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如何才能让P2P出借人不踩雷、少踩雷
来源丨网贷之家研究中心
作者丨王春影
摘要
P2P网贷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出借人教育工作。以往,线下活动多定向邀请高净值用户非公开举行,但受平台集中精力迎接备案等影响,线上教育逐渐成为趋势,开展形式包括开设“出借人教育专栏”或通过“信息披露”专栏,披露P2P网贷行业法律法规,以及提示政策、市场等各类风险。
除了平台开展出借人教育以外,行业协会组织培训并引导会员自律开展相关工作,新闻媒体及第三方垂直门户等客观报道行业资讯也是开展出借人教育的有效方式。此外,出借人教育发挥实效,还需出借人主动学习,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
1
出借人教育政策要求
做好出借人教育是有效防范出借风险的重要一环。从不同监管文件看,监管对做好出借人教育工作保持了前后要求的一致性,即无论P2P网贷行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出借人教育都是平台必须落实的工作内容;从相关内容看,出借人教育方面覆盖风险提示、分类管理、网贷知识普及、信披等多方面工作。
2
出借人教育现状
加强出借人教育是保障出借人合法权益的基础,是值得P2P网贷行业各参与方深入研究的长期课题。
1、监管立法,从顶层提出强制性要求
监管对P2P网贷机构提出的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分级管理等多项具体要求均服务于出借人教育工作。监管要求明确了平台开展出借人教育的方向,但细节之处尚待完善,比如项目信披有待加强,运营数据统计口径有待明确;风险提示需要进一步规范提示内容、提示方式;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对出借人分层,有利于平台实施分级管理,后续可能需要监管层制定更加详细的出借人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
2、协会监督,构建上传下达的桥梁
互金协会除了积极构建信息共享平台,鼓励平台增强信披外,还采用培训、讲座的形式开展出借人教育工作。比如中国互金协会近期开展的“互联网金融知识进校园”系列教育公益讲座;北京互金协会开设“投资人教育”专栏,普及行业知识;上海互金协会于2019年4月成立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开展互联网金融教育培训;广东省互金协会、广州市互金协会针对“风险提示”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借贷出借人风险提示的通知》。但协会仅对会员机构有约束,出借人教育的效果需要看会员的执行情况。
3、平台实施,从实操层面保障教育落地
平台是开展出借人教育的主力。目前,平台基本上能按监管要求开展出借人教育。开展形式上,以“线上+线下”相结合为主。其中,线上开展出借人教育采用“出借人教育”专栏,“网贷学堂”,“直播间”的形式开展。优点是成本低、方式灵活,缺点是需要出借人主动点击学习;线下开展出借人教育采用“出借人见面会”,“开放日”形式,优点是面对面交流效果明显,缺点是成本高、受众有限。从出借人教育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
第一、普及法律法规。
了解业内法律法规是合格出借人的基本素质。平台在信披栏目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出借人提供了集中学习的机会。部分平台普及法规知识相对敷衍,比如仅披露法规文件名或法规停留在早些年的监管政策;而有的平台普及法规知识则较为用心,比如玖富普惠在首页明显位置设置了“网贷知识”专栏,并且法规知识已经更新到近来发布的重磅175号文件,由此可见,普法内容有专人追踪、维护。另外,玖富普惠普及的法规知识相对全面,从十三五规划宏观政策过渡到P2P网贷细分互金领域,从“1+3”制度框架过渡到电子签名等外围服务。而且,细节之处在于玖富普惠设置法规文件跳转至官方政策文件原文,或明确标准监管文件来源。
第二、开展风险教育。
平台对出借人的风险教育包括禁止性行为提示、出借人分级管理及风险提示三部分内容。其中,禁止性行为提示,即展示管理暂行办法划定的十三条业务红线;出借人分级管理是根据出借人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提供不同风险程度的借款项目;风险提示即揭示P2P网贷出借流程各环节可能面临的风险。
第三、组织线下活动。
