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在复旦学修复
新年伊始,让我们来聊点文化事儿
最近上映的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引起了大家对于文物修复保护群体的关注,他们的坚守与付出人们称之为“工匠精神”。
在复旦,有一批研究生,正在为成为这样的“工匠”修炼着自身的技艺。
研技艺之本
传经典之魂
说“工匠”之志
杨玉良|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
我们不仅要保护、继承中华古籍,我们更要使中华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让它散发更加灿烂的中华文明之光,为人类文明作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赵嘉福|复旦大学古籍修复特聘专家
我少年学民乐,后从上海民族乐团调上图分配做这一(修复)专业,从一张白纸开始拜师学艺、学古汉语,再到自学篆刻浮雕等技艺,持之以恒,从业五十五年余才成今天非遗传人。这件事情,我是越坚持越有感情。
倪建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版画专家
这些老手艺,不能丢。
谢守斌|西文修复专家
我本科硕士学习的专业和修复有关,博士后开始学习西文书修复。这一切都是自己兴趣使然,从事修复并不只是进行修复,还有对于修复原理的研究。很希望对修复有兴趣的同学关注修复事业,为修复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喻融|古籍修复基础实践教师
这个行当的圈子很小,所以我们必须对学生要求高。
郑美玉(马来西亚)|修复第一位留学生
我来到中国,来到复旦,学习古籍修复。希望尽一己之力,保护华裔在南洋留下的珍贵历史资料。
李洁|古籍16级研究生
母亲从事文物事业,在她的影响之下,我在博物馆中成长,石碑、古籍成为我最亲密的玩伴,朝夕相处中我们之间有了某种不能言语的牵连。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我开始接触古籍修复。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古籍修复成为了自己的一种职责与使命,我愿意尽我所能成为一位真正的“良工”,让中华的文明长久传承。
猜你想看: