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为什么会嫉妒?如何控制嫉妒?

悟00000空 秦朔朋友圈 2023-10-08

· 这是第5407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4k+ ·

· 悟00000空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引言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认为嫉妒是导致人不幸福的最重要因素,他说:“我们本来应该从自己拥有的东西中获得快乐,然而我们却为别人拥有的东西而痛苦。”

巴菲特说:“驱动这个世界发展的不是贪婪,而是嫉妒。”

可见,世界的发展和你的幸福这两件事不一定相融。当然世界的发展不一定是世界的进步,世界总体在进步,但是进步的道路十分曲折,有时走回头路。

人为什么会嫉妒?

你要获得幸福,必须首先控制住嫉妒。这其实并不容易。嫉妒深植于我们的基因,是进化的结果。资源有限,别人占有了资源,我们能获得的资源就少了,可能危及到我们的生存,所以我们就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羡慕嫉妒恨,并想方设法将这种心理付诸各种行动。

美国埃默里大学灵长类动物学家弗兰斯·德瓦尔和莎拉·布鲁斯南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训练几对卷尾猴,把礼券递给研究人员,以此换取食物。试验开始时,每一只猴子都得到同样的奖赏,一片黄瓜。猴子都很愿意配合试验,在95%的情况下,它们把礼券递给研究人员,然后高兴地接受并享用黄瓜。

后来,研究人员开始给每组中的两只猴子不同的待遇,给其中一只吃甜葡萄而不是淡而无味的黄瓜。这时,40%的小组中另一只猴子就不再接受黄瓜。有的开始罢工,不再传递礼券;有的虽然接受了黄瓜但不愿意吃;有的大发脾气,把黄瓜扔出笼子。

然后研究人员给每组中的一只猴子吃甜葡萄,不需要它把礼券递过来,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另一只需要把礼券递过来才能吃黄瓜。这时,80%的小组中的另一只猴子拒绝继续参加试验。

理论上,虽然黄瓜没有甜葡萄好吃,但是总是比没有黄瓜吃好,而且这与别人得到甜葡萄有没有付出了努力这件事毫无关系。然而嫉妒让一半以上的猴子失去理性,情愿自己饿肚子也要表达对“不公平”的义愤填膺。而它们惩罚自己并不能对它的同伴造成任何损失,同伴还是可以吃到甜葡萄,真是损己不损人。

你可以想象,如果损己的同时可以损人,那么选择不合作的猴子的比例会有多高。

行为经济学家们在人类身上做过这类实验。A和B分享100美元,A提议分享比例,B决定接受还是不接受,如果不接受,那么这100美元就不能分。如果你是B,你能接受的最低金额是多少?

理论上,你要比较的是接受与不接受两个情况,如果不接受那么收益是零,所以只要A提出分给你的钱大于零,你都应该接受,哪怕是一分钱。

然而,研究人员在各国做过这类实验后,发现没有一个地方的人会如此“理性”。一般B会拒绝接受低于20%的分配方案。也就是哪怕自己损失20元也要确保A得不到钱。

这里B比较的不是接受与不接受两种情况自己得到多少(接受是20,不接受是0),而是接受与不接受两种情况对方损失多少(接受是80,不接受是0),以及不接受的情况下自己的损失与对方的损失(自己20,对方80)。

各国实验结果表明,A提议的分给自己的比例不会超过70%,大部分时候A提议五五均分。显然,人们对于同类在嫉妒时会做出怎样不理性的行为,是相当了解的。

如果改一下游戏的条件,A不需要征得B的同意就可以分钱,那么有36%的A会拿走所有钱。可见,A会忌惮B因嫉妒而采取报复行动,但是如果B就算嫉妒也无能为力时,A就不会忌惮了。

这个实验被称为“最后通牒游戏”,有几种稍微不同的版本,比如上面“A不需要征得B的同意就可以分钱”这个版本,叫“独裁者游戏”。

这些游戏展示的道理差不多,嫉妒让人丧失理性。不过不是丧失人性,因为人性本来就不是完全理性的。

人会对什么样的人产生嫉妒?

我们会倾向于对自己身边的人、熟悉的人产生嫉妒,因为大脑的关注圈就这么大,出了这个圈就当不存在,眼不见心不烦。

邻居车位上换了一辆更豪华的车,每次看到,你的心都像被针扎了一下,一直到你换了辆更豪华的车。但是当你看到报道说,某某企业的创始人有个癖好,购买顶级豪车,像买汽车模型似的,十几辆排在车库里,价值上亿,你没有感到心被刺痛,只是吐了吐舌头。

美国作家戈尔·维达尔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要身边的朋友小有成就,我就会觉得自己仿佛少了点儿什么。”这个道理王尔德早就说过:“任何人都可以为一个朋友的不幸感到同情,但一个人需要非常优良的天性来为一个朋友的成功感到高兴。”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小说《恶意》,把朋友之间可能产生的嫉妒描写得令人心寒胆战:“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

为什么会这样?东野圭吾通过角色的独白做了正确深刻的解释:“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你永远不知道别人为什么恨你。

所以交友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和嫉妒心强到变态的人交朋友,你很可能会成为他/她对自己的恨的投射对象,他/她没有勇气对自己狠,就对你狠,甚至不惜毁了自己。

如何知道一个人的嫉妒心是否强到变态的程度呢?当然不能给他/她黄瓜,你吃甜葡萄,然后看他/她会不会扔黄瓜。倒是可以让他/她和你做个变相的“最后通牒游戏”,你主导一次合作,看他/她能接受的分配比例是多少。如果大于20%,你就要小心了;如果他/她要50%以上,那你要特别小心了。现实社会中发生在闺蜜、同学、同乡、同事等等关系身上的恶性案件特别多。

