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食品巨头全球化的漫漫长路

FoodPlus海枫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19-05-19

点击上方FBIF食品饮料创新,置顶公众号

作者:FoodPlus海枫

主编:Anna HU


FoodPlus(ID:FoodPlusHub)是一个专注在食品消费品创业的垂直社群,重点关注从零开始到营收1亿人民币规模的食品创业公司。

 

尽管对于全球的食品巨头来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对于中国食品巨头来说,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如何将业务发展到国外市场,进而实现业务的全球化,这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这篇文章我们想谈一谈中国食品巨头们的漫漫全球化之路。

 

中国食品企业如何走出去,走到国外市场,实现业务的全球化?对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食品企业来说,这是不得不严肃思考的一个问题。

 

是否具备国际化思维以及全球化思维会影响一个企业最终决策,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全球化与国际化有什么区别,国际化其实可以从多方面去进行思考。

 

比如业务国际化,则是品牌或产品输出到国际市场;原料国际化,可以理解为从国外引进原料;设备或技术国际化,可以理解为向国外先进设备厂商以及合作伙伴引入设备和技术;人才国际化,可以理解为招募国外先进人才。

 

全球化,在我们的理解里是比国际化要更前进一步的策略,则是整合全球资源在全球各地开展业务,而全球化的动作比较常见的主要有两种方式:1、收购兼并;2、从零开始发展业务。

 

相对来说,中国食品巨头全球化,收购兼并国外成熟企业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方式,反而从零开始发展业务并不多见。这和国外食品巨头全球化的方式有些不同,尤其是进入到国内市场,两种方式并行,但以从零开始发展业务为主。

 

光明食品是国内食品巨头中在海外市场布局比较早的公司,从光明乳业于2010年收购新西兰新莱特(Synlait)乳业开始,到2017年上海梅林收购新西兰牛羊养殖屠宰公司Silver Fern Farms,先后并购或控股了近10家国外食品或食品相关企业。

 

再到2018年6月初,澳优乳业收购Ozfarm剩余50%股权,实现100%控股,至此澳优乳业在荷兰、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都有优质奶源基地和自有奶粉工厂。

 

我们收集了新希望、光明、中粮、万洲国际、西王食品、澳优乳业、汤臣倍健、合生元、联想佳沃等近10家国内食品大公司海外布局、进行全球化的事件以及资料,试图还原从2010年到2018年这近十年里国内食品巨头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并分析这些大公司全球化的策略、背后的思考。

 

其中我们会将澳优乳业、万洲国际两家港股上市公司的全球化之路以及全球化布局做重点案例进行分析,与国内市场的协同性以及全球化布局的策略等,最终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以及要再进一步扩大规模的方式和路径。

 

食品巨头为什么要全球化布局?近10年时间里,国内食品巨头都做了什么全球化布局的动作和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以及各自全球化布局策略和背后思考,有什么可以参考借鉴的经验?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梳理了近10家中国食品巨头全球化布局的案例以及成绩。

01

光明食品集团



光明乳业在2010年收购了新西兰新莱特乳业51%的股份,这是光明食品集团第一个成功的海外并购项目。在光明乳业2010年的年报中显示,当时海外业务收入为3亿人民币,到2017年时,光明乳业的海外业务收入已经达到41.84亿人民币。

 

根据光明乳业2017年年报显示,新莱特乳业在2017年再次通过了新西兰基础产业部的审核,达到新西兰乳品工厂最高质量标准,而这也是光明乳业看重新莱特乳业的重要原因。

 

新西兰做为黄金奶源地,同时新莱特做为新西兰5家独立牛奶加工商之一,新莱特的牧场、奶源质量、加工技艺及企业管理都堪称一流。

 

尽管光明食品集团在国内拥有100万亩土地,但还不足以完成奶牛、奶源等整体布局,尤其是在优质奶源基地的资源更是匮乏。

 

时任光明食品集团新闻发言人的潘建军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首先,并购要符合光明的战略,乳业作为光明食品集团的核心业务,是战略重点。其次,并购的业务要与其他领域、部门实现协同。再者,并购的价格要合理,风险要可控。”