备案临近,富有精力开展线下活动的平台已经比较少见。平台组织线下活动还是尝试促进与出借人的近距离接触,提高彼此的信任感,一般活动设计包括公司介绍、行业分析、现场验标、出借达人经验分享等环节。出借人可借此机会了解平台资产发现、风控、项目发布等细节,还可形成对平台高层领导风格的直接感受,并且可与其他出借人共同沟通交流,互相学习。
4、媒体及门户,发挥全面监督职能
新闻媒体及门户开展出借人教育工作多采用资讯方式,比如转发监管要求,协会或平台开展的出借人教育工作等。
媒体涉众广,在普及出借人教育中发挥了明显促进作用,并且具备较大的能量,加大该块的宣传工作后将明显加快出借人教育进程;门户网站是P2P网贷用户聚集区,除了传播行业资讯外,也可通过论坛、发帖等形式展示用户反馈,促进交流;而自媒体也应秉持职业操守,如实报道行业信息。
3
未来开展出借人教育建议
1、监管政策引导
通过政策传导实践出借人教育,需要监管明确法规要求,必要时给出解读说明;也需要出借人准确把握政策要点。
对易引发不同理解的政策要求,建议监管部门适时出台进一步的补充说明。比如自动投标,网传版备案试点方案禁止P2P网贷机构开展自动投标业务。字面意思看,似乎自动投标被全面禁止,但监管初衷应该是通过禁止自动投标进而杜绝平台发布期限错配的理财计划类产品,而基础的自动投标工具通常不会造成期限错配,并且可以提升出借体验。所以,哪类自动投标必须禁止,哪些可适当保留,建议监管在出台正式文件时给出进一步解释说明。
出借人需要把握政策的风向、并格外注意政策时点。比如2017年6月监管首提“双降”,后升级为“三降”,监管趋严。另外,108条对规模控制的要求是,禁止“检查时点的规模总量较2017年6月增长幅度较大”;那么,出借人在判断平台规模控制是否顺应监管要求时,应以“2017年6月”这个时点为分水岭,来理性看待平台规模变动。
2、纠正标签认知误区
根据平台股东性质不同,平台可划分为上市系、国资系、风投系、银行系和民营系。标签对平台的意义,需要新闻媒体等客观报道,以及出借人正确认知。
一方面,标签后的股东确实能给平台带来资源,或为平台输入管理、运营、技术或风控经验,这样的平台相对务实。判断标准主要看股东对平台持有股权比例、股权层级,具体可通过工商信息查询。判断平台和股东的密切程度,一方面看股东是否参与平台实际运营,通过高管是否入驻平台可核实;另一方面看股东业务发展,如股东可为平台引介更多优质资产,合作关系也更为密切。
但是,如果平台纯粹为了标签而去创造标签,容易滋生灰色交易,股东对平台的意义可能也仅限于增信,这样的平台风险较高。标签背后的隐蔽交易手段包括抽屉协议、股份代持、明股实债、虚假宣传等。
3、多维分析平台信披
读懂平台信披是出借人识别平台风险、自我完成出借教育的有效方式。
第一,看信披更新的积极性。对于意欲退出P2P网贷行业的平台,是不会花更多精力去维护信披的。那么,大多数平台均按监管要求建立信披板块、更新运营数据、更新审核信息,部分平台的信披反而还停留在数月之前,那么这样的平台起码合规意识不强。
第二,看运营数据的变动。比如按照监管要求披露累计交易总额、逾期数据、代偿数据等。那么通过累计交易总额中代偿金额占比,估算平台的不良率,进而评估平台资产质量。另外,175号文件,将规模较大、金额逾期率超10%的平台列为高风险机构,这就需要出借人格外注意相关运营数据变动。
第三,看项目信息的可信度。可以通过信息比对识别最初级的造假手段,比如项目信披借款人姓名与图片信息不一致,抵押物信息套用过往历史资料,房产位置与借款人的常驻地址存在明显矛盾等。
4、敏锐捕捉舆情动态
舆情动态需要新闻媒体和门户网站及时跟踪、客观报道,也需要出借人识别有效舆情。
舆情来自新闻资讯、行业第三方、自媒体、出借人爆料、公司公告等多方信源。出借人重点关注的舆情内容包括平台是否存在频繁高管变动、内部管理是否混乱、平台是否过多涉及高风险的其他投资、平台资金流动性变动等。同时,出借人在广泛搜集平台舆情的同时,也应注意识别虚假舆情。尤其是市场快速出清的当下,有恶意借款人企图通过抹黑平台扰乱市场秩序,甚至利用自媒体发表不当、虚假言论引诱借款人恶意逃废债等。出借人可根据舆情来源、爆料是否有实锤、相同负面舆情是普遍存在还是极端个例识别舆情真伪。
提升出借人成熟度,还需P2P网贷各参与方协作,持续、深入开展出借人教育工作,监管层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针对市场热点、疑点给出解释说明,协会加强培训指导,平台完善信披透明度,新闻媒体及垂直门户客观报道行业资讯。在市场提供了大量出借人教育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出借人积极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借经验,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来源 | 网贷之家研究中心 作者:王春影
声明 | 登载文章内容仅供传递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网贷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