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可以如蛇结自解了! 【本觉的教悔】 吉美林巴尊者  丘扬·创巴仁波切开示

2015-07-31 点蓝字訂阅▶ 在人间


【本觉的教悔】

作者:伟大的左钦(意:大圆满)导师吉美林巴(JigmeLingpa
释义:丘扬·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

对那些离弃了物质贪恋,并对最深本质静心的禅修者而言,此乃驱除困惑和误解的狮子吼。阿底瑜伽超越概念、执取和放弃,这是超越的洞察精要,这是无改的非禅定(无修)状态,在其中,有觉察而无执着。我领悟了此点,因此向本具伟大而单纯的阿底瑜伽致敬。

这是阿底瑜伽密续的精要,
佛教教诲的最深核心,
空行的生命力,
是全部九乘教诲之终极。
它只能由一位传承上师来传递,
而不能仅由语言,
虽然如此,我写下这些,
是为利益那些献身于最高教诲的行者。
此教诲乃是取自法界的宝藏,
而非出自理论和抽象哲学的杜撰。

首先,学生必须找一位已成就并与自己有善缘的上师,这位老师必须是一位传承持有者,而学生必须有全心的臣服精神和信任,使老师将领悟传递给自己成为可能。

阿底瑜伽具有最伟大的单纯。它是其所是!不能用模拟说明:也没什么可以阻碍它。它没有限制,超越所有极端,是明澈的当下,决不会改变其形状和色彩。当你与此状态合一,对它进行冥想的欲望即告消融;你从禅修与哲学的锁链中解脱出来,你的内在生发出信念的蜕变,思想者已逃逸,既不会再从意念中获益,也不会被意念损害,中性思想也不再欺瞒你。你与超越的洞察和无际的空间成为一体。然后你发现,这条路上的进步表征是:不再有任何出自迷惑和误解的问题。

虽然此教诲是九乘之颠,但行者仍有高接纳性、低接纳性、甚至无接纳性的区别。最有接纳性的学生很难找到,有时老师和学生都无法找到真正会合的契机,在此情况下,什么也得不到,并且还可能对Mahaati的本质产生错误观念!。

接纳性较少的学生开始时学习理论,逐渐发展感觉和真正的理解。现在很多人把理论当禅修,他们的禅修可能清澈而无意念,也可能放松而愉悦,但这只是暂时的至福体验。他们认为这就是禅修,而且没有更好的了。他们想我已达到觉悟,并为此骄傲。这时如果没有一位具格老师,体验就仅是理论性的,Maha ati续部写道:理论如同穿在身上的衣服总有一天会脱下来。

人们经常试图区分意念和意念,就象试图把牛奶从水中分离。要接受生活中的负面经验很容易,但把正面经验看作道路的一部分就困难得多。即使那些声称已达最高成就的人,也完全陷入世俗忧扰和名声中,他们被Devaputra(散乱)所吸引。这意味着,他们尚未实现六种感官的自解脱。这种人把名声看做非凡神奇的东西。仿佛声称渡鸦是白色的一样。而那些完全献身于法教、不关心世俗声名和荣耀的人,不会因禅修上较高的发展而自满。他们每天四时恒修上师瑜伽以接受加持,把自心与上师的心融为一体,打开洞见之眼。

一旦到达这种体验,就不应置之不顾。瑜伽士应不屈不挠、毫无懈怠地献身于此。然后他的空性体验会变得更加平和,或者体验到更大的明澈和觉察,或者可能认识到思辨的缺陷,然后发展出明辨之智。有些人能够把意念和无念都作为禅修,但应记住:那记录着一切在发生的正是自我紧缩感。

要小心那种微妙的障碍--譬如,试图分析体验,这么做有很大危险。要把所有思想都贴上法身标签还为时过早。对治是当下、无改、不堕的智能。一旦从哲学思考的枷锁中解脱,禅修者就会在修行中发展出具有穿透力的觉察。如果他分析座上和座下的体验,就会走上岔路。如果他不能瞭解此缺点,就永远无法达成那超越所有概念且自由流淌的当下明觉,而仅有概念的或虚无主义的空性观点,这是较低乘的特点。