 

在收购后光明保留了新莱特原有的管理团队,并且开始完善新莱特的产品结构,在签订协议2个月之后便开启了新莱特第二工厂的投资与建设,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培儿贝瑞便是第二工厂的产品,除了优质奶源供应之外,也为光明乳业建立了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线。

 

在光明乳业收购新莱特乳业后第四年,也就是2013年,光明乳业与新莱特共同决定启动新莱特在新西兰交易所上市。同年7月,新莱特乳业在新西兰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募集资金 7500 万新西兰元,用于建设婴儿配方奶粉罐装生产线、乳铁蛋白生产线、自动化仓库项目。发行完成后光明乳业持有 39.12%股份,仍维持第一大股东地位。

 

此后新莱特也成为了澳洲知名乳品品牌a2的供应商,不仅提供优质的奶源,代加工液态奶产品,也为a2加工婴幼儿配方奶粉,甚至在2017年与a2深度绑定,在婴幼儿配方奶粉采取注册制之后,共同在国内推出a2至初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

 

2017年新莱特在光明乳业的协助下收购了奥克兰NZDC公司,这是新西兰一家奶粉公司,在收购后也壮大了新莱特乳业奶粉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也在2017年新莱特乳业和新西兰南岛食品达成多年期的液态奶独家供应协议,将进一步推动新莱特乳业业务规模的增长。

 

在收购新莱特乳业的2010年,光明乳业年营收为95.72亿人民币,到了2017年增长到216.72亿人民币,新莱特乳业所在的海外业务有着不小的功劳。

 

也正是从成功收购新莱特乳业开始,光明食品集团开启了全球化布局,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开始了海外并购之路。

 

光明食品集团为上海国企中集现代农业、食品加工制造、食品分销为一体,具有完整食品产业链的综合食品集团,旗下拥有光明乳业、光明地产、金枫酒业、上海梅林以及开创国际五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新西兰主板上市的新莱特乳业。

 

整个集团2014年营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2016年营收达到1558.55亿人民币。

 

在2015年一财网的一篇报道提到,从2010年开始到2015年一共收购了8家海外企业,这些包括了资源类、品牌食品制造商和分销型平台。

 

时任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葛俊杰接受采访时提到,光明集团将会在3-5年的时间内,完成全球区域性食品集成分销平台的搭建,实现全球食品对接中国市场,同时为中国品牌走向全球打造通路。

 

从截止到目前来看,实际上光明食品集团海外并购目的更多是收购国外成熟业务,实现业务多元化,同时将这些业务引入到国内来,还并未实现国内的品牌以及产品拓展到全球市场这一步。

 

此后在乳业板块光明食品集团也多次出手,在2011年与美国食品巨头通用磨坊竞购法国优诺Yoplait酸奶50%的股权,试图在酸奶板块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也开启全球化布局。

 

优诺酸奶是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2011年占9%全球酸奶市场份额,仅次于达能。但在这次竞购中,光明食品集团并未成功,最终优诺成为通用磨坊旗下品牌,并于2015年带入中国市场。

 

有成功收购新西兰新莱特乳业的案例,虽然收购优诺酸奶并不顺利,但这并没有阻挡光明食品集团海外收购的步伐。

 

在2011年8月底,花费5.3 亿澳元收购玛纳森食品Manassen Foods 75%的股权,玛纳森食品拥有非常好的品牌、资源和销售渠道,是澳大利亚排名较前的综合食品品牌运营商和分销代理商,拥有生产加工和物流基地,在干果/果脯、高端奶酪、健康零食、辣椒酱、蛋黄酱等业务领域排名澳大利亚第 1、第 2 位,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多个细分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2012 年 6 月 28 日,光明集团旗下上海糖酒集团与法国著名葡萄酒经销商 DIVA 波尔多葡萄酒公司完成股权交割,收购其 70%股权。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海外成功收购一家葡萄酒经销商。 DIVA 公司拥有法国 10 大顶级酒庄中的 7 家销售代理权,包括拉菲、拉图、玛歌等葡萄酒品牌,销售渠道遍布全球 44 个国家和地区。

