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拼多多为什么崛起?这是目前解读最深刻的一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首席品牌官 Author 梁宁
点击上方FBIF食品饮料创新,置顶公众号
拼多多为什么崛起?拼多多的用户体验有何不同?对拼多多用户有怎样的洞察?8月2日,《产品经理30讲》作者梁宁在得到APP上,就近期最火的拼多多展开了一系列分析。
经梁宁授权,我们把直播内容整理后,分享给大家。可以说,这绝对是目前市场上面对于拼多多的解读和研究最深刻的一次。
这两天我们所有的重点,几乎都在谈拼多多的假货。当然,对假货的所有批评都是对的。为什么呢?因为提出批评的人是媒体人,作为一个媒体人当然要对这样的状态、这样的生意去作出谴责。
但是同时,观点不能改变物质,你骂拼多多能把假货骂没吗?你把拼多多骂死,所有农村的老百姓就有电视了吗?他们就能享受好的物质了吗?
观点不能改变物质,但是所有人的观点会一起构筑我们的精神和观念,而精神总有一天会重塑物质。所以基于这一点来讲,我当然是认同所有的媒体一起对拼多多的批评,包括黄峥自己也说,善意的批评要接纳。
但我是一个做产品的人,我相信今天很多听我课的人也是有志于做产品的人。拼多多有假货,这是一个现实,但是,是不是只要卖假货就可以成为拼多多?如果说只要卖假货就可以成为拼多多,农村那么多小店,或者你可以看哪家平台没有假货,这是一个中国的普遍问题,这是中国的社会问题。
所以今天我们的探讨话题是说拼多多这么强,它除了假货,还有什么?
消费升级带来的机会
我们但凡看到了突然之间地上冒出一条大河,一定不是凭空产生,或者来场大雨就成就一条大河,它是山体运动、山势走向才能成就一条大河的流向。所以是几条大水一起往拼多多的河床里灌溉,才形成了今天的这条拼多多。
我们现在身处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在消费升级的时代,实际上是新生活、新消费和新商业三件事情循环滚动,在底下不停地迭代。在这样的循环里,所有的东西都值得重做一遍。
首先是人口升级,场景升级。包括微信的社交场景,以及移动支付、中国的物流等整体都到位。我还记得2000年初,雷军刚开始做卓越的时候,为物流问题简直痛苦得死去活来,现在这已经不是需要一家公司的问题了,而是变成了整体社会能力的提升。
接着是信息升级,曾经很多人得不到信息,但是微信在2017年12月,到了将近十亿用户时,几乎所有人的信息已经没有障碍了。
当然,你不能这么简单地说就是这几个事情形成了拼多多,我只是把这个再例证一下,新生活会要求新消费,新消费一定不能满足新生活,所以会催生新商业。但同时,新商业又会构筑新生活,接着又会产生原来没有过的场景和消费能力,再次产生新消费。
所以,实际上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世界就是在不停地循环,不停地重构,不停地迭代,谁如果停留在既定的优势里,就会被重构的世界覆盖掉。我们没必要捍卫你曾经的世界观,毕竟世界在不停地被重构,不停地在拓展。
02
四大红利撑起了拼多多
第一是淘宝的商家外溢;第二是聚划算划归天猫;第三是3-6线的人群上网;第四是微信红利。
做生意肯定是先有卖再有买,所以首先要成体量地获得一大批商家。
阿里马云做了中国电商的科普工作,把很多完全对互联网电商没有概念的人,拉到网上来。这成就了一个阿里中供、阿里铁军的强地推团队。但是今天拼多多再成建制、成体量拥有商家时,它不需要这么艰难的扫盲过程,这些人已经被阿里、被美团地推扫过无数遍了。
① 不管是淘宝的流量见顶,还是它的打假行动,都让很多商家外溢。原来在淘宝做生意的这批人,现在没地儿去了,成建制地接收这批人的是拼多多。这是一个红利。
在PC时代,2009、2010、2011年曾经有千团大战,但最后千团大战的硕果实际上只有三家公司,一家是美团,现在是以外卖为主要业务,第二个是聚划算,第三个是窝窝团,曾经上市,现在又退市了。这就是千团大战的结果。
② 团购的模式曾经被验证过,但是现在没有人再做拼单、团购生意了,以至于拼多多出现的时候大家都不意外。
③ 新用户的出现。
由红米所代表的低价的智能手机快速让三到六线用户上了网,农村互联网的渗透率提升。
④ 微信的流量。
微信在2017年12月的时候达到了十亿用户,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所有人基本上都是网民。并且微信支付开通了,所有人不再会有支付的问题,所有的快递,十几年的电商,使我们到镇的物流都做得非常好,不需要到村,物流节点做到镇的单位几乎已经可以满足所有村的购买需求。
这四个红利,拼多多同时满足。① 承接了淘宝的商家;② 全网没有人再做团购模式;③ 三到六线城市的人上网;④ 社交电商,这四个红利一起撑起了拼多多。
03