把空性看作海市蜃楼--仿佛它只是生动的视像和空无的结合--也是一种误解。这是较低乘的密咒体验,可透过诵念 Svabhava得到。相似错误是当思辨的意念平息后,轻视明性而认为心只是空白。真正洞察力的体验是,对静止和活跃的意念两者自发产生觉察。根据Maha ati的教诲,禅定包括看到心里生起的任何现象,并只是安住其上。在禅定后延续此状态,被称为后禅定体验

一个错误是:试图集中意念于空,并在禅定后,从理性上把任何事看作幻象。本初的觉察是一种不为意念滋生所影响的状态。因此,无论是防备心的游离、试图压制念头,还是局限心念,都是错误的。有些人可能误解了当下一词,以为它是指此时此刻出现在心中的任何念头。其实当下应理解为以上所述的本初觉察。当人不再分别禅定和非禅定、不再被改变禅定或延长禅定的状态所诱惑,非禅定(无修)状态就在心中升起。此处有恒久的喜乐,一切疑惑消失,与感官享受或纯粹的幸福都不同。

当我们说明性时,是指没有怠惰和乏味的状态。这种和纯然能量不可分的明性,无碍地放射光芒。把明性等同于觉察意念以及外界现象的色、形是错误的。

没有意念时,禅修者完全没入无念的空间。没有意念不意味着无意识、睡着了、或感官停止了,而是不为冲突所动。在禅定时,明性的三个征兆:(乐)喜悦、明、和无念,可能会自然出现,但如果努力创造它们,禅修者就还在轮回的圈子里。有四种对空性的错误观点:

1、想像空性只是虚空,而看不到当下的广大空间;
2
向外在源泉寻找佛性,而未意识到当下是没有道路或目标的;
3、试图对治意念,而未意识到意念的本质是空、人可以如蛇结自解
4
、虚无主义的观点--认为空无所有,没有业因、没有禅修者和禅修,因而没有体验到空性的超越概念;

那些曾瞥见成就的人,必须知道这些危险,并透彻研究它们。对空性理论化的夸夸其谈很容易,但禅修者可能仍无法应对某些情境。在Mahaati的教义中写道:暂时的成就,就像一阵必然消逝的雾。未经研究这些危险的禅修者,即使严格闭观、强制心念、观想、诵咒、修哈达瑜伽,都决不会从中获得任何益处,如Phagpa Dudpa Sutra》所说:一个佛教徒如果不知道孤独的真正含义,即使在距离人烟五百里远、毒蛇遍布的偏僻山谷中修行多年, 他发展的也只是自负的骄傲。

如果禅修者能利用生活中出现的任何现象作为道路,那么他的身体就是闭房。他不需要再增加禅修年头,也不会在令人震惊的意念出现时感到恐慌。他的觉察相续不断,就像老人观看孩子玩耍。正如Maha ati文中写道:完全的成就恰似无改的空间。

Maha ati瑜伽士可能看来就像普通人,但他的觉察已完全纳入当下。他不需要书本,因为他观显现和整个存在如上师坛城。对他而言,没有对道途次第的思考,他的行动是自发的,因此利益一切有情。当他离开物质身体时,他的意识成为法身,就像瓶子打碎,瓶中的空气和周遭空间合而为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a331601017jax.html


欢迎订阅在人间IDzrjblog,这是传承佛教历代祖师、高僧大德教言的阅读门户,助你出离轮回,解脱成佛!

长按此图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在人间】微信平台:

日行一善,请发菩提心,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佛果,而转发本文,让你我共修法布施,种下解脱成佛的善因,愿佛法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一切如母有情众生法喜充满,离苦得乐,究竟成佛,喇嘛千诺!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在人间公众平台(2年,2.7万佛友关注):

zrjblog

在人间微信号(4年,2000佛友互粉):

livictorlei

在人间新浪博客(9年,1.8万佛友关注):

http://blog.sina.com.cn/03shipin2

在人间新浪微博(7年,1.5万佛友关注):

http://weibo.com/03shipin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