与房地产的稳定发展”的读书会上,他不改“大炮”本色,发了一番宏论:
中国房地产没有泡沫。房子的金融属性不变。绝对不能用平均数去讨论房地产市场问题。房产税要出台先得将之前从房地产税中剥离出来的工商税、教育附加和城市维护事业税以及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费都取消了。政府信誉没有垮台之前,你们可以拼命去买房。
图片来自微博截图
汗!真心敢讲!关键还真懂!
2
第二个新闻是8月28日国土资源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的通知,未来将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合肥、厦门、郑州、武汉、广州、佛山、肇庆和成都这13个城市展开试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
图片来自官网截图
我国土地制度是城乡二元公有制结构,建设用地包含国有建设用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
结合此前住建部联合9部委下发的《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至此,国有和集体所有建设用地都做了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安排。
图片来自官网截图
6月某人参加某会,涉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在朋友圈个人解读如下:
图片来自微博
以上两则新闻我的解读是:
任志强说的拼命去买房,因为我没去现场听他的前后文,我觉得一线城市可以用他这句话。其他的城市要看此文后面的大数据分析。
国家此次房地产调控是动真格的大动作,此举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哦,好官方的表述方式,我真这么想噢)。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一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二可以平抑城市一部分租金价格。但对商品房价的影响有限。
98年房改以来,中国房地产经历了狂飙突进的发展。自贯彻2016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中央精神以来,到租购并举、租购同权、共有产权房、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全新的制度化和租房时代。
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楼市和城市发展制度红利,未来普通百姓还能享受多少?
1从变态到常态的过程:房地产长效机制逐步出台
从中央和各地频出的政策可见,此次房地产调控很有可能要持续到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法制五个方面采取的长效机制一一出台为止。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每一个阶段都有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些地方便是创业者的机会,比如正在被大力推进的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人们常常讨论的阶层固化,比如很明显的英国和美国,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发展到稳定的缺乏增量机会的社会状态。发展中的光怪陆离是一种“变态”,像是此前高速增长的房价现象。当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出台后,房价将进入常态发展。这个过程充满着机遇和风险,一批人与之一起乘上了财富增长的高速列车。
由当下的政策导向可见,未来中国房地产将形成“商品房+租赁房+政策性保障住房”三重格局。不同收入水平和年龄段的人将选择与自己状况相称的住房,这是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有其所”的转变。
从吹风到实现,房产税已在中国被讨论太多。作为未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我相信房产税肯定会全国大范围铺开。为调节贫富差距,中国也会和美国一样征收遗产税,但这还有点遥远。
2租购并举下的房价走势
媒体常常表述的房地产黄金十年,老百姓随意买房就享受巨大涨幅的这一过程在中国已经结束了。利用房地产暴富的时代一去不返,这是发展的制度红利。
将要试点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十几个城市大都是人口净流入房价上涨压力比较大的城市。未来租购并举、租购同权的情况下,房价的分化在城市间特别明显。
简单表述就是:北上广深是世界的北上广深,除政策按压的保障性的房子涨幅有限外,倘若放开商品房任意买卖,根据供求关系,可以预见上涨是唯一的路途。
由于高铁的连接,即将形成的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特别是这其中的省会城市,将因为人口集聚而支撑其优质房产的价格,特别是学区房。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周其仁教授探讨过的人口聚合和经济聚合的关系,以及日本东京都市圈的历史经验,中国的城市化将来还是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一线城市、中心城市、省会城市从周边往下的小城市乡镇吸引青壮年人口前往发展和定居,许多缺乏人才和优质基础设施的小城市乡镇会渐渐失去活力,加之地广人稀,广大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可想而知,只有一个跌字。