拼多多崛起的背后
在这四个红利背后是低端供应链和低销人群如何安放的问题。
在我的《产品思维30讲》里面有一个概念叫价值网,成就一家企业的其实不是创业者,而是价值网,是谁需要你。
所以,我们今天把拼多多骂死,这些低端供应链依然存在,低销人群依然还存在。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他们总是要有一个地方去安放的,只不过是集中的安放点堆积在拼多多,成了一个大数,让大家吓一跳。
低销人群这件事情,今天拼多多一呈现,可以想象无数人都在拍大腿,无数人简直是悔死了。首先第一个,凡客的陈年肯定会拍大腿。陈年最早是跟雷军一起做卓越,后来把卓越卖掉以后,他又做过其他的,最后决定做凡客。
当时我就问他,我说为什么要叫凡客?他说因为我最讨厌的名字就是卓越,然后我就问,那凡客打算做什么东西呢?卓越肯定是卖书,提供精神消费,书、音乐什么的。凡客您干吗呢?陈年就跟我说,“我要卖地摊货,最真实的消费就是地摊货。地摊货有几个特点,第一是没有品牌,没有任何品牌溢价,你看上的就是东西本身。”
那个时候,凡客真的是去品牌化的,包括衣服上的logo都是极其低调,陈年当时希望用户要的东西就是这个货。
什么样的东西会让用户有自卑感,什么样的东西让用户有优越感。换句话来讲,为什么在联想工作以前,我都不去商场里买东西?是因为我内心觉得商场的东西太贵了,我觉得我就应该在地摊上买东西,我就应该在动物园批发市场买东西,这个地方才是我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上京东用点好的”这句slogan,真的会让一部分用户挺自卑。其实,拼多多和淘宝的用户重合是50%,和京东的用户重合是极低的。
接着,我们来看一组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数据,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二季度是14000万,平均是一个人4000多。再简单一点看,扣除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外,你会发现,2017年,中国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2000元。
问题是,在这2000元中,我们还得缴房租、供房。所以人均可支配收入,加上北上广深如果是5000元,你缴完房租、供完房以后还剩多少钱?
所以,对低价的需求依然是一个绝对的大数。
2015年,发生了淘宝大战国家工商总局事件,接着2016年,淘宝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打假,关了20多万个店。2015年7月京东抛弃了拍拍,2015年9月拼多多上线。在拼多多这样的商家快速崛起的时候,淘宝和京东是没有办法的,因为拼多多的商家很多是被他们抛弃的人。
一切红利的根基都是人口红利,就好像一个生意的本质就是两件事,一个是机会,一个是体量,人口红利就是那个最核心的体量。
从消费侧来讲,大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这么多。谁能够成建制拿到新的商家,不管是被淘宝和京东训练好的、抛弃的,以及新创业者和城市新的无产者。
2004、2005年,淘宝刚开始的时候,在淘宝上开店的人,就是那个时候的城市无产者,就是我在城市里拿不到资源,租不起店面,所以只能到互联网找一个机会来做事。之后,淘宝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庞大,越来越体系化,基本上2012年以后,其实整个淘宝的流量见顶。
现在新的创业者,如果你不是大商家,有很多的钱在淘宝去打广告,学习它的系统规则,你就是一个城市无产者,要用你的付出来换得创业的机会,在淘宝这样的机会其实是非常少的。
所以,所谓的淘宝商家外溢,本质是一个低端供应链和低销人群如何安放的问题。如果这件事情没有解决,我们的产业没有升级,你骂死拼多多,你把拼多多毁掉,我们的社会并没有变好。
首先是低端供应链
拼多多在人口结构上来讲,最像的并不是淘宝,反而是唯品会。唯品会是什么意思?其实是尾品,甩尾货的一个概念。
① 对于一线城市的人来讲,拼多多是消费降级,但是对于三到六线人来讲,实际上大家用拼多多是消费升级。
因为中国的物流仓储并不集中,很多东西其实我在日常生活场景中是接触不到的,并且价格是一个绝对的体验门槛。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有印象,在2009、2010年千团大战刚开始的时候,多少人去吃一个从来没有吃过的餐厅,原因就是它打折了,以前觉得好贵不去体验,突然之间五星酒店的什么什么餐团购了,过去体验一下。
② 为什么千团大战结束了?
因为千团大战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的团购都是做服务团购,也就是今天美团的模式。以位置为中心,提供服务,大家来做服务团购。
但紧接着你会发现,食物团购,比如说团个粽子、团个月饼,商品团购比团个饭、团个SPA要上量快得多。因为商品团购不受位置限制,很多人团了以后,开车好远吃顿饭,觉得好费劲,它非常受限制。
所以这个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千团大战都转向了食物团购,然后你就会发现,那个时间分众的所有的电梯广告全部都是团购广告。一上食物团购,量就能起得很快,接着也能够支付得起广告费用。
但是,在这个时候,王兴作了一个决策,不做食物团购,坚守服务团购,坚守以位置为单位去做业务的定位。
这个就搞得美团当时的团队非常痛苦,因为大家一出门到处都是竞争对手的广告,搞得自己很没士气,显然对手的用户量比自己大得多。实际上如果不做商品团购,就没有必要打广告,因为那种服务团购是撑不起来广告的。这是很艰难的一个选择。
王兴特别清楚,商品团购这件事是阿里的事,因为这个东西的本质是会员问题,所以其实王兴不动的原因,就是他要守住他的范畴,等阿里出手。
所以,最后聚划算一推出,王兴守住了别人很难守住的以位置服务为中心的服务团购,其他人都打到了阿里的阵营,阿里推出一个聚划算,其他团就都灭掉了。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接着,在2016年,聚划算划归天猫。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淘宝的低端商品不能再团购了,其实这又是市场让出了一个巨大的门。
实物团购这个模式明明有效,明明验证过,明明当年很牛,为什么再也没人做了?只能有一个理由,就是所有的创业者都被VC带偏了。
为什么2016年,中国的媒体跟着VC跑,因为VC一投钱,谁能融到资,媒体就报道。所以VC那一年的风口投资加上媒体报道,形成了大家对于这个市场的认知,就说2016年消费升级。
但实际上消费升级应该是一个持续10年以上的事情。接着2017年VC搞一个概念叫人工智能,2018年又搞一个概念叫区块链。如果你真的跟着VC跑,那真的是一头猪。其实团购千团大战之后,一批VC死得很惨,你想想千团都死了,所以基本上之后的这些VC对团购都不感兴趣了,就这么简单。
当年淘宝一秒删掉了24万商家,这些人到哪去?曾经撑起中国轰轰烈烈千团大战的实物团购是被聚划算秒杀了的,但是聚划算划归天猫,整个淘宝低端商品团购大业态一下子空出来了,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空门,谁补上?只是拼多多应运而生补上了。
接下来再谈三到六线的人群上网
我放了两个数字。2017年,农村网民占农村人口的比重已经是36%。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手机。
移动支付的用户规模很重要,上网、会用、支付、物流,曾经这是每一个电商公司在起步时都难得要死的东西,但是现在它成了社会的基础能力。社会的整体能力在升级,也就是我在说的点线面体的体在发生变化。
下一件事是微信的社交流量。基本上所有的文章都说了微信的社交流量。但是拼多多的崛起绝不仅仅是靠腾讯的流量支持。
在这里再推荐一篇文章,也和我们现在的中美贸易战蛮应景的,叫主流经济学家为什么输给特朗普?因为在特朗普上台的时候,基本上百分之百的主流经济学家说如果这个人管的话,美国经济是要崩溃的。
但是上星期美国的GDP达到了历年来最好的一次增长,而且下半年美国经济强势增长。为什么?你在捍卫你的刻板经济学理论还是回归一个简单的商业常识?就比如说腾讯爸爸给流量,所以拼多多就起来了,这就叫刻板的理论,太简单,完全不具有任何操作意义。
04
拼多多和淘宝、京东有什么不同?