 

2012年,光明食品宣布收购时,维多麦的企业价值约12亿英镑,其中股权约3亿英镑、债务约9亿英镑。不过在2017年将持有的维多麦清仓,以14亿英镑的价格出售给了美国麦片公司PostHoldings。

 

2014年光明食品旗下子公司益民食品一厂(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意大利橄榄油厂商Salov集团90%股权,Salov集团专业生产和销售橄榄油,拥有Sagra和FilippoBerio两个著名品牌,总部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目前营收约为3.3亿欧元,其产品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在美国和英国均为市场领导品牌。

 

在2014年光明食品集团收购收购以色列食品巨头Tnuva,花费86亿人民币。Tnuva是以色列最大的食品公司,业务包括乳制品、冷冻蔬菜、禽蛋制品、肉制品以及糕点等食品的生产、分销以及销售。

 

2015年光明集团花费7900万欧元收购了米盖尔公司72%的股权,米盖尔公司是西班牙仅次于麦德龙的第二大食品分销商,创立于1925年,旗下拥有63家付现自提门店、6个物流配送中心,拥有产品种类超过14000种,销售范围覆盖33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大约为70亿人民币。

 

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收购意大利橄榄油厂商Salov集团,此前光明业务范围涵盖乳制品、糖、酒、休闲食品和罐头食品等,此次收购Salov弥补了其在橄榄油行业的空缺。而橄榄油行业刚刚在中国兴起,正是进军的好时机。

 

2016年上海梅林花费近12亿人民币收购新西兰牛羊养殖和屠宰公司Silver Fern Farms 50%股权,Silver FernFarms成立于1948年,是新西兰家喻户晓的肉类品牌,旗下业务主要包括牛肉、羊肉以及鹿肉。在收购后上海梅林的牛羊肉业务板块年营收从2016年的8亿人民币,增长到了2017年的117.6亿人民币。

 

而上海梅林主要从事肉类食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休闲食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是国内最大的食品生产、销售企业之一,在肉及肉类食品、蜂蜜、奶糖等行业居行业首列。2017年营收达到222.21亿人民币,2016年营收为138.3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0.63%,其中增长的营收大部分来自牛羊肉业务。

02

新希望集团



新希望集团从业务板块来划分,分为实体产业和金融投资两个部门,实体产业包括:食品与现代农业、乳业与快消品、房产与基建、化工与能源,金融投资包括:金融业、基金与资产管理、TMT投资、医疗与健康。

 

其中涉及到食品的板块主要是食品与现代农业、乳业与快消品,食品与现代农业板块业务属于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乳业与快消品板块业务属于正筹备A股上市的新希望乳业。除此以外新希望集团旗下还有产业投资平台草根知本,新希望乳业属于草根知本平台来管理,除此以外草根知本还涉及到保健品、冷链物流、宠物食品以及跟线下零售相关的实体。

 

在全球化布局上,新希望集团也是比较积极的一家巨头公司,对于新希望集团的海外并购,一是集团公司及其他平台出面,另一个是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出面,刘永好父女也在海外并购中各有分工,合力推进国际化转型。

 

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上市公司层面并购更多的是在鸡、猪、鸭等三个产业,而在牛、羊、奶和鱼虾方面的产业并购集团那边会看得更多一点。

 

从新希望六和官网资料显示,海外业务目前主要包括饲料业务,分别在亚洲区域的印尼、越南、菲律宾、孟加拉,以及非洲区域埃及、南非等国家开展业务。

 

海外收购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1、强化饲料业务的粮食供应端,一方面与中粮、嘉吉等世界级粮仓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另一方面投资、并购海外粮食贸易企业,能直接控制一部分粮食供应链。

 

2、在肉食品业务布局海外,直接收购海外有成熟业务的食品加工企业,这和国内业务发展路径达成一致,目前新希望六和正在从一家饲料企业发展为现代农业的综合型企业,也就是说在肉食品业务上在加强,并且收购了多家国内肉类食品企业,其中包括浙江顶誉食品以及北京嘉和一品等。

