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语文教科书,这才是民国大师国学底子深厚的秘密!
在浙江乌镇茅盾故居陈列室里,存放着一部书,一部由茅盾母亲为年少时的茅盾选定的启蒙教材。
晚年时的茅盾回忆童年生活时,经常会说,是这本书给他带来了最初的知识和快乐。
无独有偶,胡适的求学生涯中,也曾有这么一部书。为此,中年时的胡适还念念不忘专门向人打听,那书还能否寻得。
这部书,便是被称作“百年语文第一书”的《澄衷蒙学堂启蒙读本》。它是中国自有学校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教科书。也是胡适、丰子恺、梁漱溟、茅盾、竺可桢、李四光等一代民国学界巨擘年少时的必读教材。
中国自有学校以来,第一部教科书,就是《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这一部读本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历史性的价值。
——胡适
我童年所用的启蒙教材是由我母亲为我选定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回忆童年生活,它带给我知识和快乐。
——茅盾
著名学者余世存曾说:中国人的文化标准中有一条即是认字,故传统教育中能认字就是有文化的人,因为汉字中有做人的道理,有哲学、心理学、医学……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就完好保留着传统文人的认字传统。
这本书里有3291个汉字,762幅插图,内容涵盖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山川河岳、地方小志、乐器武器、花鸟鱼虫、矿物金属、日常生活,动物植物……选材之广博,超乎想象。
再联想到当时学习的孩子,用的是这么深入的课本,“不到10岁,认得三千多个字,旧学底子打得很牢”。如今的成人,又有多少能够完整掌握三千多个汉字呢?
这也无怪乎受此启蒙的一代民国学人,对此书都念念不忘了。
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言简意赅地讲解了自然现象,触类旁通,合理地将古代文化穿插进来, “学一懂百”。现在的读物中,哪有如此庞大的知识量和优美程度?
我们都希望琴棋书画,样样懂一点。可是,这些乐器有什么区别?它们长成什么模样?它们名字的出处是什么?
回想一下过去学数学、几何的样子,是不是枯燥无味?但这本书却在认字过程中就普及了基本数学概念,也难怪培育出如此多的通才!
而这套孕育出了一批民国文化大师的“百年语文第一书”背后,同样也是一个传奇。
《澄衷蒙学字课图说》中“澄衷”二字,取自叶澄衷的名字。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叶公7岁丧父,因为贫寒只读了半年私塾。
1899年病重中的叶先生,念及少时失学之痛,决定捐道契25亩、现银10万两兴建中国第一所私立新式学校,该校1901年建成,取名澄衷学堂。
澄衷蒙学堂的首任校长是刘树屏先生。刘树屏进士出身,有博古通今之学问,办过中学也当过大学校长,民国后隐居不出。
以现在的眼光看,澄衷蒙学堂开办之初规模很小,学生只有二三百,教职员只有二三十,但是校董会十年间先后聘请所的校长,三位是进士,四位离开澄衷后成为中国著名大学的校长,其中便有蔡元培先生。
“中国漫画第一人”丰子恺、书画家钱君陶,都曾在澄衷学校教授美术。胡适、竺可桢同一年在澄衷学校就读。”
办校伊始,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刘树屏便组织教员自任主编,开始了自编教材的历程。从1900年到1901年冬,刘树屏对中国文字源头进行了一种系统梳理,从中精选3000余字,并把西方科技知识融入了传统的中国蒙学教育中,从而成就这本既有传统之美,又带有现代思想光辉的“百年语文第一书”。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部校本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民国书法家唐驼亲自书写的3291年汉字,762幅插图,无不体现了书法艺术与绘图艺术的完美结合。
因为编写者发心极好,识见极高,这本书更是识字与育人兼备,知识与文学性兼有。
如“枫”字,“枫枝弱善摇,故字从风从木,叶作三脊,霜后色丹,谓之丹枫。汉宫殿中多植枫木,称天子所居为枫宸,盖自此始。”既有文学之美,又能增长历史知识。
作为有史以来第一部学校编纂的语文课本,《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还直接影响了后来民国课本的编写,如著名的《共和国教科书》(1912年)便是以其作为参考资料。
从晚清到民国,这种隐性线索还存在着,可谓是近现代中华语文课本的典范,一路灿烂光华、自强不息。
时过境迁,老课本的风采依旧,只可惜读懂它含义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就连FT中文网专栏作家,著名社会观察家老愚先生都有如此感叹:“在《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面前,我像个文盲。”
这四个地名,能考倒多少“满腹经纶”?而地名背后的典籍、出处、由来、文化、历史等等,都凝缩在了短短几句话中。
我有闲情,只寄经典
也许你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