大家起家的业务不一样
拼多多做食品、淘宝做服装,京东做3C,起点不同,会导致他们非常多的业务特性和逻辑不一样。
用户画像不同
当年我自己在做网站的时候做过三个用户画像。一个我们叫他大明,一个叫笨笨,一个叫小闲。
大明就是男性买衬衫,我知道要什么,要最有效率的,性价比好的东西。
所以你会发现早期的电商都是大明用户,京东的3C、携程的机票酒店都是标准产品,我直接得到我要的东西,包括百度也是服务大明的,就是说我知道我要什么,接着你能帮我以最快的速度找到。
第二个用户是笨笨。
笨笨有什么特点呢?我不知道要什么,我得看。
女孩子买衣服就是笨笨,我要买条裙子,要什么样的?这得看。可能两个女生就出去逛街,看了十个服装店,几百件衣服,最后买了一顶帽子,这就是笨笨。
第二代起来的电商,包括早期淘宝还是偏大明的,而美丽说、蘑菇街是服务于笨笨用户的这类商品导购网站。就是说女孩子其实不知道要什么。服装类这种非标品的东西对笨笨用户有特别强的作用,因为我不知道我要什么,你让我搜索怎么去做呢?
第三个用户叫小闲。
小闲什么特点呢?小闲就是我没有需求,但是我现在就是闲,需要解解闷。
在这个时候你发现大明是百度流量,淘宝是笨笨流量,而腾讯其实是小闲流量,就是娱乐流量。
最早,大家在QQ上真的是跟熟人在很有效率地沟通吗?那是MSN。QQ上大家都是陌生人,微信就是不断地打破圈层壁,连接不一样的世界。所以腾讯的流量给所有小闲用户,也就是娱乐用户导流效率都是非常高的。比如说给视频、游戏,所以其实腾讯从收入本质上是一个游戏公司。
你上京东基本上靠搜索和检索获得你要的东西,而腾讯有的是小闲流量,就是我好闲,不知道要什么,而同城、艺龙提供的也是大明用户。所以,这个就是为什么明明N久以前京东、同城、艺龙就已经拿到了微信的官方准入和入口,包括58,但实际上它其实并没有有效地导出腾讯流量的原因。
我在这儿闲,我在这儿找闷子,你让我读个公众号,打个游戏什么的,很靠谱,你突然让我买个东西,我很怪,我没有这个需求。
说到这一点,再来看拼多多是怎么做到的。
现在大家手机上肯定也同时装了这几个APP,可以看见拼多多做得和京东和淘宝全都不一样,为什么?腾讯是小闲用户,拼多多能够开始的原因就是它能吃腾讯的流量,能吃小闲的流量,就是没需求的人。
打开拼多多的页面,限时秒杀、品牌清仓、天天领现金、现金签到、砍价免费拿。什么意思?就是我没有任何需求,我不想买任何东西,但是打开拼多多我还是可以干一点事。
比如说我至少可以现金签到吧,我真是签了,第一天签,给了我4块5毛钱,我好开心,第二天再签试试看,又给了1块钱,第三天再试试看,可能又给了几毛钱。你会发现6块多钱已经可以在拼多多买一个卷纸了。
所以拼多多卖的第一单品品类是什么?就是抽纸,哪怕我不打算买,我没打算在拼多多买抽纸,我就是闲着没事干,每天在拼多多签到,连签三天,我得到的钱就买了抽纸拿回家了,我很开心,我对拼多多评价很高。这就是一个对小闲用户的真实转化。
为什么拼多多可以不花钱,两星期拿到一百万用户?因为他们当时用了微信逻辑的一个规则,就是如果你下单就默认为关注,所以这个时候拼多多就做了一堆,比如说原价一块,现价一分的东西,一分钱我就给你,下单,微信就默认为关注。所以,这样的话,实际上是用很便宜的价格快速得到了一百万用户。
在这之前,快速得到一百万用户的是谁呢?是一条徐沪生,他在2014年到投资后,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先拍优美的视频,第二件事就是直接砸广点通,买用户。基本上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第一轮投资,投资商给他约定的一百万用户就已经得到了。
当你有了最快速度得到用户的方法,就毫不犹豫做这件事,我们一定要相信市场的力量。