 

肉类食品业务的营收:2015年为193亿人民币,2016年为20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5%,2017年为21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47%。

 

海外业务营收的占比:2015年营收615亿人民币,海外收入43亿人民币,占比6.08%;2016年营收608亿人民币,海外收入50亿人民币,占比7.07%;2017年营收625亿人民币,海外收入67亿人民币,占比8.22%。

 

虽然新希望六和的海外收入占比逐年在提升,但增速并没有很快,这也跟海外布局的方式有关,做海外并购的案例并不多。

 

2015年收购美国著名饲料原料贸易商蓝星贸易20%股权,花费8.4亿人民币。美国蓝星公司是美国独立的粮食及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成立于1922年,在北美地区具有区域性领导地位。

 

依托先进的物流和信息技术,美国蓝星公司专注于大宗商品的实物交易,业务主要聚焦在粮食贸易、饲料原料贸易、能源产品贸易三大板块,在北美、南美、英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为什么要收购美国蓝星贸易?作为国内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新希望六和对上游玉米、高粱、DDGS等原料需求庞大,以往新希望海外采购都是通过海外粮商,如何能直接采购获得更便宜的原料?新希望想到了并购粮商。

 

新希望集团除此以外的并购多来自于非上市公司板块,包括集团公司、厚生投资、草根知本以及产业基金。

 

2013年12月,新希望产业基金控股收购了澳大利亚第四大牛肉加工商Kilcoy畜牧业公司(简称KPC),总投资额近5亿人民币。

 

KPC成立于1953年,位于昆士兰州阳光海岸基尔科伊镇(KILCOY),现已发展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牛肉加工和出口商之一,拥有750多名员工,每年可加工逾260,000头谷饲牛。

 

交易完成后,新希望集团保留了KPC的管理团队及员工,同时利用新希望优质的产业链资源帮助KPC丰富产品供应类型,拓展新的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2014年厚生投资收购美国食品加工企业Ruprecht,Ruprecht成立于1860年,是一家中高端食品深加工企业。Ruprecht利用分子料理技术生产各类牛肉,鸡肉及海鲜产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即食包装食品。

 

主要客户包括美国中高端超市及知名餐饮企业,其产品研发能力和质量控制得到了客户的认同。自收购后公司运转良好,计划将产品推广到中国市场。

 

2015年7月30日,新希望乳业与Moxey家族、Perich集团及澳大利亚自由食品集团,合资成立了“澳大利亚鲜奶控股有限公司”(Australian Fresh Milk Holdings PTY LTD.),其中,新希望乳业持最大股份。

 

合资公司以奶牛规模化、专业化养殖产业为基础,并将在该领域的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根据协议,澳大利亚鲜奶控股可利用自由食品集团的加工产能和新希望乳业在亚洲的影响,进入中国和东南亚等市场,使澳大利亚鲜奶控股拥有了规模化的经营平台。

 

新希望乳业通过上游投资,完善其“上游-加工-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举措。

 

2016年6月底,新希望集团旗下的草根知本集团全资并购拥有27年品牌历史的澳大利亚保健品品牌ANC,这也是新希望集团在高端健康食品、健康医疗领域海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Australian Natural Care Pty Ltd.成立于1989年,主要经营维生素,膳食补充剂,天然生活用品等产品。ANC目前自主品牌有119个产品,其天然、无污染、无化学残留的品质,均获得澳洲政府TGA审批。并购后,会继续彻底的保持ANC产品的“原汁原味”。

 

管理层人员全部沿用澳大利亚当地团队,产品生产方面坚持产品的原产地生产,选择最优质的原料和最先进的制作工艺。ANC的收购表明新希望集团在海外战略上迈出的新一步,正式进入营养健康领域。

 

2017年12月新希望以50亿人民币收购澳洲宠物食品公司Real Pet Campany,这次对Real Pet Campany的收购新希望联合了厚生投资、新加坡主权投资公司淡马锡、中投海外直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启承资本等投资者。Real Pet Campany是澳大利亚本土最大、澳新市场第二大的宠物食品企业,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宠物冰鲜粮生产商。

