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发布ESG政策:星星之火 会否燎原? | 周评
最近一个月,上海、北京和苏州三个城市先后发布了促进ESG发展的政策。是巧合?还是趋势?眼下星星之火,未来会否燎原?
上海商委涉外企业ESG行动
上海发布的文件名为《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发布,旨在推动涉外企业ESG的能力和水平。总体的政策目标是,到2026年基本形成本市政府、行业组织、涉外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协同发展的涉外企业ESG生态体系。
行动方案的重点工作包括三个方面:企业ESG能力提升行动、ESG市场增效赋能行动和ESG服务体系优化行动。具体分解为12项,包括发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ESG方面的带头作用,加强ESG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每项工作都有具体的牵头单位。
12. 发挥ESG创新生态建设示范引领作用 (各区人民政府、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
北京发改委ESG促进方案
北京发布的文件名为《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是征求意见稿而非最终稿,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发布。政策目标是到2027年,北京ESG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生态体系加快形成,在京上市公司 ESG信息披露率力争达到70%左右,ESG鉴证和评级水平进一步提升,ESG实践进一步丰富和深化,ESG相关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35年,北京ESG体系高质量发展步入法治化轨道,信息披露充分高效,ESG生态体系完备,评级体系高水平特色化凸显,ESG实践丰富多彩,监管体系运转有效,成为ESG发展全国高地和国际代表性城市。
实施方案的重点工作包括六个方面:强化ESG信息披露、加强ESG生态体系建设、支持ESG评级体系高水平特色化发展、丰富和深化ESG实践、推动ESG试点示范、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具体分解为20项措施。
20. 加强ESG人才保障
苏州工业园区ESG激励政策
苏州工业园区召开ESG产业发展推进大会,旨在聚焦ESG专业领域,进一步推动园区产业绿色化、高质量发展,为园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增添强劲动能,共同绘就ESG产业发展蓝图。
在会上,苏州工业园区发布了《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ESG发展的若干措施》两份文件。《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优化空间布局、培育经营主体、促进创新发展、深化融合应用、扩大开放合作、营造发展生态六大工程、13项具体任务。《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ESG发展的若干措施》共15条,说明了具体的政策支持,尤其是资金奖励,包括:
对于积极践行ESG理念、规范披露ESG报告的企业,最高5万元奖励; 对于在国内外主流ESG评级中获得A级及以上或同等水平级别的企业,5万元奖励; 经评选列入园区年度ESG发展优秀案例的企业,10万元奖励; 在园区新设立且符合条件的ESG项目,最高可获得500万元的落户奖励; 扎根园区且符合条件的ESG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最高可获得100万元发展奖励; 打造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创新中心,对于符合条件的ESG项目,最高可获得300万元房租补贴; 被认定为“ESG产业特色楼宇(产业园)”,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 对于经认定的培训和产业对接活动,按照实际支出的30%,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补贴。
三地政策的共同特征
第一,三份文件的发布单位都是市政府的下级单位,即商务委员会、发展改革委和工业园区,而非市政府直接发文。这就决定了这些文件会反映出发文单位的视角和职能。
第二,三个城市都将ESG理念置入“双碳”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框架之中,苏州还提到了新质生产力,认为ESG将“为园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第三,三个城市都将重点放在ESG信息披露(ESG报告)和ESG评级的提升上。譬如上海提出,到2026年,力争“具有涉外业务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实现全覆盖,民营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率明显提高”;北京提出2027年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达70%、ESG评级提升的目标;苏州则是为信息披露和评级较好的园区企业提供资金奖励。
第四,三份文件都提到构建ESG生态体系,包括专业机构扶持、人才引进、专题培训、数字化平台、ESG金融产品与服务等。此外,北京还计划推动设立ESG学会和协会、举办“中国ESG大会”;苏州工业园区的动作更是迅速,在推进大会就揭牌成立了中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苏州ESG研究中心、苏州工业园区ESG联盟、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创新中心。
星星之火 会否燎原?
三城在一个月内密集发布促进ESG发展的政策,应该是巧合,毕竟发文单位之间没有直接的业务关系。但是,管中窥豹,我们也可以从中洞察出一种趋势,即ESG的影响力逐步从资本市场扩展至实体经济,最终落脚到实体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这也可以理解为ESG由虚向实的一种变化。在资本市场,大家看到的是各种数字,经济活动会转化为估值、收益率、波动率这些信息;在实体经济,大家看到的是技术、生产、工厂、工人,是非常具体且有形的。对投资者来说,ESG本身就是生产要素,可以做成产品;对企业管理者来说,ESG本身不是生产要素,而是优化生产要素的催化剂,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搞生产的,包括融资成本、治理结构、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等。从三个城市的文件中,我们读到的是后者,而非前者。无论是商务委员会,或是发展改革委,还是园区管委会,发文单位考虑的主要是在管理和服务对象群体中发挥好ESG的价值,促进群体的高质量发展。
读懂这个逻辑,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毕竟,不是所有城市都有必要或都有能力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但所有城市都有必要发展实体经济。这不单关系到GDP,也关系到就业,还符合双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照此逻辑,很多地方、很多职能部门,都可以探索出台促进ESG发展的政策。此类政策创新的想象空间,比绿色金融要大得多。因此,我预计三个城市的文件会产生较好的示范效应,会有更多地方的政府部门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