在拼多多购买的商品类型是什么?有24.8%,也将近四分之一的人是买了他们以前从来没用过、没见过的东西。
点评和美团合并时,我用点评比较多,心目中一直认为点评用户比美团多,结果美团用户是点评的三倍。为什么?点评用户的场景是我在附近,想吃什么,吃点好的。我用点评比较多,在附近挑个自己想吃的。但是美团的场景是在打折里找一个自己想吃的。
所以,如果是超市,那么拼多多做的是哪个区域?其实就是特价区。我们永远会看到超市有一个打折特价区,永远会有人专门在这个区域里挑他需要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
接着看淘宝和京东的购物习惯。93%是直接搜索,按照销量和评价来选购。而拼多多是从秒杀、特卖、清单、免单的区域进去购买。
这就看到了什么叫大明用户和什么叫笨笨用户了吧?一个是我进超市到我要的货架挑我要的东西,甚至还必须是那个牌子和生产日期的。另外一个是我进超市,先去打折区,看看什么东西打折,从里面挑有什么东西我需要,或者我没见过,正好在打折,我就试一试。这是不同的用户场景。
开店难度不一样
拼多多极大地简化了购物流程。我在拼多多上开店用了多长时间?三分钟,拼多多上开店叫发一个商品,送一个店铺。
就是你在其他地方,都得是先提交一堆资料,才轮到你有一个店铺。你得先把店铺信息维护好,然后下一轮才能轮到你维护一个商品信息。
但是在拼多多上叫做发一个商品,送一个店铺,所以,你需要干的第一件事情,你不需要考虑开店的事,你就说你有什么货要卖。
真的是极简,我维护了一个价格,零售价是系统自己给的,我都不知道。比如说我自己写了一个25块钱,系统就自动给我标了一个不拼单的价格是28块5,然后就真的点了三下,刷一下子订单生成了,店铺也生成了。
接着,我就把这个页面发给了我一个朋友,我那个朋友就付款了,然后我就发货了。我从下载完成拼多多的页面,到我完成第一单,三分钟。
当时我就想到一个场景,我之前一直在讲拼多多VS京东、拼多多VS淘宝,其实拼多多还会再跟美团打一仗。为什么呢?美团打完千团大战之后,核心业务是美团外卖,赋能很多的小商家。
但美团对商家赋能的核心,是这些商家被动接受美团的流量,商家自己的主动性是有限的。
但是拼多多给了商家一个工具,就像我刚才说的,比如说我是个水果店老板,突然之间有一筐桃可能卖不出去了,我直接上来发一个商品,送一个商铺,我先把这筐桃发了拼单,接着我就甩给了日常维护。
你会发现现在很多水果店都开始扫自己的二维码,扫二维码也好,建客户群也好,其实没有用,他没办法维护这群人。
但是如果他可以拼单,他可以自己甩尾货,实际上就给了每个街边小店的老板一个维护自己客户群,向这些客户群甩尾货的机会。这些调动了小商家的主观能动性,这些商家去使用会比美团被动等着有人给他派单更积极。
这种客观事实是一致的,比如说我在哪订的鲜花是美团外卖给我送。那天我在拼多多上买了一个商品,结果是京东给我送的,我惊呆了,然后才知道原来京东的物流部分其实也是一个第三方支付。所以,既然京东物流做得好,我就当它是一个物流公司好了,一样是可以的。
所以拼多多的开店和卖货逻辑,核心就是三件事,获客、开店和供货。
说了这么多,拼多多获客方式与淘宝京东大致一样:平台流量、广告流量、运营位、搜索展示等等,作为拼多多商家,它在淘宝、京东上方法都是一样,只不过现在淘宝规则更为复杂。
社交裂变的流量,这件事情其实是只有拼多多去做了,并且是因为拼多多用了它一系列的承接小闲用户的方法,才让社交裂变的流量能够有效地在拼多多的场景里沉淀下来。
我们再回到最早说的对陈年的洞察。像京东这种大的电商网站,是以品类为单位运营的。到唯品会,它的颗粒度比京东、天猫要细,是以品牌为单位去做的运营。到拼多多的时候,已经去品类、去品牌,是以货为运营,你发个商品,它送个商铺,有货直接上来卖。
下一步就是厂家,不一样在哪呢?