 

Real Pet Campany主打冷冻鲜粮,旗下有8大品牌,分别是Nature's Gift,Farmers Market,Natures Goodness,V.I.P.Petfoods,Fussy Cat,Ivory Coat,Doctor B’s BARF、Tucker Time。

 

在收购后Real Pet Campany依然保持独立运营和发展,并且接下来准备进入美国市场,新希望还将提供供应链、渠道、运营管理等资源为其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支持。

03

西王食品


西王食品是深交所上市公司,主产品为西王牌玉米胚芽油及鲜胚玉米胚芽油,产品涉及葵花籽油、橄榄油、亚麻籽油、花生油等多个健康油种。

 

在2016年西王食品以7.85亿美元收购加拿大运动营养品公司Kerr 100%股权,根据西王食品公告,收购Kerr可以帮助公司进入运动营养和保健品市场,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

 

从2011年开始到2015年,西王食品收入分别是人民币18.4亿、24.8亿、24.2亿、18.7亿、22.4亿,可以看到西王食品主营的植物油业务处于增长瓶颈期,尤其是在2013年业绩开始放缓,2014年同比下降22%左右,虽然2015年有一定增长,但跟2012年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2017年是收购Kerr 完成的一整个财年,年营收为5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6.46%,其中植物油业务营收为22.4亿人民币,同比下降9.61%,运动营养品业务营收为29.5亿人民币。

 

由于收购的加拿大运动营养品公司Kerr在2016年11月才交割完成,所以并入2016年营收为5.28亿人民币,2016年同期整个Kerr公司营收为30.5亿人民币。

 

Kerr公司也被称为Iovate,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加拿大奥克维尔,主营业务为运动营养品以及体重管理产品,旗下品牌除了Iovate还包括MuscleTech,Six Star Pro Nutrition,Purely Inspired和Hydroxycut等。

 

Iovate主要的分销渠道,包括食品,药品,大众和俱乐部,健康食品商店和在线,以及全球130多个国家。在GNC,维生素商店,Bodybuilding.com,沃尔玛,Target,沃尔格林,山姆俱乐部,亚马逊网站和其他精品零售商处都可以买到新产品。

04

汤臣倍健

 

汤臣倍健是国内知名的膳食补充剂上市公司,旗下拥有多个膳食补充剂品牌,包括主品牌汤臣倍健、运动营养品品牌健乐多,产品主要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天然动植物提取物及其它功能性膳食补充食品。

 

在2016年3月份臣倍健控股NBTY在华业务,NBTY与汤臣倍健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将旗下两个品牌“自然之宝”和“美瑞克斯”注入合资公司,据汤臣倍健的公告显示,新的合资公司拟注资8千万到1.2亿元,持股比例为60%。

 

NBTY将原有在中国市场的自然之宝(Nature's Bounty)和美瑞克斯(Met-RX)两大品牌的业务以及跨境电商业务注入合资公司,持股比例为40%,合资公司将拥有两大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永久经营权和商标使用权。

 

NBTY是维生素、膳食营养补充剂、运动营养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旗下品牌NATURE’S BOUNTY是美国著名膳食补充品牌,NATURE’S BOUNTY更为中国人熟知的是自然之宝这个品牌名。2006年,NBTY正式进入中国,在华的销售业绩已达到10亿之巨。

 

在今年1月份汤臣倍健公告将收购以近35亿人民币澳洲益生菌企业Life-Space,便开始停牌,目前还在停牌中,据倍健公告称,“本次收购系为完善公司在全球膳食补充剂细分市场的布局,发掘新的增长机会”,而公司CEO林志成先生说,“买的是未来和协同放大效应”。

 

Life-Space是一家澳大利亚的家族企业,其益生菌系列产品下至孕妇和婴儿,上至花甲老人,皆可服用,且益生菌胶囊均为蔬菜胶囊,适合素食者”。是全球知名的益生菌品牌,也是益生菌品类中增长较快的品牌,在2014年通过跨界电商的方式进入到中国市场。