有时这种力量对个人是致命的。芒格评论索罗斯:“索罗斯无法忍受其他人从科技产业赚到大钱而自己没有赚到,结果亏得一塌糊涂。”芒格和巴菲特并不嫉妒别人从科技产业赚到大钱,根本就不在意,没有跟着投资,就没有受到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影响。投资最考验人控制自身人性缺点的能力,相比之下金融知识技能都只是末节。

最毒的嫉妒

不过,所有这些嫉妒,比起男人之间为了女人而产生的嫉妒以及女人之间为了男人而产生的嫉妒,都算不得什么了。可能是因为直接关系到繁殖、基因复制的机会的原因,这种嫉妒抛弃了一切纹饰和面纱,向来是最赤裸裸、最残忍的。

前者还稍微好一些,大概是因为男人复制自己基因的机会比女人多得多,容易得多。女人一生最多只有200多个机会,加上怀孕哺育的时间,有十几个小孩就不得了了。男人一生可以有多少孩子,在生物学上几乎没有上限。

尽管如此,男人看到婴儿的图片,瞳孔还是会缩小,表明心生厌恶,除非这是他自己的孩子,因为别人的孩子说明女性的潜在的生育能力被别人占用了。米其林轮胎公司付出巨大代价才明白这个道理,它曾经做过一个广告,一个婴儿坐在米其林轮胎上笑呵呵地到处飘游,结果轮胎销量大减。

这样比较来看,女人的嫉妒也不算太强烈,不过从绝对标准来看,还是十分吓人的。

最吓人的案例莫过于刘邦的老婆吕雉,在刘邦死后把他的宠妾戚夫人砍断手脚,剜掉眼珠,熏聋耳朵,喝下哑药,扔在猪圈里,称为“人彘”。还叫自己的儿子惠帝刘盈来看。刘盈被吓得差点精神分裂。大哭一场,派人去对吕雉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我作为太后的儿子,终究不能治理天下。”从此天天饮酒逸乐,不理朝政,23岁就病死了。

金庸对女人的嫉妒显然也深有感触,《神雕侠侣》里,绝情谷谷主公孙止意欲与婢女柔儿私奔,其妻裘千尺得知后将他们推入剧毒的情花丛中,并将解药绝情丹尽皆销毁,只留下三枚。公孙止为了活命,被迫杀死柔儿。他记恨在心,假装与裘千尺和好,将她灌醉后挑断其四肢筋脉,推入炼丹房下的鳄鱼潭。

没想到裘千尺并没有死,十四年后,被女儿和杨过救出,重见天日。在公孙止失手错杀女儿后,裘千尺为了给女儿报仇,设计让公孙止跌进天坑,自己也被拉下,最终双双葬身于天坑之中。

西方文化中有关嫉妒的故事,最经典的是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美狄亚是科奇斯岛会施法术的公主,也是日神赫利俄斯的孙女。她与来到岛上寻找金羊毛的伊阿宋王子一见钟情。为了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美狄亚用自己的法术帮助伊阿宋完成了自己父亲定下的不可能的任务,条件是伊阿宋要和她结婚。后来两人结婚,婚后育有二子。

十年后,伊阿宋喜新厌旧抛弃了妻子,另娶科任托斯城的公主。美狄亚就召唤众神复仇,毒死了伊阿宋的新娘,随后竟杀死了自己与伊阿宋的两个儿子。伊阿宋在绝望中终老,并在后来午睡时被阿尔戈船的掉落的重木砸死。

美狄亚为了报复丈夫,竟然杀死了亲生儿子,可见嫉妒的力量有多强,有时甚至超过了基因繁殖的操控。

可能是因为嫉妒的杀伤力实在太大,所以几乎所有的宗教、社会都将其列为罪孽。天主教的七宗罪之二就是嫉妒(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淫欲、暴食)。

如何控制嫉妒?

嫉妒无法避免,只能控制。那么到底怎么控制嫉妒呢?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办法,提高认知可能是个办法。

进化决定了你肯定会嫉妒,这是一种生存本能,然而你要认识到,这种本能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多大必要了,而且绝大多数时候会害了你。你的生存不再取决于你能否赢别人,而是你能否控制管理好自己。正如芒格说他打牌时的心态:“我不在乎能否赢,只在乎能否打好自己手上的牌。”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手上拿的牌都不一样,智商、情商、胆商、灵商、相貌、家境、机遇……各不一样,嫉妒是没有意义的,更是没有用的。嫉妒别人手上的牌不会让你打得更好,只会让自己迷失自己,甚至走向失败、毁灭。

嫉妒其实是一种逃避,逃避自己的生活,把本来应该专注于预见或处理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与挑战、正视自己的缺点与失败的时间精力用在羡慕嫉妒恨一个其实与你不相干的人身上。这时你不是在过自己的生活,而是在充当别人的生活的不受欢迎的旁观者。

这样做不是太浪费自己的生命了吗?!

如果做了这样的认知上的调整后,你还是难忍嫉妒,那么可以试一下以下这个“疗妒”方子: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找出你的嫉妒对象的生活中最可怕糟糕的方面,想象一下他们正在承受或者将来会承受的煎熬,这时你应该马上就会开心很多。当然,这个方法不建议多用,实在不怎么高尚,不过紧急情况下不妨一试。

  • 作者:曾在复旦学习、任教9年;曾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职20年。微信个人公众号:无语2022,微信视频号:无语20220425。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tougao99999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qspyq_biz@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