因为拼多多的价格,包括像它一开始形成的用户的特性和用户的预期,价格极端敏感。所以,在淘宝上你会发现很少有工厂运营淘宝,为什么呢?
因为淘宝有越来越复杂的规则,所以有很多要叫专业代运营淘宝,就像后来出来一堆SEO、SMO专门替你代运营,因为这东西太复杂了,搞不定,只能请别人来做。
但是在拼多多的这个场景里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很简单,所以中间商没有价值。货找人的模式,这是智能商业。因为不管是智能商业,还是C2B,其实都是未来电商的终极模式。
这几个店,开店的难度不一样,用户开店动机不一样,对商家的诉求也不一样。所以在这儿我们再总结一下,淘宝、京东、拼多多有什么不一样?
① 开始的业务不一样,一家是做食品,一家是做服装,一家是做3C的。
② 用户进入的状态不一样,是承接大明、笨笨和小闲用户。
③ 开店速度不一样。长期在拼多多耕耘的人和京东、淘宝耕耘的人可能真不是同一拨人。
05
产业的终局是体验的平等
接着讲产业终局和过程原罪。第一个是智能商业,由算法驱动,货找人,第二个是C2B,就是由用户定义,再来商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体验的平等。赖以龙、周航和我们在长城会上就讨论过拼多多,谈如何用智能跨越圈层。
什么叫体验的平等?我们在欧洲,我们在美国,你去乡村,你会觉得欧洲的乡村很美,法国的乡村很美,美国的乡村也很美,他们使用的东西和城市其实没有什么区别,生活品质区别不大,顶多一些奢侈品大牌乡村不卖,包括审美其实是一致的。
所以在今天,拼多多包括低端供应链也好,怎么着也好,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叫做过程的机会,或者叫过程的原罪。但最终的终局一定是体验的平等。
雷军在上市前有一篇文章叫做《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里有一句话蛮打动我,他就说体验的平等。很多人都在嘲笑小米,硬件利润5%,你自己不挣钱搞得行业也没钱赚。但是,他真的做到了体验的平等。
手机、充电宝、电源、电池,这种东西不管是城市的白领,还是农村,大家的体验是一致的。当然,他做得无比辛苦,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我认为他的这种慢慢的做法其实也是一种产业终局的方式,推进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七线城市,我们体验的平等。
但是这个过程中,他在做。我为什么要讲《产品思维30讲》?我希望有更多人一起做,作为媒体人,他是要捍卫大家的精神,精神迟早有一天会改变物质。但是我们是产品人,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改变这些东西。
对拼多多的猜测和我后续的核心观察是什么呢?本质上是他背后的价值网,就是刚才我说的几大红利,无处安放的低端供应链和低销人群,大家的需求无法满足。
总结一下,这是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世界是不断被重构的,所有的东西都值得重干一遍。成就你的其实是你的价值网,是谁在依赖你,这件事情才是本质。接着,你要有独立的判断能力。
中国有一个化学家,他到了天津塘沽的海边,看到了海滩上白茫茫一片堆的全是盐,他就说,作为一个学化学的人,看到这么丰富的资源,如果还没有一点雄心,那也太窝囊了。
为什么?因为今天任何一个高中生都知道如何从大海里提出盐,但是过去的渔民不认识,所以他们只能到风高浪大里去打鱼,他们只能抱怨海浪,而不认识海浪就是资源。
所以今天当我们一窝蜂嘲笑拼多多假货,嘲笑很多人不懂得分辨居然买假货的时候,你和那些嘲笑在风高浪大里去打鱼,抱怨浪大的渔民有什么区别呢?没有区别。
你要看到所有的东西都是资源,都是机会,未来的世界不会像今天这样,从哪改变呢?就是从我们今天开始。好,谢谢大家!
来源:首席品牌官
作者: 梁宁
提示:
* 本文经首席品牌官(ID:pinpaimima)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络出处。
* 投稿与商务合作,联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让专业的人聚在一起
长按识别二维码,后台回复“1”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3万+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综合、创业、乳品、饮料、咖啡、酸奶、茶饮料、啤酒、酒、零食、新零售、特医食品、调味品、餐饮、代工、营销、研发、设计、包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