05

合生元

 

合生元是一家主营婴幼儿奶粉、复食以及益生菌产品的港股上市公司,2013年营收为45.6亿人民币,2014年营收为47.3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7%。2015年营收为48.1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

 

2015年合生元以17亿美元澳大利亚营养品公司Swisse 83%股权,2017年2月实现全资控股。Swisse是澳洲一家保健品、营养品公司,旗下品牌包括BiostimeTM、SwisseTM、Healthy TimesTM及DodieTM。

 

据合生元财报披露的计划,Swisse的线下策略:一方面,加快保健食品的备案和注册;另一方面,在保健食品之外,也同时开发和引进不需要注册的常规食品,如运动营养蛋白粉、维生素C泡腾片等。

 

合生元于2015年9月交易完成,营养品业务并入当年营收为8.49亿人民币,占整体收入的17.6%,2016年营收为26.8亿人民币,占整体收入的41.2%,同比增长215%,2017年营收为34.1亿人民币,占整体收入的42.2%,同比增长27.3%。

 

在完成收购Swisse后,2016年营收为6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5%,2017年营收为80.9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4.4%。这些营收数据表明收购Swisse之后,推动了合生元业务多元化以及整体营收迅速增长。

06

澳优乳业

 

澳优乳业是一家主营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香港上市公司,其中羊奶粉是主要营收来源。

 

澳优乳业总裁颜卫彬先生在FBIF2018演讲

图片来源:FBIF2018相册

 

在2011年时花费2.19亿人民币收购荷兰乳企海普诺凯乳业集团51%股权,收购海普诺凯目的是为了加强羊奶奶源以及羊奶粉的供应链,确保羊奶粉的供应能力。2015年以4.7亿港元收购澳优海普诺凯剩余49%股权。

 

海普诺凯是荷兰最大的羊奶生产商,亦是一家百年乳企,有从收奶到包装成品完整的产业链以及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严格的质量安全控制系统。

 

在此之后,澳优乳业开始投资5000万欧元对荷兰3个工厂(Lyempf、Lypack、Hyproca Dairy)进行技术改造。2014年,澳优又投资总额达1.65亿欧元的绿色项目新工厂建设,新厂建成后将成为欧洲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婴幼儿奶粉生产工厂之一。

 

2016年8月24日,澳优与澳大利亚专业高端营养品品牌Nutrition Care签订业务销售协议和土地销售合约,澳优以2640万澳元(约人民币1.33亿元)收购Nutrition Care的业务和资产;以520万澳元(约人民币2630万元)购入NutritionCare位于澳大利亚的物业土地以及现有生产基地及业务。

 

2017年5月22日澳优乳业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澳大利亚全资子公司Ausnutrition Care与澳大利亚Australian Dairy ParkPty Ltd(简称“ADP”)的股东达成协议,以2330万澳元(约人民币1.19亿元)收购ADP公司100%股份,并将向ADP提供股东借款1000万澳元(约人民币5134万元)以帮助其业务发展;同时与澳大利亚Oz Farm Royal Pty Ltd(简称“Ozfarm”)股东达成交易,以1100万澳元(约人民币5647万元)收购Ozfarm50%的股份。

 

2017年收购台湾权峰国际60%股权,加强台湾婴幼儿奶粉的分销网络。

07

万洲国际

 

双汇集团目前是万洲国际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控制A股上市公司双汇发展59.27%股份,除此万洲国际还通过全资子公司罗特克斯控制双汇发展13.98%的股份。

 

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是万洲国际(前身双汇国际)于2013年以总价71亿美元收购而来,在收购之前,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就持有欧洲最大肉类生产商Campofrio37%的股权。

 

万洲国际2010年营收为51.82亿美元,2011年营收为54.55亿美元,2012年营收为62.43亿美元,2013年营收为112.53亿美元,2014年营收为222.43亿美元,2015年营收为212.09亿美元,2016年营收为215.34亿美元,2017年营收为223.79亿美元。

 

