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记者海上追“风”,捕捉到什么

莆田新闻 2022-11-19


用好风能资源优势,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请看记者暑天现场探访————







海上追“风”记
















7月8日一早,记者驱车来到位于秀屿区平海镇的中闽海上风电保营陆上升压站。运行检修部运维人员正准备出海,前往中闽海上风电平海湾海上风电场。其中,一期项目是我国东南沿海首座建成投产的海上风电场,也是福建省首个立项、首个建成并投入商业化运营的海上风电示范性项目。

在接受安全警示教育后,记者随同他们来到平海码头,穿上救生衣、戴好安全帽,登上了海上风电运维船。运维船踏浪而行,岸边的民房越来越小,映入眼帘的是茫茫大海。船上的国旗在白色浪花映衬下,格外鲜红、亮眼。“受季风气候和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的双重作用,我省沿海常年风力较大、风向稳定,莆田地处‘狭管效应’作用中心点,平海湾海域更是拥有‘全国少有、全省最优’的风能资源。”同行的中闽海上风电公司员工陈汉雄说道。运维人员在海上风机基础承台上操作

随着运维船离岸越远,风浪也大了起来,记者经受不住海上颠簸,很快就晕船、呕吐。船员递来一杯水并说道:“今天天气好,风浪不算大,就是有暗涌。运维人员在冬季出海作业更加颠簸,浪高经常达到1.5米以上,普通人在船上全程闭眼,到风机处都已吐到不行。运维人员还要克服晕船、保持头脑清醒,迅速投入检修工作。大家都是从一开始的晕船、呕吐,到现在的完全适应、习以为常。

运维船行驶了约一个小时,眼前的风机变得越来越大。这片海域距离岸边近11公里,成片的风机在海面上转动叶片,蔚为壮观。中闽海上风电平海湾海上风电场共有三期项目,至今年2月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目标,投产的95台风机装机总规模高达60.4万千瓦,总投资约122亿元,每年可提供绿色清洁电能21亿度,基本可以满足58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8万吨。记者晕船症状减轻后,跟随运维人员王建新、陈金伟在甲板上穿好安全带、扣好安全绳索并戴好防滑手套,跟着他们沿机位爬梯攀上49号风机塔基。站在几乎镂空的塔基平台上,每走一步都战战兢兢,而运维人员几乎没有停留,顺着塔基扶梯快速来到塔筒底部。此时,太阳渐渐升高。风机轮毂中心高度约100米,塔筒内为密闭空间,夏季气温高,尤其海上紫外线格外强烈,经太阳暴晒后,塔内最高气温达60摄氏度以上。刚进塔筒没几分钟,他们的工装就被汗水浸透了。记者进入塔筒内,实在耐不住高温,立即退到舱门口。而运维人员已投入机组年检工作中,他们要来回进行60多个项目的检查,细到每一颗螺栓。一番下来,汗水浸湿的衣服从未干过。“机舱内高速运转的部件很烫,我们不敢碰,这些部位要等上一两个小时才能检查。”王建新告诉记者,虽然塔筒顶端的机舱内安装了工业空调,用来降低发电机温度,但塔筒内温度的下降一般要经过至少两个小时。运维人员经常在塔筒内一待就是一整天,巡检工作完毕后,实在太累了在塔顶的机舱地板上倒头就睡。他俩经常互相勉励对方,“工作中多流汗,是为了让千家万户少流一点汗”。运维人员在海上风机塔基测量电气控制柜内回路电压

“一台风机一小时的故障,发电损失就要大几千元。”他们每次检修都要争分夺秒,先备齐备足工具、设备图纸和备品备件等,再赶往现场维修,小一点的毛病还好,不知道原因的就要挨着部位全面细致排查,直至发现故障点为止。

“干我们这行虽然辛苦,但是很有意义。”王建新说,自己大学一毕业就入职中闽海上风电,至今7年多了,有近5年的风机运维经验,不管前一天工作再忙再累,第二天还是会打起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看着自己维修好的风机继续转动,继而产生清洁无污染的电能,就觉得自己选对了工作,成就感满满。一天的跟随体验,记者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炎炎烈日、海风呼啸、船体颠簸、空间封闭……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而对于海上风电运维人员而言,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













新闻链接


莆田三湾环绕,海岸线绵长,海陆风能丰富。作为国家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我市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中闽海上风电、三川海上风电、龙源海上风电等龙头企业纷纷落户。风电产业发展呈现集中连片规模化之势,成为我市新能源产业的一大亮点。据悉,今年1-5月,全市新能源发电量52.1亿度,同比增长23.8%,占总发电量比重53.54%。其中,风电发电量38.27亿度,同比上涨69.4%。环保清洁的风电产业,不仅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莆田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开发海上风能资源,有助于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能源转型,可以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







专家视角



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工程师程希:

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

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工程师程希是莆田人,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暨招商工作专项领导小组专家政策组专家。他特别关注家乡新能源产业发展,表示,目前莆田新能源建设已走在全省前列,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及装机比例高,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已具规模。

程希说,风力发电是当前新能源领域最具商业化运作和竞争力的发电形式之一,与陆上风电比,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数较高、不占用土地资源、靠近用电负荷中心等特点,是新能源发展的前沿领域。莆田要借助优越资源禀赋,进一步增强装备制造、配套产品供应等方面实力,通过海上风电平价项目先行带动产业落地,产生良性循环,实现资源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依托秀屿区海上风电产业园,对海上风电产业进行补链延链强链,丰富产业链条,重点关注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他还建议,莆田可以绿色制氢、储能等产业可提前谋篇布局,发展多样化的电能转化技术及储能技术,可围绕产业生态圈,加强制氢、储能产业培育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回顾


莆田“三部曲”奏响春之声

莆田画卷,缘何吸睛?

莆田势能,如何激活?

莆田:千年雕魂流新韵

莆田:首个郊野公园长啥样?

莆田好鞋,何以走俏?

莆田:“最小单元”热了

寻味莆田,藏着这么多故事

高考来了,翻阅莆田这张答卷

新!莆田这个千亿披锦绣

看,莆田这个院子里的事

莆田这个群,为何聚人气

看莆田,亮丽之“眼”

高!莆田这个方阵真“出圈”

瞧,北斗看护“小星星”

莆医探寻健康之路

莆田市花,月季也叫“妈祖花”

院士领衔“双向奔赴”,精彩看点→

这个“人才库”,太有人情味


乡愁竟如此美丽!《木兰溪》MV重磅推出

刚刚,莆田市中考成绩公布!点击查询→



湄洲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记者:陈艳艳/文 杨怡玲 /图 编辑:余静值班主任:陈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