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血糖监测中常见的6种错误,你犯了吗?

2016-06-16 老年之声

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之一,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定期监测血糖,可以了解糖友的血糖控制是否理想、治疗期间是否有低血糖发生、了解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是否有效,并为调整饮食或用药提供依据。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血糖监测的结果准确可靠。可惜,有许多糖友自我监测血糖的时候,常常会犯一些错误,导致血糖监测结果不准。


赶快来看看,常见的 6种血糖监测的错误,你犯了吗?



错误一: 检查前暂停降糖药

糖友无论是检查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不应该停药。检查空腹血糖时,头一天晚上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应当照常应用;检查餐后 2 小时血糖时,当餐的药物(包括胰岛素)也应当照常应用。


因为,检查的目的就是是为了了解患者在药物治疗情况下的血糖控制情况。


擅自停药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病情,给医生的判断造成困难,进而会造成血糖波动而导致病情加重。



错误二: 血糖监测只查空腹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餐后血糖重视不够。但是餐后2小时血糖十分重要。


糖尿病在发病之初往往是先是餐后血糖升高,而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检测餐后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


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危害更加严重,严格控制餐后高血糖,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错误三: 餐后2小时血糖=饭后2小时血糖

餐后 2 小时血糖能够反映患者胰岛的功能以及当餐进食、用药量是否合适,所以餐后2 小时血糖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正常情况下,餐后 0.5~1 小时血糖升至最高,餐后 2小时血糖应基本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


「餐后 2 小时血糖」指从吃第一口饭算起,到2小时采血所测的血糖值,不是吃完饭后才开始计时,需要格外的注意。



错误四: 认为血糖监测一劳永逸

有些患者怕花钱、图省事,往往间隔很长时间才测一次血糖,而且只测空腹血糖,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血糖监测应当经常化,具体频次要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病情较重、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为了全面掌握病情,往往需要一周选择两天,测全天 8 个时间点的「血糖谱」,包括空腹(或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及凌晨 3 点的血糖。



如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如出差、参加宴会等)或者身体出现状况时(失眠、感冒、心绞痛、怀孕等,)也要增加血糖自我监测频率。


病情稳定,一周选择一天,检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就可以了。




错误五: 「自我感觉」代替「血糖监测」

的确,血糖高低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但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关系,每个人对血糖变化的敏感性是有差别的,血糖高低有时与自我感觉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自觉症状轻重并不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的真实水平。


有些糖友(特别是老年人)尽管血糖很高,但症状却不明显,倘若这种高血糖状态一直得不到发现和有效控制,则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




错误六: 血糖仪每用1年,准确率降10%

许多老糖友上了年纪后,都非常节俭,血糖仪用了好多年了还舍不得换,凑合着用,殊不知,这样的后果非常严重。


血糖仪是电子产品,和家里的彩电冰箱一样,其原配件也会逐渐老化,家电旧了还能照常使用,但血糖仪旧了,测出来的数据就有可能不准。据权威机构统计,血糖仪每用旧一年,准确率最高可能会下滑10%!


99%的老糖友都不知道这些,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往往会误导患者,做出错误的治疗方案,其危害性非常大。所以,很多糖尿病专家强烈呼吁,血糖仪用旧了要及时更换,避免测量不准而耽误治疗!


为您

推荐




来源:新老人

编辑:夏恩博 // 责编:刘思思 // 监制:张磊


版权声明:本文已注明来源,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