2017年收购美国一家一体化猪肉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Clougherty,旗下品牌包括加州具领先地位的培根及鲜制香肠品牌Farmer John,这次收购巩固了万洲国际在美国猪肉市场的地位,并且将市场打进了美国西海岸地区。

 

2017年6月收购波兰三家肉类企业,包括一家肉类加工及肉制品工厂、一家零售包装鲜肉工厂以及一个正在开发的鸡肉加工项目。2017年7月,收购波兰一家生猪屠宰场Pini33.5%的股权,并同意之后收购剩余66.5%的股权。这些收购有助于强化万洲国际在波兰的市场地位。

 

2017年9月收购罗马尼亚两家企业Elit和Vericom100%股权,这两家企业经营三所肉制品生产工厂、5个分销中心,通过这两次收购万洲国际在罗马尼亚的肉制品市场占据领导地位。

08

中粮集团

 

1949年成立的中国粮油,起步业务为粮油贸易和加工,后来不断完善其产业链条,将业务拓展至种植养殖、物流储运、食品原料加工、生物能源、品牌食品生产销售以及地产酒店、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中粮集团以“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为使命,通过不懈的努力,造就了诸多高品质、高品位的品牌产品与服务组合,从最初的粮油贸易和食品加工公司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农产品、食品等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

 

近几年中国进口农产品逐年增大,预示着我国农产品的巨大缺口,这对许多贸易公司形成巨大的诱惑。国际四大粮商ABCD正是预见了这种趋势,已在中国布局多年。

 

国内许多农产品的原料采购都来源于四大国际粮商,下游加工企业对原料供应厂商的依赖性强,使得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控力不足,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大豆为例,有资料显示,每年进口的大豆中需通过四大粮商采购的占80%。当然处在大豆产业链下游的企业也大都难逃外资掌控,被国际粮商参股或控股的中国榨油企业高达70%,比如金龙鱼、鲁花等品牌均有外资介入。

 

从2011年开始,中国食用油价格经常大涨大跌,发改委屡次约谈大型油企,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为这个行业基本都是外资掌控。

 

ADM、嘉吉、邦吉和路易达孚等著名跨国粮商都已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形成了全产业链模式(种植—加工—物流—贸易),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4年中粮集团收购荷兰粮食贸易公司Nidera 51%股权,后又于2016年收购Nidera剩余49%股权,以及2014年中粮集团以15亿美元收购新加坡来宝农业51%股权,后又于2015年12月收购剩余49%股权。

 

来宝农业前身为来宝集团农业板块,成立于1998年,在2011年准备分拆上市时,内部重组为来宝农业并开始作为独立平台管理。目前,来宝农业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机构。

 

来宝农业从12年前通过收购全球谷物贸易公司Andre&Co亚洲业务起家,已经逐步建立起具有纵向一体化、完整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和覆盖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巴拉圭、中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资产网络。

 

过去几年,来宝农业通过集中新建和收购,在以南美、黑海为代表的粮源产地和以亚洲为代表的终端市场均布有油脂压榨厂和精炼厂,全球粮油加工能力有较强基础。来宝农业的大豆、糖、咖啡等产品在南美和全球市场有一定份额。

 

Nidera于1920年成立于荷兰鹿特丹,1929年业务扩展至阿根廷。公司40年代起进入植物油业务,用20年时间成为行业领军企业。80年代末,Nidera开始在阿根廷开展种子业务, 2005年通过收购Bayer种子业务进入巴西市场,2008年又继续将业务拓展到欧美。

 

最近几年,Nidera通过仓储、物流设施投入,在巴西发展迅速,并逐步建立多元化全球粮食采购网络。目前,Nidera在18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产品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

 

Nidera的优势在于对一手粮源的掌控和南美市场领先的种子业务。通过提供种子、化肥和农药换取大豆、小麦、玉米的易货贸易模式,Nidera在南美主要粮食采购国巴西、阿根廷与农民和当地合作社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从而锁定了粮食供应,2012年实现产地收购量超过1100万吨。

 

Nidera拥全球范围内独立经营的种质资源库,在引入基因特性上具备行业领先的能力和经验。

 