无论在哪个城市发展,只要能够负担,自住性住房肯定是要努力购买的,而且是被政策鼓励的。
3逃离北上广,各二线城市争抢年青人和人才
图片来自网络
残酷点说,想要在哪个城市生活,需要与之相称的实力。城市会淘汰能力不够和意志不坚定者,适者留下生存。从个人角度而言,权衡利弊,选择留下还是离开是自由 。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薪酬高和机会多是对年青人最大的吸引力。智联招聘2017年7月公布了夏季求职期的报告,全国37个主要城市中,各地平均招聘月薪第一至第五位分别是:北京9791元,上海9337元、深圳8866元、杭州7933元和广州7754元。
图片来自百度地图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
图片来自百度地图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
人人都想去的地方房价和租金都不可能低。
图片来自网络
未来的城市间的竞争是年青人和人才的竞争,城市的管理者们已经发现,如果不早日争抢他们来落户,城市将来会失去活力而凋零,并且从中央得到的政策和财政支持都将减少。于是,一批城市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年青人和人才。
成都宣布“蓉漂计划”,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给到成都工作的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住由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满5年后可申请按入住时的市场价格购买。7月2日,成都表示将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等。
长沙提出未来五年将投入百亿以上资金,吸引100万人才的目标。在长沙工作、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或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才,首套购房不受户籍、个税和社保存缴的限制。对到当地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
南京市发布《人才安居办法》:力保16万人才安居乐业。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和园区内新就业人员,可以分别享受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购房补贴和租赁补贴五种待遇。高校毕业生可直接申请落户。
武汉规定,毕业3年内无需买房即可申请落户。喊出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口号。
新引进到杭州工作的应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和归国留学人员,将有机会获得一次性发放的生活补贴2万至3万元。
厦门对引进的一流顶尖团队给予1000万元至1亿元资助。
等等……
4大数据给我们建议:哪些城市值得去定居人口流动,用脚投票。在中国建设出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大都市后,后起之秀的准一线、强省会城市也在建设中崛起。放眼望去,诸如杭州、南京、武汉、成都、重庆等城市基础设施已有相当的水准,近年来加上政策鼓励,已有不少年青人前往定居工作和生活。
中国城区人口规模见下图:
图片来自网络
在人口流入数据上,三大城市群毫无疑问地占据着前三的位置:
图片来自百度地图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
但若离开一线,去哪些城市落户更有前景呢?
先看城市GDP排名:天津、重庆、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等城市平均水准名列前茅。
从单个城市看,人口流入的排名就是用脚投票的结果:郑州的新区建设的很好,又是唯一一个米字型高铁的省会城市,人口流入可观。
安信证券的高善文曾在一篇报告中指出,一个城市小学生新增人数能说明此城市的吸引力。在该市置业的保值性较好。
从人口流动迅猛城市的个人平均租金看,天津、郑州、武汉、成都等市与一线相比,宜居程度较高。特别是重庆。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财经周刊》曾经做过一个新一线城市的排名,其中的数据也具有参考意义。虽然对于新一线、准一线、强二线等说法目前尚未有定论。
图片来自第一财经周刊
图片来自第一财经周刊
从上面诸表显示,重庆、成都、天津、武汉、杭州、南京等市是一线之外的较好去处。如果综合房价、租房、商业、人口、GDP等等因素考虑,似乎重庆是首选之城。此外杭州因为风景秀丽、历史上就是富庶之地、良好的城市管理以及城市地位的提高,在一众城市中颇有竞争力。
5结语:要么坚守,要么去新一线
中国人多,优秀的人也多,去哪儿都是竞争,对自己必须有要求。已经在一线的年青人,要么坚守,全力拼搏。要么换个思路和方向,去“新一线”占坑,反正年青经得起折腾。
目前看来,中国发展由高速走向中速,许多二线、新一线的建设也才开始,这些城市和楼市都在增长中,城市群的建设相当于新一轮政策红利。如果能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落户并努力生活,相信若干年后,勤奋认真的人都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来源 | 网贷之家 作者:任叔铁粉Ivy
声明 | 登载文章内容仅供传递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