收购了荷兰Nidera之后,中粮可以利用其在阿根廷、巴西、中欧等地强大的采购能力平台获得低成本的农产品原材料,建立从农产品最大生产地拉丁美洲到农产品最大的需求地亚洲的贸易桥梁,并由此获得稳定的粮食来源,以缓解我国农产品缺口不断增加的焦虑。

 

同时,中粮的并购还可以打破国际四大粮商对农产品原材料的垄断性定价权,利于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保障国家安全稳定。

09

伊利乳业与蒙牛乳业

 

相比前面几家食品巨头,伊利在海外建设奶源基地以及研发中心来反哺国内市场,而蒙牛主要从奶源、经验、资源、品质乃至运营理念的引进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

 

2014年伊利在新西兰奥克兰建立了一家乳业一体化生产基地,占地38公顷、建筑面积16000 平方米,日处理鲜奶1400 吨、年生产婴儿基料粉47000吨。

 

在2017年又将这个大洋洲生产基地进行扩建,在新西兰南岛南坎特伯雷洲怀马特市建设年产16.2吨功能性乳蛋白牛乳深加工项目、年产80000吨UHT奶项目、年产56000吨全脂奶粉生产项目、年产30000吨婴儿奶粉包装项目四个单元的生产基地。

 

新西兰的生产基地很大程度上帮助伊利建立了海外优质奶粉的供应链,新西兰培然这个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就是依托于这个大洋洲生产基地发展起来的。

 

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在FBIF2018发言

图片来源:FBIF2018相册

 

以及在荷兰成立伊利股份欧洲研发中心,加强伊利研发的力量,奶粉品牌托菲尔是这个研发中心的研发成果。伊利在欧洲还和意大利乳业巨头斯嘉达达成战略合作,将从奶源、生产以及技术多方面进行合作。

 

牧场管理方面,蒙牛与丹麦乳企巨头Arla(爱氏晨曦)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同步建设标准化牧场赛罕牧场,将领先、科学、智能、环保的先进国际化养殖理念与蒙牛的自建牧场管理相融合,实现质量管理的全面升级。

 

在产品研发方面,蒙牛与法国Danone(达能) 建立合资公司,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对标国际,进行国际品质乳制品研发。

 

与达能旗下在美国的子公司WhiteWave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创新推出植物原饮植朴磨坊,展开了对植物蛋白产品的布局。目前打了植朴磨坊和Silk的植物蛋白饮料已经在国内各大零售渠道以及全家便利店上市销售。

 

2015年11月,蒙牛雅士利在新西兰的奶粉工厂建成投产,大幅提升蒙牛奶粉业务优势。

 

全球化布局背后的思考

 

从上面提到的近10家食品巨头全球化的布局以及成绩,基本上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1、加强主业,不论是从并购同类业务公司,还是从上下游的整合,比如中粮、新希望六和、澳优乳业、万洲国际以及中粮、光明食品集团;

2、进行业务多元化,主业增长遇到瓶颈,通过并购进入到其他业务领域,比如合生元、西王食品,以及汤臣倍健收购澳洲益生菌企业Life-Space,还有新希望收购澳洲宠物食品公司Real Pet Campany;

3、加强产品能力以及产品研发力量,这包括在海外建设研发中心,并购海外成熟工厂,与国外成熟食品巨头达成战略合作,比如蒙牛、伊利、澳优乳业。

 

从2010年光明乳业成功并购新西兰新莱特乳业开始,中国食品巨头走出去的案例越来越多,尽管经过这么多年的时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并不能说中国食品巨头全球化已经逐渐成熟,相反这才刚刚开始。


提示:

* 本文FBIF原创首发,欢迎无条件转发朋友圈。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 投稿与商务合作,联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 广告 /

/ FBIF食品微信群 /

让专业的人聚在一起

长按识别二维码,后台回复“2”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3万+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综合创业、乳品、饮料、咖啡、酸奶、茶饮料、啤酒、零食、新零售、特医食品、调味品、餐饮、代工、营销、研发、包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